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手术矫正,对Cobb角20°的1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对Cobb角20°的19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术。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的随访。未出现术后感染及断钉、断棒等情况。Cobb角、腰椎前凸角和胸腰段后凸角: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JOA评分及ODI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椎管减压是减轻患者疼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颈椎单开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等颈椎疾病患者26例,行颈椎单开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应用JOA评分法对术前及术后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及评价.对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术前JOA评分:9.40±1.658(5~13分)分,术后JOA评分:13.80±1.958(7~ 16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137,P=0.000),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改善率为57.9%.术后X线片、MRI及CT检查提示椎管的矢状径和椎管均明显扩大,3例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2例二期实施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症状缓解,1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恢复欠佳;无一例出现继发性椎管狭窄引起神经功能变坏或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年龄大、病史时间长、病情重、术前合并颈椎后凸畸形及病变部位脊髓MRI信号改变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结论 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具有避免开门后再关闭,保持椎管扩大效果,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廉,适合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创置钉后通道入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行微创置钉后通道入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观察指标情况、影像学参数评价结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自体血回输、术后止痛药应用、住院时间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Visual Analogue Score)评分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及椎管容积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显著改善(χ_1~2=20.852,P0.001;χ_2~2=11.785,P=0.01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置钉后通道入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显著,且在出血量、住院时间、创伤等方面较传统开放术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特点、诊断、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15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行MRI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均行后路常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行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50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植骨融合良好。术后6个月按Frankel分级:C级2例恢复至D级1例、E级1例,D级13例恢复至E级10例,3例无恢复。结论经后路全椎板切除肿瘤治疗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症状大多数可以明显改善。多节段椎板切开术后应给予脊柱内固定,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经伤椎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对2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经伤椎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在减压区硬膜外及椎板间植骨重建椎板.结果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37±18)%恢复至(85±6)%,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应用OsteoMed M3钉板固定;术后1周、12个月测量椎板开门角度和纤维性椎管矢状径(FSD),计算开门角度增加率和丢失率;术后3、12个月进行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观察术后12个月轴性症状分级并计算其发生率。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术后1周开门角度及FSD均明显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2个月开门角度及FSD较术后1周有所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8.4±1.8)分、(11.0±2.4)分,与术前的(5.5±2.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JOA改善率分别为(25±16)%、(48±22)%。术后12个月,5例(25%)患者出现轴性症状,其中可3例、差2例,经治疗后4例缓解、1例缓解不明显。结论 OsteoMed M3钉板系统操作安全简单,可保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后路微型钛板法与锚钉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2月~2018年2月本院采用C_(3~7)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中36例采用微钛板,42例采用锚钉固定成形的椎板。[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脑脊液漏等术中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和N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上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12个月钛板组的NDI评分显著低于锚钉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2个月椎管前后径均较术前相比较显著增加(P<0.05)。随术后时间延长,钛板组椎管前后径、椎管扩大率和开门角度均无变化(P>0.05),而锚钉组椎管前后径、椎管扩大率和开门角度均显著丢失变小(P<0.05)。钛板组椎管再狭窄率为0 (0/36×5),而锚钉组椎管再狭窄率为5.24%(11/42×5)。[结论]微型钛板与锚钉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钛板维持椎管扩大的效果优于锚钉。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注射性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注射性硫酸钙(CSC)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4年6月~2005年6月,对21例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后,再通过椎弓根将伤椎塌陷终板骨块推顶复位,灌注可注射性CSC行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法。术后随访并评估此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平均每个椎体灌注CSC 5.5 mL;2例术中发生椎管内渗漏,漏出呈液态,术后患者无神经症状加重;根据影像学评估,随访时测得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分别为6.7°±8.1°,(76.7±6.9)%]与术前[分别为21.6°±6.5°,(44.9±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即刻[分别为6.2°±8.9°,(78.3±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8~14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无椎弓根钉失败病例。