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氟比洛芬酯、氯诺昔康术后镇痛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氯诺昔康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择期手术患者30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术后镇痛分别为A组:PCIA芬太尼1mg/100ml;B组:术毕前5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PCIA氟比洛芬酯100mg 芬太尼0.8mg 生理盐水至100ml;C组术毕前30min静注氯诺昔康8mg,PCIA氯诺昔康16mg 芬太尼0.8mg 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评分、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与A组比较,B、C组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不良反应减少;B、C组镇痛后4、8、24hVAS低于A组(P<0.05)。氟比洛芬酯镇痛起效快,氯诺昔康起效慢,但镇痛更持久(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两药在术后镇痛上时效不同,两者与芬太尼复合应用均能提高PCIA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伍用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后镇痛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术后镇痛组(Ⅰ组)和芬太尼术后镇痛组(Ⅱ组),Ⅰ组于手术后以芬太尼10μg/kg、氯诺昔康0.8mg/k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加入一次性镇痛泵行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Ⅱ组手术后以芬太尼15μg/k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PCIA泵行术后镇痛。分别于术前(T0)、术后第1天(T1)、第3天(T2)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及WBC。结果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T2时白细胞数、中性细胞数、单核细胞数明显低于Ⅱ组(P<0.05);两组T1、T2时IL-6均较T0时显著升高(P<0.01),但Ⅰ组IL-6明显低于Ⅱ组(P<0.05);T1时两组IL-10明显升高(P<0.01),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伍用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后镇痛可减轻术后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及围术期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TKA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65~8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帕瑞昔布钠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组(A组)和帕瑞昔布钠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每组25例。两组均采用快速诱导喉罩全麻,均于手术切皮前30min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mg,首次注射8h后再次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mg。A组术毕术侧股神经穿刺置管并连接电子镇痛泵,B组术后静脉接电子镇痛泵。记录术后6、12、24、36、48h静息及运动时的VAS评分,分别在麻醉前(T_0)、术毕(T_1)、术后24h(T_2)、48h(T_3)、72h(T_4)抽取外周静脉血4m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FN-γ和IL-10浓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浓度。记录术后48h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12hA组静息时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术后各时点A组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与T0时比较,T_1~T_3时两组血浆Cor浓度明显升高,T_2、T_3时A组血浆IFN-γ浓度明显降低,T_2~T_4时B组血浆IFN-γ浓度明显降低,T_1~T_4时两组血浆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T_1~T_3时A组血浆Cor浓度明显低于B组,T_2~T_4时A组血浆IFN-γ浓度明显高于B组,T_1~T_4时A组血浆IL-10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以有效减少患者Cor的分泌,同时延缓IFN-γ分泌的减少和IL-10分泌的增加,有效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芬太尼组(F组)及芬太尼联合曲马多组(FT组),分别接受持续静脉镇痛。记录并比较术后48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术后镇痛效果VAS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hF组和B组的VAS明显低于FT组(P<0.05);术后12h,B组的VAS仍低于FT组(P<0.05)。B组术后0.5、6、12h 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FT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可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与比较不同超前镇痛时点应用帕瑞昔布钠对妇科手术后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6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以及术后12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而B组于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2h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A).观察术后12和24h患者PCA的总按压次数和PC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6、12和24 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满意程度(BCS评分)、镇痛的补救措施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后12和24 hPCA总按压次数和PCA有效按压次数降低(P<0.05),术后2、4、6和12 h的VAS评分降低而BCS评分提高(P<0.05),而两组24 h疼痛强度和满意度以及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尤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手术超前应用帕瑞昔布钠,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在创伤骨科应用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我院收治的骨与关节损伤需要手术患者,分A、B、C共3组,每组病例30例。A组(常规模式镇痛组)、B组(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组)、C组(多模式镇痛组)。观察术前、术后血浆中炎性因子指标,术后镇痛效果、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术后1 h、24 h、、48 h、72 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患者术后1 h、24 h、48 h CPR水平明显高于术前;B组患者术后1 h、24 hCPR水平明显高于术前;B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48 h CPR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C组(所有P<0.05)。三组术后1 h、24 h、48 h的Cor水平明显高于术前;B组和C组患者术后1 h、24 h、48 h Cor水平明显低于A组;B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48 h Cor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C组(所有P<0.05)。三组术后24 h、48 h的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其中,B组和C组术后24 h、48 h明显低于A组,B组低于C组。