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艳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7,(4):100-100,M0003
目的:分析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脊索瘤,所有病例均摄X线平片,其中CT检查8例,MRI检查4例。结果:骶尾部脊索瘤7例,表现为囊性膨胀性及溶骨性骨质破坏,骨壳完整或不完整,骨破坏区内可见散在分布的斑片状、斑点状钙化,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颅底部脊索瘤4例,表现为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蚨,内可见囊变、出血及钙化灶;腰椎1例,表现为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内可见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蜂窝样”强化。结论:通过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大部分脊索瘤术前能够正确诊断;CT较X线平片能够更好的显示病变结构及邻近软组织改变;MRI能够精确显示病变范围及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有助于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和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2.
脊索瘤属于原发性低度恶性的骨肿瘤,发生率约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3%~4%,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第4住.根据脊索瘤的组织学特征,可将起源于脊索的肿瘤及相关病变归纳为:脊索残余物和脊索瘤.脊索瘤一般包括经典型脊索瘤(typical chordoma)和软骨瘤样脊索瘤(chondroid chordoma),还有少见的未分化型脊索瘤(dedifferentiated chordoma)和周围型脊索瘤(parachordoma).本文综述了近年文献中有关脊索瘤发生学、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脊索瘤的特征性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1例颈椎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7例位于C2,2例位于C4,位于C5和C6各1例;CT显示椎体呈溶骨性(6例)或混合性(5例)骨质破坏,位于C6的1例肿瘤伴左侧横突骨破坏;5例可见点状钙化,3例可见残存骨嵴;4例椎旁可见软组织肿块,6例肿瘤侵犯至椎管内;MRI显示肿瘤T1WI呈低信号(5例)、等信号(4例)或混杂信号(2例);T2WI呈混杂信号(5例)、高信号(5例)或低信号(1例),9例肿瘤内部可见低信号纤维分隔;10例行增强扫描,其中8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呈轻中度强化.术前仅4例诊断正确.结论:颈椎脊索瘤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正确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索瘤的影像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脊索瘤MRI、CT、病理及各种临床治疗手段及相关预后.结果 32例中,颅底19例,颈椎1例;骶尾部12例.23例行MRI检查,10例行CT检查,2例行DSA检查.MRI:肿块边界清、分叶,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T_2WI高信号为主,T_1WI低信号为主,增强后18例轻中度强化, 1例明显强化.CT:6例散点状钙化,等低密度为主7例,高密度为主2例,1例混杂密度,3例行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病理示大量黏液样基质成分及其中的液滴状细胞为特征,免疫组化CK、Vitmentin、EMA、S-100、Ki-67、PAS等阳性.共30例进行手术,3例无明显残留,6例2次或多次手术,3例X刀定位放疗,2例经皮注射化疗药.结论 脊索瘤的影像特点具有特征性,彻底的手术切除及辅以放化疗是治疗脊索瘤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CT、MRI表现,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颅底脊索瘤,6例同时进行CT、MRI扫描,4例仅行CT扫描,5例仅行MRI扫描,2例同时行CTA检查。结果:颅底脊索瘤发生在斜坡8例,鞍区5例,颈静脉孔区1例,1例同时跨颅中、后窝生长。形态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13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不清晰。CT表现肿块呈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块,7例见斑点状钙化,8例见不同程度骨质破坏。MRI肿块信号不均匀,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MRI扫描对病变范围的显示优于CT。结论:颅底脊索瘤有典型的好发部位,T2WI明显高信号较具特征性,CT和MRI对术前诊断颅底脊索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MRI与CT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发生在颅底部脊索瘤的MRI和CT表现,以探讨MRI和CT在颅底部脊索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2例证实的病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13岁,平均年龄42岁。22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7例进行了GT检查。结果:肿瘤发病部位主要位于斜坡及其周围区域,其中斜坡15例、鞍内2例、鞍旁1例、颈静脉孔区2例、蝶窦1例、鼻咽部1例。肿瘤的形态以不规则形最多16例,圆形4例,椭圆形2例。病灶边界清楚15例,边缘模糊7例。MRI表现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以高、低信号为主,其中18例呈混杂信号,4例表现为信号均匀。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强化信号不均匀。