结论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后采用可注射性CSC行椎体成形术操作简单,无椎管内占位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可有效恢复椎体力学性能,减少单纯椎弓根钉固定后断钉及椎体高度再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螺旋CT(multi-spir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MS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下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创伤性颈椎不稳(multilevel degenerative stenosis with traumatic instability,MDSTI)的手术效果。方法2006年9月-2007年8月,本院应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及同种异体骨植骨双开门椎管戚形术治疗9例MDSTI患者,结合MSCT三维重建技术量化评估螺钉穿破情况、术后椎管矢状径及横切面积增加情况。结果9例置入椎弓根钉44枚,1级穿破72.7%(32/44),2级穿破27.3%(12/44),无3级穿破及置钉不当需重新置钉病例。42个节段行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后椎管矢状径及横切面积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76.2%(32/42)的患者植骨块完全融合,23.8%(10/42)的患者植骨块部分吸收,所有节段双侧开槽区域均达到坚强融合。结论应用MSCT三维重建技术可量化评估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的准确性和双开门椎管成形术的扩大比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可控撑开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6—2022-03采用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26例胸腰椎骨折,排除合并骨质疏松、需直接减压、椎间盘终板复合体严重损伤及AO-C型骨折患者,术中采用可控撑开技术复位骨折椎体。比较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胸腰段Cobb角、椎管侵占率。结果 126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后无关节突关节脱位、椎弓根钉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年腰痛VAS评分分别为(6.1±3.5)、(3.1±2.0)、(1.5±0.9)分,术后第3天腰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术后1年腰痛VAS评分较术后第3天降低(P<0.05)。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胸腰段Cobb角分别为(28.5±9.4)°、(5.3±2.6)°、(6.1±2.8)°,术后即刻胸腰段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而术后1年与术后即刻的胸腰段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骨折块椎管侵占率为(4...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Vertex钉棒系统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临床应用价值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1月,对28例颈椎疾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开门侧应用侧块螺钉(Vertex钉棒系统)固定,对侧掀开椎板用棘突椎板螺钉(Vertex钉棒系统)固定。男16例,女12例;年龄42~77岁,平均61.3岁。脊髓型颈椎病15例,后纵韧带骨化症5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8例。病程2个月~11年。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7。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法评定神经功能,并进行颈椎曲度及椎板开门角度测量。结果手术时间为(142.5±22.8)min,术中出血量为(288.2±55.1)mL。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5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1周及1年CT示所有患者均无再关门现象,钉棒系统位置良好,无松动、拔出和断裂;术后1年门轴侧骨性融合率为89.3%(25/28)。术后1周及1年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29.5%±15.0%和64.9%±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10,P=0.0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C5神经根麻痹现象。术前、术后1周及1年的颈椎曲度分别为(24.29±5.04)、(23.89±3.57)、(23.41±3.35)°,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年椎板开门角度分别为(27.90±4.74)°和(28.07±4.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6,P=0.862)。结论 Vertex钉棒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再关门,减少颈椎曲度的丢失,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腰椎滑脱症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π式椎间融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手术,行椎管、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的彻底减压,切除病变椎间盘,利用椎弓根钉复位,行病变椎体间前方植骨,左右椎间融合器融合及椎弓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48例。结果 36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0例Ⅱ度滑脱有9例复位,1例Ⅳ度滑脱完全复位,滑脱复位满意率98%。椎体间高度恢复正常。用JOA评分,术前JOA平均评分6.715分,术后JOA平均评分13.343分。术后根据X线片检查,所有患者椎体间“式融合均骨融合;椎间隙高度保持正常,滑脱未复发。术前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0.81%。随访18~26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8.74%。结论 后路π式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恢复了椎体间高度,扩大了椎体间植骨接触的面积,减少了椎弓根钉的应力,即防止了滑脱矫正度数的丢失,又有利于椎体间的骨融合,同时减少了椎弓根钉的断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钛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非融合固定技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3-10诊治的多节段(3节或3节以上)脊髓型颈椎病82例,22例行单开门丝线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丝线组),27例行单开门丝线悬吊椎管扩大成形加侧块螺钉固定(钉棒组),33例行单开门Centerpiece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钛板组)。结果与钉棒组比,丝线组与钛板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年颈椎活动度、颈椎曲率指数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丝线组与钛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颈椎活动度、颈椎曲率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钛板组最窄椎管面积、JOA评分优于丝线组与钉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丝线组与钉棒组最窄椎管面积、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非融合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但采用Centerpiece钛板行后路单开门固定手术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1):1033-1037