B组患者术后1 h、2 4h、48 h IL-10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及A组和C组治疗后(P<0.05)。结论〓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在创伤骨科应用临床疗效好,抗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在骨关节术后多模式镇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0例择期行骨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PCIA)和B组(芬太尼PCIA),A组61例中又分为A1组:静脉组30例(40 mg/次1次/12 h静滴)和A2组:肌注组31例(40 mg/次1次/12 h肌注);B组29例(芬太尼PCIA)。分别记录各组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VAS评分)、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与B组比较,在VAS评分、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静脉组和肌注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PCA多模式镇痛在减少芬太尼用量的同时可显著缓解术后48 h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氯诺昔康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以氯诺昔康加芬太尼(LF组)和芬太尼(F组)作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以视觉模拟评分(VAS)作为疼痛强度指标,观察开始镇痛后24h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共有59例患者(LF组29例,F组30例)完成试验:开始镇痛后0、1、2、4、8、16、24hVAS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24h内使用补救药物的例数、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差异亦无显著意义,开始镇痛后24h芬太尼消耗量LF组明显少于F组(P<0.05)。LF组恶心、轻度呼吸抑制(SpO2<95%)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氯诺昔康可减少芬太尼使用量(约46.3%),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布托啡诺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芬太尼、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ASAⅠ或Ⅱ级的腹部或下肢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芬太尼组(F组)、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组(BF组),术毕按三种方案实行PCIA。在PCIA开始后4、8、12、24、48h观察并记录镇痛、镇静效果、病人自控镇痛(PCA)给药次数、监测数据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PCIA方案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和镇静目的,但12h内B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高于F和BF组(P<0.01),4h内F组、4~8h之间B组需要更多的PCA给药次数。BF组不仅镇痛、镇静效果满意,恶心、呕吐和头晕的发生率也较低。结论布托啡诺与芬太尼联合应用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新生儿术后镇痛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测新生儿术后静脉恒速持续输注等效量舒芬太尼、芬太尼两药对新生儿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新生儿随机均分为三组: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无镇痛组(C组).A、B组患儿术后分别采用舒芬太尼0.025μg·kg-1·h-1和芬太尼0.25 μg·kg-1·h-1静脉恒速持续输注48h进行镇痛,C组不用镇痛药.于术后12、24、48、96 h分别行镇痛评分(CRIES评分)和神经行为评分(NBNA评分),同时采集患儿尿标本检测S100β蛋白含量.结果 术后各时点C组CRIES分值均高于A、B组(P<0.05);术后48、96 h B组CRIES分值高于A组(P<0.05).C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A、B组(P<0.05).各时点C组尿S100β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术后48 h和96 h B组尿S100β蛋白含量高于A组(P<0.05).B组术后恶心呕吐2例,C组5例.各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应用上述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皆能安全有效进行新生儿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胃癌患者围术期Th细胞漂移的影响.方法 30例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患者术前给予氯诺昔康8mg.手术后PCA泵以氯诺昔康和吗啡镇痛;Ⅱ组仪在术后经PCA泵给予吗啡镇痛.分别于术前(T_0)、术毕(T_1)、术后24 h(T_2)、72 h(T_3)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结果 与T_0,时比较,Ⅱ组T_1、T_2时Cor升高.I组Cor仅在T_1时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I组T_1、T_2时Cor明显降低(P<0.05).Ⅰ组T_2时IL-4低于T_0(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T_3时IL-4明显降低(P<0.05).与T_0时比较,两组T_1~T_3时IFN-γ明显上升(P<0.05).Ⅰ组T_1、T_2时IFN-γ明显高于Ⅱ组(P<0.05).与T_0时比较,两组T_1~T_3.时IFN-γ/IL-4均升高(P<0.05);Ⅰ组T_2时IFN-γ/IL-4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能减轻胃癌患者手术后Th1/Th2半衡的漂移程度.改善机体外科创伤后免疫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注氯诺昔康对无痛人流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拟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100例。A组麻醉开始前5 min,静注氯诺昔康8 mg。B组不预注氯诺昔康。观察2组患者术毕离室时、术后1 h、4 h的HR和MAP,并采用改良视觉模拟量尺评定腹痛程度。结果 A组术毕、术后1 h、4 h,VAS均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术毕、术后1 h、4 h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注氯诺昔康用于无痛人流术后腹痛缓解明显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其对血浆a-内啡肽(a-EP)的影响.方法 45例胃肠外科全麻术后患者行自控静脉镇痛,随机均分为A组(舒芬太尼3μg/kg)、B组(舒芬太尼2μg/kg)及C组(芬太尼20 μg/kg).FCIA不给负荷量.记录术后0、4、8、12、24、48 h VAS评分、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并发症和患者的满意度等;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48 h测定血浆a-EP含量.结果 三组镇痛、镇静满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PC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C组,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术后48 h β-EP含量明显低于C组和B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PCIA安全有效,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术毕单次注射帕瑞昔布钠是否增强布托啡诺的早期镇痛效果。方法拟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B组),均在术毕前30min静注布托啡诺0.015mg/kg、昂丹司琼8mg,术后行PCIA(布托啡诺0.15mg/kg、昂丹司琼16mg稀释至100ml);P组术毕前30min同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记录术后4、24、48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追加镇痛药例数、镇痛泵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组术后4h的VAS评分、追加镇痛药人数及术后4、24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4h,P组有2例需追加镇痛药,显著少于B组(12例)(P<0.01)。