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病历资料患者女、40岁。18个月前开始右胸壁脓肿、破溃、流脓、经久不愈。于1992年2月20日入院,初步诊断为胸壁结核。查体:右胸壁锁骨中线第8肋间有一长约4 cm 刀口瘢痕,并有3个0.5cm 窦道口,周围无红肿,按压周围有稀薄脓液自窦道口流出。胸片:无异常所见。入院后经抗痨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于1992年2月25日行病灶清除术。术中见自窦道口至胸骨右下缘有一5cm×6cm 脓腔,右肋缘下腹壁有一3cm×4cm 脓腔,彼此相通。在清除脓腔壁时自右肋缘下发现2cm×1cm 胆结石一枚。行肋缘下腹壁切口探查为胆囊坏死穿孔所致,行逆行切除胆囊。术后病理诊断为慢  相似文献   

2.
1986年3月我院在计划免疫工作中,将划痕卡介苗误为百白破作皮下注射1.0ml,致儿童局部脓肿和肺门结核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8岁。寒性脓疡大小:最小者3cm×2cm,最大者6cm×6cm,脓汁中均找到抗酸杆菌(卅)。局部处理:穿刺引流2例,创口愈合时间3个月;切开排脓2例,创口愈合时间4~5个月。胸片:右侧肺门结核3例,双侧肺门结核1例。发病时间:2个月后发病者2例,3个月后发病者2例。肺门结核愈合时间:9个月者3例,10个月者1例。患肢肱骨拍片均未发现骨组织损害。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最低者10.0×10~9/L,N0.65.景高者12.2×10~9/L,N0.80。血沉、肝功能均正常。4例患儿均有不规则低热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 1 8例前庭大腺脓肿行改良造袋术〔1〕 ,并用甲硝唑冲洗脓腔及切口 ,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本组 1 8例均为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1 2月本院妇科门诊患者 ,年龄 2 2~ 4 8岁 ,已婚 ,均为单侧前庭大腺脓肿。 2次或 2次以上复发者 1 0例 ,首次发病者 8例。脓肿最大为 8cm× 7cm× 6cm ,最小为 4cm× 3cm× 2cm。临床表现为外阴明显红肿、疼痛 ,局部有波动感 ,未溃破。1 .2 操作方法 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用手指固定前庭大腺脓肿 ,使其贴近小阴唇后端内侧面黏膜以便选择最佳造口位置。在处女…  相似文献   

4.
<正> 1993年12月至1995年6月我们用自行设计的双腔套管在B超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持续抗生素冲洗引流治疗膈下脓肿9例,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男6例,女3例;年龄17岁—56岁,平均38岁。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后4例,脾切除术后3例,阑尾切除术后1例,胃溃疡穿孔保守治疗1例。单发脓肿7例,多发脓肿2例。脓腔最大18cm×12cm,最小5cm×5cm。均经B超及穿刺证实。  相似文献   

5.
刘俊英 《中原医刊》2003,30(22):36-36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采用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 2 0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15~ 5 7岁 ,平均 3 6岁 ,所有病例均经B超或CT确诊。单个脓腔 18例 ,2例为 2个脓腔 ,脓腔面积最大 13cm× 14 .5cm ,最小 4cm×3 .5cm ,脓腔位于肝右前叶 12例 ,右后叶 6例 ,肝右内叶 2例 ,脓腔距肝表面距离 1cm~ 5cm。病史 4~ 16天 ,平均 10天 ,18例右上腹痛 ,寒战 ,发热等典型表现 ,12例伴有肝肿大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 15例 ,有 2例临床表现不典型 ,…  相似文献   

6.
治疗肝脏肿,引流很重要,可以经多次穿刺吸脓治疗,也可以经手术切开引流治疗。我院自1988年应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肝脓肿6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66例肝脓肿患者中,右侧单腔脓肿45例,左侧单腔脓肿8例,右侧单发双腔脓肿1例,左右侧各一单腔脓肿12例。脓腔最小4.8cm×6.0cm,最大12.4cm×13.0cm。2 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182例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胸壁结核的诊断正确率和手术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0年来手术治疗胸壁结核182例的经验教训 ,总结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结果 :手术治疗的 182例胸壁结核 ,术后 ,6例窦道形成 ,共 9例复发 ,均二次手术治愈 ,其余一期手术治愈。结论 :胸壁结核要与结核性脓胸所致胸壁穿通流注寒性脓肿、肋骨巨细胞瘤、肋软骨炎、等相鉴别 ,胸壁结核不能做一般的切开引流 ,手术前正规抗痨治疗 4~ 6周 ,手术要将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干净 ,脓腔大时术后还要放引流 ,术后需采取有效的加压包扎 3周左右 ,术后正规抗痨治疗 6~ 9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自1990年1月以来,对8例较大肾皮质脓肿(RCA)及3例肾周脓肿(PA)行脓肿切开,置双腔套管引流,并以抗生素持续冲洗脓腔,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其中RCA8例,PA3例,均经手术证实。均有发热史,腰疼9例,均行B超检查,CT检查10例。脓肿最大8.6cm×7.8cm,最小4.5cm×5.0cm。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3例,均未愈或复发而改用本法治疗。  相似文献   

