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中药内外合治下肢丹毒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毒为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有不同的病名,发于头面者称为抱头火丹,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丹毒,临床上以下肢常见。笔者于2006年~2007年间采用中药内外合治下肢丹毒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本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丹毒,在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及控制复发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4~11月我院外科住院患者50例,均符合下肢急性丹毒诊断标准,并排除接触性皮炎、下肢急性蜂窝织炎者.按就诊时间及病案号随机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3.
下肢丹毒是炎夏盛暑季节的常见病。本院外科病房自1985年至1987年用五神汤加减共治疗17例下肢丹毒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7例下肢丹毒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40~50岁2例,51~60岁6例,61岁以上9例。其中年龄最小者43岁,最大者75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40天。  相似文献   

4.
<正>丹毒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炎性病症,多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发病部位以下肢、颜面多见。下肢丹毒多表现为局限性的红、肿、热、痛,可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此为西医学中的"丹毒"。笔者在常规抗炎基础上,运用栀黄散外敷患肢,取得较好疗效。1一般资料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下肢丹毒急性期的诊断为标准,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符合标准的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三妙丸抗下肢丹毒复发4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丹毒多发于下肢 ,是易反复发作的疾病 ,发作频繁患者 ,常感痛苦不堪。现代医学对丹毒的复发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 1998年 11月~ 2 0 0 2年 9月 ,我们应用三妙丸防治下肢丹毒患者 4 5例 ,兹报告结果如下。1 一般资料参照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于我院专科门诊确诊的发生于下肢 ,急性症状已被控制 ,患肢潜在感染病灶获正规治疗后 ,发作仍不停止 ,就诊前 1年期间发作次数≥ 3次的复发性下肢丹毒患者 6 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4 5例和对照组 2 2例。治疗组 4 5例中 ,男 2 4例 ,女 2 1例 ;年龄(5 5± 14 )岁 ;…  相似文献   

6.
2000年3月~2005年10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丹毒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淋巴管炎症,多见于下肢小腿、足背及头面部,起病急,常伴高热。发于下肢者多有足癣、皲裂,发于头面部者常有邻近感染病灶。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笔者用综合方法治疗丹毒3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介绍王军教授辨治下肢慢性丹毒的经验。下肢慢性丹毒以其疾病反复、病程长久、治疗困难、愈合不良而成为丹毒中的疑难杂症,王教授采用温阳法和综合外治法治疗下肢慢性丹毒取得了良好疗效。选取验案1例,阐述王教授用温阳法治疗下肢慢性丹毒经验,为下肢慢性丹毒的治疗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丹毒是由以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的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以下肢发作比例最高,约为76%~([1])。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丹毒是骨科极少见的合并症,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300余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中有8例在不同时间段并发丹毒,现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丹毒的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和借鉴。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  相似文献   

10.
余薇 《山东中医杂志》2011,(12):856-857
<正>丹毒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科2007年5月~2010年4月用综合疗法治疗下肢丹毒3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为我科门诊患者,均符合下肢急性丹毒诊断标准,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9~70岁;单侧发病32例,双侧6例;足癣病史28例,外伤病史10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  相似文献   

11.
刺络拔罐治疗下肢丹毒71例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30031)秦黎虹,王炜关键词:丹毒/中医外治疗法,刺络拔罐自1984年以来,我们应用刺络拔罐疗法治疗下肢丹毒71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1例,男28例,女...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 1998年~ 2 0 0 1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 3 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下肢丹毒患者 60例 ,入选条件 :(1)无糖尿病 ;(2 )无深静脉功能不全 ;(3 )无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4 )青霉素试验阴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 3 0例 ,男性18例 ,女性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近年来应用自拟蜈蚣白果解毒汤内服、外洗治疗丹毒,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为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门诊患者,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1)多数发生于下肢,其次为头面部,新生儿丹毒常为游走性;(2)患部红赤灼热,如涂丹  相似文献   

14.
<正>下肢丹毒是目前较常见的下肢部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之一,以皮肤发红、色如涂丹为主要特征,患处红肿热痛。笔者自2009年1~10月用二五汤加味治疗下肢丹毒3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均来自本院外科门诊,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0~82岁,平均56岁;病程7~30 d,平均18.5 d;发病原因:下肢擦伤8例,外伤3例,脚湿气13例,蚊虫叮咬6例。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相似文献   

15.
正下肢丹毒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常因皮肤、黏膜存在微小破损,致溶血性链球菌侵犯患者的皮内网状淋巴管而发病。我院于2012年01月~2016年11月间,运用立体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7例为我院住院患者,全部病例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丹毒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下肢皮肤突然发红,色如丹涂,红肿明显,边界清,血常  相似文献   

16.
丹毒作为外科上比较常见的一类体表感染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患者黏膜细小伤口或者皮肤等部位的皮内网状淋巴管遭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发生于下肢的丹毒被称为下肢丹毒,临床上西医下肢丹毒主要给予抗生素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很难治愈,停药后患者容易复发,中医治疗下肢丹毒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该文阅读近年来,中医药在下肢丹毒方面的治疗文献,就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透海散治疗下肢丹毒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真皮及皮下组织淋巴管和淋巴管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我们自1996年7月至1997年7月,用自拟透海散治疗下肢丹毒30例,取效较好。1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9~78岁,平均50岁;病程1周~...  相似文献   

18.
下肢丹毒是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医药在治疗下肢丹毒方面具有的方法多种多样,疗程短,效果显著,与西医相比优势显著。本文从内治、外治、内外同治、针刺、综合治疗等5个方面,归纳总结近5年来中医中药对下肢丹毒的治疗进展,认为在下肢丹毒的治疗中,中医中药治疗将优于西医单纯抗生素治疗,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内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1]。下肢丹毒是中医外科常见病之一,大多是由于下肢皮肤  相似文献   

20.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丹毒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孝飞 《河北中医》2007,29(11):985-986
丹毒为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以下肢(称腿游风、流火)最为多见,其次为头面部(称抱头火丹)及躯干部(称内发丹毒)。2002-02—2005-10,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丹毒6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本院外科门诊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24~66岁;臁疮引起者17例,脚癣引起者8例,毒虫叮咬引起者6例,不明原因者29例;左下肢34例,右下肢21例,躯干部4例,头面部1例。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定诊断。1.3治疗方法1.3.1一般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多饮水,忌食油炸、辛辣刺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