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2 6例患者取淋巴结 4 4 3枚 ,应用淋巴结显示液处理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直肠癌标本 ,对切取的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2 3例(88 5 % )患者的 1 2 8枚 (2 8 9% )淋巴结发现肿瘤转移 ,淋巴结直径≤ 0 5cm者 76枚 (5 9% )。转移病例中 ,后壁直肠癌 1 4例 ,71枚淋巴结有肿瘤转移 ,6 8枚分布于直肠上动脉旁。侧壁直肠癌 9例 ,5 7枚淋巴结有肿瘤转移 ,其中同侧直肠上动脉分支旁转移 2 9枚 ,对侧 7枚 ,同侧直肠中动脉旁转移4枚、对侧无转移。结论后壁直肠癌转移主要为上行扩散 ,侧壁直肠癌可伴有侧方淋巴结受累 ,并以肿瘤同侧淋巴结转移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直肠癌在直肠远端系膜内播散的规律.方法 收集直肠癌根治手术标本60例,整体平铺用溶脂法处理后,绘制淋巴结分布图,逐个定位、计数淋巴结及癌转移结节,显微镜下观察其转移规律.结果 直肠癌在直肠远端系膜的播散方式主要为淋巴结转移和癌转移结节形成,远端系膜总播散率为13%(8/60),淋巴结播散率为10%(6/60),癌结节播散率为7%(4/60),播散最远距离为4.5 cm.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是影响直肠癌远端系膜淋巴结播散的因素.肿瘤部位及Dukes分期是影响直肠癌远端系膜癌转移结节播散的因素.结论 利用溶脂法能全面客观地观察直肠远端系膜内癌组织的播散规律.直肠癌手术远端系膜切除距肿瘤下缘不应少于4.5 cm或行全系膜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微转移规律,为合理施行直肠癌手术提供病理学证据。方法联合运用大组织切片与组织芯片技术,研究31例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标本。结果共检获992枚淋巴结,平均每例32枚。癌转移淋巴结148枚。56.1%位于直肠系膜后方。直肠侧壁肿瘤,同侧癌转移淋巴结明显多于对侧(P<0.001)。12例标本证实存在环周切缘癌浸润,与癌转移淋巴结数目相关(β=1.166,P=0.041)。9例标本的无癌淋巴结内查见肿瘤细胞微转移,但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无关(P>0.05)。结论大组织切片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提高了淋巴结检获率。系膜外带及肿瘤同侧系膜内淋巴结转移较多。淋巴结微转移可见于各期直肠肿瘤。  相似文献   

4.
Fan T  Yao YF  Wang HY  Gu J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1):1472-1474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系膜内淋巴结微转移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3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了TME手术,应用脂肪清除技术获取全部淋巴结。将HE染色无转移的淋巴结标本进一步行抗CK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结内肿瘤微转移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1例标本检出1007枚淋巴结。常规病理发现105枚淋巴结转移,直径为(5.5±3.1)mm;未见癌转移的淋巴结其直径为(2.8±1.5)mm,两组直径差异显著(P〈0.05)。在HE染色无转移的902枚淋巴结中,26枚发现微转移,其直径为(3.3±1.2)nq/n,显著小于常规病理有转移的淋巴结[(5.5±3.1)mm,P〈0.05],与常规病理无转移淋巴结直径差异不明显。有微转移的淋巴结其直径大部分〈5mm(88.5%)。31例患者中14例(38.7%)发现微转移;HE染色淋巴结无转移病例中微转移率为14.3%(2/14)。直肠系膜内淋巴结微转移与病理分期、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 脂肪清除技术综合微转移的检测方法可使TME标本得到更多淋巴结,并能更加准确地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更加准确的临床分期并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下段直肠癌远端壁内浸润和系膜转移的频率、类型,确定合适的病灶远端切除长度.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中下段直肠癌标本34例,山东省立医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中下段直肠癌标本28例,分别用HE和CK20(cytokeratin,CK)染色,观察中下段直肠癌远端癌灶存在形式及分布规律.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中下段直肠癌发生远端壁内浸润和系膜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形式为:黏膜下或肌肉间浸润发生率为16%(10/62),扩散距离0.5~1.0 cm.直肠癌远端系膜转移形式为:淋巴结转移、脉管转移、周围神经转移、孤立癌灶,发生率为24%(15/62),扩散距离0.5~4.0 cm.CK20染色观察3例患者存在远端系膜癌灶.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血CEA水平、淋巴结转移、环周切缘癌浸润(circumferential margin involvement,CMI)和TNM分期与中下段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和系膜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是中下段直肠癌远端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Wald=9.567,P=0.002).结论 TNM分期是影响中下段直肠癌远端壁内浸润和系膜转移的独立因素.直肠癌手术切除远端肠管长度达1.5 cm即可,但必须保证切除远端系膜长度不少于5 cm.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系膜区域转移与微转移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直肠癌系膜内癌灶、微转移灶的分布规律。方法联合运用大组织切片与组织芯片技术,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2002年3月至2002年5月间的31例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标本.结果直肠系膜内癌灶349处,33%位于外带,肿瘤同侧多于对侧(P〈0.05)。肿瘤远端系膜内播散4例,距离1.0~3.5cm,环周切缘癌浸润12例,与肿瘤位置无关。检获淋巴结计972枚,其中癌转移淋巴结128枚,微转移发生率与肿瘤分期无关.结论按照原则手术,保持盆脏筋膜完整性是减少肿瘤局部残留的有效措施。进展期直肠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中低位直肠癌逆向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实施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时,肿瘤平面以下系膜与肠管切除的范围。