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征与证候的关系. 方法 254例患者,检测动态血压,采用心脏彩超、血管彩超、心电图、颅脑MRI、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靶器官损害.结果 痰浊壅盛证占51%,男性患者肝火亢盛证较女性多,女性阴虚阳亢证患者较男性多;偏实证(肝火亢盛和痰浊壅盛证)年龄明显低于偏虚证(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证)患者;证型间脉压差别不显著;肝火亢盛证患者收缩压水平最高,男性患者更为显著,女性患者各个证型收缩压对比无显著差异;各个证型间夜间血压下降率对比无显著差异;阴阳两虚患者血压晨峰比例较其余证候患者低,且靶器官损害数目相对较多,肝火亢盛证患者相对较少. 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证侯特征有明显的年龄区别,痰浊壅盛证为主要证候,早期以肝火亢盛证为主,后期则以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制定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调查表,运用频数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对845例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按频次高低依次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及其他证候;各中医证候与家族史、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方面存在相关性,其中阴虚阳亢证合并糖尿病的较多;痰湿壅盛证合并肥胖较多。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肝火亢盛证最为突出,并与家族史、糖尿病、肥胖等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证候及证候要素组合规律,为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1986-2013年高血压中医药治疗的文献,采用Note Express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2.0软件统计证候要素出现之频次、频率.结果 纳入分析的3 986篇文献中,涉及高血压57个证候91 895病例数.临床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肝阳上亢(25.32%)、肝火热盛(18.07%)、痰浊阻滞(8.23%)、肝肾阴虚(6.99%)、阴阳两虚(6.94%)、肾气亏虚(5.89%)等;证候要素分为虚实两端,即实证为阳亢、内火、内热、痰浊、肝风、血瘀、气郁,虚证为阴虚、气虚;证候靶位在肝、肾、心.结论 高血压中医诊断标准多样,临床证候表现纷繁复杂,通过证候要素提取及应证组合研究,对规范高血压辨证、指导临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要素提取和命名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高血压病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盲法的分析和数据处理,探索疾病中医证候分类及证候要素提取和命名的研究方法.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5个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128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探讨每一证候类型的证候要素构成及其对应的相关症状或体征,根据传统的中医辨证理论进行证候要素的中医命名.结果 高血压病主要的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主要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肝、脾、肾和心;病性类证候要素为内热、阳亢、阴虚、气虚和风、痰、湿、瘀.结论 二阶证实性因子分析方法是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类及证候要素提取和命名的研究方法之一.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对证候要素的分析进行证候命名是符合中医临床实际的.  相似文献   

5.
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临床调查,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等相关标准,由两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每一位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表现进行辨证,并对辨证结果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95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辨证结果共计81种,经过拆分后共获得24个证候类型,其中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肝火炽盛证、肝胃不和证、脾虚湿阻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胆郁痰扰证和痰热内扰证。提取证候要素共计17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肝、脾、肾、胃、心、胆、肺;病性类证候要素10个,分别为气滞、气虚、热(火)盛、湿阻、痰阻、阴虚、气逆、阳虚、血虚和血瘀。结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证候类型较多,涉及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病位类证候要素涉及5个脏与2个腑,以涉及肝、脾的证候最为多见;病性类证候要素虚实均有涉及,实以气滞最多见,虚以气虚最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规范专家经验辨证,提取证候要素,总结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两个阶段的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并比较两者的异同。方法:纳入2006年10月~2007年6月就诊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院且符合疾病诊断和纳入标准的1582例更年期综合征门诊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专家经验辨证证候名称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取炳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105个,常见证候是肾阴虚、肝肾阴虚、肝气郁结和肾阴阳两虚证。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6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7个。出现较多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是肾、肝、脾、心,病,胜类证候要素是阴虚、气滞、气虚、阳虚、虚。围绝经期肝气郁结、脾肾两虚及气滞的分布较绝经后期明显增多,而绝经后期则多见肾阴虚证,且病位多在肾,其余证候与证候要素的分布趋势基本相似。结论:更年期综合征的证候分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两阶段的证候、证候要素在总体分布上具有一致性,但在一些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出现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可为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病机复杂、证候多变,该文通过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中医证候特征研究、证候演变规律研究、证候要素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今后应考虑人群、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扩大样本量进行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布调查研究与证候演变规律的前瞻性研究,在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与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诊断标准,为临床研究与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狂证)常见中医证型的证候标准。