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测艾灸局部温度变化,是进行艾灸机理研究或温热刺激反应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本文总结分析目前艾灸温度探测的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方法运用情况,对其技术原理、特征及其在艾灸温度探测应用中的优劣进行了介绍.接触式测温方法,精度较高,测温范围相对较广,操作方便,在艾灸温度检测中运用较广,但目前只能检测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非接触式测温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一种具有对温和灸过程中穴位皮肤表面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功能的艾灸器。方法根据传统温和灸的原理及操作特点,结合机械设计、温度检测和单片机等现代技术和方法,研制微型艾灸器。结果微型艾灸器包括艾灸器主体、温度监测装置、显示装置、控制电路及固定器件等,可以代替人手完成温和灸,并对艾灸过程中穴位皮肤表面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显示和数据存储功能的艾灸器,并具有定时和超出温度范围提醒作用。结论微型艾灸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易操作,保持了传统灸疗的特点,且操作者或患者可根据温度数值的变化及时、准确地调节调距旋钮,保证艾灸过程中关键影响因素“温度”稳定在最适宜的范围内,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推进温和灸技术的规范化实施。  相似文献   

3.
影响艾灸温度的因素众多,本文综述了不同施灸方法、不同灸量、不同灸材、不同灸距四个因素对艾灸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艾灸温度变化与灸效之间的关系。总结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艾灸温度变化影响的特点和规律:不同施灸方法、不同灸量对不同层次的皮肤组织温度均有不同影响,不同施灸方法的刺激形式差别较大;艾灸温度与疗效相关,但并非艾灸温度越高,产生的灸疗效应越显著。本次综述为临床艾灸选择最合适的施灸条件及艾灸起效机理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艾灸起效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效应,不仅受传统因素如艾灸材质、施灸方法、施灸时间等影响,现代研究还发现艾灸的热效应、光效应、烟效应也与艾灸疗效呈相应量效关系。本研究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简述各因素在艾灸起效中的不同作用,探讨艾灸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艾灸疗效的标准化与客观化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近年来,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从生物物理学的角度探讨灸疗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艾灸的治疗作用并不单纯是温热效应,而是光谱辐射、生物热效应及非热生物效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已被广泛关注,并应用多学科交叉手段开展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艾灸疗法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提高临床疗效和仿灸治疗仪的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为此,本文就艾灸对机体局部温度变化与特点、艾灸红外光谱特性、艾灸生物热效应与能量转化、艾灸生物热传递与微循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艾灸治疗过程中偶见的身体过敏现象尚未有准确的解释。为进一步对临床艾灸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和研究,笔者通过案例导引,分析归纳出艾灸过敏反应主要由艾灸燃烧烟样物质、艾灸温度、艾火光辐射、精神紧张、遗传基因五个因素引起。过敏者也许由其中一个因素起作用,或许由其中两个及两个以上因素综合引起,因而在临床灸疗时应积极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足六经不同穴位过程中足三里热量的传递规律。方法:利用自制高精度温度传感器检测艾灸健康志愿者足六经下肢穴位15 min足三里的温度变化,结合Origin软件绘制足三里温度变化曲线及温度变化速率曲线。结果:艾灸足阳明胃经穴位时足三里温度变化曲线改变最大,尤以上巨虚为著。艾灸足三里水平附近的穴位时,足三里的温度变化曲线改变明显。艾灸足六经下肢不同穴位时足三里的温度变化速率曲线基本重合,且呈下降趋势。结论:艾灸过程中热量在经络穴位间传递具有循经感传性、热量传递的区域特征、以及传递速率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艾灸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操作技术,具有治病保健等功效,目前在我国应用广泛,疗效明显,随之而来其机理研究也愈加丰富,本文主要对艾灸疗法的传统认识作一概述。另一方面,笔者结合近几年文献,系统总结目前艾灸机理研究现状,并发现目前针对艾灸量化效应的研究不多,艾灸对腧穴及经脉的作用机理性研究甚少,以及缺乏不同质量清艾条对其物理、化学效应的影响,下一步应加大对此方面的研究以指导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艾灸量对疲劳训练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顾一煌  任建宁  金宏柱  吴云川 《陕西中医》2008,29(12):1686-1687
目的:观察不同的艾灸量对疲劳训练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会游泳的小鼠分为11组,在间隔时间、皮肤温度、持续时间上按照三因素、三水平对训练达到疲劳程度的小鼠进行艾灸,经过5周后,检测小鼠的力竭运动时间。结果:在艾灸的三因素中,艾灸时皮肤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艾灸持续时间,再次为艾灸间隔时间。结论:提高小鼠运动能力的艾灸治疗方案是2d1次、皮肤温度47℃±2℃或54℃±2℃、持续3min。  相似文献   

