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疫病是一类受疠气毒邪所感而发的高致死性、传染性疾病.疫疠之邪入口鼻,后直中肺脏、旁涉三焦,逆传心包.郑进教授认为,其病位表现为多脏受邪,病机有"湿、毒、瘀、虚",故治疗以祛秽排毒为主,扶正养阴为辅;方选助阳解表代表方麻黄细辛附子汤,加上健脾化湿、清肺化痰之药,全方寒温并用、扶正养阴、加减灵活、切中病机;体现了病证结合,...  相似文献   

3.
恽铁樵运用附子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恽铁樵(1878~1935),名树珏,江苏武进人。早年毕业于南洋公堂,曾任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主编,因善译西洋小说而誉驰文坛。后求学于伤寒名家汪莲石先生门下,精通《内经》、《伤寒论》旨义。恽老既精医经,更重实践,临证审慎,用药果敢,应用附子,得心应手,屡起沉疴。  相似文献   

4.
郭雯丽 《吉林中医药》2011,31(2):112-114
历代医家强调哮喘宿根在于痰,而寒痰多损伤脾肾之阳。史锁芳师认为脾运转输及肾气蒸化对于人体水液代谢具有重要作用。脾虚不能濡养经脉,则肺失所养,聚湿生痰,壅阻于肺;肾虚则摄纳失职,阳虚水泛成痰,上扰于肺,肺失宣降,痰饮停聚。痰饮伏肺为哮喘反复发作之宿根,也是本病难治难愈的原因之一。扶阳法在寒哮治疗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治则遵循仲景"当以温药和之",其"和"字寓意在于温阳药物的选择,更在于温阳药量的运用。温阳药物方面,精选被喻为"百药之长"的制附子,其性辛、甘、大热,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化饮之功效。用量选择一般分5档,即15~40 g,45~70 g,65~90 g,95~120 g,125~150 g。具体应用时,多是根据患者病情及服用后的反应,采用每周递增法,慢慢逐渐加量,一般药后1周症情改善而未已者,递增15~30 g,直到哮喘控制不发1月,则维持服用该量3~6月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5.
导师解建国出生于医学世家,为辽宁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名医,从事中医内科医、教、研工作近30年,学验俱丰,临床擅用附子治疗诸多顽疾。今将其应用附子之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吴生元教授 ,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出生于中医世家 ,从事医学教育与临床 40余年。廪承家学 ,注重经典 ,尤其是《伤寒论》的研究 ,运用附子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在云南省独树一帜。笔者有幸跟师 3年 ,体会颇深 ,现介绍如下 ,以供同道参考 :附子应用历史悠久 ,由于有毒 ,配伍较复杂 ,故疑忌较多。导师继承家学 ,对附子作了深入的研究 ,对附子的历史渊源 ,性味功效和药理特性 ,适应范围 ,禁忌及注意事项等多方面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如附子强心作用明显 ,强心的成份主要是附子中的消旋去甲猪毛菜碱、棍撑碱和去甲猪毛菜…  相似文献   

7.
高体三教授是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高体三教授以六经辨证为主线,以脾脏辨证为核心,立足于脾脏生理特性,临床灵活运用附子等温热药,效如桴鼓,对附子确有独到发挥,笔者试对高体三教授运用附子的经验加以总结,以期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姜春华运用附子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春华运用附子的经验上海医科大学(200032)戴克敏关键词姜春华,附子,临床经验姜春华(1908~1992)教授临床以擅用附子治疗疑难杂症而著称,他曾说:“附子性味辛热,是补火之药。命门火衰,即需用附子补火,补下焦之阳虚,治诸脏腑之真寒。”指出:“...  相似文献   

9.
柯向梅  吴凤全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19-1320
读完《章次公医案》后,掩卷深思,觉得章次公先生在临证中,擅于运用附子。据初步统计,《章次公医案》中使用附子者141案,占全部医案723案的20%。所用病种包括:内科的感冒、湿温、暑温、温热、温疫、咳喘、肺痨、血证、胸痹、头痛、肝风、肝阳、痹证、腰痛、胃痛、泄泻、痢疾、肿胀、失眠、虚劳、疟疾、黄疸、疝气,妇科之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胎前、产后,儿科之温病、惊厥、麻疹、泄利,外科之流注、阑尾炎、腹膜炎等,涉及内、外、妇、儿诸科,病种达35种之多充分发挥了附子一药多用的作用。对其运用附子的经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名医类案》附子运用例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茅晓 《山西中医》2001,17(5):45-46
历代名医验案的精髓之处 ,在于病机的辨定与治法方药的有机结合。巧妙的方药配伍 ,更能启示心智 ,开后学之无穷法门。本文例析名案数则 ,略窥良工用巧之迹。1 痰证 (附子理中汤 )张致和治沈方伯良臣患痰嗽 ,昼夜不能安寝。屡易医 ,或曰风、曰火、曰热、曰气、曰湿 ,汤药杂投 ,形羸食减 ,几至危殆。其子求治 ,张诊脉沉而濡 ,湿痰生寒 ,复用寒凉 ,脾家所苦 ,宜用理中汤加附子。其夜遂得贴枕 ,徐进调理之剂 ,果安 (《名医类案·卷三·咳嗽》)。本案痰嗽 ,夜不安寐 ,杂药乱投 ,几至危殆。张氏据病之症情 ,细察其脉 ,乃从脾肾阳弱 ,气化不力 ,寒…  相似文献   

11.
12.
13.
<正>王少华主任医师是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临床运用含附子组方治疗慢性肾炎阳虚水肿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介绍张琪教授运用附子治疗疑难病经验,配合益气活血法治疗充血性心衰,配合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配合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配合疏肝养血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配合潜阳清热法治疗内伤发热,配合清热解毒法治疗劳淋、慢性前列腺炎及增生等。并附验案举证。  相似文献   

15.
范中林(1895—1989),四川郫县太和镇人,蜀中名医。其潜心研究《伤寒论》,遥承郑钦安扶阳学术理念,擅用大剂量姜(生姜、大包姜、干姜)(简称姜)、附子(简称附),屡起痼疴沉疾。《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是研究范氏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现就其应用姜、附的学术思想浅探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士懋教授以脉按之无力或弦紧,症见寒象或虚阳外浮为运用附子的临床指征,通过分析其运用附子角药的临床经验阐释其配伍规律.临证以附子-麻黄-桂枝角药温通玄府;附子-半夏-干姜角药温肺化饮;附子-熟地黄-当归角药甘温除热;附子-黄芩-黄连角药温清湿热;附子-干姜-肉桂角药温阳安神.  相似文献   

17.
董育强 《陕西中医》2014,(6):729-730
目的:介绍黄祥武老中医临床附子应用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附子应用经验。结论:临床上只要有阳气不足的表现就可以用附子,具体在应用时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同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掌握附子的用量,注意附子的毒性反应,做到准确辨证,可以才能避附子毒性之短,扬其宏效之长。  相似文献   

18.
报告了4例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治疗获效的病例,由此认为该方的应用指征为:阴证偏虚(病程迁延,抵抗力低下的状态);皮肤干燥,(未心是全身性的,仅是局部表现亦可)。另外,对无回盲部周围抵抗,放射性压痛者,该方亦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杨洪涛教授在运用附子组方治疗肾阳虚证方面的经验。方法:结合文献及临床病例观察进行总结。结果:凡见附子证、附子脉、附子舌者,均酌情使用附子,疗效甚佳。结论:杨洪涛教授运用附子组方治疗肾阳虚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