方法根据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结果设计第二轮问卷,向全国专家进行问卷征询,用专家咨询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家积极系数为89.7%;权威程度为0.776;在各证型中,符合均数>1.5,满分比>50%,变异系数<40%,等级和>90的证候指标痰火内扰证有14个;气滞血瘀证共9个;阴虚火旺证共11个,痰结血淤证共9个,阳明热结证共9个,气阴两虚证共6个,肝胆火盛证共13个。结论证候指标中具有上述条件者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狂证)上述中医证型的主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对甲状腺癌的证候及各证候指标进行专家调研,初步确立甲状腺癌证候和证候指标,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两轮《甲状腺癌中医辨证专家问卷调查表》,对全国30多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甲状腺癌证候及证候指标的重要性和熟悉性判定、术前术后证候分类、证候判定标准等内容。筛选、整理问卷条目,初步建立甲状腺癌中医辨证专家共识。结果两轮调查问卷分别回收有效问卷33份和36份,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与92.31%。第一轮专家调函克郎巴赫(Cronbaeh’sα)系数为0.297,经调整与修订,第二轮专家调函Cronbaeh’sα系数为0.696,调函内部一致性较高,可以接受。第一轮调查肯德尔和谐系数(W系数)为0.214,第二轮调查W系数为0.382,提示专家对甲状腺癌证候的评价意见协调性较为一致。最终将本病的中医证候确定为痰瘀互结证、肝郁气滞证、瘀热伤阴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术前为多,气阴两虚证术后多见。结论基本建立了甲状腺癌中医辨证专家共识,对促进甲状腺癌辨证规范,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未成年人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生化指标、脂联素、瘦素的关系,为未成年人高血压病因病机和高血压辨证的客观化提供可能依据.方法 收集100例原发性未成年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脂联素、瘦素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各证型按所占比例排列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血清APN水平在各证型中分布为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leptin水平在各证型中分布为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且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成年人高血压出现率最高的证型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患者更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痰证素舌象特征,并进行病理程度与舌象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高血压病患者315例,依据痰证素积分分为3组,即非痰证组(99例)、痰证轻病组(116例)、痰证重病组(100例).应用舌诊仪采集标准舌象,基于颜色空间及纹理指标,使用Pear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风先兆证临床特征表现.[方法] 在文献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专家调查问卷,预调查信度(Cronbach α系数):0.96和效度(累积方差贡献率)82.22%,分半信度 (Guttman Split-half): 0.90、分半相关系数:0.87.对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经球形检验(KMO and Bartlett''s Test),提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专家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8份,失访12份,失访率2%(小于<15%),总体信度0.97和效度73.11%,分半信度0.92、分半相关系数0.91.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特征表现如下:病史为冠心病和糖尿病;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年老、环境污染、微循环异常;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衰、体质不良、气血津液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腑实壅塞、气候变化、房事不节;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证、肝风内动证、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症状有倦怠乏力、语言不利、肢体麻木、头昏/头晕/目眩、感觉异常/感觉减退、黑蒙、头胀痛、口角流涎/流涎;舌象有舌淡、舌暗/舌黯/舌暗红/舌暗淡、舌绛红/舌红绛、苔薄白、苔白腻、无苔、苔白;脉象有脉弦滑、脉涩/脉细涩、脉细/脉细弱、脉虚/弱. [结论] 以上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前期文献系统评价的结果,对学会标准的修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探讨上海某远郊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了解不同证型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性,以提高高血压的现代中医药防治疗效。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某远郊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调查。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象及脉象,填写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将中医证型分为: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痰湿壅盛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4型。统计患者中医证型、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741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组男女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分布,而阴阳两虚组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肥胖、体育锻炼、心血管疾病史、饮酒、吸烟等因素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相关性。 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证最为多见,中医辨证可以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通过文献检索,在分析借鉴的基础上建立了病区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23名护理专家进行3轮函询,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最终确立了包含4项一级指标和20项二级指标的病区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评价指标体系的采用能促进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衰竭虚证患者临床辨证舌象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客观地描述慢性肾衰竭虚证患者的舌象特征,以揭示其舌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方法:应用TP-1型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舌象参数,采用酶法、比色法等技术检测CRF患者血生化指标。