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因放射线电离辐射引起的口腔黏膜损伤,常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和溃疡,表现为非典型性血管增生的情况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首次报道1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发生口腔黏膜非典型性血管增生改变的病例,结合该病例的诊治情况及既往文献报道,讨论了颌面部放射治疗导致口腔黏膜出现非典型性血管增生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epidermolysisbullosa ,EB) ,口腔黏膜常被侵犯 ,软腭、牙龈、舌、咽在进食时因摩擦创伤发生大疱和糜烂。本病较少见 ,多为先天性家族遗传性皮肤病。营养不良型又称Goldscheider综合征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性疾病。隐性遗传于新生儿出生时即发病 ,除口腔粘膜大疱瘢痕外 ,常合并生长发育迟缓。我科遇到 1例 ,报告如下 :患儿 ,男 ,10月龄 ,出生时即发病 ,口腔黏膜、四肢、关节反复出现水疱、大疱破溃糜烂 ,来我科就诊。检查见患儿口内上、下颌牙龈 ,唇、腭、舌、咽黏膜均有水疱 ,破溃疱皮及愈合后遗留的瘢痕 ,…  相似文献   

3.
天疱疮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皮肤黏膜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可分为4型,其中口腔以寻常型最多见。患者以出现顽固的口腔黏膜大疱、糜烂损害为主诉。天疱疮的确诊除典型的临床损害特征外,还需要通过活体组织检查等。良好的护理配合不仅有利于口腔活检术的顺利进行,并且有助于降低术后反应和感染,减少损伤。笔者在对18例天疱疮患者行口腔活检术的同时行良好的护理配合,术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疱性疾病是指一组以疱、大疱为基本损害的皮肤黏膜疾病, 口腔临床以寻常型天疱疮、黏膜类天疱疮及副肿瘤性天疱疮最常见。本文将从常见口腔黏膜大疱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诊断思路、诊断标准和治疗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强调大疱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理念, 即"3个尽量":尽量获取足够多的诊断依据、尽量做好治疗前全身与局部状况评估、尽量按照各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的方法进行治疗, 为临床口腔医师对口腔黏膜常见大疱性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8岁。因口腔粘膜糜烂,伴有发烧入院.五天前因牙痛,口服去痛片2片.次日高烧、口腔粘膜出现疱疹,疱疹破溃后粘膜糜烂。又曾注射安痛定三针,随之口腔粘膜糜烂加重;全身出现散在的红色斑疹,两天后遍及全身。查体:体质瘦弱,表情痛苦。心肺无异常。四肢、躯干、面部、颈部皮肤均有散在的大小不等的圆形斑疹,尤以面部及四肢较多。斑疹色鲜红,中心形成疱,疱壁极薄。疱内容为无色透明液体。有些疱壁剥脱,创面裸露。口腔内粘膜均为大片状溃疡糜烂,拭之易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湖南地区1989—2008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对湖南地区12家大型三甲医院1989—2008年住院并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2.7岁,好发年龄段为41~70岁;男女性别比2.23∶1.00;口腔、唾液腺、颌骨分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原发部位的前3位,口腔黏膜恶性肿瘤以舌、牙龈最多见。组织来源以上皮源性肿瘤最多,占94.9%;病理类型上,鳞癌3268例,占60.0%。唾液腺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前4位依次为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癌、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病部位前3位依次为腮腺、下颌下腺、腭腺。2004—2008年口腔黏膜鳞癌患者中,有咀嚼槟榔习惯者平均年龄48.6岁,好发部位以舌、颊最为多见。结论:湖南地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41~70岁为好发年龄段,口腔黏膜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以舌、牙龈最多,近10年来舌、颊部恶性肿瘤有明显升高趋势,而牙龈部则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复杂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以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39例。术前以彩色多普勒探测并标记供区血管,结合术中探查设计并制备嵌合皮瓣,并以此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观察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和功能。结果 39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术后24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处理后皮瓣逐渐恢复正常。随访1~4年,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及功能良好,6例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死亡,其余患者均无复发。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肿瘤术后软组织复杂缺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 收集21例合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共发生44个恶性肿瘤,其中24个位于消化道及呼吸道,10个位于涎腺、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其他10个发生于头皮、耳前区皮肤、甲状腺、膀胱及血液系统。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共25个,主要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其次是腺样囊性癌;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舌,其次是腮腺、颌下腺、颊黏膜及牙龈。结论 在口腔颌面部,舌及涎腺是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与消化道、呼吸道密切相关,应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认真的随访;对于女性患者,乳腺及生殖系统应是检查的重点。定期随访、早发现、早诊断及积极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唐瞻贵  张雷  仝向娟  苏彤 《上海口腔医学》2004,13(2):154-154,160
对20例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采用BD-018可吸收外科缝线缝合皮肤、皮下组织或黏膜、黏膜下层,观察伤口变化、缝线脱落及术后瘢痕情况。结果显示:15例Ⅰ类切口和5例Ⅱ类切口术后皆为甲级愈合,无明显瘢痕。未出现过敏反应及毒性反应,无伤口裂开及伤口感染。认为BD-018医用天然可吸收外科缝线适用于口腔颌面部创面缝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辅助治疗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的护理配合。方法对62例口腔黏膜糜烂溃疡患者行超声雾化辅助治疗1个疗程,总结超声雾化治疗的护理方法和经验,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62例患者经1个疗程的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疗效满意。设备使用无故障。结论在完善的护理配合下,超声雾化辅助治疗黏膜糜烂溃疡副作用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副肿瘤性天疱疮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史描述:患者男,67岁,口腔多处溃烂1个月余,于2003年9月15日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医黏膜科。此前患者曾在外院经血象及骨髓象检查被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接受“苯丁酸氮芥”化疗。口腔检查见:双颊,舌腹部片状充血糜烂,周缘白色角化纹,舌背伴乳头萎缩。  相似文献   

