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其中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51岁。患者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超声及CT均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病变大小约6cm×7cm~20cm×21cm,部分囊内有分隔,且壁与分隔可部分强化。术前诊断腹膜后囊性占位病变4例,腹腔囊肿2例,仅1例患者经CT引导下穿刺抽液确诊。结果7例均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者6例,1例因肿瘤浸润肝脏及胰腺仅行大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7例随访9个月~10年,完整切除者均未见复发,大部切除者于术后5个月出现局部复发。结论超声及CT对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影像特征、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的资料.结果 5例患者术前CT均诊断为囊性淋巴管瘤,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囊性淋巴管瘤.术后7 d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6年均无复发.结论 CT对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整个囊壁是治疗及预防术后复发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报告2例经本院收治的腹膜后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9岁及45岁。患者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超声及CT均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膜后肿物切除术,并检索Pubmed和CBM数据库,对该疾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均成功切除病灶并经病理诊断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术后随访5和24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临床上少见,该病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及CT检查对协助术前诊断及手术均有重要指导意义。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8.0岁。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均为常规体检时经B超检查发现。经CT及MRI检查均考虑: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可能。结果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完整切除,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个月至1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及MRI检查对术前协助诊断及对手术均有重要指导意义。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术中应尽可能完整切除病变,以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腹膜后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成人腹膜后淋巴管瘤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完整切除6例,行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淋巴管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难确诊,CT等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定性、定位具有一定的提示性。手术切除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原发性腹膜后淋巴管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1例原发性腹膜后淋巴管瘤患者的诊治过程,术前诊断腹膜后囊肿,行单孔腹腔镜双侧腹膜后囊肿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腹膜后囊肿)检材由扩张的淋巴管组成,囊壁由内皮细胞、平滑肌及纤维组织组成,符合腹膜后淋巴管瘤。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原发性腹膜后淋巴瘤是一种良性病变,临床罕见,确诊需结合术后病理和影像学表现,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腹膜后神经鞘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对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术后病理、随访的回顾,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综合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状况。结果本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其预后良好,早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行开放手术,6例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3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病理证实7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5例为肾上腺血管淋巴管瘤;随访11个月~12年9个月,肿瘤无转移和复发。结论:肾上腺淋巴管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患者多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心悸、出汗、血压升高、腰痛等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可提示诊断,病理检查可确定诊断。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乔祖俊  郭喜林 《腹部外科》1997,10(5):206-206
腹膜后淋巴管瘤临床上极少见。我院自1975年至1996年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者11例。该病男性多于女性,以中、上腹部多发。患者常以“腹部肿块”而就诊。术前确诊困难,手术是最理想治疗方法。本组均一期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结合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腹膜后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术前诊断嗜铬细胞瘤、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腹膜后肿瘤,术后病理均为Castleman病。随访12~11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通常无异常结果,容易误诊,确诊需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2例严重压迫下腔静脉、右肾静脉等血管的腹膜后神经鞘瘤手术成功切除病例,分析其临床诊治现状。 方法对2例患者通过三维重建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术后进行随访。 结果2例患者均完整切除病灶,无周围血管及脏器损伤,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随访无复发。 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较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通过组织病理学。体积较大、复杂血管毗邻的良性肿瘤仍可以手术完整切除,且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归纳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告 2例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1例探查发现腹膜后肿瘤 ,4年后完整切除 ;1例拟诊腹膜后平滑肌瘤 ,肿瘤包膜内手术切除 ,术后病理诊断 ,均为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 ,治愈。结论 该病的生物学行为属低度恶性肿瘤 ,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 ,手术切除是该病的唯一治疗方法 ,能完整切除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偶然发现的4例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的后腹膜占位性病变病例,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较少见的局限性CastLeman病。结果:4例均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未行辅助治疗,随访7个月~4年2个月,4例患者均无瘤存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常易误诊。手术探查切除肿瘤为首选治疗方法,疗效较好,最终明确诊断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对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松花江流域4所医院收治的21例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BUS、CT或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21例均显示为腹膜后占位性肿块,其中2例经MRI及动脉造影确诊为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19例误诊,误诊率为90.5%(19/21).21例病理诊断为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其中8例为低度恶性.21例均行手术治疗,16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占76.2%(16/21);5例术中未能切除.其中4例于手术后11个月内死亡,1例术中死亡.16例切除者中有11例存活12年后失访,3例低度恶性者存活8年,有2例随访3年仍存活.结论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治疗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病理检查证实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14~66岁。有高血压症状9例,其中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8例,尿儿茶酚胺升高9例。1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个月~5年。结果:术中见肿瘤位于肾门区4例,肾上极区5例,肾下极区2例,肾上腺前外上方3例。13例手术完全切除肿瘤,1例伴肝转移者行肿瘤大部切除及肝尾叶切除。病理检查诊断为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1例。术后随访12例,9例术前高血压者有7例血压恢复正常;9例无瘤生存,1例复发,2例死亡。结论: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是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生存时间取决于肿瘤是否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复发病例可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手术治疗方法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成人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完整切除,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手术切除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需熟悉局部解剖关系,妥善保护周围组织,结扎离断与肿物相连的筋膜、淋巴管和血管组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充分引流。  相似文献   

17.
腹膜后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楠  徐以浩 《腹部外科》2001,14(3):143-144
目的 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 对 1984年 1月~2 0 0 0年 6月收治的 3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收治的 32例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腹膜后肿瘤 ,其中良性肿瘤 17例 ,恶性肿瘤 15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治疗上主张尽量作肿瘤全切除和整块切除 ,特别是恶性肿瘤 ;不能彻底切除的应争取作肿瘤包膜内切除。良性肿瘤如手术风险很大 ,不必勉强作肿瘤全切除 ,可行肿瘤部分切除术。对于复发的腹膜后肿瘤 ,争取早期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附睾及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的认知水平。方法 回顾性复习了1例临床罕见的附睾及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的诊治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平滑肌瘤。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附睾及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的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需经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5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5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诊断腹膜后肿瘤准确率达85%以上,B超诊断准确率为50%左右。手术是治疗腹膜后肿瘤最有效的办法,本组良性肿瘤切除率为87%,恶性肿瘤切除率为51%。结论 腹膜后肿瘤CT检查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首选。对已确诊或未确诊均应尽早手术,对不能切除的肿瘤,应力争做部分切除。对复发的病人,应积极争取再次手术。根据病理类型,采用相应的放疗或化疗,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以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成人肝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检索、复习中文期刊数据库中肝囊性淋巴管瘤的文献。结果:笔者收治的2例患者,均为女性,入院诊断分别为肝囊性占位和肝囊肿;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肝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肝囊性淋巴管瘤;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治疗满意。检索1984—2017年期间国内共报道6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入院诊断肝囊淋巴管瘤2例(2/6);其他均误诊(4/6),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后明确诊断,术后患者恢复满意。结论:肝囊性淋巴管瘤为临床罕见的肝脏良性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为肝囊肿及其他囊性疾病;MRl有助于鉴别诊断;有明确症状、体征或不能排除恶性的患者应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