9.
乳腺巨大纤维腺瘤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巨大纤维腺瘤是发生在女性的一种少见良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乳房巨大肿块 ,易与其他良恶性肿瘤混淆。我院1984~ 1999年间共收治乳腺巨大纤维腺瘤 7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7例均为女性 ,年龄 14~ 2 8岁。其中有 2例处于月经初潮期 ,病程 6个月至 4年不等 ,均表现为疼痛性乳腺肿块。短期内迅速增大者 3例 ,肿物占据全部或大部分乳房 ,其中 1例同时并有对侧多发性纤维腺瘤。最大者 15 cm× 13cm× 10 cm ,最小者 10 cm× 8cm× 8cm ;肿物与皮肤及胸肌均无粘连 ,伴局部静脉显露 5例 ,乳头内陷 1例 ,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者 1例…  相似文献   

10.
198 8年 3月~ 2 0 0 1年 5月我院对6 0例腹部细菌性脓肿采用实时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治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6 0例系住院病例 ,男 4 9例 ,女 11例 ,年龄 15~ 81岁 ,平均 4 8.4岁。肝脓肿 5 2例 ,膈下脓肿 4例 ,脾脓肿 2例 ,肾周脓肿 2例。其中 3例膈下脓肿为上腹部手术后并发 ,2例脾脓肿均有糖尿病史。超声下脓肿面积 3.0cm× 2 .0cm~ 11.0cm× 8.0cm。超声诊断仪为日产阿洛卡 6 2 0、2 5 6型 ,配有 3.5MHz穿刺专用探头 ,穿刺针为 16~ 18号粗长针。术前查出凝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视病灶所在部位 ,选用仰卧 ,侧卧或俯…  相似文献   

11.
胸壁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26岁。因发现右侧胸壁肿物 5个月入院。 5个月前,偶然发现右腋下胸壁肿物,无疼痛及发热。查体: T36.5℃,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异常。右腋中线第 3肋处局部隆起,皮肤无红肿,可触及一 5cm× 5cm× 2cm肿物,边界尚清,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质硬,固定,无触痛。血沉 3mm/h,胸部 X摄片未见肋骨破坏,胸部 CT示胸壁软组织肿物。拟诊为右胸壁结核。抗痨治疗 2周后行手术治疗。术中探及肿物位于右胸壁肌层深面,包被多根肋骨而紧密固定于胸壁,质韧,其范围上达右锁骨下,下至第 4肋骨,内达右锁骨…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肝脏穿刺双置管灌流引流治疗肝脓肿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1991~1997年对20例肝脓肿患者采用经皮肝脏穿刺双置管灌洗引流术进行治疗.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4例,女6例,年龄20岁~60岁,平均42岁.其中细菌性肝脓肿18例,阿米巴肝脓肿1例,混合性1例.局限于右肝叶12例,左肝叶6例,左右肝叶均有者2例.单发脓肿12例,多发脓肿8例.腹部B超示脓肿面积最大12cm×9.2cm,最小3cm×2cm.入院前病程最长半年,最短1个月.1.2 操作方法 本组病例均经B超定位,在B超引导下,选择脓腔最大,距体表最近处为穿刺点,在局麻下先用套管针试穿,B超引导下进入脓腔,抽得脓汁后,按此方向推进到所需深度用Sedingre’s法插入8~9F猪尾导管,抽得脓汁即证实导管已进入脓腔,在距此管0.5cm处用16号动静脉套管针穿刺,在B超引导下进入脓腔,拔出内蕊,抽得腔汁后,留置外套做灌洗用.然后,  相似文献   

13.
<正> 卡介苗误作肌肉注射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如处理失当,将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痛苦。为总结经验教训,现就26例卡介苗误作肌肉注射的异常反应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年龄与性别本组男女各13例;最小的3个月,最大的13岁,平均5岁4个月。二、异常反应 1.局部:呈紫红色,肿胀,疼痛,脓肿大的有3.5×4.5cm,最小的2.0×2.5cm。有20例脓肿较深,范围较大,有波动感。6例脓肿已自溃,流出微黄色稀性脓液。 2.全身:(1)临床症状及体征:26例均有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1岁。因无明显诱因起始右侧胸部胀痛,胸透发现右肺块影1年,经抗炎、抗痨治疗9月病情无好转,肺部块影不见缩小,以右侧肺块待诊入院。胸片示:右肺第4,5肋间外带有一约7.5cm×6cm×4cm 之密度增高影,界限清楚,外侧缘紧靠胸壁,局部肋骨骨质及肋间隙未见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5.
我室用B超导向自制粗针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脾脓肿,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本组9例均因上腹疼痛、发热、白细胞增高而行B超检查确诊为肝、脾脓肿。其中肝脓肿8例,脾脓肿1例,男5例,女4例,年龄18~60岁。肝脓肿最大无回声区为9cm×9cm,最小无回声区5cm×  相似文献   

