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本文就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围术期护理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骨科自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74例,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本组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7例。实验组37例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参照组37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最后将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神经损伤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减压问题。方法采用手术治疗126例无神经损伤腰椎爆裂骨折,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减压组和未减压组,比较评价各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改善及优良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不必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3.
周艳梅  郭伟 《贵州医药》2024,(1):148-149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微创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和研究组(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外科)各55例。观察两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术后24 h、术后3 d、出院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围术期可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情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损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合并神经损伤的腰胸段椎体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类损伤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结果 术中发现硬膜囊撕裂28例,同时合并马尾神经从裂口疝出8例;发现局部神经根卡压9例。急诊手术28例术后1年随访20例,神经功能均有恢复;1周内手术和1周以后手术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结论 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治疗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急诊手术,后路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损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6例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资料 ,探讨该类损伤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结果 术中发现硬膜囊撕裂 2 8例 ,同时合并马尾神经从裂口疝出 8例 ;发现局部神经根卡压 9例。急诊手术 2 8例术后 1年随访 2 0例 ,神经功能均有恢复 ;1周内手术和 1周以后手术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结论 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治疗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急诊手术 ,后路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在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28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伤残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率,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脊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压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泌尿感染及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FTM评分、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应用于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伤残率,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术期流程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3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流程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和入院第14天脑部血肿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和入院第14天脑部血肿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减小,且研究组入院第14天脑部血肿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采用流程化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能明显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改善神经损伤情况,对脑出血患者今后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54例,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术前术后的AMS评分情况;患者骨折恢复情况:椎体高度、Cobb角等.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脊神经压迫症状减轻,无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术前术后AMS评分有明显改善,患者椎体高度及Cobb角术后较术前恢复效果明显.结论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是可行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胸腰椎结核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绝对卧床休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45例胸腰椎结核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无护理并发症。结论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结核较理想的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及术后康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伤椎固定对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单节段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的术后1周、术后1年伤椎角度、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及1年伤椎后凸角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单节段伤椎固定与短节段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疗效没有明显差别,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8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体位护理、伤口护理、生命体征及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7个月,84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护理并发症。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53例患者有1~3级恢复。结论完善细致的护理计划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高龄高位胃癌患者围术期外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贲门至胃体中上部癌的高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及传统组,各6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方式,快速康复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护理,出院3个月内给予随访。采用SF-36量表评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与传统组比较,快速康复组SF-36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促进患者围术期术后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临床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管占位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确诊为椎管占位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融合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34例平均随访26个月,术后X线片、CT显示复位、固定良好,椎体内、外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Cobb’s角由术前平均26.3°恢复到术后平均4.7°,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3.4%恢复到术后的平均95.8%。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无感染,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熟练操作程序,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地矫正和防止脊柱后凸畸形,避免晚期腰背痛及迟发性神经损伤等后遗症,减少卧床时间,为早期康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ARRIF)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截瘫恢复情况。方法对2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从椎体复位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对ARRIF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类:术前A级3例.B级2例.C级15例,D级7例,E级1例;术后神经功能分类:A级2例,B级3例,C级15例,D级7例,E级1例。ARRIF胸腰椎体复位情况:Cobb角术前为(21.3±8.1)^o,术后为(4.0±3.6)^o;伤椎高度术前为(56.4±11.7)%,术后为(92.1±7.2)%。全组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末出现断钉、断杆等并发症。结论ARRIF能较好地对不同类型的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是一种有效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G 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2010年6月经G SS手术治疗的5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Fm nke l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后凸畸形角(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椎管减压范围、植骨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神经功能按Fm nke l分级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原先高度的92%,Cobb角矫正至7°。结论:G 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良好,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16.
张凡  李伦兰  戴晴  陶晖  王文静 《安徽医药》2020,41(7):846-849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护理清单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照自行设计的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护理清单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组别×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4.268,P=0.019),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8.956,P=0.006),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逐渐下降(F=652.492,P<0.001);两组患者腰椎功能组别×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17.589,P<0.001),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腰椎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8.956,P=0.006),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得分逐渐上升(F=652.492,P<0.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护理清单可减轻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王茜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23-124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锥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均采用球囊扩张锥体成形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加强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住院时间较短,VAS评分较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锥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经伤椎椎弓根长节段CD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利用不经伤椎椎弓根长节段CD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变化、后凸角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43例,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5)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C级7例,D级14例,E级22例;术后C级2例,D级6例,F级35例.椎体前缘压缩率由术前(39.8±5.8)%恢复至术后7 d(91.7±4.2)%,末次随访(86.8±2.5)%,局部后凸角由术前(24.7±1.8)度恢复至术后7 d(1.7±0.8)度,末次随访(2.4±0.5)度,术前与术后7d伤椎前缘压缩率、矢状面脊柱后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未出现迟发神经损伤,无钉棒断裂或松动,无明显疼痛、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不经伤椎椎弓根长节段CD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1年6月-2008年12月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患者,并分析前路手术的优缺点、适应证。结果:所有患者脊髓均获得有效减压,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5例A级患者无明显神经功能恢复,仅截瘫平面略有下降;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恢复1级10例,恢复2级15例。伤椎部位脊椎曲度恢复正常,无明显侧凸或后凸畸形发生。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具有减压彻底、脊髓功能改善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施肱骨髁上骨折专病循证护理路径(SDEBNP)的绩效。方法应用随机排列表法将200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护理常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运用循证方法制定肱骨髁上骨折SDEBNP,并按照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护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及护士能力成长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率为7.00%,低于对照组的12.00%,且各评价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SDEBNP的制定是多种先进护理理念和模式的体现和有机结合,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