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细胞自噬是进化上保守的降解胞内受损的细胞器、异常蛋白质、外源微生物的溶酶体依赖代谢途径。研究证实,自噬与多种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肿瘤细胞的生长有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自噬相关基因 Beclin1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活性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很可能成为肿瘤精确治疗的新靶点。深入研究自噬通路中相关因子,如 mTOR 和beclin1的具体作用条件及其机制,为基于自噬调节治疗肿瘤新方法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本文现就对自噬通路中mTOR、Beclin1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自噬基因LC3、Beclin1的表达,以及LC3和Beclin1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RNA的表达,探讨LC3、Beclin1与EMs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选取84例EMs和非EMs患者的血清、腹腔液及子宫内膜组织进行分组分析。采用ELISA和RT-qPCR检测其LC3和Beclin1的表达以及LC3和Beclin1 mRNA的表达。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LC3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qRT-PCR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的子宫内膜中LC3和Beclin1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Ms患者血清、腹腔液及子宫内膜中LC3和Beclin1均呈现低表达,探讨LC3与Beclin1在EMs的临床表达,有助于进一步明确EMs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1、mTOR在不同分化程度肺鳞癌(SCC)和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2例肺癌组织及17例癌旁正常肺组织Beclin1、Atg1、mTOR的表达情况。结果:癌旁组织中Beclin1、Atg1阳性率高,而mTOR的阳性率较低;SCC和肺腺癌组织中,随分化程度的降低,Beclin1、Atg1呈递减趋势,而mTOR的阳性表达呈递增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分化程度SCC中Beclin1与Atg1表达呈正相关(R=0.609,P<0.01),Beclin1、Atg1分别与mTOR呈负相关(R=-0.617,-0.444,P<0.01);不同分化程度肺腺癌中,Beclin1与Atg1表达呈正相关(R=0.458, P<0.01),Beclin1、Atg1分别与mTOR呈负相关(R=-0.497,-0.541,P<0.01)。结论: mTOR随SCC和肺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逐渐增高,而Beclin1、Atg1表达逐渐降低,提示SCC和肺腺癌的恶变程度与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eclin 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讨其与甲状腺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甲状腺癌中Beclin 1蛋白表达并分析.结果 Beclin 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调,并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结论 Beclin 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自噬基因Beclin1、MAP1LC3B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细胞自噬在胆囊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Beclin1、MAP1LC3B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以同期手术切除的胆囊炎性疾病组织为对照;统计Beclin1和MAP1LC3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胆囊癌组和慢性胆囊炎组Beclin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和78.3%,MAP1LC3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8%和7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lin1和MAP1LC3B在不同年龄、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周围脏器侵犯情况、病理TNM分期有关(P<0.05).Beclin1和MAP1LC3B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38,P<0.01).结论 胆囊癌组织中Beclin1和MAP1LC3B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胆囊炎性疾病组织;Beclin1和MAP1LC3B的表达水平与胆囊癌侵袭能力及TNM分期有关,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提示Beclin1和MAP1LC3B是反映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共同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制萎扶胃丸(ZWFW)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窦组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信号轴关键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叶酸组,ZWFW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常规饲养外,模型组、叶酸组、ZWFW低、中、高剂量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联合饥饱失常、乙醇灌胃、氨水自由饮用以及雷尼替丁饲料喂养五因素复合造模法建立PLGC大鼠模型后,分别用生理盐水、叶酸片水溶液(0.002 g/kg)、ZWFW低、中、高剂量水溶液(0.42,0.84,1.67 g/kg)予以治疗4周后剖腹取胃。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胃窦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胃窦组织mTOR、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B)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胀大,胃壁变薄,胃黏膜色泽苍白,皱襞萎缩浅平,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对肝癌细胞Huh-7自噬小体形成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硝苯地平体外干预Huh-7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硝苯地平对Huh-7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uh-7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Ⅱ的表达变化。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观测硝苯地平对Huh-7细胞自噬小体形成的作用。结果硝苯地平可明显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关系,2 d时硝苯地平的IC50为22.7 mg·L-1;浓度为25 mg·L-1的硝苯地平作用使Huh-7细胞的克隆形成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克隆形成的抑制率结果为(95.46±0.4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硝苯地平明显上调Beclin1、LC3B-Ⅱ蛋白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影像结果显示,硝苯地平可以促进GFP-LC3B的聚集,提示硝苯地平明显诱导Huh-7细胞自噬小体形成。结论硝苯地平明显抑制肝癌细胞Huh-7增殖,并促进Huh-7细胞自噬小体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eclin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9.
