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CHF)近些年来药物治疗有着突破性的进展,但仍是当今具有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严重疾患。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尝试应用心脏起搏的方法来治疗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种起搏方法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vnchronization therapy,CRT)。CRT是在传统的右心房、右心室双心腔起搏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以恢复房室、室间和室内运动的同步性。试验研究证明CRT可以改善心脏不协调运动,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减少室间隔矛盾运动,减少二尖瓣返流,可使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明显减少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开创了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治疗的另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器械治疗手段,其治疗效果因人而异。CRT应答率主要受患者选择、起搏电极植入位置、合适的起搏间期及完善的术后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心脏非同步收缩是CRT治疗的理论基础,体表心电图显示具有典型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已证实可明显获益。其他如机械非同步、心肌瘢痕、心力衰竭病因等因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RT获益。目前尚未发现适用于所有患者的左心室起搏位点,但最迟激动部位起搏的优越性已被充分证实,同时应避免心肌瘢痕起搏。优化起搏间期可提高急性期心脏泵功能,但CRT优化程序简便性及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心脏再同步化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人工心脏起搏技术。CRT在传统单腔、双腔起搏器的基础上改良为左、右心室及右心房三腔起搏,使房室间、室间及室内同步激动,纠正了心脏的电-机械失同步,从而改善了心脏的电生理功能。对于存在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患者加植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即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显著降低病死率。因此,CRT/CRTD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拥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曹睿  吴棘 《医学综述》2009,15(2):234-237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经成为对于严重心力衰竭及内科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可选择性治疗方法,几项较大的研究已经证明了CRT的有效性。CRT的治疗机制是改善房室同步性、室间同步性和室内同步性。超声心动图(ECG)尤其是各种新技术在准确评估心脏机械不同步运动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方面均具有重大作用。现详细介绍二维、M型及脉冲多普勒3种传统ECG技术和组织多普勒成像、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和三维全容积等新技术如何评价心脏机械同步性。ECG在为CRT筛选合适患者,优化起搏程序,评价并随访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段徐  凌峰  王振东  于忠  金建芬 《浙江医学》2007,29(8):863-865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v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起搏改善心脏电机械失同步,从而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逆转心肌重塑,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我们完成了CRT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例,并在超声指导下进行起搏优化,获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守萍  张民 《河北医学》2015,(3):386-389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已确诊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80例,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组(实验组)40例,比较CRT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对照组与实验组出院后6月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QRS时限、6min步行试验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1周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术前,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月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MIRACLE(the Multicenter InSync Randomized Clinical E-valuation)是Abraham等于2001年底刚完成的临床研究(表1)。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终点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积分和6分钟步行距离。最大氧耗量、QRS间期和射血分数等的变化为次级终点。入选患者在接受包括问诊、查体、心电图、6分钟步行试验、踏车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完成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后,被植入心脏再同步装置(InSync model 8040,Medtronic)。植入成功后,随机分为心脏再同步组和对照组(不起搏),共随访6个月。结果发现:和对照组相比,心脏再同步组的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积分和NYHA心功能分级这3个主要终点都获得明显改善(P分别为0.005、0.001和<0.001)。心脏再同步组的这种优势在治疗后1个月已非常明显,持续整个随访期,并且不受β-阻断剂、心力衰竭的病因、束支阻滞的类型或基础  相似文献   

8.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慢性重度心力衰竭5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对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5例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行CRT结合药物优化治疗,观察患者心功能、心电图QRS波宽度、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参数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NYHA分级均提高到I~II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减少,6min步行距离增加,生活质量改善,未发生死亡和心衰住院事件,QRS波宽度改变不明显(>0.05)。结论CRT结合药物优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部分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使明显扩大的心脏回缩,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冠楠 《医学综述》2013,19(9):1628-1630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一种通过心脏同步起搏装置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心脏再同步可以有效地提高部分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心脏再同步治疗是近年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已出台了CRT治疗的指南。但关于CRT的应用适应证、疗效评价和长期预后等方面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该文就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中存在的争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双室起搏即刻有创血压变化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7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ICM)9例(ICM组),扩张型心肌病(DCM)18例(DCM组)。