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药结合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62例正常足月初产妇临产后分别采用了针刺、镇痛药。磁疗和耳穴贴压、TENS、二氢埃托啡针药复合等镇痛方法,并以产时宫内压力、外周血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为指标和健康人模拟产痛和针药镇痛之作感诱发电位实验探讨其镇痛效应。结果提示:针药复合镇痛法有效率高达97.5%,母婴安全,无并发症。实验证明:针药结合能缓解子宫高张状态,协调子宫收缩,提高痛阈,提高对官缩疼痛的耐受性。结论:“耳穴贴压、TENS、埃托啡”外药复合分娩镇痛法安全、简便、有效,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电针刺激合谷穴对分娩的镇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合谷穴对产妇宫缩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对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组。结果针药组和药组在治疗后0.5、1、1.5、2h的产妇疼痛VAS类比评分和医生评分结果,差异显著。针药组疼痛评分低于药组。结论针刺合谷穴用于产妇分娩,不但可以加强宫缩,协调生产环节,还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结合针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宫缩素诱发疼痛的方法,以阿司匹林为对照组,观察针药结合对大鼠缩宫素所致疼痛的影响;采用大鼠自体移植法和冰水浴法建立寒凝血瘀型EMs模型,采用宫缩素诱发疼痛的方法,以达那唑为对照组,观察针药结合组对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血浆中TXB2和6-Ke To-PGF1α的影响。结果:针药结合组对宫缩素诱发疼痛镇痛作用明显高于单纯中药干预组(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针药结合组对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显著高于单纯中药干预组和达那唑组(P0.05);针药结合组能够明显降低血浆中TXB2水平,与单纯中药干预组和达那唑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结合针刺对EMs大鼠模型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干预,其镇痛作用可能是对TXB2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后期,患肢疼痛非常明显,临床往往需以盐酸布桂嗪、美施康定等药物镇痛:笔者应用浮针疗法治疗数例患者,获得了“针入即效”的镇痛效果,但因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肢体血供不佳,浮针留针时间较长,造成溃疡难愈,由此笔者采用腹针与浮针相结合的方法,即以腹针疗法腹部神龟图为基础,在腹部神龟图上应用浮针操作,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肢体疼痛,取得了满意疗效.由此应用于多种疼痛的治疗均获满意疗效,故定名为腹浮针疗法.下面试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80例白内障患者应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观察组给予针药复合麻醉。对比两组的术中疼痛情况、镇痛补救次数和应激反应指标,同时比较患者的术后麻醉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的术中疼痛情况发生率和镇痛补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术中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和胰岛素的具体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眼干涩、白睛红赤、异物感、畏光、眼疲劳和口干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麻醉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镇痛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以腰腿部麻木、疼痛为其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及生活质量。目前,采用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针灸、推拿按摩、理疗及药物对症治疗等。中医定向透药属于理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方面疗效较好,但存在疗程较长,容易复发的不足~([1])。拨针是在筋膜学及骨膜学基  相似文献   

7.
温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温针齐刺法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将1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温针齐刺组和普通针刺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根据MPQ疼痛询问量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治疗的镇痛时效、即刻和远期镇痛效应.结果温针齐刺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MPQ评分、镇痛时效、即刻和远期镇痛效应以及复发率方面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温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起效时间短、镇痛维持时间长,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TKA术后中医镇痛方法及其疗效。方法研读近年来TKA术后运用中医镇痛方法的相关文献,临床常见TKA术后中医镇痛方法如针刺(包括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耳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等,对这些TKA术后镇痛方法及其疗效进行归纳总结。结论中医镇痛方法联合西医镇痛方法,中医镇痛方法联合西医镇痛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治疗成本,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9.
陈前琼  魏清琳  张学红 《中国针灸》2012,32(12):1113-1116
目的:观察电针在取卵术中辅助镇痛的效果,并对杜冷丁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进行观察,为电针在取卵术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将134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每组67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 min肌肉注射杜冷丁50 mg,针药组注射杜冷丁后给予针刺百会、疼痛穴(右)、三阳络(右)、足三里(右)及耳穴子宫(右耳),得气后在疼痛穴和三阳络行电针刺激,至取卵手术结束.药物组注射杜冷丁30 min后进行取卵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疼痛等级和疼痛积分,记录术中及术后1h、2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针药组镇痛优良率为97.0%(65/67),药物组为92.5%(62/67),组间镇痛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在疼痛等级和疼痛积分方面明显优于药物组(均P<0.05);针药组术中眩晕、出汗、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药物组(均P<0.05);术后1h针药组眩晕、恶心、腹痛例数少于药物组(均P<0.05),术后2h眩晕、恶心、呕吐、腹痛例数少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在B超引导下的经阴道取卵术中,电针在术中辅助镇痛效果好,并在缓解杜冷丁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止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并研究电针对癌痛患者外周血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为镇痛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47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根据数字疼痛分级法(NRS法)随机分成针药组(23例)、药物组(24例),连续治疗7d,记录两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NRS评分、外周血β内啡肽含量等。结果针药组完全缓解率(69.6%)高于药物组(54.2%)(P〉0.05):针药组平均起效时间[(24.55±8.16)min]较药物组[(39.37±15.86)min]短(P〈0.05);针药组治疗后外周血B内啡肽含量[(119.63±49.15)pg/mL]较药物组[(81.23±36.63)pg/mL]含量高(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中重度癌痛起效快,镇痛作用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留针时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为针刺镇痛留针时间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留针20min、30min、45min、60min4组,以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McGill疼痛询问表为观察指标,记录观察对象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的各项评分变化,对不同留针时间干预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统计分析,4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而45min组针刺镇痛疗效明显优于20min组、30min组和60min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腰扭伤针刺镇痛最佳疗效的留针时间为45min。  相似文献   

12.
