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hao XR  Li DJ  Yuan MM  Cai LR  Sun XX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1906-1909
目的 研究分子佐剂C3d能否增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β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并转变Th1/Th2型免疫应答模式。方法 抽提纯化pcDNA3、pcDNA3 hCGβ、pcDNA3 hCGβ C3d3、pCMV4 hCGβ C3d34种质粒。将 12只 6周龄BALB/c雌性小鼠分为 12组 ,A1~ 3组各 6只以pcDNA3免疫 ,作为空白对照组 ;B1~ 3组各 6只以pcDNA3hCGβ免疫 ,作为阴性对照组 ;C1~ 3组各 6只以pcDNA3 hCGβ C3d3免疫 ,作为实验 1组 ;D1~ 3组各 5只以pCMV4 hCGβ C3d3免疫 ,作为实验 2组。免疫前 1周 ,于小鼠左后腿肌肉注射 0 2 5 %普鲁卡因 0 1ml。 1周后 ,在相同部位分别肌注前述 4种质粒 ,剂量分别为 :5pmol(A1~D1组 )、10pmol(A2~D2组 )、2 0pmol(A3~D3组 )。 3周后 ,再次给予相同剂量质粒加强免疫。于第 2次免疫后 3周 ,处死小鼠。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抗hCGβ抗体效价和经hCG抗原体外刺激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型 (IL 2、INF γ、TNF α) /Th2型 (IL 4、IL 10 )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 C3d分子佐剂能明显提高抗hCGβ抗体滴度。当免疫剂量为 2 0pmol时 ,与B3组比较 ,C3组抗hCG抗体最大效价达到 1∶4 5 0 ,提高了 9倍。D3组抗hCG抗体最大效价达到 1∶12 15 0 ,提高了 2 4 3倍。D3组与C3组相比较 ,抗hCG抗体水平提高了 2 7倍。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和磷酸类抗原(HDMAPP)刺激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特点。方法: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1×106/ml),分别加Mtb-HAg(5μg/ml)和HDMAPP(2×10-9mol/ml)进行刺激,同时给予IL-2(50 u/ml)维持细胞增殖,另外设立只加IL-2的对照组。培养10 d后,采用抗CD3-FITC和抗TCRγδ-PE荧光抗体标记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的比例。结果:正常人PBMC经Mtb-HAg刺激扩增后γδT细胞在扩增细胞中的比例明显低于HDMAPP组(P0.01),均明显高于IL-2对照组(P0.01)。各个体对2种抗原刺激扩增γδT细胞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2=0.855 1,P0.01)。结论:Mtb-HAg和HDMAPP均可优势激活人γδT细胞,且后者较前者有更强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双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体外抗肿瘤免疫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鼻咽癌双价双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G22-I50与单价的抗独特型抗体G22,I50在体外抗肿瘤免疫情况,并对其可能的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诱导表达G22-I50,G22,I50 3种蛋白并用Western印迹及ELISA方法进行活性鉴定。常规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用G22-I50,G22,I50抗独特型抗体刺激并培养,采用MTT法、LDH释放法分别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细胞毒作用,ELISA法测定各抗独特型抗体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2,IL-4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刺激后淋巴细胞表型的改变。结果: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表达的G22-I50,G22,I50蛋白均可与FC2(Ab1)特异性地结合;直接ELISA结果表明复性后的蛋白已恢复活性,可用于体外实验研究。与G22、I50组相比,G22-I50刺激后的PBMC增殖明显,且对鼻咽癌细胞HNE2有特异的杀伤作用。G22-I50刺激后的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2水平均比G22,I50组有所增加,而对IL-4水平没有明显影响。流式细胞术显示刺激后的PBMC中CD4+,CD8+T细胞比例增加,CD4+/CD8+比率增加,而CD4+CD25+T细胞的比例有所减少,其中以G22-I50组最为明显。结论:G22-I50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并能增强PBMC的特异性杀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BMC的增殖,诱导具有抗肿瘤作用的Th1细胞因子的分泌并活化CD8+T细胞,抑制CD4+CD25+T细胞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植物血凝素(PHA)体外激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应答细胞,研究丝裂原再刺激时淋巴细胞增生反应和分泌功能的变化。PHA激活3~6d的PBMC对丝裂原再刺激的应答反应与初刺激的应答相比,结果显示:①对PHA再刺激的增生反应强度变化很大,从明显高于到显著低于初次反应,决定于激活的淋巴细胞在体外休止时间的长短;②再次激活的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量显著高于初次激活的淋巴细胞,尤以体止1d的细胞为最高;③再次激活的淋巴细胞中膜IL-2受体(mIL-2R),又称Tac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和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IL-2受体(sIL-2R)含量明显增高;④美州商陆有丝分裂原(PWM)不能诱导已激活的PBMC分泌IgG。  相似文献   

5.
