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可缓释包裹左旋多巴/苄丝肼微球对异动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作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模型,制模成功的PD大鼠模型接受左旋多巴(25mg/kg)/苄丝肼(12.5mg/kg)腹腔注射21 d制作异动症大鼠模型.将异动症大鼠分成普通剂型组(n=13)和微球组(n=13)两组.普通剂型组给予普通剂型左旋多巴/苄丝肼皮下注射(按体质量左旋多巴12 mg/kg、苄丝肼15mg/kg),微球组给予等剂量包裹左旋多巴/苄丝肼微球皮下注射.分别于治疗第1、5、10、15和第20天,在大鼠腹腔注射阿扑吗啡后计数其旋转圈数,并于治疗3周后对大鼠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包括上肢、口面部和轴性3部分).另设PD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各13只.以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纹状体区△FosB、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纹状体区磷酸化Tau蛋白阳性细胞水平.结果 普通剂型组大鼠在治疗后的第1、5、10、15和20天阿扑吗啡诱导的旋转圈数分别为221±34.4、180±25.4、123±17.3、91±13.1、84±10.7,微球组大鼠的旋转圈数分别为223±35.1、172±26.8、131±18.7、97±14.9、82±10.5,两组各时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球组大鼠轴性AIM、上肢AIM、口面AIM评分分别为6.5±0.9、4.1±0.5、5.8±0.7,均低于普通剂型组大鼠(分别为10.3±1.9、6.3±0.9、8.2±1.2)(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普通剂型组大鼠纹状体△FosB水平[(620.7±48.3)%]高于PD组[(290.2±31.5%)](t=2.11,P<0.05),但低于微球组[(320.5±32.8)%](t=4.56,P<0.01).普通剂型组纹状体区磷酸化Tau蛋白水平[(340.4±27.1)%]高于PD组[(130.4±21.5)%](t=2.67,P<0.05),微球组[(134.6±14.1)%]低于普通剂型组(t=4.13,P<0.01).免疫组化结果示,普通剂型组大鼠纹状体区磷酸化Tau蛋白阳性细胞指数为(14.6±2.3)×104,高于PD组[(6.9±1.1)×104](t=3.98,P<0.01),微球组[(7.2±1.1)×104]明显低于普通剂型组(t=3.76,P<0.01).结论 微球治疗减轻了异动症大鼠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可缓释包裹左旋多巴/苄丝肼微球通过影响Tau蛋白/△FosB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改善了异动症大鼠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巴胺D1和D2受体以及谷氨酸NMDA受体对△Fos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由此探讨它们在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单侧黑质纹状体6-羟多巴胺(6-OHDA)损毁致帕金森病(PD)大鼠给予左旋多巴治疗28d制作LID模型,将大鼠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PD组、LID组、SCH23390治疗组、MK-801治疗组、raclopride治疗组和非LID组,分别观察各组行为学改变并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AI M)评分,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测定各组△Fos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多巴胺D1受体阻断剂SCH23390和谷氨酸NMDA受体阻断剂MK-801明显减轻LID大鼠行为学异常,而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raclopride对异常不自主运动无明显影响;LI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FosB蛋白表达较PD大鼠和非LID大鼠明显增加;与LID大鼠相比,MK-801和SCH23390均使△Fos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而raclopride没有这种效应;各组大鼠健侧纹状体△FosB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多巴胺D1受体和谷氨酸NMDA受体均通过参与调控纹状体△FosB蛋白的表达而影响大鼠LI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模型纹状体神经元可塑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纹状体区FosB和特异性神经肽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LID时纹状体神经元的可塑性。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大鼠纹状体区FosB和前脑啡肽原(PPE)及前强啡肽原(PDyn)基因的表达情况。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双重反应技术观测FosB的细胞分布状况。结果 帕金森病(PD)大鼠较正常大鼠损毁侧纹状体PPE mRNA表达明显增多而PDyn mRNA表达减少。LID大鼠较PD大鼠PPE mRNA无明显增多,但PDyn mRNA显著性增多。LI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区FosB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并且主要分布于纹状体黑质神经元内。结论 纹状体黑质神经元内即早基因FosB及其下游靶基因强啡肽的表达异常与大鼠LID的发生有关,表明LID的发生与直接通路的活动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包裹的可释放左旋多巴和苄丝肼的微球对帕金森病(PD)大鼠运动症状及异动症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PLGA包裹左旋多巴及苄丝肼制作微球,高效液相法测定微球在体内释放出的左旋多巴和苄丝肼的浓度,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制作PD大鼠模型,制模成功的PD大鼠随机分成PD组、左旋多巴组、微球组(每组12只),另设溶剂注射假手术组(n=12).