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头发锌,铜,铁,钙,镁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了解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头发锌、铜、铁、钙、镁含量变化。方法测定38例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头发锌、铜、铁、钙、镁的含量,并与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50例健康自愿者作对照。结果(1)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包括躁狂症、抑郁症)头发锌、镁较对照组降低(P<0.01),而铜、铁、钙则增高(P<0.01);(2)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头发锌/铜比例较健康自愿者明显降低(P<0.01);(3)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头发铜含量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增高(P<0.01),而镁则降低(P<0.05),(4)躁狂症与抑郁症比较,上述微量元素无差异(P>0.05)。结论情感性精神病患者体内存在着微量元素代谢异常的表现,但情感性精神病与体内微量元素异常变化间的联系尚待进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2.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检测心律失常患者血清和淋巴细胞钙、镁的分布。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组淋巴细胞内镁显著低于对照组,钙则高于对照组;心衰Ⅲ度患者血清镁及淋巴细胞内镁较心衰Ⅰ度者降低更为明显;心衰Ⅲ度者较心衰Ⅰ度患者血清钙及淋巴细胞钙明显增高。提示低镁可诱发心律失常,血清及淋巴细胞内钙、镁含量变化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运用中阶梯光谱仪测定31例高血压病病人血清锌、铜、钙、镁、铁、锶、镍、铬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高血压病病人锌、铜含量高于正常人,而钙、镁、铁、锶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检测了正常人9例、冠心病26例、高血压病23例血浆心钠素。冠心病患者中,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心钠素显著低于正常人和急性心肌梗塞及心绞痛者;左心腔增大、心房纤颤及心力衰竭时血浆心钠素明显降低。高血压病Ⅰ期血浆心钠素高于正常,Ⅱ期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Ⅲ期及左室增大者显著降低。提示:应激状态下心钠素增高,显著增高时可能是心房梗塞的征象;血浆心钠素可作为高血压病分期的一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心脏状态。  相似文献   

5.
采用DCP—AES分析法检测93例RRTI患儿血清锌、锰、铝、镉、铁、铜、铅、镍、钛、钴、锂、铬、钙和镁含量以及Zn/Cu。结果表明,RRTI患儿血清锌、铁、镍、钛、钴、锂、钙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年龄组血清微量元素下降亦不尽相同,以锌、铁、锂、钴、镍降低为多见。提示RRTI时存在多种微量元素缺乏或失调,锌、铁、镍、钴等必需微量元素缺乏是儿童RRTI的重要原因或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5种元素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5种元素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测定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80例正常人的血清5种无机元素:钙、镁、铜、锌、铁。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钙、镁、锌、铁水平显著降低,铜元素显著增高。结论:适量补充钙、镁、锌、铁,对预防和纠正糖代谢紊乱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DCP-AES法测定了14例4~9个月正常妊娠胎儿的心、脑、肝、脾、肾、胸腺、胰等脏器的锌、锰、铁、镁、钙、铜、镍、钛、钴、锂等10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胎儿肝内锌、铁、铜、锰,脑内钙、镁、钛、钴、锂,胰内锌、锰,脾内铁等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脏器;各脏器锌/铜比值随胎龄增长而降低;与成人相应脏器元素的含量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血清,淋巴细胞内钙镁与心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检测了60名心功能不全患者和30名心功能正常者的血清及淋巴细胞内钙、镁的含量。结果发现,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钙、淋巴细胞内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心功能不全组淋巴细胞内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心衰Ⅲ级患者较心衰Ⅰ级者血清钙及淋巴细胞内钙明显增高;心衰Ⅲ级患者血清镁及淋巴细胞内镁较心衰Ⅰ组者降低更为明显;各种不同病因组引起的心衰,淋巴细胞内钙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风心病组升高更为明显,各种不同病因组淋巴细胞内镁均低于对照组,而风心病组降低更为显著。该研究表明血清及淋巴细胞内钙、镁的含量变化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58名正常人头发中铜、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及钙、镁含量。结果表明,患者发中6种元素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患者头发中元素含量均存在性别差异,其中锰、钙、镁含量,女高于男,差别高度显著(P<0.01),但铜和铁含量差别无显著性(P>0.05);而锌含量则男高于女,差别显著(P相似文献   

10.
对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锌、铜、铁、钙、镁、锰、镉、镍8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血清中铁、镉、镍均增高;白血病组铜/锌比值增大.脑脊液中锌、铁、镉、镍增高.急性白血病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铜、铁、镉、镍几种元素含量的变化与疾病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脑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存在及其影响.方法 选取CVS患者176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痉挛组,所有患者按照脑室出血诊疗指南治疗,抗痉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痉挛治疗.所有患者第5~7、10、14天做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了解脑血流情况,计算血管痉挛指数,第5、14天所有患者做MRI灌注成像测定脑血容量判断有无脑缺血,并评估CVS及其影响.结果 脑室出血后,所有患者均存在脑血管痉挛,随着时间推移,痉挛指数不断增大,提示痉挛加重.抗痉挛组各时间段痉挛指数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抗痉挛组灌注参数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后发现,抗痉挛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脑室出血后,通过抗血管痉挛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血液稀释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脑血流及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D)对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将Wistar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8)和ANHD组 (n =8) ,于缺血前和缺血 1 2 0min内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测定缺血周边皮质的局部脑血流 (LCBF)变化 ,缺血后 2 4h测定脑梗死面积。结果显示 2组在脑缺血后LCBF均显著下降 (P <0 .0 1 )。ANHD组下降的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1 ) ,并且缺血 2 4h后的脑梗死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提示中度ANHD可增加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缺血周边区的LCBF ,缩小脑梗死面积 ,在脑缺血情况下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115例ICD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结果发现64例69支血管闭塞,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别为28支和27支。血管狭窄75例133处,以颈内动脉最常见。其它尚有血管迂曲扩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大多数患者依据血管造影和有关临床资料可诊断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提示脑血管造影在ICD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变化,脑组织含水量、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线栓法闭塞SD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5-羟葵酸+针刺组(5-HD10mg/kg静脉注射,30min后再行MCAO,n=8)。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分值升高,脑梗死面积增大,脑含水量升高,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脑含水量减少,脑梗死面积减少,差异显著(P〈0.01);5-羟葵酸+针刺组与模型组基本相似(P〉0.05),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针刺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5.
