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陵水县疟疾流行态势和防控效果,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陵水县2009年疟疾流行资料,分析抗疟措施效果。结果 2009年全县采取了包括春季杀虫剂浸泡蚊帐、春秋两季对象服药及重点村队高危人群集体预防服药、病例检查、现症病人规范治疗、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居民带虫调查、疫点查处等在内和综合性措施,疟疾发病655例,发病率为189.67/10万,其中上山感染占99.69%,与上年度比,增加287例,发病率上升51.34%。结论 2009年陵水县采取的综合性控制措施有力,疟疾发病上升与疫情报告质量提高和山林区居民上山感染增加有关,应加强控制上山感染和加大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2.
3.
颜天明  陈冲 《海南医学》2002,13(1):60-61
随着我县疟疾发病的逐年减少 ,流动人口在疟疾防治中的重要性愈来愈显得突出 ,许多地区都在寻找有效的疟疾管理方法 ,但因流动人口流动性较大 ,进入疟区的外来流动人口未得到有组织的疟疾管理 ,使流动人口的疟疾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至今尚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为探讨我县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防治状况 ,我们于 1999年 5~ 10月份在陵水县疟疾联防区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1  资料和方法1 1 利用调查表对外来流动人口逐个访问 ,填写调查表 ;调查内容包括 :①籍贯、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 ;②工种、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4.
沈万炳 《海南医学》1992,3(4):10-11
陵水县1989和1990年疟疾发病率连续两年明显下降,这是与我县疟区乡、场实行联防,开展经常性疟疾管理;在疟区使用溴氰菊脂浸泡居民蚊帐防蚊灭蚊;提倡砍伐疟区村庄周围和溪沟两旁的树木,种植经济作物,破坏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的孽生地和棲息场所;改善疟区居民的居住条件;近二年来进入疟区的流动人口减少;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开设诊所,药店的个体户增多,方便疟疾病人诊治,减少了漏治等因素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海南陵水县20年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年来海南陵水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2~2011年,海南陵水县流动人口共发现疟疾病例110例,恶性疟16例,间日疟94例。1992年发病率为1.27%,逐年下降,2011年未发现疟疾病人,发热病人血检未发现本地病例传播的疟疾病例和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 20年来,陵水县控制疟疾的措施有效,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10个疟疾防治试点,几年对“四热”病人进行血检了94458人次,检出阳性3649例,阳性率3.86%,年均发病率71.9/10万,1997年发病率381.8/10万比1992年发病率1547.0/10万下降了53.34%或72.16%,在10个试点中除了群英与毛阳点外余各点均在不同程度下降。居民疟原虫调查共调查了23371人次,带虫率1.11%。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1998年有108个县报告疟疾病例13055例,发病率为3.27%,占全省传染病总数96109例的13.58%。有18个县报告疟疾死亡病例24例,死亡率为0.06/10万,病死率为0.18%。66 个县报告恶性疟病例2087例,占疟疾报告总数的15.98%,发病比1997年上升3.75%,死亡比1997年减少17例,死亡下降41.46%,全省17个地州中有11个地州发病上升,5个地州发病下降。全省有4个县的5个乡的7个自然村报告发生暴发流行。全年共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监测662954人,血检阳性15698人,阳性率为2.36%。居民带虫调查77356人,查出带虫者1408人,带虫率为1.82%。全省有66个县报告恶性疟病例,36个县当地传播,30个县输入性病例。血检中在梁河和腾冲县各发现2例三日疟病人。抗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抗疟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抗疟队伍不稳定,抗疟措施不落实,流动人员管理困难,疫情漏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湖北省输人性疟疾发病态势,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1999~2012年全省输人性疟疾网报疫情、个案调查、主动监测资料,对病例进行人群、时间、地点分布及发病与就诊、防控效果分析。结果1999~2012年全省报告输入疟疾457例,其中恶性疟占60.17%(死亡7例)、间日疟占38.95%、卯形疟占0.44%、三日疟占0.44%。发病年龄17~69岁,男女比为24:1。全年各月都有发病,春节前后发病占40.49%。从非洲输入病例占62.39%、东南亚占27.43%,务工人员输入疟疾占93.36%。输入疟疾发病地分布中武汉市占51.99%、宜昌市占9.29%、恩施州占7.96%。主动监测同行回归人员带虫率为19.96%。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8.91d,当天就诊率占15.27%,对病人及疫点监测未发现继发病例。结论输入性疟疾逐年呈上升态势;健全防控网络和建立医疗救治中心是减少输入性重症疟疾发生的有效措施;对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同行回归人员主动监测,规范治疗现症病人及时处置疫点是遏制继发病例的有效手段;加强务工人员疟防知识宣传和健全防护措施是降低务工人员感染疟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南宁市九十年代后疟疾发病情况,掌握当前疫情动态,为今后制订抗疟措施提供依据,现对1990~1998年疟疾疫情报告作流行病学分析。1资料1.1疫情1990~1998年全市共收到疟疾疫情报告269例(见表1),比八十年代同期减少65.82%;其中血...  相似文献   

10.
11.