左旋多巴组和微球组大鼠分别接受左旋多巴和苄丝肼(左旋多巴12 mg/kg,苄丝肼15 mg/kg)或等剂量微球皮下注射,在治疗的第1、4、7、10、14天行大鼠前肢功能测定,治疗2周后行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 AIM)评分,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纹状体区磷酸化的多巴胺和环磷腺苷调节的磷酸化蛋白-32(DARPP-32)(Thr34)和△FosB水平.结果 体内释放实验表明第7天时左旋多巴和苄丝肼释放量分别达76.2%和83.6%.微球处理组大鼠在治疗的第10天和第14天时前肢跨步数分别为5.8±1.6和5.2±1.5,比左旋多巴组(2.4±1.1、1.2±0.5)明显增加(t =4.12,5.43,均P<0.01).微球处理组大鼠第14天AIM评分[(16.0±2.1)分]较左旋多巴处理组[(26.0±3.2)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59,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微球处理组大鼠纹状体磷酸化DARPP-32水平[(3.7±1.3)×104]较左旋多巴处理组[(7.9±2.2)×104]明显降低(t=2.95,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微球处理组大鼠磷酸化DARPP-32和△FosB水平分别为119.4%±11.3%和149.3%±12.3%,较左旋多巴组(184.8%±13.7%和300.4%±14.2%)显著下降(t =4.12、2.91,均P<0.05).结论 微球皮下注射可以改善PD大鼠的运动症状,同时可以减少PD大鼠异动症的发生,这与微球释放的左旋多巴持续性刺激PD大鼠从而减少磷酸化DARPP-32和△FosB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纹状体内转录调控因子FosB基因和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基因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前强啡肽原(PDy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6-羟基多巴(6-OHDA)立体定位注射及慢性左旋多巴(L-dopa)治疗诱发LID大鼠模型,所有大鼠共分为对照组(n=10)、对照+反义FosB组(n=12)、对照+正义FosB组(n=13)、对照+反义CREB组(n=11)、对照+正义CREB组(n=13)、LID组(n=10)、LID+反义FosB组(n=9)、LID+正义FosB组(n=7)、LID+反义CREB组(n=8)、LID+正义CREB组(n=8)。对照组与LID组分别注射PBS,其余各组大鼠纹状体内分别注射相应反义、正义FosB和CREB。后4组大鼠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并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大鼠纹状体内PDyn mRNA的变化。结果反义FosB治疗前后LID大鼠AIM评分分别为40.1±9.2、12.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D+反义FosB组损毁侧纹状体PDyn mRNA水平(吸光度,0.2415±0.0220)较LID+正义FosB组损毁侧(吸光度,0.4105±0.0386)显著降低(P<0.01)。对照+CREB组大鼠损毁侧纹状体PDyn mRNA水平(吸光度,0.1775±0.0246)较对照组(吸光度,0.2403±0.0323)明显降低(P<0.01)。反义CREB治疗前后LID大鼠AIM评分分别为40.5±10.0、43.2±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D+反义CREB组损毁侧纹状体PDyn mRNA水平(吸光度,0.2415±0.0220)与LID+正义CREB组(吸光度,0.4087±0.044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ID大鼠中,FosB蛋白取代了CREB调控PDyn mRNA的表达,是发生LID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7,8-二羟基黄酮(7,8-DHF)对左旋多巴(L-DOPA)诱发的异动症大鼠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于右内侧前脑束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6-OHDA),建立单侧毁损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成功构建PD模型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L-DOPA、L-DOPA+7,8-DHF和7,8-DHF 4个组,每组10只。实验大鼠在给药治疗的第2、9、11、18、21 d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IM)、毁损对侧前肢跨步数行为学测试。采用Western bloting技术检测实验大鼠脑纹状体组织中蛋白PSD-95的含量。结果(1)L-DOPA+7,8-DHF组第9、11、18、21 d轴性、肢体、口舌及总的AIM评分较L-DOPA组显著下降(均P0.05)。(2)L-DOPA+7,8-DHF组治疗前后左前肢跨步数较L-DOPA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3)LDOPA组大鼠毁损侧纹状体内PSD-95表达水平较NS组增加,而L-DOPA+7,8-DHF组及7,8-DHF组大鼠毁损侧纹状体内PSD-95蛋白表达水平较L-DOPA组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7,8-DHF能够改善L-DOPA诱导的异常不自主运动,对L-DOPA改善PD大鼠左前肢运动功能的作用并无影响。其机制可能与7,8-DHF降低异动症大鼠纹状体组织中突触后致密物蛋白PSD-95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的可释放左旋多巴/苄丝肼的微球对帕金森病(PD)大鼠运动症状及异动症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PLGA包裹左旋多巴或苄丝肼制成微球,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微球在大鼠体外释放左旋多巴/苄丝肼的浓度。