抗原刺激机体后所产生的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和抗体应答,包含带有此种抗原的巨噬细胞和T、B细胞之间的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信息传递是由若干可溶性因子所介导。 T细胞产生的辅助因子对产生细胞毒的T淋巴细胞(CTL)的诱导,以及激发B细胞分化为抗体形成细胞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分析。用PPD刺激经结核杆菌(Tbc)致敏的T细胞培养物的无细胞上清液(CFS),即含有作用于CTL前体的杀伤辅助因子和使B细胞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观察正常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系(PC3)的凋亡和抑制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抗凝新鲜全血以获得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用贴壁法获取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即免疫效应细胞),并分别用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介素4(IL-4)、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PC3肿瘤相关抗原(PC3TAA)和人白介素2(IL-2)培养正常人DC和免疫效应细胞,6 d后将DC和免疫效应细胞混合培养1 d并计数细胞.观察DC生长状况,检测DC表型(CD1a、CD80、CD83、CD86).MTT法检测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抑制作用,TdT法检测培养上清液对PC3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体外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能有效引起DC增殖,并高表达CD80、CD83、CD86;体外实验中,DC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98.1%;DC培养上清液和DC混合免疫效应细胞培养上清液均能有效地引起PC3凋亡.结论:DC在抗胰腺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6B11抗独特型微抗体在体外抗肿瘤免疫情况,探讨其作为卵巢癌疫苗的可能性.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6B11抗独特型微抗体刺激并培养.采用3HTdR参入法、51Cr细胞毒实验分别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细胞毒作用,ELISA方法测定用6B11微抗体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微抗体刺激后淋巴细胞表型的改变.结果:6B11抗独特型微抗体可以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最佳刺激剂量为20 mg/L;并对OC166-9表达阳性的卵巢癌细胞系有细胞毒作用;用6B11微抗体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升高;淋巴细胞的表型表现为,疫苗刺激后CD3 的细胞明显增高, CD4 的细胞也增加, CD8 的细胞增加不明显.CD4 /CD8 的比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B11抗独特型微抗体在体外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为抗独特型微抗体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寻常型天疱疮(PV)特异性抗原桥粒芯糖蛋白3(Dsg3)刺激下PV患者一级亲属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探讨PV的发生机制.方法 Dsg3刺激PV患者一级亲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3 d,BrdU掺入流式细胞术胞内染色,检测Dsg3特异性CD3+、CD3+CD4+,CD3+CD8+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PV抗体阳性亲属中PBMC经Dsg3刺激培养者与未经Dsg3刺激培养者比较,CD3+CD4+T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2.79±1.05)%vs(1.85±0.44)%,P<0.05],PV抗体阳性亲属CD3+CD4+T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2.79±1.05)%vs(1.25±0.71)%,P<0.05).结论 PV患者一级亲属中PV抗体携带者体内存在Dsg3自身反应性CD3+CD4+T淋巴细胞,Dsg3释放可能在PV启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小鼠骨髓瘤细胞系与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融合,对影响人-鼠杂交瘤细胞制备人单抗成功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按免疫时间(天)及体外刺激与否分为四组、其中以 PWM+TT 体外刺激 PBL(比体外不刺激)的细胞融合率高,且易建成稳定分泌抗体的细胞系。经5次克隆化后获得5株抗 TT 的人单抗杂交瘤细胞系。经双扩确定 IgG2株,IgM3株。冻存10个月后复苏,传代及适当的克隆化后仍为阳性。上清液中人 IgM 的分泌量为0.42~1.15μg/ml。经染色体鉴定确为人-鼠杂种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抗原肠毒素B(SEB)活化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应用SEB处理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2、CCR3、CCR5的转录、表达水平;TCR Vβ亚族混合抗体标记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EB 刺激PBMC 2 d 后,倒置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T细胞开始增殖;而TCR Vβ亚族混合抗体标记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增殖时却需要在细胞培养第5天后才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增殖,T细胞增殖发生在特异的TCR Vβ3、TCR Vβ17、TCR Vβ14亚族.SEB刺激的T细胞早期(8 h)出现CCR2的下调表达,CCR3没有显著改变;但CCR5的表达在各SEB浓度组都出现显著上调表达(P<0.01或P<0.05).