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手部肌腱吻合术后肌腱粘连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也是影响手部功能的主要原因,如何预防术后肌腱粘连是临床工作者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观察分析46例指深肌腱断裂的疗效,总结经验,以防肌腱粘连。方法:本组病例46例,均为手屈肌腱断裂,在手部Ⅳ区及Ⅴ区断裂。其中23例是将远端指深屈肌腱与近端指深屈肌腱吻合,另外23例是将远端指深屈肌腱与近端指浅屈肌腱吻合,然后分别在术后1月、3月、6月、1年后观察两组病例手指活动情况,以观察疗效。结果:远端屈指深肌腱与近端指浅屈肌腱吻合术后手指疗效均较对照组好。结论:如果屈指深、浅肌腱同时断裂,而且断裂处在Ⅳ区、Ⅴ区,将远端指深屈肌腱与近端指浅屈肌腱吻合可以更好的预防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2.
指屈肌腱术后的运动疗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泉 《中国康复》2001,16(2):111-113
指屈肌腱将前臂屈肌与指骨联系起来 ,其功能是屈指。指屈肌腱分浅深二类 :指屈浅肌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musculus FDS)止于中节指骨 ,功能为屈近侧指间 (proximal interphalangel PIP)关节 ;指屈深肌 (flexordigitorum profundus muscu-lus FDP)止于末节指骨 ,屈远侧指间 (distal inter-phalangel DIP)关节。因切割、挤压、慢性滑膜炎等引起的手 /腕部 FDS/ FDP肌腱损伤 ,多发生在手的第 2 - 5区。指屈肌腱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是不能屈指。历史上指屈肌腱修复后的处理是制动 ,以保护修复部位的坚固愈合 ,但伴随的是无法…  相似文献   

3.
拇长屈肌腱损伤不同修复方法的疗效分析高雁卿,吴强,樊伟林拇指屈曲功能占拇指功能的20%,完善稳定的屈拇动作是手完成精细动作的基础。1982年~1993年我院共收治Ⅱ、Ⅲ区拇长屈肌腱损伤38例,应用肌腱直接缝接,掌长肌腱移植,屈指浅肌腱移位重建手术4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ⅡC亚区屈指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2例38指67条肌腱采用汤氏法或双津下法缝合进行早期修复,并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时间4个月至2年半,平均8个月,采用TAM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73.7%。结论:对于整齐轻度损伤的指深、浅屈肌腱,可以同时修复;而不整齐的、比较严重的损伤,则可采用切除浅肌腱只缝合深肌腱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手内在肌训练对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60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于修复术后48 h,实验组进行手内在肌训练,并进行指屈肌腱被动训练和指伸肌腱主动训练,对照组只接受指屈肌腱被动训练和指伸肌腱主动训练。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明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MMDT)和普渡手小关节精细运动评定(PPT)。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明尼苏达手灵巧度和普渡手小关节精细运动评定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手内在肌训练能够改善患手灵巧度和协调运动功能,并能促进手精细运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屈指浅肌腱近位转移修补陈旧性鞘管区(Ⅱ区)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陈旧性肌腱鞘管区(Ⅱ区)屈肌腱缺损31例共33指,采用近位指屈浅肌腱转移修补肌腱缺损,重建手功能。术后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随访10~22个月。结果:采用国际手外科肌腱疗效评定法(TAM)评定:优12指.良15指,可4指,差2例.优良率81.81%。结论:对陈旧性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采用近位屈指肌腱转移修补,并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合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可早期恢复手指功能、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交通业及工、农业生产的日益发展,手外伤患者数量也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如临床上常可见到肌腱鞘管区(Ⅱ区)屈肌腱急性损伤、缺损患者等。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用近位屈指浅肌腱转位修复屈肌腱损伤,同时于术后进行系统、科学的早期康复治疗,加快了手指屈伸功能的恢复,有效防止了肌腱粘连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测正常成人腕管内正中神经、拇长屈肌腱、第2指深屈肌腱和第3指浅屈肌腱的检查方法、超声表现及宽度和厚度的正常值,为超声诊断腕管内正中神经及肌腱疾病提供对比依据.方法 100例正常成人分男女两组,各50例,分别用高频超声测量双侧腕管内正中神经、拇长屈肌腱、第2指深屈肌腱和第3指浅屈肌腱的宽度和厚度.结果 得出正常成人腕管内正中神经和部分肌腱宽度和厚度的正常值.测得的正中神经、拇长屈肌腱、第2指深屈肌腱和第3指浅屈肌腱的宽度和厚度,男女两组平均数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男子组左腕与右腕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女子组左腕与右腕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测得的拇长屈肌腱、第2指深屈肌腱和第3指浅屈肌腱宽度和厚度的正常值,可供超声诊断手腕部疾病及其疗效评价做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防治屈肌腱粘连的一种有效方法。方法:随机抽取1996年-1998年我院对屈肌腱损伤后以传统方法修复的患86例,98指、106根肌腱作为对照组;随机抽取1999年以后,我院采用显微方法修复、透明质酸钠充填治疗的手屈肌腱损伤患90例、105例、110根肌腱为治疗组。(上述患均随访4mo-1a)进行术后疗效观察、测量、按照国际手外科肌腱疗效评定方法,即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简称TAM测定法评定标准进行观测,从而得出对比疗效结果。结果:通过TAM测定法评定标准,我院1999年以后,手屈肌腱损伤的患,经过显微方法修复及透明质酸钠充填治疗的患,优良率达89%,而未进行上述治疗的患优良率为54%,二有极显差异(P<0.01)。结论:对于不同致伤因素,手屈肌腱不同区域损伤、通过显微方法修复透明质酸钠充填治疗的患,手功能恢复远远好于未采取上述治疗措施的患。  相似文献   

10.