6-羟基多巴胺(6-OHDA)腹腔注射制备P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PD大鼠分为PD组、左旋多巴处理组和微球处理组,并设假手术组,各组12只。给予左旋多巴处理组大鼠皮下注射左旋多巴(12mg/kg)和苄丝肼(15mg/kg),给予微球处理组大鼠皮下注射含同等剂量左旋多巴和苄丝肼的微球。于治疗的第1、7、14天计数大鼠经阿扑吗啡诱导的旋转圈数。2周后行大鼠异常不自主评分(AIM)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纹状体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体外释放试验结果显示微球内的左旋多巴/苄丝肼均匀缓慢释放,第7天时左旋多巴和苄丝肼释放量分别达到91.2%%和97.1%。治疗2周后,微球处理组大鼠和左旋多巴处理组大鼠阿扑吗啡诱导的旋转圈数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在治疗的第1、7、14天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微球处理组大鼠于治疗后的第1、2、4、6、8、10、12、14天的AIM评分(轴性+上肢+口面)与左旋多巴处理组大鼠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左旋多巴处理组大鼠纹状体ERK1/2水平较PD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均P<0.05)。微球处理组大鼠纹状体ERK1/2磷酸化水平较左旋多巴处理组大鼠明显降低(P<0.01)。结论微球皮下注射可以改善PD大鼠的运动症状,同时可以减少PD大鼠异动症的发生,这可能与微球释放的左旋多巴持续性刺激PD大鼠从而减少ERK1/2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大鼠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模型的行为学特征及其基底节区神经元活性的变化.方法:帕金森病大鼠给予左旋多巴治疗28 d,观察其行为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纹状体、苍白球区Fos表达情况.结果:慢性左旋多巴治疗后,帕金森病大鼠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包括刻板运动和增加的对侧旋转行为.急性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损毁侧尾壳核和苍白球区Fos表达均增加,慢性左旋多巴治疗与急性治疗组比较损毁侧尾壳核区Fos明显减少,而苍白球区表达增加.结论:慢性间断性左旋多巴治疗诱导帕金森病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是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的啮齿类动物模型,纹状体苍白球神经元活性增强可能参与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levodopa induceddyskinesia,LID)是长期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PD)的不良反应。皮质纹状体谷氨酸神经元活性增强可能参与其发生机制。鉴于近年来对长期左旋多巴治疗诱导的PD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 (AIM )与人类LID相似性的认识 ,我们研究了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地佐环平 (MK 80 1)对左旋多巴诱导的AIM大鼠行为学和基底节区神经元活性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 (2 0 0~ 2 5 0 g) ,采用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立体定向注射术制备PD大鼠模型。每天 2次给予PD大鼠左旋多巴 (10mg/…  相似文献   

10.
经颅重复性磁刺激后大鼠纹状体FosB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经颅重复性低频磁刺激(rTMS)对大鼠纹状体FosB蛋白表达的影响。6-OHDA单侧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磁刺激器给予大鼠头部1Hz,100mT的重复性刺激,14d后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纹状体FosB免疫阳性产物。rTMS后能够引起大鼠纹状体区域明显的FosB蛋白表达,这种表达广泛分布于尾壳核及苍白球,尤以腹侧纹状体及尾侧的壳核明显。6-OHDA损毁后予以rTMS,损毁侧Fos蛋白表达未出现减少,且尾壳核的背外侧部表达明显上调。对照组动物仅损毁侧有少量的FosB表达外,纹状体内未见FosB阳性标记。经颅重复性低频磁刺激能够激活纹状体内神经元,推测rTMS可能在增加多巴胺释放的同时,又能够激活多巴胺受体的活性,故在帕金森病等的治疗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大鼠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模型的行为学特征及其基底节区神经元活性的变化。方法:帕金森病大鼠给予左旋多巴治疗28d,观察其行为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纹状体、苍白球区Fos表达情况。结果:慢性左旋多巴治疗后,帕金森病大鼠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包括刻板运动和增加的对侧旋转行为。急性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损毁侧尾壳核和苍白球区Fos表达均增加,慢性左旋多巴治疗与急性治疗组比较损毁侧尾壳核区Fos明显减少,而苍白球区表达增加。结论:慢性间断性左旋多巴治疗诱导帕金森病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是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的啮齿类动物模型,纹状体苍白球神经元活性增强可能参与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了解左旋多巴治疗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内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建立右侧毁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左旋多巴治疗(20mg/kg/d) 1月,并设生理盐水干预组。