结果:慢性肾衰竭虚证5种证型中舌色指数以脾肾阳虚型为最高,润燥指数以阴阳两虚型为最低;5型中,舌象参数与血生化指标具有相关性,不同证型舌象参数对应的血生化指标不同。结论:TP-1型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能够客观地描述慢性肾衰虚证5种证型舌象特征,指标重复性较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肾衰各证型与舌象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脉搏波的传导速度改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MS患者128例,分为合并高血压MS组74例,单纯MS组54例,同时选择健康对照76例。全部对象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双侧肱-踝动脉PWV及踝臂指数(ABI),同时采集动脉硬化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患者的PWV明显增高(P〈0.05),合并高血压MS组的PWV明显高于单纯MS组(P〈0.05);年龄、腹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空腹血糖、ABI值与PWV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与PWV呈负相关;其中收缩压、年龄和心率与PWV关系最为密切(P〈0.05)。结论聚集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MS患者的PWV明显高于正常人,收缩压、年龄和心率可能是影响动脉弹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家族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从收集到的698例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中筛选出具有家族史的患者,对其中医证型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族性高血压痛中医证型分布以肝火亢盛证为最突出证型。占患者总人数的59.2%。家族性高血压病患者与非家族性高血压病患者在中医证型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族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以肝火亢盛证型居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相关性,以求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清β2-MG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火亢盛型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血压病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与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阴阳两虚型&gt;阴虚阳亢型&gt;痰湿壅盛型&gt;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肝火亢盛型的血清β2-MG则不具相关性。②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最大,可以将血清β2-MG作为高血压病阴阳两虚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浆HCY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血浆HCY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血浆HCY与阴阳两虚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的血浆HCY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②痰湿壅盛型的血浆HCY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最大,可以将血浆HCY作为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ub-optimal health status(SHS),in which a person’s mind and body exists in a low-quality state of being between disease and health,has become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China.SHS measurement presents a challenge to the academic fields.We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a questionnai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hat embodies the features of TCM syndrome diagnosis for measuring SHS in China.METHOD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based on a literature review,an expert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group interviews.The subscales and questionnaire items were screened through a pilot study using statistical mean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Reliability tests that were used included test-retest reliability,Cronbach’s α coefficient,split-half reliability;validity tests included content validity,criterion validity,discrimination validity and construct validity.RESULTS:The final questionnaire,the SHSQ-50,included 50 five-class quantifiable items that encompassed nine subscales:liver stagnation syndrome,liver-Qi deficiency syndrome,spleen-Qi deficiency syndrome,liver-fire syndrome,heart-fire syndrome,stomach-fire syndrome,heart-Qi deficiency syndrome,lung-Qi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dampness syndrome.Questionnaires were completed by 268 of the 288 SHS subjects(93.0%) and by 86 of the 94 healthy subjects(91.5%).The Cronbach α coefficients,split-half coefficients and stability coefficients ranged from 0.70 to 0.95,0.67 to 0.87 and 0.88 to 0.98,respectively,for the overall scores and subscales.The Wilcoxon rank test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bscales and overall scores between the SHS group and the healthy group(P<0.01).Twelve factors with an eigenvalue greater than one were extracted by factor analysis and merged into nine factors,for which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was 63.63%.The nine factors were corresponded to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questionnaire.CONCLUSION:The SHSQ-50 is a reliable and valid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CM syndrome diagnosis of SH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