[目的]探讨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空心钉重建颈椎管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5年10月,对4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术中采用空心钉置入重建椎管。其中34例患者获得随访,男21例,女13例,年龄48~72岁,平均63岁。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随访的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的JOA评分以及C_5椎管横截面积。[结果]手术时间(135±32)min,术中出血量为(230±46)ml,术中未出现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随访10~28个月,平均14.2个月,影像学评估显示植骨处达骨性愈合,未见空心钉脱落移位及再关门现象。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从术前(7.23±2.56)分提高至(13.71±2.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为(69.16±18.21)%;末次随访时C_5椎管横截面积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空心钉置入颈椎管重建术可明显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满意;且操作技术安全,可提供即刻的力学支持,提高截骨处的愈合率,可作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一种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在胸椎前路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我院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14例.其中6例胸椎转移瘤行病变椎体切除、钢板骨水泥椎体重建及前路针棒内固定;4例胸椎结核行病灶清除、植骨及前路钉棒内固定;2例胸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2例胸椎椎体骨折合并脱位行脱位椎体复位、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及前路钉棒内固定. 结果术后影像学显示病灶清除彻底,内固定效果确切.14例术后随访 4~12个月,14例胸背痛完全消失,13例脊髓压迫症中除1例转移瘤无改善外,其余12例肌力术前A~D级,术后恢复至C~E级. 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5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椎管内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31例,平均年龄78.2岁,全身麻醉组25例,平均年龄79.5岁。手术方式全部采用闭合复位,y3型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包括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骨折患者手术均得到良好复位及固定,无死亡及感染病例。椎管内麻醉组术后下地活动所需时间为(79.6士23.1)h,而全身麻醉组为(106.4±35.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1±3.3)d,而全身麻醉组为(11.6±4.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术后在认知障碍及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方面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y3型髓内钉内固定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在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全身麻醉组。  相似文献   

17.
锚定钉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锚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35~78岁,平均63.5岁。病程1.6~18年,平均3.6年。3节段18例,4节段7例。20例合并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均有颈脊髓受压症状,JOA评分3~11分,平均6.7±2.2分。均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开门节段均为C3~C7,均采用锚定钉固定,固定节段为C3、C5、C7。结果 :锚定钉均顺利置入,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100~500ml,平均200ml,无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有颈肩部疼痛,给予对症处理2个月后疼痛消失。术后随访0.5~2.5年,平均1.9年,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0~16分,平均13.8±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改善率为(68.1±7.5)%,优良率为88%。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曲度基本正常,椎管中矢状径与椎体中矢状径比值平均为1.2,锚钉无松动,无颈椎不稳及关门。结论: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应用锚定钉固定开窗椎板方法简单可靠,可避免"关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髓造影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评估骨折复位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9—2016-11采用经皮长U形空心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进行椎管内脊髓造影判断骨折间接复位效果,造影剂流通受阻或延迟表明椎管内骨折块复位不满意,行单侧椎板开窗减压。结果4例造影液流通延迟,1例造影液流通受阻,均行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17例ASIA神经功能分级为D级者术后均恢复至E级。3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平均12(11~15)个月。术后2 d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由术前(63.5±6.3)%恢复至(92.6±3.5)%,末次随访时为(93.3±2.8)%。术后2 d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15.6±5.3)°矫正至(4.23±1.13)°,末次随访时为(4.11±1.07)°。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或轻度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进行椎管内脊髓造影有助于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可及早发现骨折复位不良及脊髓压迫情况,便于及时采取单侧开窗减压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821-1822
[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疗效。[方法]对30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矫形内固定、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复查X线片,以疼痛和跛行改善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24~48个月,30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无螺钉松动、钉棒断裂现象,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矫形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脓性脊椎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4—2015-07诊治的20例化脓性脊椎炎。14例行后路病灶清除后,椎间隙植入自体碎骨粒或部分同种异体骨,再行椎弓根钉内固定。6例前后联合入路者,先俯卧位行后路椎管内病灶清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再行前路椎体及椎间隙病灶清除,取髂骨块植骨或自体骨粒填充cage行椎体间的支撑融合。结果 2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患者局部疼痛均不同程度缓解,体温逐步恢复正常,术后复查实验室检查指标均下降至正常。20例中12例细菌培养的结果为阴性,8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例术前合并脊髓神经损伤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例C级恢复至D级,3例C级恢复至E级;6例D级均恢复至E级;10例E级均未有神经症状加重。本组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0个月,均无复发。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植骨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标准,内固定物位置正常、可靠。结论化脓性脊椎炎的早期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影像检查(特别是MRI)及穿刺活检,在炎症得到控制的前提下积极行病灶彻底清除、椎管内有累及者行减压、椎间植骨或cage置入并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