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7,(9):1330-133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临床ISR伴房颤的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患者发生ISR的可能原因,帮助医师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调整,为如何帮助患者制定更合理、有效、有针对性的个体化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提供了思路。结果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进行了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重新制定;临床药师也为如何在伴发房颤的情况下制定患者的长期抗血小板方案提出了建议。患者通过治疗,情况好转出院,门诊随访。结论临床药师在ISR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发生ISR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参与其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与医师进行了良好而有效的沟通,并给予医师相应的建议,为临床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抑制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心绞痛患者88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d,1周后改为75 mg/d维持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负荷剂量替格瑞洛180 mg/d,1周后改为90 mg/d维持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1、2周后,停药6、12 h及1 d后的血小板聚集率(MPA)、血小板反应指数(PRI),治疗1年内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PA和P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MPA和P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12 h及1 d后治疗组患者的MPA和PRI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年内,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及心肌梗死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挫伤、腹痛及皮疹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及出血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替格瑞洛代替氯吡格雷对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对抗血小板的凝血作用,并在停药后更快恢复,明显降低患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作次数以及因心脑血管意外导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4.
王颖叶志康崔向丽刘丽宏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7,(5):364-366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作用,以优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方法:临床药师参与2例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分析,基于现有的指南和临床研究,考虑用药经济性,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结果:临床药师基于循证证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开展药学监护,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有利于用药有效性、经济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指南》2019,(11)
目的探析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共收治106例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入院后即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替格瑞洛治疗,各53例,分组标准为入院单双次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凝血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则有所改善,对比两组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短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T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替格瑞洛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应在临床治疗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用于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氯吡格雷抵抗AMI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均行PCI手术,对照组同时服用氯吡格雷,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结果:观察组术后2h、1d、7d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49.78±6.82,45.53±6.25,39.85±5.82)均低于对照组(57.77±6.72,54.82±5.92,49.64±7.52)(P<0.05);观察组术后谷草转氨酶(27.63±4.82IU/L)、血肌酐(122.94±6.35μmol/L)高于对照组(24.24±4.76IU/L,110.53±6.83μmol/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91%)高于对照组(4.55%)(P<0.05);观察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替格瑞洛用于氯吡格雷抵抗AMI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显著,但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对比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按照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服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液粘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吡格雷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普拉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小板聚集率(MPA)、平均血小板反应指数(PRI)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药物活性代谢物峰值可更明显抑制血小板作用,治疗组患者的维持发挥抗血小板作用更为持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普拉格雷可更有效的发挥血小板作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某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情况,进一步规范医院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8月1日-2016年7月31日于某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832例,统计患者基本情况、既往病史、冠心病类型、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情况和药物品种数发生调整的原因等。结果:冠心病患者出院时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品种数发生调整的情况主要为减少抗血小板药物品种数(占比99.14%),用药品种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家属用药依从性差(102例,占比43.22%),其次为患者具有极高出血风险(55例,占比23.30%)和高出血风险(48例,占比20.34%)。结论:患者/家属用药依从性差和对出血风险的过度担心制约着冠心病患者的规范化抗血小板治疗,临床药师应合理利用药物治疗数据来开展更具针对性的药学服务,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生化阿司匹林抵抗情况及其防治措施。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56例CHD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7 d)后,查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和血浆血栓素B_2(TXB_2)浓度。抽血后CHD患者加用氯吡格雷75 mg/d,1周后复查PAG和TXB_2。AA诱导的平均PAG≥20%,同时ADP诱导的平均PAG≥70%者为阿司匹林抵抗(AR);仅符合其中一项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均不符合者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结果:加用氯吡格雷前,CHD组AA诱导的PAG、AR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D组AR或ASR患者ADP诱导的PAG、lg(AA诱导的PAG)、lg (TXB_2浓度)显著高于AS患者(P<0.05);CHD患者血浆TXB_2浓度与ADP诱导的PAG呈正相关(r= 0.497,P<0.01),与AA诱导的PAG呈正相关(r= 0.391,P<0.01)。加用氯吡格雷后,CHD患者AA和ADP诱导的PAG、AR和ASR发生率、血浆TXB_2浓度明显低于加用前(P<0.01)。结论:CHD患者阿司匹林疗效降低,AR发生率升高;CHD病人AR或ASR者血浆TXB_2浓度较高;氯吡格雷能加强抗血小板聚集疗效,可用于防治AR。 相似文献
13.
女性冠心病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4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女性冠心病发病年龄较男性晚(P〈0.05);绝经为女性冠心病的特殊危险因素,绝经后雌二醇水平降低,脂质代谢紊乱加重;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糖尿病是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者显著高于男性(P〈0.05);女性吸烟者显著低于男性(P〈0.05)。女性不典型心绞痛及非特异性ST-T改变多于男性;女性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显著高于男性,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显著低于男性(P〈0.05)。女性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左前降支最易受累,女性多支病变多于男性(P〈0.05)。女性选择性介入治疗明显少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应加强对女性冠心病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行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明确术后患者接受DAPT治疗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可预测因素,为冠心病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并于术后1.5年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在此期间患者出血、血管内皮增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osis,ISR)以及再次植入支架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APT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纳入的139例患者中,未发生组95人,发生组44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APT满1年、D-dimer水平和LDL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8.645,P=0.373,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结论:年龄、DAPT满1年、D-dimer水平和LDL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仍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线治疗方法。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带来心血管获益的同时,由此引起的出血风险的增加也值得关注。文中通过回顾近些年来国内外几项大型临床试验,综述得出:高龄ACS患者给予DAPT有效且相对安全;对于有出血危险因素及需要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尤其是接受DAPT)者,可选择较低剂量阿司匹林(75~81 mg.d-1);年龄>75岁者,不推荐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服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时,不推荐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目前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方案中最佳的组合。然而,出血和部分病人出现不敏感或对抗,促使寻找更理想的抗血小板药物或更优化的治疗方案。高剂量氯吡格雷给药策略虽然轻度增加大出血风险,但有助于更强地抑制血小板功能、改善临床结果。更新、更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普拉格雷和替卡格雷,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中有更好的短期和长期收益。本文就有关研究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3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分别服用氯吡格雷75mg*d-1,qd和阿司匹林100mg*d-1,qd,总疗程为6周,包括2周安慰剂清洗期和4周药物治疗期.入选前后测定其血常规、血生化和血小板聚集率,2周安慰期后测定血常规.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实验室检测的各项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对血小板数量没有明显影响;两组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且治疗组的降低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试验过程中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腹泻,但症状较轻,患者没有因此退出试验.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氯吡格雷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吕明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3):11-14
目的 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1组(34例)、试验2组(35例)、试验3组(37例).试验1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2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试验3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6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观察组在双联基础上加西洛他唑100mg/d。记录分析2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结果差异,随访观察2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组最小管腔直径明显高于对照组[(2.76±0.53)mm比(1.35±0.32)ml/1,P〈0.05];观察组管腔晚期丢失和再狭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8±0.33)mm比(0.71±0.23)mm,2.3%(2/86)比11.2%(9/80),均P〈0.05]。随访1个月及1年,观察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2.3%(2/86)比8.8%(7/80),P〈0.05;1年:5.8%(5/86)比11.2%(1/80),P〈0.05];次要终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1.16%(2/86)比1.25%(1/80);1年:2.3%(2/86)比2.5%(2/80),P〉0.05]。结论PCI术后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两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确切,可进一步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