谢海斌  邵永强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001-1001,934
温州市鹿城区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是温州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全区常住人口65.14万,暂住人口68.86万。上世纪70年代以前,疟疾一直占据全区传染病报告的第一位,通过几十年的综合防治,于1990年经省级考核达到部颁基本灭疟疾标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流动人口不断增多,来往我国高疟区的人群随处可见。据1998~2004年疟疾监测显示;温州市鹿城区疟疾发病与流动人口关系密切,仍是疟疾流行可接受的地区,流行的危险性随时都可发生。建立疟疾流行的预警监测体系,防止疟疾在鹿城区再度流行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疟疾是由蚊媒传播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是赤水市流行严重的地方病。赤水位于川黔两省毗邻的贵州省境内,1986—1997年两地开展疟疾联合防治,疟疾发病势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进一步巩固疟疾防控成果,对1993—2008年赤水疟疾疫情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疟疾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山市2003-2007年疟疾流行特点与趋势,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山市疟疾的监测数据和疟疾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5年来确诊疟疾80例,其中间日疟76例,恶性疟4例,年平均发病率0.0615/万。输入病例占总病例数78.75%,发病为散在分布,病例波及90%镇区。结论近年来,疟疾呈平稳下降态势,病例以外来输入为主。提示应加强发热病人血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例,同时应加强对来自重点疟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抗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09年全省网报疟疾疫情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共报告疟疾3 570例,发病率为0.12~0.31/万,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6.67%,其中输入性疟疾106例(间日疟54例、恶性疟50例、卵形疟2例),占疟疾发病的2.97%,嗜人按蚊分布区发病占全省病例的82.58%,中华按蚊分布区占17.42%。6-9月,疟疾发病数占全年病例的57.96%。35~55岁年龄组疟疾发病占发病数的48.11%。2009年,仅枣阳市、广水市疟疾发病率在万分之一以上,发病数占全省病例的38.90%。近年来全省疟疾防治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局部高发点同时采取药物浸帐灭蚊措施,有效降低了疟疾发病率。结论 全省疟疾发病呈下降态势,但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抗疟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5.
西安地区1950~2005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  雷新耀  王戬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190-1192
目的 总结和分析西安市1950~2005年疟疾流行资料,为今后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自历年疫情报告和专题调查;应用常用统计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56年累计报告66 200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0.45/万,在法定传染病中构成比由上世纪50、60年代8.69%、12.22%,下降到90年代和近年的0.01%和0.03%.报告病例以50年代(33.98%)和60年代(57.01%)最多,占总数的90.99%,1957和1960年发生地方性流行发病53 720例,占总数81.15%,流行分别持续6年和5年,1957年达高峰(136.27/万).1980年后发病均<0.5/万,达到卫生部控制标准.结论 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已取得控制疟疾发病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0年粤桂琼联防区广西8市县疟疾发病情况与监测效果,为修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8市县2010年疟疾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8市县查见疟疾病人3例,其中间日疟2例,恶性疟1例,均为输入性疟疾,发病率为0.04/10万。2010年8市县当地居民血检13 477人,均为阴性,流动人口血检10 338人,检出间日疟2例,恶性疟1例,阳性率为0.029%。结论 8市县疟疾疫情稳定,当地疟疾传播已降到很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澄迈县疟疾经过多年防治 ,九十年代末期年发病率已降至 2 34 10万~ 5 2 0 10万的低水平。疟疾病例以流动人口占绝对多数。因此 ,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管理工作 ,是当前澄迈县疟疾防治的主要问题。为做好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现将 1999~2 0 0 1年流动人口疟疾感染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收集 1999~ 2 0 0 1年澄迈县 8个疟疾联防单位和县卫生防疫站上报的疟疾管理月报表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登记等资料整理统计。以 3年来“四热”病人与流动人口血检阳性数进行统计对比、分析。2 结果2 1 流动人口疟疾发病与全县居民疟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澄迈县1999—2003年疟疾发病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5年来澄迈县境内8个疟疾联防单位的上报资料。结果1999—2003年全县共报告疟疾病例86例,其中本地居民病例9例,流动人口病例77例,发病比率为1:9.56。结论流动人口上山感染是澄迈县近年来疟疾发病的特点,应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防止疟疾再度引起流行和扩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梁河县2001-2006年期间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疟疾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6年的发热病人血检数据资料,统计分析疟疾流行因素间的关系。结果6年血检38824人,阳性1836例,阳性率4.73%,年均发病率191.37/10万;其中间日疟1330例、恶性疟471例、未分型35例;当地感染发病300例,占16.34%;外出感染输入发病1536例,占83.66%。结论梁河县2001~2006年期间疟疾发病数逐年上升,造成回升的主要原因是民工外出感染发病,提示只有加强疟疾监测,对外出务工者实施预防服药和做好休止期根治,才能有效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元江县 1996~ 2 0 0 0年的疟疾形势 ,为制定遏制疟疾计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常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1996~ 2 0 0 0年全县共报告疟疾病例 40 85例 ,占全县传染病总数的 61.48% ,平均年发病率 43.83/万 ,比“八五”期间下降 36.94% ,而恶性疟病例却比“八五”期间上升了 2 14 .47% ( 667/ 311)。全县 15个乡镇农场中 ,发病率前 5位者依次为红光农场、甘庄农场、东峨乡、红桥农场和元江农场 ,共发病 15 80例 ,占总发病数的38.68%。结论 元江县的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 ,建议在 2 0 0 1~ 2 0 0 3年的遏制疟疾行动中继续采取分层防治措施 ,并在 5个重点乡镇农场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抗疟活动和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