停药2天后,尾静脉注射99mTc-TRODAT-1 0.2ml(800μGi),2h后先采集鼠脑部DAT显像图像再处死,测定放射性计数,计算左右脑每克放射性计数值及左右之比R值。结果①假手术组大鼠多巴胺转运体对99mTc-TRODAT-1特异性放射性摄取左右两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图像清晰,对称分布于基底节区;②帕金森病模型组鼠的左右两侧差异有显著性(p<0.01),R值显著升高(1.419±0.187, p<0.01),损伤侧(右侧脑)放射性摄取明显减少,图像中右侧基底节区明显稀疏;③旋多巴治疗组,部分鼠损伤侧(右侧脑)放射性摄取进一步减少,R值较帕金森病模型鼠组进一步升高(1.649±0.353, p<0.05),图像中右侧基底节区更加稀疏,临床观察评分有异动症并发(60%);而未发生异动症的大鼠其R比值则下降(1.202±0.194),右侧放射性摄取回升,图像也支持。结论 左旋多巴治疗后部分帕金森病鼠脑内多巴胺转运体的数目及功能进一步下调,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易促发异动症。但合适剂量的左旋多巴也可促进损伤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恢复。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多巴胺转运体 99mTc-TRODAT-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异动症(LID)大鼠黑质致密部(SNpc)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6-羟多巴胺(6-OHDA)立体定位注射制备偏侧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复方左旋多巴(L-dopa)甲酯腹腔内注射治疗4周(10mg.kg-1.d-1,每日2次)诱发异动症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TH)、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S-100蛋白免疫阳性细胞的面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方法证实,PD组、LID组和非LID组大鼠毁损侧SNpc部位的TH免疫阳性面密度较正常组大鼠明显减少(P<0.01),而GFAP、PCNA、S-100免疫阳性面密度则明显增多(P<0.01);LID组和PD组、非LID组相比较,SNpc部位TH的表达进一步减少(P<0.05),GFAP、PCNA、S-100的表达则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PD大鼠毁损侧SNpc部位存在明显的胶质细胞增生。LID大鼠毁损侧SNpc部位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及胶质细胞增生较非LID大鼠及PD大鼠更为明显。我们推测SNpc部位的胶质细胞通过其对DA能神经元的神经保护和神经破坏的双重作用,间接影响着LID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大鼠模型纹状体区多巴胺和环磷腺苷调节的磷酸化蛋白-32(DARPP-32)蛋白Thr75位点磷酸化表达数量及表达位点的改变。方法给予PD大鼠模型左旋多巴治疗21d,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纹状体区DARPP-32蛋白Thr75位点磷酸化表达数量和表达部位的改变情况。结果 PD大鼠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出现类似于人类LID行为学表现。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D组和LID组大鼠损伤侧DARPP-32(Thr75)的表达多位于强啡肽阳性神经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D组大鼠损伤侧DARPP-32(Thr75)表达为(159.90±7.22)%,与假手术组比较升高(P<0.05);LID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DARPP-32(Thr75)的表达为(52.60±4.45)%,与假手术组和PD组比较降低(P<0.05)。结论纹状体黑质投射神经元内DARPP-32蛋白Thr75位点磷酸化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了LID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麻素CB1受体在长期左旋多巴治疗诱导的异动症(LID)大鼠模型基底节表达的特点,探讨LID与CB1受体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接受左旋多巴腹腔注射21 d,建立LID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基底节不同部位CB1受体表达。结果经左旋多巴治疗的PD大鼠出现类似人类LID的行为学表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ID组纹状体CB1受体损伤侧与未损侧的累积吸光度(IOD)比值下降,而苍白球和黑质网状部该比值升高(均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显示了相同变化趋势,LID组纹状体CB1受体损伤侧/未损侧条带密度比值降低(P0.01)。结论长期左旋多巴治疗可引起基底节纹状体CB1受体表达下调,这种改变可能与LID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及异动症大鼠模型纹状体的自发性电活动变化。方法 6-羟多巴(6—0HDA)立体定位注射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复方左旋多巴腹腔注射治疗4周诱发异动症(1evodopa in-duced-dyskinesias LID)大鼠模型,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检测PD及LID大鼠模型纹状体的电生理活动。结果 PD大鼠纹状体细胞的自发电活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左旋多巴治疗后恢复正常。LID大鼠则自发性电活动再次增加,而重度LID大鼠又较轻度LID大鼠自发性电活动明显增强。结论 纹状体多棘神经元的自发性电活动改变是PD及LI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K-801缓解帕金森病(PD)异动症的治疗机制。方法 建立PD运动并发症大鼠模型,2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异动症(LID)组10只、MK-801处理组10只、PD组5只,另设假手术组5只为对照组。