方法将60例经标准TME切除的中低位直肠癌肿瘤标本,以5mm间距由肿瘤下缘横断面连续取材至下切缘.大组织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转移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15例(25.0%)患者出现肠系膜逆向转移,转移距离0.5~4.0(2.47±1.06)cm;肠系膜逆向转移与Dukes分期(P〈0.01)、肠旁淋巴结转移(P〈0.01)和组织分化程度(P〈0.05)相关。11例(18.3%)患者为肠壁内逆向浸润,转移距离0.5~4.0(1.64±1.16)cm。肠壁内逆向浸润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手术时,宜切除4.0cm远端系膜和2.5cm肠管;肿瘤病理分期晚、有肠旁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不良时,最好切除5cm远端系膜和肠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直肠癌系膜切缘和盆腔侧方转移的规律,为合理施行外科手术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运用大组织切片技术,研究62例手术标本,并分析随访资料。结果有8例(12.9%)标本判定为环周切缘肿瘤浸润(CMI),其术后无病生存率低于切缘无肿瘤者(P=0.003)。12例(19.4%)标本存在盆腔侧方区域肿瘤转移,其中有8例(66.7%)为单一区域受累,4例(33.3%)为多重区域受累;术后无病生存率低于直肠系膜转移及无转移者(P=0.026)。本组盆腔侧方区域肿瘤转移中以直肠中动脉根部受累率最高(6/12,50.0%),其次为髂内动脉部(4/12,33.3%)和闭孔动脉区(3/12,25.0%)。结论直肠系膜CMI和盆腔侧方癌转移对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有影响,应合理制定手术清扫范围,选用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疗后中低位直肠癌系膜内淋巴结隐匿转移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7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了新辅助放疗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TME),术后应用脂肪清除技术获取全部淋巴结.将苏木精-伊红染色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进一步行抗CK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结内肿瘤隐匿转移情况,并分析隐匿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74例标本共检出1883枚淋巴结.每例(25.4±1.3)枚。淋巴结常规病检发现172枚有转移(35例,占47.3%),其直径(4.9+2.6)mm,显著大于无转移淋巴结的直径(2.7±1.4)mm(P〈0.01)。对常规病检无转移的1711枚淋巴结进一步行抗CK抗体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其中40枚(2.3%)有隐匿转移(24例,占32.4%),隐匿转移淋巴结直径(3.2±1.2)mm,显著小于常规病理有转移的淋巴结(P〈0.01)。常规病检淋巴结无转移的39例患者有淋巴结隐匿转移者9例(23.1%),明显低于常规病检淋巴结有转移者的淋巴结隐匿转移率(15/35,42.8%,P〈0.01)。ypN0期患者淋巴结隐匿转移与否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结论对常规病检淋巴结无转移的直肠癌患者.存在淋巴结隐匿转移不应改变其N分期:不应将淋巴结隐匿转移单独作为TNM分期中对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系膜环周切缘与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环周切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前瞻性研究56例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环周切缘侵犯情况。结果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3%(7/56),远处复发率为25% (14/56);中下段直肠癌直肠系膜环周切缘阳性率为21%(12/56);环周切缘阳性的中下段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为33%(4/12),明显高于环周切缘阴性的7%(3/44)(χ^2=6.061,P=0.014);前者远处复发率为50%(6/12),后者为18%(8/44)(χ^2=5.091,P=0.02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环周切缘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log-rank,P=0.011);环周切缘阳性的中下段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41.7%,明显低于环周切缘阴性者的70.4%。T3直肠癌环周切缘阳性率为37%(10/27),明显高于T1和T2的0/6和9%(2/23)(χ^2=7.758,P=0.021)。肿瘤直径≥5 cm直肠癌环周切缘阳性率为39%(7/18),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的13%(5/38)(χ^2=4.803,P=0.028)。结论环周切缘侵犯与浸润深度和肿瘤直径密切相关,是影响中下段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近几年成为了结直肠外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在经历了动物实验、尸体试验和伦理认证等过程后,该手术的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多个国家得到迅速发展。虽然该术式的初步结果尤其在肥胖患者、骨盆狭窄、前列腺肥大等情形时可改善全直肠系膜切除的质量,降低远切缘及环周切缘的阳性率。但目前开展单位尚少,样本累积亦不足,缺乏多中心研究的长期结果,该术式仍处于探索性的研究阶段。鉴于该术式与传统手术路径不同,需要有更为充分的前期基础来谨慎开展。开展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获得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是今后临床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Chi P  Lin H  Chen Y  Chen D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820-821
