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缺血性心肌病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范畴,其病因复杂,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心脾肾等脏腑虚损、功能低下或失调为其本虚基础,血瘀气滞、痰浊、寒积及热结为其标实之因.针灸作为祖国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针刺"内关"治疗胸痹临床疗效可靠、合理,我们试图从组化及形态学方面探讨针刺对急性缺血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阚方旭  任爱华 《中医杂志》2003,44(Z2):33-34
胸痹病迄今为止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亟应研究对策的社会问题之一.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阳微阴弦,本虚为脏腑虚损,功能低下或失调,标实为气滞、血瘀、痰阻、寒凝、热结等,本虚标实互为因果,最终发展为心脉痹阻而出现心痛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痹中医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胸痹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本虚标实辨证分型,分为标实证组及本虚证组,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胸痹中医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各标实证组、各本虚证组Gensini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狭窄程度加重,病变渐趋复杂,由气入血,由实到虚,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4.
张连勇  魏新军 《河北中医》2005,27(10):798-798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近几年对其病机的认识越来越倾向于本虚标实,本虚多表现为心气虚,标实多见于血瘀、寒凝、痰浊。治疗以益气为主,佐以温通活血。2001~2002年,我们自拟补气心通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在中医病名中与胸痹大概相对应。胸痹除冠心病外还包括其它原因引起的胸痛,这里重点探讨由冠心病所致之胸痹证。其症状轻者仅感胸闷、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在辨证方面近年来国内学者的观点趋向统一,即本虚标实,其本虚包括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及气血两虚、阴阳两虚,标实包括气滞、血瘀、痰阻,  相似文献   

6.
胸痹在现代医学中主要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张艳教授从事心脑血管临床工作30余年,认为胸痹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于气虚、阴虚,标实主要为血瘀,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胸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文主要总结张艳教授治疗胸痹临床经验,以期为中医治疗胸痹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明军  康坦坦 《河南中医》2013,33(2):170-171
抑郁症躯体化所致胸病胸闷属中医学胸痹范畴,证属本虚标实,以上焦阳气虚衰为本,气滞、痰阻、血瘀为标,治疗本病可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型、气滞血瘀型、气郁痰阻型辩证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孙莉  项颗 《吉林中医药》2004,24(12):26-26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 ,病属本虚标实 ,本虚为气、血、阴、阳之虚 ,标实为血瘀、气滞、寒凝、痰浊。病程较长 ,易反复发作。我们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 ,胸痹心痛属气阴两虚兼有血瘀者较多 ,故拟益气滋阴活血方 ,结合西药对自 2 0 0 1年以来 5 6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的 96例均来自我院门诊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 ) 5 6例 ,男 3 0例 ,女 2 6例 ,年龄4 8~ 6 8岁 ,病程 1月~ 1 0年 ;对照组 (单纯西药治疗 ) 4 0例 ,男2 2例 ,女 1 8例 ,年龄 4 6~ 6 9岁…  相似文献   

9.
胸痹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是以阳虚为主,尤其是心阳虚;而标实是以寒凝为重,是胸痹最重要的诱发因素,阳虚寒凝贯穿于胸痹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属于中医胸痹的范畴。胸痹的病因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有关,其病在位在心,但与脾肾有关,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  相似文献   

11.
总结国医大师阮士怡辨治胸痹经验。认为胸痹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虚损为本,因其虚所产生的气滞、血瘀、痰凝为标;基于此,结合"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理论,创胸痹治疗大法"益肾健脾,软坚散结",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证实该法对胸痹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2.
苏虹  李仕林 《山西中医》2010,26(6):10-11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功能失调为本,以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等痹阻心阳、阻滞心脉为标。笔者跟随张翠英教授临证观察,从痰瘀着手,以健脾祛痰,化瘀通脉为基本大法治疗胸痹心痛,效果良好,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胸痹心痛血瘀证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易发展为心肌梗死和猝死,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死亡的主要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劳动、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运用中医药研治本病的报道很多,现综述如下。 1 发病学上达成共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相当于“胸痹心痛”,“冠心病心肌梗死”相当于“胸痹心厥”的新观点[1]。目前,中医界对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归结为气虚血瘀的本虚标实已达成了共识。认为本虚者,因禀赋不足,年迈肾衰,营血虚少引起心之阴阳、气血虚损,特别是心气虚和心阴虚;标实者,系膏梁厚味、七…  相似文献   

14.
乔倩 《中医临床研究》2010,2(3):42-44,46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痹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标实,常见阴寒凝滞、痰浊壅塞、心血瘀阻;正虚,常见有心肾阳虚、气朋两虚及阳气虚衰。心血瘀阻在发病过程中是一个最重要环节。本文从静脉制剂、中成药、汤剂三个方面,对胸痹心血瘀阻证近五年的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关于胸痹心痛之郁热伤络病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  姜萍 《中医杂志》2003,44(8):636-637
冠心病心绞痛一般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对其病因多认为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病机为本虚标实,实者有寒凝、血瘀、痰阻、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据此辨治,有较好的效果。目前对冠心病的治法来源于长期的临床经验,随着生活水平及方式的变化,胸痹心痛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应该有新的变化。1 郁热伤络是胸痹心痛的重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胸痹虚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威  赵英强 《吉林中医药》2011,(10):934-935
胸痹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表现为气虚、阴伤、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治则应遵循以补为主,治法选择相应的益气、养阴、温阳、补血,临床可收到很好的疗效。如《内经》认为胸痹虚证与气血亏虚有关。张仲景把胸痹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即本虚标实之证。《诸病源候论》阐述胸痹虚证的病机主要是胸阳不振、气血虚弱、心失所养。孙思邈在继承张仲景的基础上,注意分析胸痹病证的脏腑、气血的病理变化,不但注意了阳虚,同时亦在治疗上又分为阴虚、血虚、气阴两虚及兼有郁热等几个方面。任应秋认为:心的功能首先是主阳气,其次是主血脉,因而发生病变,亦首先是在于阳气方面的亏虚,其次才是血脉有所损害,治疗上提出"补法",以益气法治疗胸痹虚证。  相似文献   

17.
阳微阴弦最早由张仲景提出,其原文为以脉代机,意在概括胸痹心痛病证的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此后历代医家虽各有发挥,然皆不离此虚实总纲.然而,随着西医学对现代疾病和生理病理的深入认识,以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代表的胸痹心痛急重症的出现对阳微阴弦提出了挑战,其发病急骤、病情多变,迁延不愈等特点无法单以较为宏观的本虚标实充分解释,阳微...  相似文献   

18.
"阳微阴弦"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篇》。"阳微阴弦"是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阳微"即是本虚,"阴弦"即是标实。冠心病的病机特点总属"本虚标实",心脾、肾阳气亏虚是发病之本,而阴寒、痰浊、瘀血是发病之标,由此提出温阳益气,化痰祛瘀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19.
总结毕朝忠主任治疗胸痹心痛经验。毕老认为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血少为其本,痰气瘀结为其标,重视胸痹心痛与脾胃的关系;治疗当标本兼治,以自拟当归川芎散为主方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20.
胸痹西医称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疾病。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阔加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曾经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亦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篇还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种真心痛讲的是胸痹重证。1病因病机胸痹的病因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有关,其病位在心,与脾肾有关,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2辨证要点2.1辨标本虚实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辨证首先当掌握虚实,分清标本,标实应区别阴寒、痰浊、血瘀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