结论 CCR5的上调表达可以作为超抗原活化T细胞的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和厚朴酚(HNK)对早期分泌抗原靶蛋白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作为特异性抗原刺激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探讨抗炎在结核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用MTS法检测HNK(0~80μmol/L)对A549细胞的毒性反应,确定合适的药物实验浓度.用ELISA法检测以CFP-10、ESAT-6(0~40μg/ml)为抗原刺激的A549表达IL-8水平,选择最适刺激浓度.将A549细胞与CFP-10,ESAT-6及不同浓度的HNK(0~20μmol/L)共同培养24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和细胞,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IL-8、TNF-α及Rantes的表达水平,分析HNK对细胞因子的剂量依赖抑制.结果 20μmol/L及以下的HNK浓度对A549细胞无明显毒性反应.抗原最适刺激浓度为5μmol/L.CFP-10,ESAT-6刺激可显著诱导A549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及Rantes的产生.HNK(0~20μmol/L)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FP-10,ESAT-6诱导的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 HNK能有效抑制CFP-10,ESAT-6诱导的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 HBc Ag) DNA疫苗对小鼠和猕猴的免疫原性。方法 :肌内注射法接种 HBc AgDNA疫苗 ;EL ISA法检测小鼠和猕猴血清抗 - HBc Ig G终点滴度和 Ig G亚类水平 ;51铬释放法测定小鼠脾细胞 HBc Ag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 CTL )活性 ;EL ISA法检测猕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培养上清中 IFN -γ及 IL - 4水平 ;3H - Td R掺入法检测猕猴PBMC HBc Ag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 :小鼠和猕猴经接种该 DNA疫苗后均产生高滴度抗 - HBc抗体 (分别达 1∶ 3 2 80 5 0和1∶ 10 93 5 0 ) ;小鼠抗 - HBc Ig G亚类以 Ig G2 a为主 ,猕猴抗 - HBc Ig G亚类以 Ig G2占优势 ( Ig G1/Ig G2 <1) ;小鼠的 HBc Ag特异性CTL杀伤活性达 5 0 %以上 ;猕猴 PBMC培养上清中 ,IFN-γ水平与 IL - 4相比占明显优势 ( 15 .63 pg/ml vs <3 .13 pg/ml) ,猕猴PBMC抗原特异性增殖反应阳性 (刺激指数 =2 .12~ 3 .83 )。结论 :HBc Ag DNA疫苗对小鼠和猕猴均具有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孙志亚  何静  陈民佳  赵宗林 《重庆医学》2015,(22):3096-3098
目的:探索利用CD3、CD28抗体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激活转化增强作用,采用不同包被方法及抗体浓度,以期获得一种更有效的包被方法。方法利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技术、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及流式细胞术(FMC),以 CD3抗体固相包被、CD28抗体不同浓度固相包被或悬浮加入,计算经12 d 培养获得成熟 CIK 细胞的数量,测定不同包被方法刺激培养后的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培养后 C 组中 CD4+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中CD8+细胞所占比例高于 A、B 组(P <0.05)。C 组的 T4/T8比值与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 NK 细胞含量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25+细胞在 C 组中所占比例低于 A 组(P <0.01)。结论CD3抗体固相包被及 CD28抗体悬浮加入组合对人外周血细胞的刺激增强作用强于 CD3抗体固相包被 CD28+抗体固相包被组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1)介导的αβT细胞CDR3谱系漂移,为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6例正常献血员T细胞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联合BHL-1刺激前后的TCR库多样性变化(CDR3谱型分布特征)及刺激后T细胞TCRα、β链CDR3优势利用情况,对克隆性增生T细胞的CDR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刺激前6例正常献血员TCR 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刺激后发生CDR3谱系漂移,部分TCR Vα、Vβ家族出现优势增生,明确了BHL-1介导下单克隆增生T细胞的α、β链CDR3序列。结论 SKOV3联合BHL-1诱导的T细胞CDR3谱系出现明显漂移,提示CDR3的选择性表达可能与BHL-1介导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有关,特异应答T细胞TCR CDR3序列的确定,将为卵巢癌的T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1940小胶质细胞与终浓度为125 nmol/L的Aβ1-42共孵育4h,取上清液.将培养7 d的大鼠神经细胞分为3组,A组加入炎性上清液,B组加入Aβ1-42,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培养12、24、48与72 h.运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的凋亡,应用比色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组培养不同时间PARP的表达情况.结果:终浓度125 nmol/L的 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上清液能够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培养48 h及72 h后,3组细胞Caspase-3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2.203,P=0.042,F时间=19.883,P=0.048),其中A组培养48 h及72 h后Caspase-3活性较B、C组升高(P均<0.05);A组可检测到PARP降解.结论: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可以通过活化Caspase-3,降解其底物诱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6.