手部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米立新,张彤,田德虎,张继春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往往因肌腱粘连使临床上达不到满意的疗效。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高度发展,近年来一些医务工作者,在肌腱的修复方法及康复治疗方面做了不少探讨,为使患者早日恢复手...  相似文献   

11.
实验主要于2003—06/2005—08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解剖教研室及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完成。将2只新鲜成人手标本(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用50∥L浅蓝色明胶溶液包埋,采用冰冻薄层断面切片技术通过数控铣床将标本手铣切为0.2mm的薄层断面,用Canon(ESO 10D)数码相机(630万像素)自然光下采集数据并传输到电脑中保存,采集到的图像数据经对位、裁切及格式转换等一系列处理,最后按3:1的比例抽取共计353个层面的二维图像数据,组成一个新的数据集。利用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三维重建软件(未商品化)在PC机上对手指屈肌腱进行三维重建。从重建的图像可以看出手指屈肌腱包括4条指浅屈肌腱、4条指深屈肌腱和1条拇长屈肌腱,各指屈肌腱共同穿出狭窄的腕管进入掌部,沿各手指的方向呈扇形散开。重建的手部骨骼包括指骨、掌骨和腕骨以及各骨之间形成的关节,可以单独显示或与重建的指浅屈肌腱及指深屈肌腱任意搭配显示,重建的图像比较清晰的显示了手部诸骨及指屈肌腱的空间形态和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Volkmann缺血性挛缩晚期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前臂屈肌腱延长加软组织松解术治疗儿童Volkmann缺血性挛缩26例,其中:20例将屈指深、浅肌腱分别行“Z”形延长吻合;6例行深、浅屈指肌腱交错吻合,两种术式后均将手指腕关节过伸位固定2周。结果:26例患儿中优10例(38.46%),良9例(34.61%),可4例(15.38%),差3例(11.54%)。结论:采用前臂屈肌腱延长加软组织松解术治疗儿童晚期Volkmann缺血性挛缩,除恢复了手的外观,改善和重建了手的部分功能,也解除了大龄儿童手畸形后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volkmnn缺血性挛缩晚期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前臂屈肌腱延长加软组织松解术治疗儿童volkmnn缺血性挛缩26例,其中:20例将屈指深、浅肌腱分别行“Z”形延长吻合;6例行深、浅屈指肌腱交错吻合,两种术式后均将手指腕关节过伸位固定2周。结果:26例患儿中优10例(38.46%),良9例(34.61%).可4例(15.38%),差3例(11.54%)。结论:采用前臂屈肌腱延长加软组织松解术治疗儿童晚期volkmnn缺血性挛缩,除恢复了手的外观,改善和重建了手的部分功能,也解除了大龄儿童手畸形后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4.
