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发病机制为体内产生的AChR抗体,在补体参与下与突触后膜的AChR产生免疫应答,破坏了大量的AChR,不能产生足够的终板电位,导致突触后膜传递障碍而产生肌无力.  相似文献   

3.
胡佩梅  董恩荣 《中外医疗》2013,(34):186-186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痿证"范畴.临床表现为受累骨骼肌易于疲劳,呈波动性肌无力,常具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和晨轻暮重等特点.感染、精神创伤、过度疲劳、妊娠、分娩等可为诱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其中有两个发病高峰,其一为20~40岁以女性多见,其二为40~60岁以男性多见,常合并有胸腺瘤.10以前发病者仅占10%.  相似文献   

4.
余巧敏  汪咏秋  张克翰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140-1140,1154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受累的骨骼肌易于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当病情急骤时,累及呼吸肌出现咳嗽无力、呼吸困难、气体交换受损,需要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MGC),极易导致死亡。总结22例MGC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重症肌无力危象 ,是神经内科的一种急症 ,可急骤发生呼吸肌瘫痪 ,导致严重的呼吸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 .我科于 2 0 0 0 10收治了 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 ,住院期间此患者先后发生了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及反拗性危象 ,经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 ,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 ,症状缓解后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女性 ,16岁 ,学生 .2 0 0 0 10 0 5饭后 ,感咽喉部不适 ,6h后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呼吸费力、口唇紫绀急诊入院 .经检查及新斯的明试验诊断为肌无力危象 ,给予持续吸氧 2~ 3L·min-1肌肉注射新斯的明 …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0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规范化护理组(A,N=52例) 和传统护理组 (B,N=50例),两组在相同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分别实施规范化护理和传统护理,比较两组危象发生率、上机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脱机时间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结果] (1) 两组在危象发生率、上机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传统护理组的上述指标发生率有高于规范化护理组的趋势.(2) 规范化护理组的脱机时间比传统护理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3) 两组 SF-36 健康状况量表评价结果显示,两组入院时8个维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8个维度均较入院时有所改善(P<0.05 或 P<0.01),且规范化护理组在生理职能 (RP)、一般健康状况(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状态(MH)方面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或 P<0.01).而在身体疼痛(BP)、精力(VT)和生理机能(PF)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能提高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重症肌无力危象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红  李星 《当代医学》2010,16(13):139-140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对重症肌无力的意义。方法应用一般护理、饮食、心理、用药、保健器护理方法,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结果采用安全护理后患者恢复良好,降低了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通过安全护理可降低发病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临床特征为受累横纹肌易疲劳性,呈波动性肌无力,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减轻.  相似文献   

11.
12.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眼睑下垂、眼肌麻痹、吞咽无力、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特点是朝轻暮重,经休息或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新斯的明后症状暂时减轻或消失.重症肌无力患者突然发生呼吸肌无力,呼吸极度困难,吞咽不能,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和生命体征,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其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肌无力 (MG)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 ,通常在活动后加重 ,休息后减轻 ,如侵犯呼吸肌则出现呼吸困难 ,称MG危象 ,若抢救不及时 ,护理不当常会引起严重后果 ,甚至死亡。我院从 1992~ 1998年共收治MG患者42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 ,其中男 17例 ,女 2 5例。年龄 16~ 6 6岁 ,16~ 40岁者 2 6例 ,≥ 40岁者有 16例。病程 :1个月~ 10年 ,≤ 1年者 2 1例 ,>1年者 2 1例。临床类型 :眼肌型 13例 ,全身型 2 9例。2 护理体会2 1 心理护理 :病人的…  相似文献   

14.
杨云英  饶秀珍 《海南医学》2010,21(11):144-145
目的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总结重症肌无力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体会。方法 60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时及时准确留置硅胶胃管,给予辨证施膳,情志护理,积极地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结果 60例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而出院,近期有效率为100%。结论注重重症肌无力患者“生命通道”即胃管的护理,能有效提高疗效,使患者病情早日得到缓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护理方法及诊疗体会。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2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整理。结果经分析得知,2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中,14例病情好转出院,6例为肌无力危象患者,经临床治疗及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和生命体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根据患者病症情况配合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积极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因神经一肌肉接头部的兴奋传导障碍而导致的随意肌无力的疾病。患者大都有胸腺组织异常,手术切除胸腺可缓解甚至治愈。但由于其特殊的病变机制,大大增加了围手术期的治疗难度。本文结合我科1例病人的护理经过来浅谈围手术期的护理。工病例介绍患者女、22岁。因全身肌无力伴吞咽困难、眼股下垂、呼吸费力3月,于1998年5月5日入院。曾因吞咽、呼吸困难在外院住院两次,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给予新斯的明。毗院斯的明、加兰他敏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渐缓解,仍继续服用毗咛斯的明。激素。入院体检:眼脸疲劳运动后呈现下垂、多次连…  相似文献   

17.
重症肌无力简称MG,是神经肌肉接头处自身免疫性疾病。2001~2004年该院用中西医结合治疗MG3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秀莲 《右江医学》1999,27(1):54-54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表现为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模纹肌较弱和异常于易疲劳,通常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减轻。自1990年以来,我科共收治重症肌无力33例,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3例,其...  相似文献   

19.
20.
重症肌无力(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及补体参与的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局部或全身骨骼肌于活动时易于疲劳无力,常具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和晨轻暮重等特点。12%~16%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可发生呼吸衰竭。重症肌无力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终因呼吸肌受累而死亡。本例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经及时抢救及护理,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