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0例中药保留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将肛管插入25-30cm,对照组给予常规插入深度,观察两组患者便意感、药物保留时间及舒适度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明显减轻便意感,药物保留时间延长,患者舒适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肛管插入25-30cm,能增加患者舒适度,减轻便意感,使药物保留时间延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丽  李君  李娟 《当代护士》2021,28(1):113-114
目的 探讨微量注射泵应用于临床小儿中药保留灌肠的可行性.方法 对本科住院的103例中药保留灌肠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推注灌肠组(对照组)和改良微量注射泵灌肠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灌肠方式,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中药保留灌肠.结果 对照组21例药液保留时间<30 min,11例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2 h,观察组仅3例药液保留时间<30 min,37例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2 h.肠内中药液保留时间的评分结果 表明,观察组的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微量注射泵应用于临床小儿中药保留灌肠,可有效延长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目的 对保留灌肠肛管的插入深度进行研究,以解决病人的不适感。方法 将260例保留灌肠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将肛管插入深度为20-25cm,对照组按常规插管,观察两组患者便意感及保留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便意感,保留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插入深度为20-25cm能使药物保留时间延长,明显减轻便宜感。  相似文献   

4.
王双珠  王娇娇  商姗  吴畏   《护理与康复》2020,19(4):10-13+19
目的观察优化保留灌肠方法在标准化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招募30名护士作为标准化病人,将其随机编号为1至30号,单号先实施传统保留灌肠方法,5 d后实施优化保留灌肠方法,双号先实施优化保留灌肠方法,5 d后实施传统保留灌肠方法。比较两种保留灌肠方法插肛管时的疼痛程度、便意感、黏膜出血情况及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结果优化保留灌肠组插肛管时无痛14例、轻度疼痛16例,传统保留灌肠组无痛4例、轻度疼痛9例、中度疼痛17例,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保留灌肠组插管时便意感评分为(2.76±0.71)分,传统保留灌肠组为(3.46±0.90)分,两组便意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保留灌肠组药液保留时间为(70.43±19.34)min,传统保留灌肠组为(37.34±16.53)min,两组药液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保留灌肠组肠黏膜出血2例次,传统保留灌肠组肠黏膜出血8例次,两组肠黏膜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保留灌肠方法可减轻患者插肛管时的疼痛程度和便意感,延长药液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5.
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不同插管长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是通过药液在肠壁吸收而发挥药效。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越长 ,肠壁吸收越充分 ,以往传统的灌肠方法 ,肛管插入长度短 ,故药液保留时间短 ,疗效不满意。为了提高中药保留时间 ,我科从 1996年开始改进了传统的保留灌肠的方法 ,适当增加肛管插入深度 ,由原来的 15~ 2 0cm改为 30cm。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6 0例均为住院的慢性盆腔炎病人 ,用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 30例 ,对照组 30例。观察组年龄 2 4~ 48岁 ,病程 4~6年 ,身高 1.41~ 1.6 8m ;对照组年龄 2 2~ 5 0岁 ,病程 …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治疗脑血管意外便秘患者采用大量不保留灌肠选择最佳插管深度,解除由便秘引的并发症.方法采用大量不保留灌肠时,观察组将肛管插入25~30 cm观察灌肠效果,并与对照组(肛管插入7~10 cm)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差异,经x2检验,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便秘患者进行灌肠时,插管深度以25~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7.
对脑血管意外便秘患者灌肠插管深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屏  袁成渝  毛晓清 《现代护理》2004,10(7):638-638
目的 为探讨治疗脑血管意外便秘患者采用大量不保留灌肠选择最佳插管深度 ,解除由便秘引的并发症。方法 采用大量不保留灌肠时 ,观察组将肛管插入 2 5~ 30cm观察灌肠效果 ,并与对照组 (肛管插入 7~ 1 0cm)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差异 ,经 χ2 检验 ,P <0 .0 5 。结论 对脑血管意外便秘患者进行灌肠时 ,插管深度以 2 5~ 30cm为宜  相似文献   