CD69在人外周血活化的γδT细胞表面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CD69在人外周血γδT细胞表面的表达及与γδT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抗CD3单克隆抗体及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纯化的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相γδT细胞表面CD69分子的表达率.结果:抗CD3单抗、Mtb抗原刺激PBMC后3h,γδT细胞表面即表达CD69,24h达高峰;单独抗CD3或Mtb抗原刺激纯化的T细胞,CD69分子表达升高不明显,加入激发型抗CD28单抗作为第二信号,CD69表达率明显升高.结论:CD69分子在活化的γδT细胞表面高表达,可作为γδT细胞完全活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HBV母婴传播致新生儿免疫失败的原因和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新生儿HBV免疫失败与宫内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 DNA及其与白细胞介素2(IL-2)的相互关系,探讨HBV母婴传播致新生儿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内在机制.方法:52例HbsAg阳性无症状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实验组,8例HBV M阴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巢式联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检测新生儿血清和PBMC中HBV DNA,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HBV M),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合免疫法检测PBMC在植物素(PHA)和HBsAg刺激下,培养上清液中IL-2的含量.结果: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PBMC中HBV DNA阳性者免疫接种失败率明显高于PBMC中HBV DNA阴性者,有显著差异性(P<0.01).PHA或HBsAg刺激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PBMC中HBV DNA阳性者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含量明显低于PBMC中HBV DNA阴性者和正常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后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HA或HBsAg刺激下,免疫接种失败新生儿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含量明显低于免疫接种成功新生儿和正常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后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内感染HBV并侵犯PBMC,是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的重要原因;HBV侵犯PBMC可使其IL-2分泌能力下降,可能是导致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COPD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COPD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46例为健康对照组。抽取受试者5 m L肘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受试者PBMC中ILC2所占的比例;将2组受试者PBMC分别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IL-33刺激(加入50μg·L~(-1)IL-33)、IL-33中和抗体阻断(IL-33中和抗体阻断剂预处理1 h后加入50μg·L~(-1)IL-33)干预,体外培养48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BMC培养基上清液中IL~(-1)3和IL-5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组受试者PBMC中前列腺素D2受体/表达在Th2细胞上的趋化因子受体同源分子(CRTH2)、GATA结合因子3(GATA3)、IL-33受体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COPD组患者PBMC中ILC2的比例为(3. 64±1. 84)%,健康对照组受试者PBMC中ILC2的比例为(0. 69±0. 28)%。COPD组患者PBMC中ILC2的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01)。IL-33刺激后,2组受试者PBMC培养基上清液中IL-5、IL~(-1)3水平高于PBS干预后(P <0. 01); IL-33中和抗体阻断后,2组受试者PBMC培养基上清液中IL-5、IL~(-1)3水平低于IL-33刺激后(P <0. 01)。经PBS干预、IL-33刺激、IL-33中和抗体阻断后,COPD组患者PBMC培养基上清液中IL-5、IL~(-1)3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1)。经IL-33刺激后,COPD组患者PBMC中GATA3、CRTH2、ST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01);加入IL-33中和抗体阻断后,COPD组患者PBMC中GATA3、CRTH2、ST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经IL-33刺激后(P <0. 001)。结论 COPD患者外周血PBMC中ILC2比例升高,IL-33可促进ILC2增殖并分泌Th2型细胞因子,从而参与COPD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睾九间质(Leydig)细胞对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的反应。方法:随机选择人离体睾九20份进行Leydig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同一人份Leydig细胞分成4组,不同时间用hCG刺激,连续收集培养上清液,用磁性分离免疫酶联测定法测定睾酮含量。结果:原代细胞对首次hCG的刺激反应敏感,连续刺激则睾酮的分泌受抑制,间隔2天再次刺激时虽有反应,但明显减弱。传代后的Leydig细胞对hCG的刺激几乎无反应。结论:原代Leydig细胞对hCG刺激的反应受刺激时间、刺激次数的影响,临床使用hCG治疗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吸烟是增加慢性牙周炎发病率的危险因素,本试验研究体外培养正常人和重度牙周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尼古丁作用下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分泌情况。方法采集2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PBMC,体外培养并与尼古丁(浓度分别为5,25,50,100和200 ng/ml)作用,分别在培养1,2,3,4,5 d后收集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结果5 ng/ml尼古丁对PBMC分泌IL-1β几乎没有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尼古丁浓度增加,IL-1β分泌明显增加(P<0.001),并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但当尼古丁浓度超过100 ng/ml,PBMC分泌IL-1β的水平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与50 ng/ml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牙周炎患者PBMC培养3 d后,IL-1β含量为(31.2±7.8)pg/ml,与对照组(23.6±8.1)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50 ng/ml尼古丁时,牙周炎患者IL-1β为(197.9±26.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17.4±16.8)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尼古丁可致PBMC分泌IL-1β增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但高浓度却抑制其分泌;重度牙周炎对尼古丁的刺激更加敏感,提示IL-1β的变化可能是吸烟影响牙周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