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不放置“T”形管的可行性及临床适应证。方法选择39例患者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术中不放置“T”形管,并与传统的放置“T”形管法进行比较。结果不放置“T”形管组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天,放置“T”形管患者为15.5天;不放置“T”形管的患者可避免“T”形管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及费用。结论在正确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以不放置“T”形管为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T管高压冲洗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后胆道残留小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实验组36例治疗前30rain肌肉注射山莨菪碱0.2mg/kg,T管外接口常规消毒,用注射器手控将30~50ml无菌生理盐水经T管外接口高压快速冲入胆道内,迅速回抽,并反复操作多次至回抽液清亮无细小结石混杂在其中,冲洗后仍保留T管通畅每3天;中洗1次,共30d;对照组继续保留T管通畅30d。治疗前后采用B超及胆道造影检查胆道残留结石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愈率33,3%,好转率55、6%,有效率88,9%,无效率11.1%;对照组治愈率2.9%,好转率8.6%,有效率11.4%,无效率8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经T管高压冲洗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后胆道残留小结石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纤维胆道镜经切除胆囊后扩张的胆囊管探查胆总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可疑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术中在切除胆囊后经胆囊管行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结果通过扩张后的胆囊管共34例患者成功进行了胆道镜检查,成功率94.12%,无残留结石发生。结论通过扩张后的胆囊管行胆道镜探察胆总管操作简便、安全,能提高胆总管结石的取净率,减少胆总管的阴性探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早期夹闭T管的方法及适应症。方法:对4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管引流患者术后3天行T管造影,如造影无阻力、胆总管下端无狭窄、无残余结石则于次日夹闭T管。结果:40例患者经T管造影后37例次日夹管。2例一周内夹管,1例因残余结石而间断夹管。结论:术后早期胆道造影对选择性早期夹闭T管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胆总管探查术后,虽有报道可直接用4-0或5-0无损伤针线缝闭探查切口,但多数学者仍主张安放T管引流。T管可充分引流感染的胆汁,预防因胆总管压力过高所引起的探查切口胆瘘,术后还可经胆道造影及T管纤维胆道镜取出残石等。若护理不当,可引起并发症,甚至需再次手术,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我院共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38例,  相似文献   

6.
赵俊民 《江西医药》2006,41(9):650-651
目的分析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后,T管阻塞原因。方法分析自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148例中出现T管阻塞的病例资料。结果148例中,T管阻塞4例,2例为蛔虫阻塞,1例为泥砂凝结阻塞T管与引流袋管接口处,1例为腹带压迫。结论临床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T管阻塞原因很多,但只需术中及术后处理得当,T管阻塞是可减少,T管阻塞引起不良后果是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7.
吴彩娣 《淮海医药》1998,16(4):52-52
我院自1998年2月~1996年12月共收治胆总管结石患58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5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置T型管引流术,术后由于加强了T型管的护理,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满意疗效.无并发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总管探查后放置T型引流管多年来一直列为常规,但也有人主张探查后胆管切口一期缝合而不放置T管。自1987年以来对140例胆总管切开探查的患者,于术中术后测定胆道压力,就胆总管切开探查后是否放置T管与夹管时间予以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胆总管探查术需常规放置T形管引流,术后拔除T形管时出现胆汁漏的病例时有发生.我院1996年2005年收治胆管结石行T形管引流的231例患者中,有10例在拔管时发生胆汁漏形成腹膜炎,均经非手术治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观察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型管引流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胆总管结石术后进行T型管引流的患者180例,随机将上述纳入研究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90例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为结石术后即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另90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为常规型,即按原定时间抬高T型引流管,从患者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胆道下段通畅情况和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程度四方面,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胆道下段通畅情况显著增强,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有所提高,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结石术后早期抬高T型管引流可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心理与生理痛苦,获得了患者较高的评价。该方法较传统方法更加科学安全,关注患者病情,防止并发症产生,这是护理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比较胆总管结石术后早期抬高和传统抬高T型管引流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24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为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4~7天开始抬高T型引流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9~12天抬高T型引流管,观察两种抬高T型引流管时间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T型管引流平均天数、每天胆汁丢失量、住院平均天数和术后住院费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型管引流平均天数、每天胆汁丢失量、住院平均天数和术后住院费用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早期抬高T型管引流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抬高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型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型引流管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常规T型管引流进行比较。结果平均引流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具有缩短患者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等指标,经统计学比较分析,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缝合组的术后输液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引流组,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胆漏、胆管残留结石、结石复发、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比T管引流的住院时间更短,更能体现腹腔镜微创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是治疗胆系疾病最常用的基本术式,术后拔除T形管时出现胆汁漏的病例时有发生,国外报道发生率一般在0.8%~16%,近期国内有作者报道发生率为4.33%。我院自1997年元月至2007年12月十余年收治胆管结石行T形管引流的患者301例,T形管拔除时发生胆汁漏14例,发生率为4.65%,经合理治疗,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胆道手术后残余结石的手术处理技巧.方法 回顾我院2008~2010年共收治92例胆道结石手术后结石残留的患者,行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术.结果 92例患者共取石138次,平均每例取石1.5次,除4例未取净,其余88例均取净结石,结石取净率为95.7%.结论 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治疗胆道手术后残余结石效果显著,使胆道结石患者术后残余结石的取出有了全新的手术方法,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对比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采用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T管引流,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一期缝合,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表现及预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为(2.0±0.4)h,住院天数为(9.6±2.4)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可显著促进患者预后恢复速度,并且不会提高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孙华新  郭斌 《贵州医药》2010,34(3):258-259
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对79例胆道结石手术患者在切除胆囊后应用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取石或检查,其中74例顺利取出结石,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安全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40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胆总管一期缝合(实验组,n=70)与T管引流(对照组,n=70)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肝功能恢复、黄疸消退、术后胆瘘、残石率、结石复发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只要掌握适应证,LCBDE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更避免了留置T管的弊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