12.
何建明  蔡琪  徐青  吕新元 《口腔医学》2008,28(7):387-38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间11例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住院患者,实施综合性措施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11例患者经治疗后,8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死亡。结论综合性措施是治疗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的治疗良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接免疫荧光(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DIF)检查在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确诊的73例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患者的DIF检查结果,总结各类型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的DIF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检查对该类疾病诊断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 (1)各类型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的DIF表现各具特征性,其中天疱疮可见表皮细胞间Ig G和(或)C3呈弥漫网状沉积,偶有Ig M、Ig A及纤维蛋白原沉积;类天疱疮可见基底膜带C3和(或)Ig G呈线状沉积,少有Ig M、Ig A及纤维蛋白原沉积。(2)DIF检查诊断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的敏感性为76.7%,与组织病理检查敏感性(7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8,P〉0.05)。结论 DIF检查是诊断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当临床与组织病理诊断困难时,DIF技术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伴有缺牙的口腔黏膜病患者行种植修复的需求越来越高.受口腔黏膜病困扰的缺牙患者行种植修复是否可行,效果如何目前并无定论,亦无针对口腔黏膜病患者行种植修复的相关治疗指南.本文就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如口腔扁平苔藓、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和舍格伦综合征等)患者行种植修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  相似文献   

15.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少见的全身代谢类疾病,偶发于口腔,主要表现为舌淀粉样变性.本文报告口腔黏膜科首诊的舌淀粉样变性1例.患者因舌广泛性肿胀、多发性血疱就诊,伴舌根黏膜下结节及双颊、舌黏膜糜烂和疼痛.骨髓穿刺查见浆细胞显著增加,血液科检查提示浆细胞增多症及骨髓瘤.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并讨论该病的病理机制,提示对临床原因不明的舌部广泛肿胀和血疱应警惕该病的可能,以对舌淀粉样变性做出及时诊断,这对早期发现和治疗其他脏器的淀粉样变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本研究中患者以女性多见,占55.0%;病损部位以颊黏膜多见,占82.4%;多部位病损患者占73.5%。采用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方式,充血糜烂型和溃疡型患者口服硫酸羟氯喹片、白芍总苷胶囊,病损区域基底部行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封闭治疗。反复出现糜烂或溃疡且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无效者给予他克莫司软膏病损处外用。单纯网纹型患者口服白芍总苷胶囊,局部外用维甲酸软膏。所有患者均给予碳酸氢钠溶液含漱和西吡氯铵含片含服。3个月总有效率为79.4%,6个月为86.3%,1年为88.2%。结论根据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特点采用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疗法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口腔表征为首发症状的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防止漏诊误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近5年因口腔症状首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相关科室(口腔黏膜病科、牙周病科、牙体牙髓病科和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的50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口腔表征的多样性及分布情况。结果: 500例首诊于口腔各科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口腔表征有口腔黏膜和牙龈出血、牙龈增生、口腔黏膜溃疡、口腔黏膜感染及口腔颌面部肿块。其中以口腔颌面部肿块症状首诊者数量居首,占19.8%。血常规、凝血机制和口腔病理活检对血液系统疾病的初步筛查与确诊至关重要。结论: 多种血液系统疾病都可能在疾病初期就出现口腔表征,正确认识血液系统疾病多样性的口腔表征,结合血常规和凝血机制检查以初步筛选血液系统疾病;对表现为口腔颌面部肿块的患者进行肿块活检,可在临床上更早地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从而避免误诊和漏诊。口腔表征的治疗以针对血液系统疾病为主,口腔局部对症治疗为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口腔黏膜慢性增殖性天疱疮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7例口腔黏膜慢性增殖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切片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5例女性,2例男性,平均52.7岁。病程3个月-10年。口腔黏膜表现为斑块状或疣状增生,伴有广泛的水肿、糜烂及渗出,可有结痂形成。5例患者伴有增生性皮肤改变。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病变区上皮增生,钉突延长;上皮内形成深棘层细胞间或棘层与基底层间的裂隙或疱,邻近裂隙的上皮中可见细胞间水肿;上皮内及上皮下有嗜酸性细胞浸润并可在上皮内形成嗜酸性微脓肿;固有层存在炎症性变化。结论 口腔黏膜慢性增殖性天疱疮的上述病理变化特点对于该病的病理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特征,旨在对老年口腔颌面部结核患者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方法:对11例老年口腔颌面部结核患者均行胸部X线摄片、病理检查、分析。结果:老年人口腔颌面部结核症状不明显,发病部位多在口腔黏膜,溃疡是其主要形式。72.7%(8/11)伴有肺结核,36.4%(4/11)误诊为肿瘤。11例全部转入结核病医院,经系统抗结核治疗,10例临床治愈,痰菌榆查阴性;随访1-2年无复发;1例临床症状明冠得到控制。结论:老年口腔颌而部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对疑有口腔颌而部结核的老年患者应及时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mRNA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以及在OLP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RNA原位杂交法对正常口腔黏膜12例,非糜烂型OLP20例,糜烂型OLP20例及OSCC20例,进行hTERTmRNA的检测。结果:正常口腔黏膜、非糜烂型OLP、糜烂型OLP及OSCC中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1/12)、15%(3/20)、45%(9/20)、80%(16/20)。其中,除正常口腔黏膜与非糜烂型OLP中hTERT mR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正常口腔黏膜与非糜烂型OLP的hTERT mRNA染色强度明显低于糜烂型OLP及OSCC(P〈0.05)。结论:hTERT mRNA可能在糜烂型OLP的癌变过程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