神经科住院病人感染菌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神经科病人住院期间分离的感染菌及耐药现状,为院内感染的监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本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各种脑血管病患者住院期间分离的感染菌进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并比较两病区感染菌、耐药性及相关情况.结果 总体神经内科以革兰阳性球菌稍多(48.3%),神经外科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8.0%);神经内科感染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神经外科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是85.0%、97.0%与94.0%、94.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是36.3%、37.0%与57.9%、75.5%.神经科住院病人主要感染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神经外科各种侵入性操作较神经内科多,且使用抗生素较神经内科普遍,脑梗塞、脑出血患者以61~70岁为发病与感染高检出年龄,脑外伤却以31~40岁患者最多.结论 神经科住院病人发生感染以条件致病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及中枢神经系统和伤口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高度易感人群,神经科感染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严重,尤其是神经外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抗心磷脂抗体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测定45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的含量。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IgG型抗心磷脂抗体增高率比正常人明显增多(P<0.05),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IgG和IgM型抗心磷脂抗体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结论抗心磷脂抗体增高应警惕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HT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22例和不良组18例,比较两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HT临床特征:HT患者中,脑叶梗死占52.50%,大面积梗死占65.00%,心源性脑栓塞型(cardioembolism,CE)占62.50%;HT发生在发病后8~14 d占57.50%;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占90.00%,脑实质内血肿(parenchyma haematoma,PH)占10.00%;HT发生后症状加重占42.50%。良好组和不良组性别、吸烟史、卒中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服用抗凝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IHSS评分>12分、服用抗凝药物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叶梗死、大面积梗死和CE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发生HT,HT多发于急性脑梗死后8~14 d内,多数为HI型,大部分患者不会发生症状加重。NIHSS评分>12分、服用抗凝药物是影响H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肌酶谱改变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肌酶谱改变相关性.方法对206例急性脑血管患者的以下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血清心肌酶谱,性别,年龄,神志,偏瘫等级,既往有无冠心病史,中医病理因素风、火、痰、瘀、虚,脑出血,脑梗塞,心电图改变,有无脑水肿、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预后;并将调研资料经数量化处理输入计算机,应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1.0,进行急性脑血管病诸因素与血清心肌酶谱异常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心肌酶升高与脑出血呈正相关(r=0.185,P<0.05),与中医病理因素火热呈正相关(r=0.215,P<0.05),与意识障碍呈显著性正相关(r=0.256,P<0.001),与并发症的发生呈显著性正相关(r=0.251,P<0.001),与死亡呈显著性正相关(r=0.312,P<0.001),与中医病理因素风呈负相关(r=-0.139,P<0.05),与中医病理因素瘀呈负相关(r=-0.174,P<0.05),与年龄、偏瘫等级、既往有无冠心病史及中医病理因素痰、虚以及脑梗塞、心电图改变无相关.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尤其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容易升高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研究内蒙古通辽市脑卒中不同亚型患者入院血压的差异。方法从内蒙古通辽市所属的6家医院病案室,抽取神经内科2003年至2005年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用病例-病例研究的方法来分析血压对脑卒中不同亚型作用的差异。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收缩压和舒张压比缺血性脑卒中平均高20.19mmHg和11.96mmHg。在缺血性脑卒中组中,血压正常者占22.5%,其余各级高血压所占比例均衡;而出血性脑卒中组各级高血压的构成比随着血压等级增高而增大,血压正常者占9.9%,3级高血压占54.1%。调整基线不均衡危险因素后,1级、2级和3级高血压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性是缺血性脑卒中的1.84倍、2.87倍和7.04倍,并且血压等级越高,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就越大(线性趋势检验P=0.000)。结论脑卒中患者入院血压在不同亚型之间存在差异,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性脑卒中,且随血压级别增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与高凝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16例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出血组48例、脑梗死组39例、腔隙梗死组29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electin)、内皮素-1(ET-1)、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应用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Fg),并比较各指标在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纽(n=40)间的差异。结果各项指标,除腔隙性梗死组的ET-1、TFPI外,与对照组比较,脑血管病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与腔隙梗死组比较,除vWF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除TF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的激活,脑梗死和腔隙梗死各项指标的异常程度与梗死的面积大小相一致。脑血管病患者均存在有高凝状态,特别是脑出血患者同样存在着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