10.
艾灸产生的烟雾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严重影响了室内空气质量,但目前我国尚无控制艾灸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的相关标准。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艾烟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从相关标准制定、通风排风、控制灸材质量、加强艾烟安全性研究等方面探讨控制艾灸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的可能策略,为建立艾灸场所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安全、规范开展艾灸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灸感是气至病所的一种标志体现,也是影响艾灸疗效的重要前提。通过综合分析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描述灸感的表现形式,分析灸感的影响因素与艾灸不同作用因素、机体不同状态、环境因素等有关。艾灸的不同作用因素主要从艾灸方法、灸量和灸温3个方面进行阐释;机体不同状态包括年龄、邪正盛衰、施灸部位;环境因素主要指四时和地域对灸感的影响。通过分析论述以上3个方面对灸感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中更加重视艾灸经络感传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艾灸以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势流传至今,而关于艾灸起效机制的研究也不胜枚举。作为艾灸起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的艾烟,近年来也开始受到研究者关注。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现从艾烟的作用机制、艾烟的安全性研究2个方面入手,通过梳理近几年艾烟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艾烟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此完善艾灸作用机制研究并进一步扩大艾灸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丹参水溶性有效部位冻干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冻干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丹参水溶性有效部位冻干曲线.进而制备丹参水溶性有效部位冻干样品.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丹参水溶性有效部位冻干工艺中的主要参数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冻干曲线.结果:通过对冻干前后样品含量测定,可知冻干操作不影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以冻干样品中冻干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冻干曲线为:预冻温度为-45℃,时间为3 h;升温时间为2 h;升华温度设为25℃,升华时间为16 h;解析干燥温度为35℃,时间为10 h.结论:通过对丹参中不稳定水溶性部位冻干工艺的研究,我们得出方法简单,条件易于控制的冻干曲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目前对影响灸法作用因素的研究情况,我们以"灸"为18篇相关文献.本文对祖国医学中传统灸法产生作用的备项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旨在为艾灸在临床上更好的运用提供实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施灸温度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160例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A组、B组、C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营养治疗,A组、B组、C组均予多功能艾灸治疗仪行艾灸治疗,分别设定艾灸温度为40℃、50℃、60℃,艾灸时间为30 mi...  相似文献   

16.
艾灸通过温热剌激作用来防病治病,高脂血症是灸法临床治疗的优势病种,不同的艾灸温度,可以诱导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最终实现不同的艾灸疗效。目前对艾灸温度和艾灸疗效之间的联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较为缺乏从艾灸温热刺激作用特点来探讨艾灸调脂的作用机制。皮肤是艾灸直接的作用部位,皮肤感受器是通过皮肤组织温度的变化来调整人体的相关机能活动。现代神经生物学表明TRP家族感受器的温度感受范畴及分布特点与临床艾灸治疗的温度较为契合,据此探讨基于艾灸温热刺激效应的灸法调脂机制的研究思路,以期实现艾灸治疗的客观化和科学化,提高艾灸的疗效,具有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艾灸疗法是针灸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副作用小,患者痛苦小,因而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艾灸疗效的影响因素众多。对艾灸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灸量(艾灸时间、灸距、艾炷大小和壮数)、穴位的选择、灸感、艾灸的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为临床艾灸治疗疾病发挥最优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病的疗效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文献整理,比较不同艾灸方法、不同穴位、不同刺激量对膝骨性关节病的疗效。结论:艾灸方法、穴位、灸量是影响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病的关键因素。在艾灸方法方面,温针灸疗效较佳;在穴位的选取方面,建议以局部腧穴为主,必要时选用循经阿是穴或者背俞穴治疗;在刺激量方面,灸疗壮数以2、3壮为宜;传统灸疗时间以20分钟为佳,热敏穴灸疗时间以灸感消失为佳。但目前缺乏对于艾灸产地、疗程、频次等因素的比较研究,为明确影响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病的相关因素,筛选出适宜灸疗方案,今后我们可以开展不同产地、不同治疗疗程、不同治疗频次的疗效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一种改良的自动控温的艾灸仪器,以使其安全、易推广。方法:分析当前常用艾灸仪器的缺陷,针对艾灸有灰尘、不能自动调节温度、操作不便、仪器昂贵、有烫伤风险等缺陷,设计了一种改良的可自动控制温度的艾灸仪器。结果:本仪器具有温度自动控制、艾灰处理集中、无烫伤风险等优势。结论:本仪器是一种操作方便、经济实惠、无烫伤风险、自动调控温度、易推广的艾灸仪器。  相似文献   

20.
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诗燕  高宏  张全爱  李邦伟 《新中医》2018,50(5):189-192
以温和灸、热敏灸、隔物灸等不同灸法为纲,对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分析灸法在IBS-D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施灸材料、部位、适应症以及联合其他疗法等相关技术参数;认为加强规范艾灸治疗IBS-D的操作技术,保障施灸安全,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艾灸治疗IBS-D的推广运用;并对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