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中白介素17(IL-17)水平.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血中IL-17含量.结果: 患者组血中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01),中度组与轻度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L-17可能在AD患者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介素12及其受体都是由两条不同的多肽链构成的异二聚体分子。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动物研究显示:白介素12可能是炎症性皮肤病关键的细胞因子,而其受体则可能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有一定疗效。白介素12在特应性皮炎中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干扰素γ,调节Thl/Th2的平衡及抑制IgE等的产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gE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IgE在AD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测定了AD患者及其父母的血清总IgE,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牛磺酸对特应性皮炎患者Th1/Th2 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牛磺酸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AD患者、健康人PBMC,用牛磺酸干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IL-4的水平:AD患者,植物血凝素A(PHA)组为(52.30±32.52)pg/mL,牛磺酸组为(38.66±26.85)pg/mL;健康人,PHA组为(41.37±19.04)pg/mL,牛磺酸组为(64.62±43.98)pg/mL.IFN-γ水平:AD患者,PHA组为(1 241.075±560.821)pg/mL,牛磺酸组为(1 748.64±642.076)pg/mL;健康人,PHA组为(12439.94±2481.49)pg/mL,牛磺酸组为(12996.75±1 656.52)pg/mL.结论牛磺酸能促进AD患者IFN-γ的分泌,对IL-4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从而调节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5.
白介素12及其受体都是由两条不同的多肽链构成的异二聚体分子.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动物研究显示白介素12可能是炎症性皮肤病关键的细胞因子,而其受体则可能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有一定疗效.白介素12在特应性皮炎中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干扰素γ,调节Th1/Th2的平衡及抑制IgE等的产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8及-12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8及IL-12的水平与AD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常规方法作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BEC)绝对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D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IL-18和IL-12的水平。结果:①AD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18水平和PBEC计数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1);②AD患者血清IL-18水平及PBEC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IL-1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③AD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PBEC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IL-12水平与PBEC计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D患者存在免疫紊乱,其血清IL-18水平升高、IL-12水平降低;IL-18的水平升高和PBEC计数增加可能是AD患者病情恶化的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多种过敏原同时检测(MAST)化学发光检测(CLA)系统对60例特应性皮炎(AD)患儿进行血清总IgE、35种过敏原测定,并与6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并观察其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NGF在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80例AD(其中轻度25例、中度30例和重度25例)和6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NGF水平.结果 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中NGF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与中度和轻度组相比较,及中度与轻度相比,血清中NGF水平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内源性和外源性AD患者血清中NGF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F水平与A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NGF可能是表明A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与遗传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1]。其发病原因和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密切。我们对2002年1月—2003年8月在我科门诊确诊的10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进行了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并与50名正常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儿童血清中维生素D与特应性皮炎(AD)积分指数评分(SCORAD)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血常规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及嗜酸粒细胞绝对值、血清总IgE、血清钙离子及身高、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与SCORA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44例AD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收集同时期相同数量健康儿童的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用SCORAD进行评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测定其血常规、血清总IgE、血清钙离子和血清维生素D,并根据体质量、身高计算出身体质量指数(BMI),由同1名医师对患儿进行SCORAD计算。结果观察组中血清维生素D与SCORAD呈负相关(r=-0.305,P=0.044),与钙离子浓度呈正相关(r=0.366,P=0.015)。另外,SCORAD与嗜酸粒细胞百分比、绝对值及总IgE值呈正相关(r1=0.355,r2=0.398,r3=0.397;P1=0.018,P2=0.008,P3=0.008)。观察组的25(OH)D浓度低于对照组(Z=-2.028,P=0.043),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总IgE和钙离子浓度高于对照组(Z1=-3.965,Z2=-4.112,Z3=-2.479;P1<0.001,P2<0.001,P3=0.013)。结论儿童25(OH)维生素D可能与SCORAD有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异位性湿疹,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剧痒、湿疹样皮损和干皮病样症状等,常在婴幼儿期或青少年期起病,可伴有血清IgE水平升高及过敏性鼻炎或哮  相似文献   

12.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异位性湿疹,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剧痒、湿疹样皮损和干皮病样症状等,常在婴幼儿期或青少年期起病,可伴有血清IgE水平升高及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的个人史或家族史。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A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正确治疗AD应是皮肤科医师熟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以皮肤干燥、湿疹样皮损和明显瘙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1]。近年来,AD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影响着全球约20%儿童及3%成人[2-3]。有研究表明免疫失调是AD发病的关键环节,其中辅助性T细胞(Th)1/Th2分化失衡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在AD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4]。  相似文献   

14.
<正>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工业化国家儿童的发病率为20%左右,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AD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检测和规避过敏原是AD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文献报道不同地区AD患者的血清sIgE阳性分布和水平是不同的[1],本研究收集武汉某三甲医院皮肤科不同年龄段AD患者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并分析其分布的差异,为临床AD患者的诊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与特应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应性皮炎病因复杂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研究显示某些微生物的感染或过敏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生或加重有关。本文就特应性皮炎患者对某些微生物的携带情况、可能的免疫学方面的致病机理及相关的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多种因子有关,但免疫异常可解释其有关发病机制,因此,免疫疗法是近年治疗特应性皮炎,特别是严重特应性皮炎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重点介绍了干扰素、环孢素A、他克莫司(FK506)、白介素及其受体等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和副作用,并对部分新药(如SDZ ASM981)和新疗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曲尼司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曲尼司特和安慰剂的治疗,同时两组患者均外用丝塔芙保湿润肤霜。对皮肤病变范围、皮损严重程度、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进行临床观察,用SCORA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23例基本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5.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2.7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16);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SCORAD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不良反应仅为4.35%,且症状轻。结论:曲尼司特治疗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的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食物和吸入过敏原在婴幼儿特应性皮炎中所占的比例以及主要的食物过敏原。方法对95例患儿进行婴幼儿过敏原筛查(phadiatop infant),并同85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同时对患儿血清进行吸入过敏原筛查(phadiatop)及多价食物过敏原筛查(fx5E),并从95例中随机抽取60例进行几种常见食物的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95例患儿组婴幼儿过敏原筛查阳性55例(57.89%),85例正常儿童中阳性16例(18.8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儿组多价食物过敏原阳性54例(56.8%),吸入过敏原阳性19例(2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食物特异性IgE检测中血清浓度在3级以上的,鸡蛋白为23.3%,牛奶为11.7%,小麦为10%,蛋黄为6.7%,花生为6.7%,黄豆为1.67%。结论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患儿中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于正常儿童,其中食物IgE的阳性率比吸入IgE的阳性率更高,食物过敏原在婴幼儿特应性皮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的深入阐述以及单克隆和DNA重组技术的成熟,使得以特应性皮炎发病过程中某一分子环节作为治疗靶位成为可能。近十年来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其中生物制剂已成为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热点,本文就生物制剂在特应性皮炎治疗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早期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12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发病中存在细胞免疫抑制现象。白介素(interleukin,IL)-12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抗感染及免疫调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检测早期梅毒患者血清IL-12p70水平,分析IL-12在早期梅毒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探讨梅毒患者细胞免疫抑制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