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毕前加用帕瑞昔布钠可增强单用布托啡诺镇痛时的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围术期应用对妇科肿瘤手术后吗啡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肿瘤手术的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0~60岁,随机均分为帕瑞昔布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麻醉前及术后48 h内每12小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48 h内均采用静脉吗啡自控镇痛.记录术后6、12、24、36、48h患者的VAS评分、吗啡用量和不良反应的程度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结果 P组术后48 h内各时点吗啡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1),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P组患者满意度高于C组(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帕瑞昔布能增强妇科肿瘤手术后吗啡镇痛效应,减少吗啡用量,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单独或联合应用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应激反应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氟比洛芬酯组(A组)、舒芬太尼组(B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组(C组)和无静脉镇痛组(D组)。测定四组患者麻醉前、拔管后即刻和镇痛后24 h抽取静脉测定血清皮质醇(Cor)和血糖(Glu)浓度并观察术后镇痛的效果。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四组患者拔管后Cor浓度均降低(P<0.05);镇痛后24 h A、B、C组患者Cor和Glu浓度均低于麻醉前、拔管后即刻和D组(P<0.05);镇痛后各时点A、B、C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后3、18和24 h均低于D组(P<0.05);B组患者镇痛期间头晕、恶心和呕吐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单独或联合应用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均能抑制鼻内窥镜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不同时点用于颅脑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神经外科肿瘤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麻醉前10min缓慢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B组术毕时缓慢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未施行镇痛。三组术后均未行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2、6、12、24h记录镇痛评分(VAS评分)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记录24h满意度和不良反应;于术前、术毕、术后6、12、24h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β-内啡肽和胃泌素浓度。结果 A、B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2、24h时明显低于B组(P<0.05),A组24h满意度最高。B、C组术毕后各时点血浆β-内啡肽浓度明显高于A组(P<0.05);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各时点胃泌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脑手术的术后镇痛,术前使用可有效减少术后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生成,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用于胸外科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0例胸外科全麻术后病人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分别使用布托啡诺或芬太尼进行PCIA。记录术后0、4、8、12、24、36 h各时点的VAS、镇静评分、PCA次数、并发症和病人的满意度等。结果两组各时点VAS和0 h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4、8、12、243、6 h各时点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F组(P<0.05);两组PC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病人对PCIA满意率高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胸外科术后PCI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对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对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椎体融合术的成人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切口内持续输注0.1%的氟比洛芬酯200 ml;B组,静脉持续输注0.1%的氟比洛芬酯200 ml;C组,切口内持续输注生理盐水200 ml.所有患者术后均用芬太尼10μg/ml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各组患者术后1、4、12、24、48 h静息时和术后4、24、48 h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芬太尼累计用量,同时观察记录术后48 h内的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A组术后各时点VAS明显低于B、C组,B组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8 h的PCIA芬太尼累计用量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各组间的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用于椎体融合术与静脉输注相比可更显著改善术后芬太尼PCIA的效果,并减少芬太尼累计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混合芬太尼对冠心病病人腹部手术后心律失常和血小板功能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冠心病病人8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51~66岁,随机分为2组, 每组40例。A组术中及术后用芬太尼镇痛,B组术中及术后用氯诺昔康混合芬太尼镇痛,两组术后均给药2 d。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分别于术后4、12、24、48 h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术前1 d~术后8 d连续监测心电图V1、V5和Ⅱ导联、血压及心率变化。分别于术前1 d、术后6 h、术后1、2、7、8 d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PTT)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 D41/CD61、CD62P、CD63表达。结果两组术后4、12、24、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术日~术后2 d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发生频率升高,B组术后7-8 d房性早搏发生频率降低(P<0.05或0.01),其余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后7~8 d房性早搏发生频率低于A组(P<0.05或0.01)。与术前1 d比较,A组术后6 h ~术后8 d、B组术后6 h~术后7 d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及CD63表达均升高,A组术后6 h~术后7 d、B组术后6 h~术后2 d血小板膜CD62p表达升高,B组术后8 d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降低(P <0.05或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