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武秀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87-1688
目的观察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同时伴有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发生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鼻中隔高位偏曲矫正及中鼻甲整形术。观察2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至少1年,治疗组治愈33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可以减少粘连,提高对慢性鼻息肉、鼻窦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王在凡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225-2226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鼻中隔高位偏曲和中鼻甲整形同期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将鼻中隔高位偏曲和中鼻甲整形同期处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鼻粘连情况。结果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鼻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高位偏曲和中鼻甲病变患者实施内窥镜鼻窦手治疗的同时配合鼻中隔高位偏曲和中鼻甲整形处理,对降低鼻粘连发生率有重要作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100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利用鼻内窥镜开展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则放于Ⅱ期手术中,观察组患者同期进行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隔鼻甲、筛窦腔闭锁、中鼻甲粘连的发生率分别是8%、14%、16%,对照组患者分别是30%、5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鼻腔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鼻内镜检查,鼻窦冠状位CT扫描证实的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病变患者71例,观察鼻中隔偏曲两侧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筛泡过度气化的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发病率及鼻窦炎发病率。结果同侧中鼻甲肥大、下鼻甲肥大发生率大于对侧(P〈0.05),对侧上颌窦炎和筛窦炎的发生率大于额窦炎和蝶窦炎的发生率(P〈0.05);鼻中隔偏曲角度和对侧中鼻甲宽度,下鼻甲宽度成正相关关系(r=0.426,P〈0.001;r=0.438,P〈0.001)。结论临床处理鼻窦炎性病变的同时应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鼻窦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阻断鼻中隔偏曲造成对侧中、下鼻甲代偿性改变的代偿失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鼻窦炎的发生与鼻中隔偏曲的关系。以往认为鼻中隔偏曲引流不畅,是引起鼻窦炎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方法通过对73例鼻中隔偏曲并发单侧鼻窦炎者,行鼻窦轴位和冠位CT扫描及鼻窦内窥镜观察。结果鼻中隔偏曲造成的鼻腔宽侧的鼻窦炎发生率高于鼻腔狭侧。结论认为鼻腔狭侧阻塞并不是造成鼻窦炎的原因,鼻中隔高位偏曲(D、F组),中鼻甲受压向中鼻道移位,中鼻道狭窄明显或阻塞,妨碍鼻窦的通气与引流是造成鼻窦炎的主要原因,鼻腔宽大侧的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代偿性增生肥大,鼻腔以外侧壁为主的结构均代偿性的肥大,肥大的结构阻碍了鼻腔鼻窦分泌物的引流,鼻窦炎很容易发生,同时鼻腔宽大侧鼻腔黏膜纤毛的输送功能的下降也可能是造成鼻窦炎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中同时处理鼻腔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时对变异的中、下鼻甲及鼻中隔进行矫正处理(处理组);另选3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对照组),有解剖变异本应处理而未处理.在术后对这两组患者就其解剖形态的恢复、鼻窦炎的疗效、粘连的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处理组中解剖形态恢复正常79例(88.2%),鼻窦炎治愈77例(85.9%),粘连的发生率18例(1 0.6%).对照组中慢性鼻-鼻窦炎治愈23例(73.2%)粘连发生15例(46.7%).结论 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同时处理影响鼻腔功能的解剖变异,对于提高慢性鼻-鼻窦炎治愈率,改善鼻腔通气引流,降低粘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鼻内窥镜手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原因 ,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3例经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鼻甲处理不当与周围结构粘连 14例 ,病灶清除不彻底 13例 ,上颌窦窦口阻塞 8例 ,高位鼻中隔偏曲未同期矫正引起手术复发 5例 ,钩突尾端残留未切干净 3例。结论 熟练掌握鼻窦内窥镜手术的鼻腔解剖 ,尤其是鼻腔外侧壁的解剖学特点 ,熟练的手术技巧和手术方法 ,术后定期合理的鼻窦内窥镜随访和精细的清理是保证手术成功、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中隔高位偏曲与前组鼻窦炎的关系.方法:59例鼻中隔高位偏曲与前组鼻窦炎患者作为实验组,42例无鼻中隔偏曲无鼻窦病变为对照组,比较前组鼻窦炎在两侧鼻腔的发生率,CT检查两组鼻腔中鼻甲、钩突和下鼻甲的横断面积在各自鼻腔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宽窄两侧鼻腔鼻窦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T检查中鼻甲、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鼻、鼻窦手术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对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120例患者,先行鼻中隔矫正术,同时再行同侧或对侧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结果:治愈96例(80.0%),好转24例(20.0%),总有效率100%。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3例(2.5%),鼻道粘连3例(2.5%)。结论: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及鼻-鼻窦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杜奕  何静  陈彤 《宁夏医学杂志》2022,(7):597-599+576