吴菊  张君烨  丁施思 《光明中医》2023,(6):1109-1112
目的 观察揿针疗法在分娩镇痛中的疗效。方法 将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当VAS评分≥4分时,对照组进行常规分娩期护理,助产士给予呼吸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揿针疗法,将揿针埋于产妇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及次髎穴,之后每30 min用指腹按压针柄进行穴位刺激,也可根据产妇疼痛程度增加按压频率,以增强疗效。比较2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量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各产程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1产程、第2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3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疗法安全经济、操作简单、不影响自由体位,镇痛效果良好、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3.
中医综合三阶梯法治疗癌性疼痛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比较中医综合三阶梯法及WHO三阶梯法治疗癌性疼痛(癌痛)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建立癌痛中医综合三阶梯法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共观察30例癌痛患者,每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进入两组,先后不同顺序均接受中医综合三阶梯法及WHO三阶梯法治疗,若有效则连续用药观察2天。观察其疼痛强度差(PID)、总疼痛强度差(SPID)、疼痛缓解度(PR)、总疼痛缓解度(TPR)、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总镇痛分(TAS)等指标。结果 PID表提示中医综合三阶梯法起效时间稍迟于WHO三阶梯法,但起效后其镇痛作用较好,有效止痛时间较长;其中,电针治疗后患者的PID值有较明显升高,且能维持较长时间,提示针药结合能有效控制重度癌痛。中医综合三阶梯法在PR表中显示达到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最高值的时间较WHO三阶梯法稍晚,但维持时间较长。TPR、TAS表均提示中医综合三阶梯法优于WHO三阶梯法。中医综合三阶梯法较之WHO三阶梯法,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较轻。结论中医综合三阶梯法治疗癌痛的疗效在一定程度及时点优于WHO三阶梯法,且其治疗、用药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指数及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的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分为针药组和中药组,分别予针刺并中药内服和单纯中药内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15 d。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32例,痊愈15例,好转14例,无效3例;中药组31例,痊愈8例,好转15例,无效8例。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均有改善,且针药组优于中药组。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良好地缓解疼痛,并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针刺和中药对癌症疼痛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 90例具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的癌症病人分别进行了针刺镇痛、中药内服外敷镇痛、WHO药物 3级止痛阶梯和针药结合治疗。结果表明 ,针刺组和中药组镇痛效果优于西药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针药组与西药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说明针刺和中药镇痛优于西药止痛 ,针刺和中药结合治疗癌症疼痛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气虚血瘀型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气虚血瘀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药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使用替吉奥胶囊和奧沙利铂治疗,针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刺联合补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中医证候评分、癌痛数字分级法(NRS)、抑郁自评量表(SDS)、EORTC QLQ-C30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NRS及SDS评分下降(P0.05),针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ORTC QLQ-C30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针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可以改善气虚血瘀型胃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减轻患者疼痛,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针刺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针灸消除或减轻疼痛在古籍中早有记载。现在很多中医院已经将针刺作为一种麻醉手段或辅助麻醉手段应用在多种外科手术中。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针刺麻醉具有经济,安全性高及不良作用小的特点,但是单纯的针刺麻醉往往达不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因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针刺结合药物的麻醉方法。针药复合麻醉一方面可以明显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进而减少术后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针刺具有广泛调节作用的优点,加快术后恢复。本文对针刺镇痛的机制和针药复合镇痛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洪钰芳 《中成药》2011,33(5):754-756
目的 观察秦亮甫教授经验方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成针灸组31例、针药组36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8.2%,针灸组总有效率为67.7%,针药组与针灸组疗效相比有显著差别(P<0.01);针药组发作频率、疼痛程度(VAS)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1);针灸组发作频率、疼痛程度(VAS)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5);针药组与针灸组发作频率、疼痛程度(VAS)在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明显疗效,可有效的控制疼痛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动留针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0例患者采用"动留针术"治疗:常规针刺(阿是穴、腰夹脊、足三里)合"胸胁咳气法"引申法,观察治疗后疼痛评分、次症评分、总体评分改善情况,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疗效,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疼痛评分、次症评分、总体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 0.05),且大多患者治疗完成安静状态下无明显疼痛,无或只有1个伴随症状。治疗30 min后,镇痛疗效总有效率96.00%;总体疗效总有效率98.00%。留针后镇痛起效时间为(4.06±2.81) min。随访期间,24 h内疼痛复发共7例,复发率14.00%。其中女性复发2例,男性复发5例,男女复发率差别不大(P 0.05)。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动留针术"对上尿路结石急性发作期镇痛疗效显著,镇痛迅速,复发率低,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针药并用治疗吗啡持续注射所致副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7例采用持续注射吗啡患者的副作用的频度及采用中医针药治疗的疗效。结果:便秘14例,有效率85.7%;恶心呕吐8例,有效率100%;尿潴留8例,有效率37.5%。结论:中医针药并用可以控制或减轻持续注射吗啡所致便秘、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