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神经内外科静脉输注20%甘露醇是快速降低颅内压的急救措施。甘露醇为高渗性液体,对血管刺激性强,快速输注时甘露醇局部浓度过高,且每天需使用3~6次,因此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在临床极为常见,据文献报道,反复静脉输注20%甘露醇,2d内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d后静脉炎发生率为100%[1]。有报道指出头皮针穿刺引起的静脉炎为17.9%,留置针为16.2%,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2]。留置针以其套管柔软,对血管的刺激小,输液畅通,广泛应用于临床,采用留置套管针的方法不但减少了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血管壁机械损伤,且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但反复静脉注射甘露醇后,仍可观察到不同程度不同的浅静脉炎。留置时间比静脉滴注普通药液时间明显减少,如何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针对以上问题,我科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实施了系统护理,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率的结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活动课题,对活动前后两组共186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调查,分析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6.5%下降到3.2%,非计划性拔管2例降为0例。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中效果显著,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采用甘露醇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甘露醇药液加温至25~35℃后输注,并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在穿刺点上方皮肤沿静脉走向涂抹,对照组将甘露醇药液加温至25~35℃后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5%,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4.63±1.15)d;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7.5%,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3.05±1.08)d。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能有效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并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4.
桂红民 《中国药业》2013,22(7):121-122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期间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需要接受甘露醇输注治疗的57例患儿进行多项综合的护理管理,以提高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结果57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治疗期间未出现甘露醇药液外漏或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注甘露醇期间,采取的多项综合护理管理,能有效避免甘露醇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芦荟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芦荟鲜汁外涂穿刺局部皮肤预防反复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 ,结果显示静脉炎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马齿苋湿敷预防套管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套管针输注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患者输注甘露醇时将鲜马齿苋去根,捣烂成糊状,均匀外敷在穿刺血管上方敷贴处。如无鲜品,可将干品捣烂,用冷开水调成糊状。厚度约0.5cm,上敷纱布,30~40min/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72h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马齿苋预防套管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效果肯定,是预防套管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28例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的儿科患者,并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4例,将入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设为对照组,将入院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常规护理基础上介入品管圈活动的设为观察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介入品管圈活动的观察组患者在发生静脉炎概率及严重程度方面均优于未介入品管圈活动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地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保护患儿血管,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马铃薯切片外敷在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马铃薯切片外敷,对照组用传统硫酸镁湿敷,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疗效优传统的硫酸镁湿敷.且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致偏瘫患者健侧、患侧输注20%甘露醇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因素分析。方法选择120例脑出血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遵医嘱给予常温下20%甘露醇每8小时1次脱水治疗。观察组采用瘫痪肢体行20%甘露醇快速滴注,对照组采用健康肢体进行甘露醇快速滴注,时间40分钟。比较两组输液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3.3%,χ2=4.9,P<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出血致偏瘫患者,患肢给予甘露醇静滴较健肢更易发生血管损伤,导致静脉炎,从而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颖楣 《中国药业》2009,18(15):63-63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输注20%甘露醇时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以便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观察静脉输注甘露醇的患者50例,对发生静脉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炎的发生主要与20%甘露醇本身性质、静脉选择不当、操作者技术不成熟、留置时间较长有关。结论输注甘露醇时应用静脉留置针有利有弊,只要正确操作和加强护理,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减少静脉应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将80例静脉滴注20%甘露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静脉输液护理常规,一旦出现静脉炎即予处理。干预组在使用20%甘露醇前采取前瞻l生护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两组患者均由专业技术水平较高且责任心较强的护士全程护理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静脉滴注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发生率,减少病人护理不良事件,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边莲加醋湿热外敷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用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留置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输注甘露醇前30min和输注后1h给予半边莲加醋湿热外敷。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和留置针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00,P<0.05),留置针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半边莲加醋湿热外敷能有效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科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90例患者的留置针置入长度,穿刺部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封管液及封管方式与常见问题的关系。结果静脉留置针血管外留12 mm较留置针完全置入血管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概率明显减少。静脉留置针留置3 d以上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明显高于3 d以内;穿刺部位为关节部位的留置针发生液体渗漏的机会高于非关节活动部位;采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肝素钠封管液进行封管,留置针堵塞的现象明显减少;通过正压封管的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的现象明显低于负压封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置管长度、穿刺部位、留置时间及封管方式再加熟练穿刺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留置针在输液过程中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酒精加双料喉风散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两组,试验组58例从静脉注入化疗药开始,用双料喉风散1瓶,75%酒精10 ml调匀,均匀敷在穿刺点上方6~10 cm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直至化疗药输注完毕后60 min.对照组58例仅按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34.4%)(P<0.05).结论 酒精加双料喉风散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抑菌作用功效,预防化疗药所致静脉炎疗效肯定,取材方便,安全,具有简便、经济适用的优势,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尼膜同致静脉炎的常见原因、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静脉输注尼莫同的106例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共发生21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9.81%。结论静脉输注尼膜同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并注意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品质管理圈(QCC)模式在降低血液透析(HD)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为QCC活动前(没有开展品管圈活动),2016年4月至10月为QCC活动后(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QCC活动前后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急诊透析例次和严重高钾血症引起的病死率.结果 QCC活动后患者血清钾浓度为(5.04±0.95) mmol/L,明显低于QCC活动前的(5.54±1.32) mmol/L(t=3.374 6,P=0.009 6);QCC活动后高钾血症发生率为10.17%,明显低于QCC活动前的23.33%(x2=2.541 8,P<0.05),QCC活动后高钾血症急诊透析为0次,无患者因高钾血症而死亡,QCC活动后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QCC活动前的80.00%(x2=13.123 4,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因高钾血症而急诊透析的例次,降低了心跳骤停的发生,为延长HD患者生命周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推注预防药物性静脉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输注20%廿露醇对兔耳缘静脉的影响。方法取兔12只,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A组)、护理干预的利多卡因组(B组)和硫酸镁组(C组),在每组注射48h后取双侧耳缘静脉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表面大体观察B组静脉炎发生率最低、程度最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显示,A组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病理损害加重。主要表现为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部分静脉内有血栓形成。而B、C组的病理反应减轻,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炎细胞浸润和血栓形成。结论实验结果提示,在输液前小剂量推注利多卡因,可使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能减轻输注静脉的炎症病理反应,为临床应用利多卡因对输液性静脉炎的防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金黄膏外敷预防静脉滴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静脉滴注甘露醇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外敷组和常规组,各30例。外敷组患者在血管穿刺上方沿静脉走向均匀外敷黄金膏并给予精心护理,常规组患者行常规经套管针静脉滴注并给予普通护理。两组患者分别静脉滴注相同剂量20%甘露醇且滴注速度相同,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静脉炎的情况,比较置管时间。结果外敷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13.3%(4/30)]明显低于常规组[93.3%(28/30)],且套管针的平均置管时间[(4.67±1.32)d]较常规组[(1.40±0.92)d]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膏外敷能预防和减少使用套管针静脉滴注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并能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且配合精心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主题,对导致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由9.6%下降至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高了护理人员解决失禁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团队凝聚力,形成了预防和护理失禁性皮炎的标准流程,并在全院乃至全市推广应用.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中效果显著,推进了失禁护理专科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临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护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方法对存在的静脉输液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开展静脉输液知识培训与考核,规范操作流程,消除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结果对静脉输液安全隐患采取积极有效防范措施,降低了外周静脉炎和外渗的发生率,输注方式的合理率提升,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加强护士安全意识,健全输液管理制度,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