CT病灶呈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均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结论:MRI由于有多轴面成像的优势,可以准确显示颅底脊索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其信号特点。CT在显示病灶的骨质破环、残存骨质方面较MRI具有优势。因此,MRI和CT相结合在颅底脊索瘤的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于可动脊柱脊索瘤的CT和MRI的影像表现,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原发于可动脊柱脊索瘤的影像学特点。38例行CT及CTA检查,35例行MRI及增强扫描。结果 45例可动脊柱脊索瘤中,75.6%位于颈椎,6.7%位于胸椎,17.8%位于腰椎。40例表现为椎体及(或)附件区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其中31例可见肿块向椎管内突出。CT上,32例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30例伴有骨质硬化,21例病变内可见钙化或残留的骨棘。CTA上,20例血管被包绕或推挤而无狭窄或侵犯。MRI上,T1WI示肿瘤表现为混杂低信号(28例),T2WI上表现为混杂高信号(32例),典型者表现为“蜂房样”改变。增强扫描间隔及包膜呈“花环样”轻度至明显程度强化。结论 可动脊柱脊索瘤主要位于颈椎,CT和MRI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骨质破坏方式、程度及向邻近结构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特征。溶骨性骨质破坏伴骨质硬化及T2WI上“蜂房样”高信号的软组织肿块主要为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寰枢椎转移瘤和脊索瘤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寰枢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搜集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寰枢椎转移瘤(40例)和脊索瘤(2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二者在年龄、发生节段及影像学征象上的差异,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ney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P <0.0...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索瘤14例,其中行磁共振成像(MRI)12例,CT 3例,1例行CT+MRI,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脊索瘤中,发生在颅底5例(36%),骶尾部9例(64%)。CT表现肿瘤为等或稍高密度,常见斑片样或斑点状钙化,骨质破坏以溶骨性常见;MRI表现为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则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呈中到重度强化,强化信号不均匀。结论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大多可以确诊;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对脊索瘤的位置、形态、浸润范围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优于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CT与MR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的CT与MR影像学资料。结果13例脊索瘤中,发生在斜坡5例,鞍区4例,颅中凹2例,鼻咽部1例,蝶窦1例。肿瘤的形态以不规则形最多8例,圆形3例,椭圆形2例。病灶边界清楚9例,边缘模糊4例。MR表现为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则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呈轻到中度强化,强化信号不均匀。CT见病灶呈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肿块,7例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结论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大多可以确诊,但需与脑膜瘤、垂体瘤、鼻咽癌、软骨类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33例颈动脉体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X线平片及超声检查,其中28例经血管造影、20例行CT、16例行MRI和10例行MRA检查.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 各种检查均可显示肿瘤部位及其形态,颈动脉体瘤的B型超声特点为中等偏低实质回声,>3 cm的肿瘤可见管道结构,但肿瘤上缘观察欠清,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瘤内网状血管.CT增强显示为富血管肿瘤,其中1例肿瘤均匀强化,颈内、外动脉密度与瘤体等同难以分辨.MRI的特点为瘤内见流空的血管影像,明确显示颈内、外动脉分离.MRA能良好显示肿瘤与颈总动脉及其分叉的关系.血管造影可明确显示供血动脉.结论 B超、CT和MRI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各具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面颊部软组织异常影像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7例面颊部软组织异常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1)原发于面颊部软组织病变15例,良性8例,恶性7例。邻近颌面部病变侵犯面颊软组织6例,良性1例,恶性5例。颌骨病变累及面颊部软组织26例,良性颌骨肿瘤9例,恶性颌骨肿瘤14例,颌骨慢性骨髓炎3例,均有骨质破坏。(2)根据起源部位,21例非颌骨源性面颊软组织异常,5例有骨质破坏(占23.8%)。