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9例原发性前列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彤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0):582-584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9例原发性前列腺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患者中位年龄66岁。以下尿路梗阻为主要症状。前列腺有不同程度增大。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诊断为B细胞来源的非何杰金淋巴瘤,以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为主。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结果:19例于诊断后发生其他部位受累。10例死于淋巴瘤,且中位生存期23个月(2~30月),7例患者在确诊后生存期超过60个月。结论:原发性前列腺淋巴瘤非常罕见,且预后较差。预后与年龄无明显关联,而与组织学分类、肿瘤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有关。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病变主要发生在右半结肠,以腹块(85%)、腹痛(75%)、体重下降(45%)以及血便(40%)、腹胀(30%)等为主要特点。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19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18例为弥散型B细胞型。治疗宜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法。结论临床、影像学和内窥镜检查结合可提高诊断率;根治切除者预后较好;规范性化疗可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詹友庆  梁伟雄 《癌症》1997,16(1):55-57
本文报告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20例,主要发生于右半结肠,临床以腹块、腹痛、体重下降以及血便、胜利胀等为主要特点。病理类型绝大多数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组织学则以弥漫型B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4.
恶性淋巴瘤首发于淋巴结外者称结外型原发恶性淋巴瘤。由于淋巴组织遍市全身的器官组织,故结外淋巴瘤可发生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其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所以往往被误诊为受累部位的常见病。我们自1986年12月~1998年12月共收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78例,其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确诊为结外原发性NHL4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男29例,女18例,男:女=1.6:1;年龄最小15岁,最大79岁,中位年龄49.5岁。从  相似文献   

5.
原发于腹腔各器官的恶性淋巴瘤在临床上屡有报道,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往往需要通过胃肠内镜活检和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来确诊,给诊断和治疗造成困难.本院在1 992年1月一2002年1月共收治恶性淋巴瘤176例,其中原发于腹腔各器官的恶性淋巴瘤29例,现将这29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120例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占同期恶性淋巴瘤的22.15%。年龄4~72岁,平均46.8岁。扁桃体恶性淋巴瘤占本组的第一位(23.3%),胃肠道占第二位(19.2%)。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多须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本病需要综合治疗,其中可手术病例以手术+化疗效果最好,非手术病例以放疗+化疗效果最好。预后与病期、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关系密切,本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53.3%及42.5%。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20例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占同期性淋巴瘤的22.15%。年龄4-72岁,平均46.8岁。扁桃体恶生淋巴瘤占本组的第一位,胃肠道占第二位。临床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多须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肿瘤或类似肿瘤的疾病,均属恶性但程度不同。结外型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而且实验室检查大多无特异性,因此诊断一般较为困难,我科曾收治三例结外表现的恶性淋巴瘤,现就临床表现与误诊情况分析如下。例1.男、14岁。因鼻塞、鼻腔脓血性分泌物、发热、头痛三月余,外院诊断为鼻炎、鼻息肉并感染,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收住本院。查体:见鼻背隆起以左侧为甚,额窦、左上颌窦有压痛,左鼻腔见一桑椹大、暗红、光滑、质脆、触之易出血肿物。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脾未扪及。X线检查副鼻窦片示左额窦、筛窦及两侧上颌窦透光度低、骨质模糊、左上颌窦腔缩小、窦壁增厚。其它有关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左鼻腔肿物活检病理报告为非何杰金淋巴瘤。经 对局部用~(60)Co放疗及COPP方案全身化疗后缓解出院。  相似文献   

9.
氟达拉滨治疗恶性淋巴瘤 29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Huang HQ  Jiang WQ  Peng YL  Xia ZJ  Li YH  Li XB  Lin TY  Sun XF  Guan ZZ 《癌症》2004,23(4):448-451
背景与目的:氟达拉滨(fludarabine)是近年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低度恶性淋巴瘤的新药,国外报道Fludarabine治疗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含Fludarabine方案治疗我国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从2001年4月到2003年12月期间,共收治经我院确诊的NHL2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53岁(27~79岁);其中低度恶性组22例,中度恶性组7例。治疗方法均采用含Fludarabine的方案,其中采用FMD(fludarabine,mitoxantrone和dexamethasone)治疗19例,采用Rituximab(美罗华)-FMD治疗3例,其余7例分别采用FD(fludarabine,dexamethasone)、FC(fludarabine,CTX)或单药Fludarabine等治疗。中位疗程数为3(1~6)个。结果:29例NHL中可评价疗效的有25例,其中可评价疗效的低度恶性组21例中,有效率为86%(18/21),完全缓解(CR)率为38%,(8/21);中度恶性组中4例可评价疗效者均为复治患者,Fludarabine方案治疗无效。全组共化疗74个疗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轻度胃肠道反应,其中自细胞下降发生率为61%(Ⅲ Ⅳ度8%),血小板下降发生率18%(Ⅲ Ⅳ度4%),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26%,均为轻度,需G—CSF支持占5%疗程,均不需要输红细胞和血小板;轻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5例患者化疗期间感染发热,经处理好转;1例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黄疸;1例因发生全身皮疹、发热等过敏反应而停药。结论:含Fludarabine的方案治疗低度恶性NHL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镜下结外恶性淋巴瘤(简称结外恶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6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行常规病理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结外恶淋好发于胃肠道,但分型及预后各不相同。结论结外恶淋可发生全身各系统,但以胃肠道多见。  相似文献   

