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对幽门螺杆菌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与慢性肝病包括脂肪性肝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相关性研究也逐渐增多.该研究就近几年国内外对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肝病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抗原在慢性肝病胃粘膜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乃玲  白玲  李琳  张昶  陈昊 《华北国防医药》2003,15(1):54-55,F003
慢性乙型肝炎 (慢肝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肝硬化 )伴随胃粘膜病变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并不少见 ,目前常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特殊染色、幽门螺杆菌镜检进行检测 ,本文报告以幽门螺杆菌IgG型抗体对胃粘膜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抗原表达 ,并与上述方法比较 ,进行评价。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受检患者 10 2例 ,其中肝硬化组 4 4例 ,慢肝组 2 8例 ,非肝病慢性胃炎组 (胃炎组 ) 13例、非肝病溃疡病组 (溃疡组 ) 17例。1 2 胃粘膜活检 受检者常规胃镜检查 ,取胃窦小弯距幽门口 2~ 3cm内活体组织 3块 ,一块做快速尿素酶试验…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与糖尿病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真 《华夏医药》2009,4(1):73-76
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不但与胃肠道疾病有直接关系,而且与肠外疾病的发生也有重要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慢性、持续性感染,通过慢性炎症的免疫反应、毒素的释放、炎症递质的增多以及自由基的生成,引起感染局部和远处损害,从而导致或加重了除胃肠疾病外的其它系统疾病。因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不仅是胃肠病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也是心血管等系统疾病中的研究热点。关于幽门螺杆菌与糖尿病关系报道很少,而且还尚未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现有的报道已表明,在糖尿病病人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呈现高发状态,糖尿病病人比非糖尿病病人更易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对幽门螺杆菌与糖尿病的相互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柱  王睿琦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466-467,481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密切切相关,而幽门螺杆菌也是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有人将其称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现在就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与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有关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已经认识到,幽门螺杆菌是胃炎、溃疡病、胃癌以及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 Toma)的病因之一。清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炎组织学表现改善。减少溃疡复发,使MAL Toma减轻。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之外,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明确日本人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以及清除幽门螺杆菌对ITP患者血小板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PCR技术分析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章强 《安徽医药》2008,12(2):146-147
目的运用PCR技术分析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46例胃部疾病的患者采用PCR的方法检测胃黏膜中的幽门螺杆菌DNA。结果检测结果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患者的黏膜螺杆菌DNA扩增阳性率分别为68.8%、63.8%、61.1%和62.5%。结论本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疾病提供参考。方法:综述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石性胆囊炎,儿童厌食伴消瘦、湿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等疾病关系的报道。结果与结论:幽门螺杆菌可以引起全身的免疫反应和慢性炎症反应,诱导大量的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炎症急性反应物质释放,还可以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因此,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极其关键。  相似文献   

8.
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根治与消化系统常见病的相关性,给早期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提供依据。筛选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200例,年龄20~70岁,按胃炎、消化性溃疡、不典型增生分类,治疗后采用C13呼吸试验确定幽门螺杆菌转阴率、胃镜复查确定病灶愈合率。幽门螺杆菌在致病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幽门螺杆菌治疗转阴组胃内微小病灶愈合有效率高达89%;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早期根治幽门螺杆菌非常必要,可以达到预防和阻止微小病灶向恶性疾病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可致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瘤和胃癌等.抗真菌药咪康唑显示出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抑制活性,但其详细的作用机理还不明了,因此该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咪康唑对幽门螺杆菌形态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心房颤动组(101例)和非心房颤动组(53例)血浆幽门螺杆菌抗体(Hp IgG);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心房颤动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醛固酮(ALD)含量,并测量左心房内径.结果 心房颤动组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46.5%,47/101)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26.4%,14/53)(P<0.05);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hs-CRP、ET-1、ALD水平均较非幽门螺秆蓠感染者明显升高(P<0.01),左心房内径亦明显增大(P<0.01);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年龄、性别、心房颤动家族史、饮酒史、肥胖史、高脂血症等无关.结论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房颤动有关,可能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hs-CRP、ET-1水平明显升高.左心房内径亦明显增大,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慢肝)、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伴随胃粘膜病变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并不少见,目前常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特殊染色、幽门螺杆菌镜检进行检测,本文报告以幽门螺杆菌IgG型抗体对胃粘膜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抗原表达,并与上述方法比较,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已经认识到 ,幽门螺杆菌是胃炎、溃疡病、胃癌以及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MALToma)的病因之一。清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炎组织学表现改善。减少溃疡复发 ,使MALToma减轻。近年来 ,一些研究者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之外 ,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明确日本人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以及清除幽门螺杆菌对ITP患者血小板恢复的影响。方法 5 3例日本成年慢性ITP患者 ,男性 16例 ,女性 37例 ,每例均符合美国血液病学会指南的诊断标准。血小板计数 <10 0× 10 3/ μL。治疗前…  相似文献   

13.
HP是幽门螺杆菌的英文简称。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是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直接病因,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及某些胃淋巴瘤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研究机构从类致癌危险因素评估》工作组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的致癌因素,且将该菌划为I类致癌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研究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接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前、后血氨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且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幽门螺杆菌检出阴性的8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氨检测值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血氨检测均值为(27.1±2.3)u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氨检测均值为(11.2±1.5)umol/L,明显低于接受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症状后会导致机体血氨明显升高,对其进行幽门螺杆菌抗感染治疗有积极疗效,可降低血氨检测值,对延缓肾功能衰竭意义显著,值得临床关注并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胡巍  蔡思敏  袁云 《黑龙江医药》2022,(5):1019-1022
目的:分析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诊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疾病分为2组,分组比例为1∶1,对照组为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非胃癌疾病患者,观察组为胃癌疾病患者。对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行单因素分析,并分析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经过治疗后分析胃癌患者病情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胃镜、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慢性炎症性病变、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依次递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早期胃癌的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进展期胃癌,肠型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弥漫型,非贲门部胃癌的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贲门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分型、不同部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胃癌患者病情与幽门螺杆菌呈正相关。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应尽早对消化道疾病患者实施幽门螺杆菌筛查,并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近年来幽门螺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索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关于幽门螺杆菌耐药机制的问题,目前还存在许多争议。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已发展了多种检测幽门螺杆菌耐药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本文就幽门螺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耐药性检测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海尔曼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胃镜和病理检查的690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尔曼螺杆菌感染的检出率为0.637%,明显低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出率(33.73%);海尔曼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螺杆菌定植量明显少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且胃黏膜急性炎症程度和慢性炎症程度相对较轻,经内镜检查可见的溃疡性病变数量少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P<0.05);两组病例中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腺体萎缩的检出率和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尔曼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非常低,此类胃炎的炎症反应相对较轻,但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和病变程度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相似,在胃部恶性疾病的进展过程中,海尔曼螺杆菌的作用可能与幽门螺杆菌相类似。  相似文献   

18.
浅析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是1983年澳大利亚Warven和Marshall对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培养5d后发现的.由于早期发现该菌与胃幽门部炎症有关,故称之为幽门螺杆菌(Hp).Hp与许多种慢性胃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淋巴细胞等关系密切.因此,有关Hp感染的临床研究发展迅速.下面就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实验室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6,(2):306-307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3种药物联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均给予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甲硝唑3种药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乾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对社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转阴时间、胃炎症状消失时间、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组合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优于阿莫西林组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和整理近年来某院诊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抽取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收治的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析食管炎性反应程度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4.4%,对照组感染率为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高,但是二者所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炎性反应程度也比较低,经分析推测幽门螺杆菌对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