(3)颌骨源性面颊部软组织异常26例,其中9例良性肿瘤的软组织肿块均主要局限于颌骨内,而14例恶性肿瘤的软组织肿块位于颌骨内、外,两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0)。9例良性肿瘤均呈膨胀性骨破坏,14例恶性肿瘤中,12例为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为成骨性骨质破坏,两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0)。结论CT和MRI对判断面颊部软组织异常病变的起源部位、范围、鉴别其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对比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及MR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且于2周内行X线、CT和MR检查的22例软骨母细胞瘤病人的影像学表现。2例同时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7例同时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胫骨上端11例,股骨下端4例,髌骨2例,肱骨上端、股骨上端、颞骨和下颌骨各1例。1例恶性者发生于髂骨并同时累及骶骨。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21),病灶内斑片状、斑点状和(或)条状致密影(5),病灶周围边界不清的斑片状硬化(10)。CT上,病灶呈类圆形分叶状(14),内为软组织密度(7),伴有斑片状、斑点状和(或)结节状钙化(15),病灶周围出现边界不清的斑片状硬化(15),病变周围软组织肿胀(18)。病灶在T2WI和脂肪预饱和T2WI均呈混杂信号(22),病灶周围髓腔内有边界不清的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20)。结论良性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多具有特征性,X线平片、CT和MRI多数征象相互对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CT和MRI表现。方法22例原发性滑膜骨软骨瘤病患者均行CT扫描,其中16例拍摄X线平片,2例做MRI检查。结果22例中男13例,女9例。20例为单关节发病,2例为双侧关节同时发病。20例表现为关节内或周围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结节状钙化或骨化影,1例表现为髋关节内分叶状软组织块影伴有钙化,并有髋臼骨质破坏,另1例表现为膝关节内条状软组织密度伴有点状钙化。2例关节骨质破坏,手术证实为软骨结节压迫所致。结论X线平片和CT扫描能够显示钙化或骨化的软骨结节,对未钙化或骨化的软骨结节MRI能够清楚显示。  相似文献   

16.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影像检查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手术或关节镜病理确诊的滑膜骨软骨瘤病39例,分析其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发病关节为膝关节11例,髋关节10例,踝关节7例,肩关节8例,肘关节3例(其中5例多关节发病). X线表现主要见关节内或关节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数目多少不等的游离钙化或骨化影;CT(25例)表现见比X线平片更清晰的关节内或关节旁游离钙化或骨化影,并可显示增厚的滑膜和关节积液;MRI(30例)能发现关节内未钙化软骨瘤结节,除可见关节游离体,还清晰显示软骨、滑膜、周围软组织的改变情况和关节积液等表现,并可作出分期诊断.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滑膜骨软骨瘤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对制订手术方案等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不典型胸腺瘤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典型胸腺瘤的影像表现.方法 16例不典型胸腺瘤均经病理证实,分析其影像学(包括X线、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不典型胸腺瘤均为前纵隔软组织密度肿块,分叶状12例,钙化9例.肿瘤邻近脂肪间隙消失13例,直接侵犯纵隔胸膜及前胸壁7例,包绕大血管7例,有3例肿瘤边缘光滑,周围脂肪组织清晰,甚似良性胸腺瘤.8例可见位于同侧的胸膜种植结节,胸腔积液6例,心包积液3例.结论 不典型胸腺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纵隔肿瘤影像学特点的探讨(附58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纵隔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对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结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5 8例纵隔肿瘤 ,回顾性分析其X线和CT影像学表现 ,再结合文献 ,提出对纵隔肿瘤定性诊断有价值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前纵隔肿瘤 40例 ,包括胸内甲状腺 3 2例 (其中 5例为甲状腺癌 ,1例为甲状腺囊肿 ) ,胸腺瘤 3例 ,畸胎瘤 5例 (其中 1例穿破 ) ;后纵隔肿瘤 18例 ,均为神经原性肿瘤。结论 根据纵隔的分区和X线、CT影像学特点并结合临床 ,能正确做出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DNT的CT和MR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均位于幕上,局限于皮层或以皮层为主,呈类圆形、分叶状、楔形或不规则状假囊肿样.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FLAIR像见完整或不完整高信号"环征"及分隔,其他部分呈等偏低信号,DWI上呈低或等偏低信号,波谱表现NAA轻度降低.增强后7例病变无强化,3例病变内呈轻度不均匀强化,无病变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病灶边界大部分清晰,其中1例病灶无明显边界.2例CT扫描病变均呈低密度改变,其中1例病灶内有条状钙化.结论 DNT在影像学上表现较具特征性,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