目的 应用鼻窦MSCT观察鼻中隔偏曲(NSD),分析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CRS)及下鼻甲肥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确诊的鼻中隔偏曲患者,根据有无慢性鼻-鼻窦炎分为CRS组(150例)和非CRS组(50例),结合其鼻窦CT影像学表现,分析鼻中隔偏曲角度与慢性鼻-鼻窦炎的相关性。测量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内侧黏膜、外侧黏膜及下鼻甲骨厚度,分析鼻中隔偏曲角度与下鼻甲肥大的相关性。结果 CRS组鼻中隔高位偏曲、重度鼻中隔偏曲占比均高于非C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S组上颌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窦及额窦,窄侧鼻腔与宽侧鼻腔Lund-Mackay CT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S组与非CRS组鼻中隔偏曲角度与下鼻甲内侧黏膜、外侧黏膜及下鼻甲骨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鼻中隔偏曲角度与CRS组下鼻甲内侧黏膜厚度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鼻中隔高位偏曲和重度偏曲与CRS呈正相关,宽窄侧鼻-鼻窦炎严重程度不同;鼻中隔偏曲角度与宽侧鼻腔下鼻甲内侧黏膜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中隔鼻甲微创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132例肥厚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伴有中隔鼻甲患者施行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时切除鼻中隔鼻甲粘膜下肥厚组织,保持中隔粘膜及软骨膜的完整,修整鼻中隔的形态,行中鼻甲矫形,重建中鼻甲、上颌骨额突及鼻中隔的解剖关系,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随访2年,119例(90.15%)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75例(125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治愈48例(64.0%),好转20例(26.7%),无效7例(9.3%),总有效率90.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黏连。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术中正确处理中、下鼻甲及鼻中隔,术后定期随访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鼻窦炎的原因及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鼻窦炎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原因,总结其手术体会。方法:对168例(225侧)复发性鼻窦炎患者术前进行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均实施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中鼻甲部分或完全缺失95例(121侧),上颌窦窦口狭窄阻塞51例(75侧),鼻腔粘连85例(117侧),钩突残留48例(57侧),筛窦骨质增生38例(65侧),鼻中隔偏曲25例。106例(134侧)痊愈,40例(56侧)好转,22例(35侧)无效。结论:病变残留、鼻腔粘连、窦口狭窄闭锁、钩突残留、筛窦骨质增生、鼻中隔偏曲是实施修正性手术的主要原因。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术前鼻窦CT检查、选择好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解剖参照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麻宁  陈付华  郭欣 《四川医学》2011,32(5):717-718
目的探讨保留鼻中隔粘膜瓣切除鼻中隔粘膜结节微创手术的优点。方法通过对31例鼻中隔偏曲同时合并鼻中隔粘膜结节,其中11例伴有前组鼻窦炎的患者,在行鼻中隔成形术、鼻窦开放术的同时行鼻中隔结节粘膜下剥离,美敦力动力系统吸切粘膜下组织,保护粘膜结节表面的正常粘膜,保证中隔粘膜的完整性,避免中隔粘膜表面创面出现。结果 31例患者术后7d中隔粘膜面见手术切痕,粘膜结节消失,中隔粘膜表面平整,中鼻甲、中鼻道暴露。随访6~12个月鼻中隔与中甲及鼻腔外侧壁无粘连,鼻中隔粘膜结节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保留鼻中隔粘膜瓣的微创手术治疗鼻中隔粘膜结节的方法,能有效防止鼻腔术后粘连,促进鼻窦术后的引流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我院2005年2月至2009年12月参加随访的395例鼻内窥镜术后的患者中,20例发生鼻腔粘连,其中,14例患者中鼻甲和鼻腔外侧壁发生粘连,6例鼻中隔与下鼻甲处发生粘连.轻度粘连16例,重度粘连4例.根据病变程度和部位不同分别行钩突切除、鼻中隔矫正术、中鼻甲成形术和下...  相似文献   

16.
佘新泽 《吉林医学》2014,(20):4463-4464
目的:分析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策略。方法:选择42例鼻内镜手术后发生的鼻腔粘连患者,检查鼻腔粘连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42例患者中发现鼻腔粘连前10天~9年有鼻内镜鼻窦开放手术史,其中2例鼻中隔偏曲矫正不彻底及8例合并鼻中隔偏曲前次未行矫正,7例中鼻甲下缘过长或中鼻甲肥大,4例钩突切除不彻底,6例下鼻甲骨质高拱型,2例患者术后未及时鼻腔清理换药。行鼻腔粘连松解术后,随访6个月~1年,42例术腔粘连均成功解除。结论:分析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后尽量避免,鼻腔粘连松解术可以很好的改善鼻腔粘连。  相似文献   

17.
刘新  蒋立新 《吉林医学》2006,27(3):253-254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鼻腔粘连的成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24例FESS手术后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21例术后鼻腔粘连的病例,对此组病例进行分析并与无粘连的203例进行比较。结果:粘连的21例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15例,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6例。结论:手术对应创面距离过小、术后换药不及时和粘连后处理方法不当是造成鼻腔粘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邓清红  杨汉霞 《四川医学》2011,32(9):1408-1410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11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术后随访6个月及以上,对并发鼻腔粘连者进行手术分离。结果 117例患者中并发鼻腔粘连15例,经过手术分离解除鼻腔粘连。结论术前综合评估患者的情况,正确处理好中鼻甲、鼻中隔及下鼻甲,定期复查能有效预防鼻腔粘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钩突等多结构同步矫形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95例。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显效82例(86%),有效13例(14%),无效0例。结论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钩突等多结构同步矫形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