16.
<正> 脐尿管脓肿临床少见,我院自1980年至1996年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9~15岁,平均11.4岁;病程3~14天,平均5.1天;临床特征为下腹正中疼痛,伴畏寒、发热。在脐与耻骨联合之间有压痛性包块,肿块最小约5cm×4cm×3.5cm,最大8.5cm×6cm×4cm,平均6.2cm×5.1cm×4cm。血常规白细胞均大于12.0×10~9/L。  相似文献   

17.
微波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微波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5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5mo,最大61岁,平均10.5岁。唇、颊、舌血管瘤22例;口角及上、下唇血管瘤14例;舌腭弓海绵状血管瘤6例。肿瘤范围最大者占舌1/2;颊部肿瘤3cm×2cm×2cm,最小1·5cm×1·5cm×1cm,均为局部肿大,触之柔软,有压缩感,局部呈紫红色,穿刺可抽出血液,静置后凝结成血块,均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1.2治疗方法皮肤黏膜消毒后,选择局部组织麻醉或浸润麻醉,儿童用基础麻醉加局麻。采用长春志成公司生产的2450MHz微波多功能治…  相似文献   

18.
治疗妇科外阴脓肿的方法常为切开引流 ,疗效肯定。但由于手术创口大 ,患者需住院治疗。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院妇产科采用甲硝唑冲洗外阴脓肿 ,取得了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外阴脓肿的患者 6 9例 ,包括大小阴唇脓肿及前庭大腺脓肿。本组病例初次发病 6 0例 ,反复发作 9例。已婚已育者 6 0例 ,已婚未育者 8例 ,未婚未育者 1例。主诉不同程度的胀痛感 ,行走不适等。妇科检查见外阴肿物 ,表面发红 ,有压痛 ,触诊有波动感 ,肿物最大约 6 cm× 5 cm× 4cm,最小约 2 cm× 2…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肝脓肿,疗效观察是首选方法,特别是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局部用药治疗,其作用价值高于CT。我院1993~1995年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3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1例中,男28例,女3例,年龄24~57岁,脓肿位于左叶4例,右叶26例,左、右叶多发1例,大小为12.0cm×7.0cm~5.0cm×4.4cm。经穿刺引流证实23例,临床及药物治疗证实8例;病程26~60d。1.2 方法 仪器为AIoka-SSD63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线阵和机械扇形扫描相结合。随访时间3个月~1年。2 结果2.1 正常图像 病灶与正常肝组织无明显分界,整…  相似文献   

20.
1 病 例 患者,男性,37岁。因发热、右腹部包块,加重1周于1998年11月9日入院。自诉无盗汗、乏力、恶心、呕吐,自服消炎药无好转。18个月前在当地曾行"阑尾切除术"。体检:腹部平坦,麦氏点处一术痕约4 cm,其上方3 cm可触及一5 cm×5 cm的包块,中等硬有压痛、表面光滑、界不清,稍可活动,无胃肠型及蠕动波。B超探及右上腹6.6 cm×5.5 cm×5.2cm不规则实质性低回声光团,中部强回声,印诊占位性病变,来自结肠可能性大,故临床考虑升结肠癌。11月12日全麻下见结肠肝曲长8 cm× 7 cm的肿瘤,术中诊断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病理检查:回盲部切除标本,表面大网膜粘连呈团块状。分离后回肠长8.5 cm,周径5 cm,浆膜光滑,粘膜皱壁清晰。阑尾缺如。结肠长26.5 cm,切端周径6.0 cm,距回盲瓣4.5 cm,有两处溃疡0.8 cm×0.5 cm×0.2 cm,间距2.5 cm,切面粘膜下至肠壁外系膜中脓肿6.5 cm×6.0 cm×5.0 cm,脓汁粘稠黄绿色。脓腔直径3.0 cm,腔内取出三折叠长方形纱布一块为25 cm×15 cm,上面见大小8处不规则的孔,最大直径4.0 cm,小的1. 0 cm。取回肠及结肠切端、溃疡处、脓肿壁和其周系膜内肿大淋巴结切片,病理诊断:①阑尾术后;②升结肠系膜的异物(纱布一块)包裹性脓肿6.5 cm×6.0 cm×5.0 cm,其壁为炎性肉芽和巨细胞反应,累及升结肠,形成局部溃疡及镜下穿孔;③回肠未见病变。 2 讨 论 腹部外科手术后异物是可以避免的医疗失误,术后定期复查也是发现失误的有效方法,此例如术前做结肠镜检查病理切片虽不能证实为癌,但也不能排除结肠肿物,因病变已累及升结肠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