11.
恶性间皮瘤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加拿大金斯顿总医院从1950~1987年经组织活检或尸检证实的恶性间皮瘤死亡病例29人,发现该病逐年增长,男与女之比为3:1,胸膜间皮瘤与腹膜间皮瘤之比亦为3:1,近半数患者年龄为50~59岁。胸膜间皮瘤的初始症状为气短、胸痛、咳嗽和体重减轻,胸片表现为胸腔积液、块影和胸膜增厚,原发灶约2/3在右侧。腹膜间皮瘤主要表现为腹块、腹痛及腹水,预后较胸膜间皮瘤更差。手术组预后略好,其他各治疗组与未治组的存活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分析各组患者确诊时的一般状况、接受治疗者所承担的风险、痛苦及花费,建议今后对已确诊的恶性间皮瘤病人,特别是Ⅱ期以上患者,在未有更有效疗法前,均可停止治疗,任其安乐死亡。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47岁 ,因反复发作胸闷、头晕 1月入院 ,查体 :t 36 .8℃ ,无出血倾向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 ,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心前区无隆起 ,未见异常搏动 ,心前区未触及细震颤 ,心浊音界略向左侧扩大 ,心率 75次 / min,节律齐 ,P2 >A2 ,P2增强无分裂  相似文献   

13.
14.
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容易误诊。笔者自1989年1月至1996年10月共收治7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的岁,中位年龄48岁。发病至确诊时间1~8月,平均3.1月。首发症状:腹痛伴血便3例,腹部包块2例,腹痛伴腹胀1例,反复不规则发热1例。病程中主要症状有:腹痛6例,腹部包块4例,腹胀、腹泻、血便。消瘦3例,不规则发热、盗汗2例。体征:腹部压痛6例,触及包块5例,浅表淋巴结、肝脾均无肿大。外周血、骨髓学检查均正常。钡灌肠X线检查5例,4例显示为大肠肿瘤,1例显示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外恶性淋巴瘤误诊原因。方法:对10例结外恶性淋巴瘤的原发部位、就诊时间、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论:结外恶性淋巴瘤因发生率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中与常见肿瘤形态相似等,是其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多源性结外型恶性淋巴瘤一例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李强,国桂松,荣林,种道群患者男,76岁。1994年1月感左前臂疼痛,无发热,眼“抗炎镇痛药”可以暂时缓解。4月初发现左前臂肿胀,疼痛加剧,活动受限。X线拍片示:左尺骨远端骨质破坏。病理活检诊为:左尺...  相似文献   

17.
恶性胸膜间皮瘤2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2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年生存率为51.7%(15/29),5年生存率为31.0%(9/2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4.1%(7/29),无手术死亡者。接受根治术、姑息手术、探查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局限型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弥漫型患者。患者生存率与TNM分期明显相关。结论:手术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有效。国际间皮瘤研究组提出的新的恶性胸膜间皮瘤TNM分期标准客观且可行。Ⅰ、Ⅱ期患者适行手术治疗;Ⅳ期患者不适行手术治疗;对局限型、上皮型、估计手术能达到肉眼根治的Ⅲ期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与恶性淋巴瘤相关的细胞凋亡的基因.在大多数类型淋巴瘤中凋亡指数(AI)显著减少,增生指数(PI)显著增多,而AI/PI在各型淋巴瘤中均显著减少,提示细胞凋亡减少是恶性淋巴瘤发生的重要原因.淋巴瘤中EB病毒感染与bcl-2的表达也有一定的关系.EB病毒潜在膜蛋白1阳性能够上调bcl-2癌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院在1964至1984年20年间收治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10例,占同期结直肠恶性肿瘤的0.98%,病理类型以淋巴肉瘤为多(5例),其次为网状细胞肉瘤(3例),何非杰金病和何杰金氏肉芽肿各1例。本组病人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45.1岁,平均病程4.4月。首发症状、症状和体症均以腹块为主。钡灌X线检查有9例提示大肠肿瘤。病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与恶性淋巴瘤相关的细胞凋亡的基因。在大多数类型淋巴瘤中凋亡指数 (AI)显著减少 ,增生指数 (PI)显著增多 ,而AI PI在各型淋巴瘤中均显著减少 ,提示细胞凋亡减少是恶性淋巴瘤发生的重要原因。淋巴瘤中EB病毒感染与bcl 2的表达也有一定的关系。EB病毒潜在膜蛋白 1阳性能够上调bcl 2癌基因的表达 ,从而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