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他汀类药物是公认的高效降脂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降脂作用是通过抑制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TC)的合成,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5种,在相同剂量下,其调脂强度依次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可使血管松弛,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调脂药物,其降脂作用是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新近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以外的多效性作用,如:抗炎作用、免疫调节、抗氧化、抗凝血、稳定血管内皮等,此外,尚有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武彩娥  叶平 《临床荟萃》2009,24(21):1914-1916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ydroxy—methyl-glutaryl coenzyme,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及促进胆固醇摄取增加而造成胞内胆固醇降低,因此在心脏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实,他汀所产生的临床效应难以单独用脂谱的改善来解释,他汀还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及抑制移植排斥作用,近年来,他汀治疗中出现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使得他汀的免疫效应愈受重视,人们对他汀可能存在的免疫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就他汀类药物对免疫系统影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和治疗中,调脂治疗占有重要地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并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statin)类药。氟伐他汀是他汀类药中唯一人工合成的,我们应用该药治疗高脂蛋白血症4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自1987年世界上第一个他汀类药物一洛伐他汀在美国默克公司问世以来,瑞典的辛伐他汀、日本的普伐他汀相继上市。目前全世界已上市的他汀类药物还有氟伐他汀、阿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柏伐他汀、尼伐他汀等。1995年我国获准从国外进口的他汀类药物是洛伐他汀,现已有多种他汀类药物用于临床。他汀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调脂降压,目前国外还发现具有一些非降脂作用,现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他汀类经物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单独应用及与不饱和脂肪酸(Omega-3)联用,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4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洛伐他汀+Omega-3组,治疗8周,观察降脂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阿托伐他汀降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优于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与Omega-3联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是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与Omega-3联用优于阿托伐他汀;降总胆固醇(TC)、动脉硬化指数(TC-HDL-C)/HDL-C),三组无显著差别。TC、TG、LDL-C三项指标达标率三组也极为相近。结论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可首选他汀类药物,必要时与不饱和脂肪酸联用,全面调节血脂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鑫  李拥军 《临床荟萃》2010,25(1):86-89
他汀类(statins)药物为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羟甲踣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减少细胞内的游离胆固醇,加速循环中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LDL-C的清除,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现将近期报道的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中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是临床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其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同时,抑制了甲羟戊酸及其衍生物的形成,因而具有多效性。大规模临床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除可有效降低血脂外,还可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其所带来的临床益处已远远超过其调脂作用。目前比较肯定的他汀类药物调脂外作用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稳定斑块和抗炎作用等。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他汀类药 ,是 3 羟基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自 70年代问世以来 ,该类药物不断发展品种(除西立伐他汀具有肌病致死毒性作用 ,已从全球撤出外 ) ,在临床上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影响和效应。现就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等内容综述如下。1 临床应用1.1 高脂血症1.1.1 高胆固醇 (CH)血症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各种高CH血症的主要药物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他汀药物有 5种。在相同剂量下 ,其调脂强度依次为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1] 。一般认为 ,其调脂幅度为 :降…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自1976年第一个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问世以来,他汀类药物已发展至第3代,目前常用于临床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较新的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与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简称他汀类 ,其作用为抑制胆固醇的体内生成 ,临床主要用于降低血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他汀类药物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有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汀、西立伐他汀等。此类药物的代谢需要细胞色素P4 5 0 3A4 (细胞色素P4 5 0 ,简称CYP4 5 0 ) ,与同样需要P4 5 0 3A4 代谢的吉非贝齐、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贝丁酸类降脂药同用可能发生肌病 ,特别是西立伐他汀与吉非贝齐伍用导致肌病 /横纹肌溶解的危险性更大 ;与环孢素、红霉素、烟酸、免疫抑制药同用增加肌溶解和急…  相似文献   

12.
阿托伐他汀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在肝脏的生物合成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能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目而增加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近年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等非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降脂药是胆固醇合成抑制剂,通过对HMG-CoA(β-羟-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抑制而起作用,其降低胆固醇尤其是LDL-C的效果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但是对于静脉系统,他汀类药物的相关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且各项实验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目前最大的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临床实验(JUPITER)[1]已证明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对于预防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本研究基于不同剂量下阿托伐他汀对静脉血栓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降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可能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该类药物作为新一代调脂药的代表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新的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PTCA/CABG术后患者,尽早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危险,他汀类药物还可降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抑制平滑肌增殖。近年来,围绕他汀类药物进行的多项试验取得了一些成就,本文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常并发高脂血症,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加强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达到延缓或减少心、脑、肾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瑞舒伐他汀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vWF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88例AC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A组)18例;洛伐他汀组(B组)34例,20mg/d;氟伐他汀组(C组)36例,20mg/d;检测患者治疗前后30d血清vWF浓度和血脂浓度变化。结果:B、C组能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HDL);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B、C组能显著降低vWF的浓度,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B、C组患者的血清vWF水平降低与血清TC、TG、LDL的水平降低、HDL的水平升高不相关。结论: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天就可明显改善血脂,降低vWF水平,具有完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脂血症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他汀类降脂的广泛应用及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现在他汀类降脂药不仅仅局限于它的降总胆固醇的作用上,还逐步研究其药物的非降脂作用,他汀类的非降脂作用主要有:①降低炎症反应。包括减少炎症相关分子的表达如白介素.6(IL-6)和降低风险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②干扰血小板血栓的形成。③改善内皮舒张功能[1]。氟伐他汀是一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己被证实具有肯定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但对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影响研究尚不多。1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是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阻断了HMG-CoA转变为甲羟戊酸(MVA)即胆固醇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限速步骤,从而降低了血浆中总胆醇(TC)水平,并增加肝脏LDL受体的表达,由此降低了血循环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从而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内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而达到减少胆固醇合成,降低胆固醇水平.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大剂量使用也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其非降脂作用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郑继珍 《临床医学》2009,29(11):116-118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酸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能抑制HMG—CoA向甲基戊酸盐(MVA)的转化,使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现在对于它的“多向效应作用”临床研究和运用不断增多,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一些临床研究及临床运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