8.
中药保留灌肠不同插管深度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保留灌肠插管深度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效果的影响。方法:将CR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灌肠插管深度为传统的10~15cm,观察组插管深度增加到25cm,观察两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长短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插管深度从10-15cm增加到25cm,可延长药液保留时间,提高CRF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硅胶胃管旋转插入法在小儿保留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肠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试验组给予硅胶胃管旋转插入法行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常规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药液保留时间及药液损失量。结果试验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3.8%,对照组为6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87±0.55)min,对照组为(4.40±0.53)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药液保留时间为(31.33±11.84)min,对照组为(8.67±3.79)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药液损失量为(0.77±0.47)ml,对照组为(1.76±0.38)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硅胶胃管旋转插入法进行小儿保留灌肠,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及可操作性,为研究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46例,A组为治疗组,采用纯中药汤剂运用改良灌肠袋直肠滴入治疗方法,中药液100 ml加热至40~41℃,患者取左侧卧位,导管前端插入肛门15~20 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50~60 cm,滴注速度为30~40滴/min,35~50 min药液全部滴入.B组为对照组,采用一次性灌肠器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加入中药液100 ml,药液温度38~39℃,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 cm,肛管插入肛门15~20 cm,将药液缓慢灌入直肠内,15~20 min药液推注完毕.结果 A组药液保留时间、患者舒适度高于B组.A组患者排便性状改善、排便次数减少明显状况高于B组.结论 改良灌肠袋进行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下腹坠胀、便意等不适症状,增加患者舒适度,药液延长保留时间,促进药液有效成分吸收,缩短病程和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肛管与橡胶导尿管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需行保留灌肠治疗的患者,按肠镜检查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采用一次性塑料肛管行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橡胶导尿管行保留灌肠。观察两组药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患者不适感以及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药液保留的时间明显延长,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橡胶导尿管行保留灌肠优于普通一次性塑料肛管。  相似文献   

12.
清洁灌肠插管深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清洁灌肠两种插管深度的比较.改进清洁灌肠插管深度.提高清洁灌肠效果。方法:将100例需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结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清洁灌肠方法,熊制灌人速度,灌肠时间平均为10min.实验组采用开放式输液吊桶连接16号一次性硅胶导尿管,插入肛管深度增加为17~19cm.灌肠时间延长为30min。结论:通过观察灌肠后效果及灌肠中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后保留时间长,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其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施体位改变联合肛管插入深度的改进在婴幼儿水合氯醛灌肠中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在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医院门诊就诊且需作辅助检查的患儿104例,按1∶1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俯卧位联合增加肛管插入深度行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对照组按传统保留灌肠法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儿镇静起效时间、平均入睡时间、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药物制动效果、Ramsay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镇静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灌肠后平均入睡时间少于对照组、插管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灌肠后药物制动效果及Ramsay评分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俯卧位联合增加肛管插入深度的改进行婴幼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实用性强,操作简便,效果优于传统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结肠透析插管深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灌肠管插入肛门深度为25~30 cm,对照组灌肠管插入肛门深度为10~15 cm.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病人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色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结肠透析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结肠透析插管深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使血肌酐、尿素氮、血色素水平明显改善,明显延长了药液在结肠中的保留时间,而且使被动排便的次数比主动排便的次数增多.  相似文献   

15.
抬高臀部增加肛管插入长度清洁灌肠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抬高臀部增加肛管插入长度清洁灌肠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需要清洁灌肠的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成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2 cm增加肛管插入长度(自肛门插入12~15 cm)清洁灌肠方法,配合手法按摩下腹部进行清洁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灌肠时间、灌肠次数、总的灌肠液量、肠道清洁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平均灌肠时间、灌肠次数及灌肠总液量方面均显著减少(P<0.001),灌肠后肠道清洁人数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01或P<0.05)。结论抬高臀部增加肛管插入长度清洁灌肠法明显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盐水保留灌肠对盆腔脓肿患儿的疗效。方法随机将36例盆腔脓肿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均采用生理盐水100~15ml进行保留灌肠,观察组插管深度为15~25cm,温度为42℃~43℃,对照组插管深度为7—15cm,温度为39℃~41℃。结果观察组液体肠内保留时间长,疗效高,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x^2检验和t检验(P〈0.05,P〈0.01)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结论盆腔脓肿患儿保留灌肠时,增加肛管的插入深度,提高盐水温度,可以达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淑英  郑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40-6641
目的 探讨提高截瘫患者大量不保留灌肠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96例截瘫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采用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15 cm,肛管插入15~30 cm,液面距肛门20~30 cm进行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观察两组有效灌肠量、灌肠后保留时间、排便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效灌肠量、灌肠液保留时间、排便量及排便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进截瘫患者大量不保留灌肠法能提高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清洁灌肠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平卧位,抬高臀部约5cm,肛管插入深度15~25cm进行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有效灌肠量、无效灌肠量、灌肠后保留时间及灌肠次数。结果:实验组有效灌肠量增多,无效灌肠量减少,灌肠后保留时间延长,灌肠次数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改进脊髓损伤患者清洁灌肠法能明显提高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探讨改进。[方法]对120例慢性结肠炎病人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注射器接尿管(代肛管)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P<0.01),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物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保留灌肠挤合臀部法延长药液保留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保留灌肠婴幼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挤合臀部保留灌肠法,观察两组患儿保留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药液保留时间长,两组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保留灌肠挤合臀部能延长药液保留时间,是比较理想的患儿保留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