目的:比较保肛与非保肛两种直肠癌根治术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后的局部复发率的(local recurrence rate,LRR)差异。方法:173例直肠癌患者分2组(Dixon组123例,Miles组50例),按Heald法行TME。结果:Dixon组与Miles组的总LRR分别为4.8%(6/123)与18.0%(9/50),P<0.05;1997年以前Miles组的LRR为36.8%(7/19),显著高于1997年以后Miles组的6.5%(2/31),P<0.05;前者与Dixon组的LRR4.8%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后者与Dixon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差义,P>0.05。结论:TME是降低2种直肠癌根治术后LRR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直肠系膜全切除在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探讨直肠系膜全切除在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价值。 方法 对 1993年 1月~ 1998年 10月间 ,行直肠系膜全切除加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 30 6例直肠肿瘤患者的疗效、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 ,并发症中吻合口漏 9例 ,发生率为 2 9% ;输尿管损伤 2例 ,发生率 0 7% ;吻合口狭窄 32例 ,发生率为 10 5 %。术后复发 2 0例 ,复发率为 6 7% ,其中B期复发 4例 ,占B期 2 3% ;C期复发 9例 ,占 12 5 % ;D期复发 7例 ,占 5 3 9%。 结论 直肠系膜全切除可有效地降低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并保证了低位和超低位前切除术的安全性。但患者局部复发率还与病期的早晚有关 ,因此 ,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也是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Zhou Z  Li L  Shu Y  Yu Y  Cheng Z  Lei W  Wang T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899-901
目的:探索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按TME原则、用双钉合技术(DST),在腹腔镜下对6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TME、DST低位、超低位结肠-肛肠吻合术。结果:手术时间11-210min,平均125min;术中出血5-80ml,平均20ml;术后1-2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住院时间5-14d,平均8d。1例患者因凝血障碍中转开腹,其他6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疼痛剂应用28例,除1例吻合口漏、1例尿潴留外,其余患者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TME、低位、超低位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创伤小、保肛率高、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498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 36例(7.2%,36/498)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发生吻合口漏与患者的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放疗密切相关(P<0.05或0.01),而与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预防造瘘、脉管癌栓、吻合方式等无明显关系.37例手术同时即行预防性造瘘的患者,仍有3例发生吻合口漏,未经特殊处理后自愈.另外33例吻合口漏的患者中10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3例行近端肠造瘘粪便转流术,吻合口漏愈合后二期还纳治愈.结论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放疗密切相关;控制好围手术期血糖可以明显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314例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形式及其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形式、预后及其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研究1979年5月至2006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直肠癌手术治疗并术后复发转移的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局部复发168例(53.5%),复发间隔期为(24.7±1.9)个月;远隔转移146例(46.5%),远隔转移间隔期为(22.7±1.9)个月;远隔转移时间早于局部复发时间(P〈0.01).复发时间段较早(P〈0.01)、腹膜反折以下(P=0.043)及术后未行放化疗(P=0.007)的患者发生局部复发的构成比高.局部复发组3年和5年生存率为0.48和0.25,生存期为(24.7±1.9)个月;远隔转移组3年和5年生存率为0.33和0.16,生存期为(22.7±1.9)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提示,复发早、TNM分期及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方式和术后是否放化疗)是影响患者复发后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1).结论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者预后优于远隔转移者:根治性切除可使术后复发患者生存显著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肛门拖出式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6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拖出式吻合保肛术28例(腹腔镜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37例(开腹组)。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方式、手术学指标、肿瘤学指标和近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中转开腹1例。两组在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肠管远切缘长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快,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平均随访35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6.5%;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3.6%、5.4%和96.4%、94.6%,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经肛门拖出式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能够严格地遵守肿瘤学根治性原则,安全、可行,并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