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胸痹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病机,痰浊、血瘀等致病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痰湿瘀阻型胸痹治疗当以通腑降浊,化瘀宣痹为主要治则,临床应用枳实导滞丸加减以通腑降浊治疗痰湿瘀阻型胸痹确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近3年来,笔者用枳实导滞丸合大分清饮加减治疗水泻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枳实导滞浓缩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对处方中的大黄、枳实、黄连、黄芩进行定性鉴别 ;用HPLC法测定方中君药大黄中大黄素的含量。结果 :在TLC色谱中 ,能检出大黄、枳实、黄连、黄芩 ;大黄素在 0.0612~0.6120μg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9999,平均回收率 97.9% ,RSD =2.1%。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对方中 4味药材能准确、快速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可用于枳实导滞浓缩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张超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12):2058-2060
目的:观察枳实导滞丸辅治糖尿病胃轻瘫(DGP)的效果.方法: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各42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中西医组加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8周后中西医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8周后中西医组胃排空率高于西医组,MTL、GAS...  相似文献   

6.
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80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宇 《四川中医》2004,22(10):74-75
采用枳实导滞丸加减、利巴韦林加思密达分别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 80例、 4 1例。结果枳实导滞丸加减方疗效优于后者 (P <0 0 1) ,特别是在治愈时间上优于后者 (P <0 0 1)。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并出现低龄化的趋势,目前对其治疗尚无特殊疗效的药物。本人在2003年6月~2005年6月间,采用枳实导滞丸加当飞利肝宁治疗脂肪肝7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湿热积滞内阻中焦,在江南一带较为常见。饮食停滞于胃肠,积久蕴生湿热,或与原有的湿热积聚后,导致气机壅塞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出现食积、湿热、气滞三者并存。治疗颇为棘手,既不能苦寒下夺,又不能辛温发散。如吴鞠通所说:“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本文试从湿热积滞证候的病机人手,探讨枳实导滞丸在湿热积滞证候中的运用与注意,以加深对温病“轻法频下”治疗原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枳实导滞丸加味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初发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治疗组予枳实导滞丸加味联合胰岛素泵,对照组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均治疗4周。并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空腹血糖(FBG)、C反应蛋白、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四项、体重指数测定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腰臀比、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C反应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腰臀比、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枳实导滞丸加味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可减少慢性炎症反应、降低体重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降脂,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热积秘证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和肠道内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麻仁丸,6 g/次,2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次,3次/d。观察组以枳实导滞丸加减内服治疗,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进行治疗前后便秘主要性状评分和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记录平均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SCBM);进行治疗前后结肠传输试验;进行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和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胃泌素(GAS)检测;对治疗后SCBM≥3次患者进行12周随访,计算复发情况。结果:经秩和检验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Z=2.275,P<0.05);治疗后观察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PAC-SYM各维度评分和PAC-SYM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2,3,4周的SCBM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24,48,72 h残留标志物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肠球菌和肠杆菌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GAS,MTL和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33.85%,低于对照组的57.69%(χ^2=6.653,P<0.05)。结论: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STC热积秘证可明显减轻便秘等症状,增加SCBM次数,调节胃肠激素和肠道内菌群,提高结肠传输功能,临床疗效好,并具有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腹水大多本虚标实,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1969年以来,运用枳实导滞汤加减治疗本病21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最小者39岁,最大者65岁;病程最长者  相似文献   

12.
枳实导滞丸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主治湿热积滞内阻,胸脘痞闷,下痢或泄泻,腹痛,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沉实。是通因通用的代表方之一,也是临床常用方。方中大黄、枳实攻下破气,排除积滞,积滞消除,则腹部胀痛立减,即所谓通  相似文献   

13.
黎崇裕  李俊  王艺霖  刘志龙 《河南中医》2022,(10):1523-1526
刘志龙教授认为,慢性糜烂性胃炎多见湿热阻滞胃肠之证,宜以消积导滞、清利湿热为主,临证常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枳实导滞丸由《金匮要略》泻心汤、枳术汤、泽泻汤相合再加茯苓、神曲而成。用泻心汤清热,枳术汤、泽泻汤祛湿,加神曲、茯苓消积导滞,助肠胃运化。运用枳实导滞丸时,常由丸改汤,称之为枳实导滞汤,此方重在消积下滞,且药量较小,注重因势利导,即后世所谓“轻法频下”,无论是糜烂性胃炎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皆可化裁用之。  相似文献   

14.
胸痹的病位在心,心主血脉,能推动和调控血液在人体的运行,流注全身,濡养经脉。临床常见的为气血瘀滞型胸痹。然从生理意义上讲,心为阳脏而主神明,亦称为火脏。心以阳气为用,阳气推动气血运行全身,维持脏腑血脉。气血瘀滞,血行不畅,血脉瘀阻发而为痹。气滞血瘀型胸痹的病机为心阳虚衰,气血瘀阻而致气机不畅、血脉不通,治疗应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新加枳实导滞丸治疗植物性胃石疗效.方法 运用新加枳实导滞丸治疗植物性胃石,7d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病程长短,治疗1~2个疗程后可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愈率55.56%,总有效率达94.44%.结论 新加枳实导滞丸治疗植物性胃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研究枳实导滞汤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胃肠型的临床疗效。将 6 0例患者随机分成枳实导滞汤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 30例 ,疗程 3~ 5天。结果 :治疗组对症状体征改善者 6 0 % ,对照组 13% (P <0 0 1) ;在越期转型率方面 ,治疗组转轻、中型 6 0 % ,对照组 33% (P <0 0 5 )。总越期率治疗组 6 0 % ,对照组 30 % (P<0 0 5 )。提示枳实导滞汤治疗HFRS胃肠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姚凯 《光明中医》2021,36(15):2545-2548
目的 分析枳实导滞丸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接收的DGP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中西医组,各48例.西医组接受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中西医组基于西医组加用枳实导滞丸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胃泌...  相似文献   

18.
薛东领 《山西中医》2009,25(4):15-15
目的:观察枳实导滞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枳实导滞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2例,并设单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液治疗5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2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2.2257,P〈0.05)。结论:枳实导滞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肾通瘀降浊汤治疗胸痹肾虚兼痰瘀交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予以益肾通瘀降浊汤,对照组15例给服通心络胶囊,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血脂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血脂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通瘀降浊汤治疗胸痹。肾虚兼痰瘀交阻证有较好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枳实导滞汤为金代名医李东垣所创 ,载于《内外伤辨惑论》中 ,由大黄、黄芩、黄连、枳实、白术、茯苓、泽泻、神曲等八味药组成 ,是治疗胃肠湿热积滞的主方。笔者在临床上 ,紧紧把握湿热积滞的病机 ,将该方广泛运用于胃肠疾病以外的多种疑难杂症 ,收效颇佳 ,兹举验案数则 ,以示其活用之一斑。1 胸痹 (冠心病窦综合征 )张某 ,男 ,47岁 ,工程师 ,1983年 4月 6日初诊。活动后心前区憋闷、头晕眼黑 5月 ,经检查诊为冠心病、病窦综合征 ,服阿托品、肌苷片、复方丹参片及温阳益气通脉类中药 ,疗效不著。诊见 :胸闷压气 ,动则心悸气短 ,头晕目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