局部应用透明质酸钠对手及前臂屈肌腱粘连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透明质酸钠预防屈肌腱粘连、恢复手功能的效果。 方法:于2001-03/2003-07观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屈肌腱损伤修复使用透明质酸钠患者32例(53条屈肌腱)。在对手及前臂Ⅱ、Ⅲ、Ⅳ区屈肌腱损伤应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缝接肌腱的同时,将透明质酸钠注射到腱鞘内或喷涂于肌腱缝合口周围,术后在外固定保护位下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同期选取31例52条屈肌腱损伤同法修复,但术中不应用透明质酸钠,以作为对照。两组均在术后6个月随访。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加以检测伤手功能以评估疗效。 结果:透明质酸钠组32例53条肌腱随访26例46条肌腱,随访率8l%;对照组31例患者52条屈肌腱损全部获得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个月。透明质酸钠组随访46条肌腱,效果优良者为40条,优良率为87%,未用透明质酸钠的对照组随访52条肌腱,效果优良者为35条,优良率为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5.1;P〈0.05)。 结论:手及前臂Ⅱ、Ⅲ、Ⅳ区屈肌腱损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可预防和减轻屈肌腱术后粘连,显著促进伤手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早期康复护理对指屈肌腱修复后手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指屈肌腱修复后,往往因制动或延迟活动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影响肌腱的正常滑动和手功能的恢复,给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术后早期进行手功能康复护理,能减轻肌腱粘连,促进肌腱愈合,提高手指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从2002年11月-2004年10月,在28例手指屈肌腱修复病人中,进行早期手功能康复护理,并与30例采取传统的早期制动,3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病人比较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部屈肌腱修复术后在使用动力型支具后其屈、伸肌腱力学变化情况。 方法将8根废弃的从掌骨远端平面至近节指骨近端平面离断的新鲜完好手指分成8个组并建立实验模型,以模拟手指伸、屈肌腱在动力型支具时的伸、屈活动。每组分别施以深屈肌腱0.2~0.5N不等的初始拉力F模拟肌肉伸缩活动,用拉力计连接伸肌腱施以拉力F2牵拉手指伸直至近端指间关节活动度达20~50°,测量此时每组深屈肌腱张力值(Fx)及伸肌腱拉力值(F2);在每组手指指甲远端固定一模拟动力型支具的橡皮筋向手指近端牵拉,并施以0.1~0.4N不等的初始牵引力F1,用拉力计牵拉伸肌腱,活动手指至使用模拟动力型支具前相同位置,测量此时各组手指深屈肌腱张力值(Fx′)及伸肌腱拉力值(F2′)。 结果在相同活动范围内,使用模拟动力型支具后深屈肌腱张力值(Fx′)与未使用支具时深屈肌腱张力值(Fx)比较,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而使用模拟动力型支具后伸肌腱拉力值F2′显著大于未使用支具时伸肌腱拉力值F2,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屈肌腱修复术后使用动力型支具不会使屈肌腱张力值产生显著变化,而伸肌腱拉力值则会显著增加,导致手指背伸时阻力增大,使术后锻炼变得困难。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手多有掌指、指间关节屈曲畸形 ,对其治疗 ,以往普遍采用前臂屈肌止点剥离[1] 、屈指浅肌腱切断、屈指深肌腱延长[2 ] 、颈段选择性脊髓后根切断术[3 ] 及康复治疗。我科自1994年 1月~ 2 0 0 0年 3月采用屈指浅肌腱 (远端 )、屈指深肌腱(近端 )切断 ,交叉吻合并用康复训练的方法[4] ,并根据前臂手部伴随的其它畸形而采用相应术式以及康复疗法治疗脑性瘫痪手 2 2例 ,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2 2例患者中 ,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9~ 2 1岁 ,平均 14岁 ;畸形 :屈指屈腕、拇指内收握于拳内 16例 ,屈指屈腕 6例 ;伴有前臂旋前畸形 18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比应用多组套圈吻合法与改良Kessler法修复指深屈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指深屈肌腱断裂致手指屈曲活动受限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多组套圈吻合法修复,B组采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A组肌腱再次断裂2例,肌腱粘连致手指屈、伸活动受限3例,肌腱粘连不明显、无疼痛、屈、伸活动恢复良好55例;B组肌腱再次断裂14例,肌腱粘连致手指屈、伸活动受限25例,肌腱粘连不明显、无疼痛、屈、伸活动恢复良好21例,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组套圈吻合法修复指深屈肌腱断裂综合疗效优于改良Kessler法。  相似文献   

19.
实验主要于2003-06/2005-08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解剖教研室及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完成。将2只新鲜成人手标本(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用50g/L浅蓝色明胶溶液包埋,采用冰冻薄层断面切片技术通过数控铣床将标本手铣切为0.2mm的薄层断面,用Canon(ESO1OD)数码相机(630万像素)自然光下采集数据并传输到电脑中保存,采集到的图像数据经对位、裁切及格式转换等一系列处理,最后按3∶1的比例抽取共计353个层面的二维图像数据,组成一个新的数据集。利用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三维重建软件(未商品化)在PC机上对手指屈肌腱进行三维重建。从重建的图像可以看出手指屈肌腱包括4条指浅屈肌腱、4条指深屈肌腱和1条拇长屈肌腱,各指屈肌腱共同穿出狭窄的腕管进入掌部,沿各手指的方向呈扇形散开。重建的手部骨骼包括指骨、掌骨和腕骨以及各骨之间形成的关节,可以单独显示或与重建的指浅屈肌腱及指深屈肌腱任意搭配显示,重建的图像比较清晰的显示了手部诸骨及指屈肌腱的空间形态和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2岁.因发现右前臂包块并逐渐增大20年入院.查体:右前臂远端可见一大小约8.0 cm X 5.0 cm肿物,质较韧,无搏动及震颤,无明显波动感及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皮温正常,右腕及右手各指屈伸活动自如,手桡侧三指半及手掌部桡侧皮肤感觉稍迟钝.超声检查:右手腕上5 cm至掌指关节处指深、浅屈肌腱周围可见实质性略低团状回声,呈梭形包绕指深、浅屈肌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