10.
Beclin1是一种自噬相关基因,其在细胞自噬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它通过自噬、凋亡等作用抑制肿瘤的发展,但也有研究表明其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VitK3(维生素K3,vitaminK3)对HeLa细胞损伤过程中的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的变化和蛋白激酶B(PK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Akt/mTOR表达的变化。结果30μmol·L-1剂量以上的VitK3可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P<0.05)。VitK3作用12h后增加Beclin1和LC3-Ⅱ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降低磷酸化的Akt/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VitK3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具有诱导HeLa细胞发生自噬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TOR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12.
侯德法 《安徽医药》2017,21(9):1647-1649
目的 探讨细胞自噬相关标志物LC3B和p62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0例石蜡包埋人胃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实验法检测LC3B和p62的表达状况,分析它们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LC3B和p62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8.8%和62.5%;LC3B和p62表达状况与胃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胃癌组织LC3B和p62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s=0.338,P<0.01).结论 肿瘤细胞自噬行为可能参与了人胃癌的恶性演进,LC3B和p62联合表达状况可能作为判定胃癌病情进展以及预测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张国强  曹立宇 《安徽医药》2012,16(10):1442-1443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3(STAT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方法检测STAT3在5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TAT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8%(34/50)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35%(7/20).STAT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Duke's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结论 STAT3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用RT-PCR、免疫组化检测35例肝癌标本、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的HO-1mRNA及HO-1蛋白表达情况,探讨HO-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结果肝癌组织中的HO-1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的HO-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HO-1mRNA、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肝癌演变、发展密切相关,并提示HO-1对肝癌细胞存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XYD-3(Mat-8)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5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XYD.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FXYD-3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7%(21/57),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0%(2/20)(P〈0.05)。FXYD-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FXYD-3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上调,可能只是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阶段的一个早期事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可能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CD44v6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检测69例肝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D44v6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胞膜,部分胞质同时出现阳性表达;CD44v6在6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9.4%(41/69);②在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6.3%(29/38),高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中CD44v6(38.7%,12/31)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AFP水平、有无HBV感染、肿瘤分化、性别及年龄等均无相关性,但和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相关性(P<0.005).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阳性表达对预测肝癌是否发生转移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癌细胞系中Plk1表达的意义。方法以胰腺癌细胞株(AsPC-1、PANC1、BxPC3)和正常胰腺细胞株(HPDE6C7,一种永生但非转化的胰腺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检测Plk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Plk1蛋白的表达。结果 Plk1 mRNA和Plk1蛋白在胰腺癌细胞中均有高表达,而在正常胰腺细胞株中几乎不表达。结论 Plk1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具有一定肿瘤特异性,有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8.
Increased deposition of silica dust in pulmonary interstitial tissues leads to silicosis, in which autophagy plays a defensive role in silica dust‐associated stress response and cell death. Our previous studies revealed that silica dust exposure contributed to autophagy in pulmonary macrophages in vivo, while the specific regulatory mechanism is still unclear. This study aimed to figure out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as well as the role of autophag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xperimental silicosis. We used 3‐methyladenine (3‐MA) and ABT‐737 to suppress the expression of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type 3 (PIK3C3) and B cell leukemia/lymphoma 2 (Bcl‐2), two critical initiators of autophagy, and detected and evaluated the autophagy in NR8383 cells with or without silica dust exposure. We found that exposure of silica dust increased autophagy in NR8383 cells and elevated the expression of Beclin1 and PIK3C3, but it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Bcl‐2. The relationship among Beclin1, PIK3C3, and Bcl‐2 were then investigated using immunoprecipitation analysis, and we found that suppression of PIK3C3 and/or Bcl‐2 using 3‐MA and/or ABT‐737 could alter the autophagy induced by silica dust in NR8383 cells, and the complexes of Beclin1/PIK3C3 and Beclin1/Bcl‐2 were both downregulated, which may be that inhibition of PIK3C3 and Bcl‐2 altered the affinity of Beclin1 with PIK3C3 and Bcl‐2 and lead to the silence of PIK3C3 signaling.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ilica dust exposure induces autophagy via changing the connectivity of Beclin1 from Bcl‐2 to PIK3C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