观察MK-801治疗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区β-arrestin1的表达情况。结果 MK-801处理后,LID大鼠模型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分降低和剂峰旋转行为减弱。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ID组损伤侧β-arrestin1阳性细胞指数[(2.95±0.44) ×104]明显较未损伤侧[(3.78 ±0.37)×104]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15,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D模型组损毁侧与未损毁侧纹状体区β-arrestin1含量比值为81.02% ±2.23%;LID组(64.88%±3.10%)蛋白表达量进一步减少,与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P<0.01);而MK-801组蛋白表达量增高至89.26%±1.90%,与LI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2,P<0.01)。结论 MK-801能缓解LI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其机制可能与β-arrestin1表达增多抑制了谷氨酸受体的过度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levodopa induced-dyskinesias LID)大鼠模型纹状体棘状神经元的自发性电活动变化。方法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大鼠模型应用左旋多巴(L-dopa)治疗28d诱发LID大鼠模型,29d L-dopa治疗前15min腹腔注射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拮抗剂地佐环平(MK-801)1次。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检测大鼠模型纹状体棘状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结果LID大鼠纹状体神经元的自发性电活动较对照组(P<0.01)及PD组(P<0.05)明显增多,MK-801治疗后显著减少(P<0.01)。结论纹状体棘状神经元的自发性电活动改变是LI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NMDA受体拮抗剂可能通过逆转纹状体棘状神经元的电活动抑制LI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左旋多巴 (L - dopa)治疗对实验性帕金森病 (PD)大鼠黑质纹状体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黑质定位注射 6 -羟多巴胺 (6 - OHDA )制备偏侧 PD大鼠模型 ,经 5 0~ 10 0 mg/ kg体重 L - dopa灌胃治疗 4周后 ,检测双侧额叶皮质、黑质和纹状体区域 TNF-α的表达。结果  6 - OHDA损毁侧黑质和纹状体 TNF-α含量和阳性细胞面密度分别显著高于健侧 (均 P<0 .0 5 )。损毁侧与健侧 TNF-α含量的比率随 L - dopa治疗用量的增加而增高 ,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L - dopa治疗进一步加剧了PD大鼠黑质纹状体区域 TNF-α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左旋多巴(L-DOPA)诱发异动症大鼠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单侧毁损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L-DOPA组、L-DOPA+BDNF组、BDNF组及生理盐水组。L-DOPA组及L-DOPA+BDNF组腹腔注射L-DOPA 25 mg/kg+苄丝肼6.25 mg/kg,BDNF组及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次/d,连续注射21 d。L-DOPA+BDNF组及BDNF组大鼠右侧纹状体立体定位注射BDNF(1μg/4μl),L-DOPA组及生理盐水组大鼠右侧纹状体立体定位注射生理盐水(4μl)。L-DOPA组和L-DOPA+BDNF组大鼠在纹状体注射后继续腹腔注射L-DOPA 7 d。在第2、11、21、23和29 d进行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及跨步实验。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脑纹状体组织Trk B磷酸化水平。结果生理盐水组及BDNF组大鼠未出现不自主运动。L-DOPA组和L-DOPA+BDNF组第2、11、21 d的A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DOPA组比较,L-DOPA+BDNF组大鼠第23 d的肢体、轴性、口舌AIM评分及29 d的轴性、口舌AIM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生理盐水组和BDNF组大鼠各时间点注射前后左前肢跨步数无改变。与注射前比较,L-DOPA组及L-DOPA+BDNF组大鼠各时间点注射后左前肢跨步数均显著增加(均P0.05)。4组大鼠的左前肢跨步数在治疗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与L-DOPA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L-DOPA+BDNF组和BDNF组的毁损侧纹状体p Trk B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均P0.05)。BDNF组和L-DOPA+BDNF组两组之间及L-DOPA组和生理盐水组两组间的p Trk B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健全侧纹状体的p Trk B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间Trk 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给予BDNF能够改善L-DOPA诱导的异常不自主运动,并且不影响L-DOPA抗PD的运动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DNF-Trk 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