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术中记录双室起搏前后的心电图及有创血压,并测量双室起搏前后QRS波时限。观察两组患者对双室起搏反应的差异。结果:①双室起搏即刻所有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P<0.05),QRS波时限均缩短(P<0.05);②双室起搏即刻患者血压升高水平与左室舒张末内经、左室舒张末容积、QRS波时限缩短程度、起搏时QRS波时限及NYHA心功能水平相关(P<0.05);③术后即刻DCM组患者在收缩压升高水平和QRS波时限缩短程度方面较ICM组显著(P<0.05);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RT-P/D术中双室起搏即刻收缩压升高程度与心功能和起搏即刻QRS波时限缩短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双室起搏即刻血压改善与急性期心脏再同步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11.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例符合CRT适应证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三腔型起搏器,进行三腔起搏或双心室起搏,使心室间收缩趋向同步化。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了起搏器,左室电极植入位置4例位于心室后侧静脉,2例位于心室前侧静脉。结果术后3、6个月患者的胸闷气促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能够自理,心功能改善Ⅰ级,QRS宽度均较术前缩短,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二尖瓣反流程度减轻,心胸比缩小。结论 CRT通过改善心室收缩的同步性、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心腔(CRT)脉冲起搏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10例,起搏前心电图QRS平均时限为140 ms。行CRT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1年应用心脏彩色超声观察CRT起搏器植入前、后患者心功能及病情的变化。结果 CRT起搏器植入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充盈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从Ⅲ~Ⅳ级提高到Ⅰ~Ⅱ级,起搏后心电图QRS时限缩短。结论三心腔起搏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通过提高心室的做功效率进一步减轻心脏的负荷,从而有可能将已经扩大的心室逆重构。双室起搏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克服了左束支传导阻滞造成的左室收缩延迟,避免了室间隔的矛盾运动;冠状静脉窦导线起搏左心室时首先激动后侧壁及后乳头肌使左室收缩恢复同步,从而消除了室内分流,也减轻了二尖瓣反流,还可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减缓心力衰竭进展,逆转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并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56例患者,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及左心功能变化。结果:同CRT治疗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左室质量指数(LVM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功能分级(NYHA)和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6MHW)明显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同时逆转心脏重构,改善左心功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超声心动图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历史回顾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自1994年倡用以来,已于2001年获美国FDA批准,于2002年被美国权威的心脏病学术机构(ACC/AHA/NASPE)列入临床指南,属Ⅱa级范畴(即目前对其临床使用的证据或观点尚不一致,但较多的倾向认为是有效的,有临床使用价值)。近年来CRT在临床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日益增多。目前使用CRT的指征是: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为NYHAⅢ或Ⅳ级、窦性心律、QRS期限≥130m s、左室射血分数≤35%、接受了应予的适当治疗而无改善者(包括再血管化、心瓣膜手术及合理的现代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提出是基于在…  相似文献   

16.
崔振双  周冬翠  张晓娟 《医学综述》2013,(16):3045-3046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61例因药物治疗不理想的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证实存在明显的室间、伴/不伴室内机械性不同步。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药物治疗组32例,CRT治疗组29例。CRT组患者通过超声评估选择起搏器电极植入位置,并在超声指导下优化起搏参数。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后及CRT组治疗前后临床及超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CRT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脏同步性、6分钟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与本组术前及药物治疗组6个月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治疗对难治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衰的器械治疗新技术主要集中在改善电-机械传导和改善心脏机械结构两方面。改善电-机械传导方面,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成为合并心室内传导阻滞的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标准疗法。但是近30%的CRT无反应是临床希望改善疗效的努力方向,新技术主要在于增加反应率,包括多位点起搏、左室心内膜起搏、无导线左室心内膜起搏,以及心衰肺阻抗监测。另外,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CCM)自2001年植入以来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改善心脏机械结构领域,瓣膜修复和左室辅助装置的进展近年被较多提及。慢性心衰器械治疗的新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特别是新工具的应用,使得手术更加便捷、手术更加微创。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临床试验的进展,新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心衰治疗的疗效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心脏再同步化(CRT)已成为目前起搏器治疗研究的热点,心室的再同步化使心力衰竭病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善,心房的再同步化使房性心律失常的控制成为可能,心房功能得到改善,心室和心房的再同步化均能使患者在长期的起搏器治疗中获益,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起搏位点优化促进心脏再同步化,改善心功能问题的研究近况、部分机制、方法及适应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改善心脏重构,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相位分析技术可以评价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门控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心肌代谢显像可以评估心肌存活和左心室收缩的同步性,123I-间位碘代苄胍(123I-MIBG)和11 C-羟基麻黄碱(11 C-HED)的心脏神经受体显像可以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交感神经功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心力衰竭、持续性心房颤动和病死率增加。希氏束起搏是最具生理的心室起搏方式,通过正常的希氏束-浦肯野系统传导,可以保持或恢复双心室同步激动,避免心室收缩的不同步,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多个关于永久希氏束起搏的研究表明希氏束起搏是可行和安全的,并能够纠正束支传导阻滞,保护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希氏束起搏可能成为心脏起搏的优选方式,并可能代替目前常用的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