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起饮用学生奶出现群体性癔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饮用学生奶出现群体性癔病的原因,探索预防和控制的有效途径。[方法]开展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对学生奶及相关产品进行检查,对发病学生进行对症处理、心理干预以消除学生心理恐惧。[结果]这是一起由学生奶出现感官异常、学校处置不当引发的群体性癔病。[结论]学校发生群体健康事件,应考虑癔病发生或伴发的可能,及时查明首发诱因。开展心理干预,是控制事态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起群体性癔病发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癔病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精神或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疾病[1].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和身体素质有关.群体性癔病的发作容易在情绪不稳定的易受暗示的儿童青少年中流行[2].笔者对一起发生于学校的群体性癔病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突发事件高度重视,对学校卫生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处理方法简单而导致群体性癔病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就昭通市昭阳区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学校群体性癔病发作进行分析,以提高学校、家长及学生对学校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1案例调查选  相似文献   

4.
接种腮腺炎疫苗后,个别人会出现局部的加重反应、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关节痛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生殖系统反应、腮腺炎样反应等,还可以诱发、偶合多种疾病。过敏反应的处理原则主要是抗过敏、对症治疗: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多系患者本身体质因素造成,要及时治疗并做出鉴定结论;对腮腺炎样反应,要采取抗病毒和对症治疗。诱发疾病系患者有病在先,接种疫苗只是诱因,要针对原有疾病采取治疗措施;诱发的群体性癔病,主要是采取心理疏导和暗示治疗。偶合疾病是受种者种苗时间与其患病时间发生了重叠,与疫苗的种类无关,与接种单位和接种者无关,发生后要由有关部门及时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预防接种引起群体性癔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癔病属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在临床上只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症状,而没有任何可以检出的器质性变化的疾病。因为这种反应与精神因素和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不仅免疫接种可以引起,其他任何因素对精神造成刺激均可导致发生。免疫接种引起的群体性癔病常发生在一些特殊地区和特殊群体中,学龄儿童的复种中此现象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2004年4月2日,济宁市某县某镇某小学发生了一起小学生接种麻疹疫苗后的群体性癔病反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接种情况和反应发生经过为进一步做好在校小学生麻疹疫苗和白破二联疫苗的接种工作,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根据省市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 2002年4月29日,四川省岳池县坪滩中心卫生院防疫科在对辖区内的雷锋小学实施麻疹、流脑疫苗接种后,部分学生出现发热、头昏/痛、出疹等群体性反应。经县卫生防疫站对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本次接种反应是预防接种偶合风疹流行以及由此导致的群体性癔病。  相似文献   

8.
预防接种的对象是健康人群,在实施过程中其安全程度直接关系到人群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与预防接种有关的群体性癔病,不仅妨碍了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影响了接种对象的身心健康,有的甚至成为不安定因素,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现对群体性癔病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1 发生和预后癔病多由精神因素引起情绪极度波动而突然发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某种“危险因素”(如某种化学毒物或致病性微生物)的出现会激起群体性的极度焦虑和恐惧,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主要表现为一种与刺激、功能丧失或改变有关的群体精神性反应,称为心因性反应,也可称为“群体性癔病”、“群体性精神性疾病”等。常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1月,莱芜市莱城区张家洼镇王梁坡小学接种A群流行性脑膜炎多糖菌苗(流脑菌苗)后发生了由心理因素所致群体性癔病反应,由于当地群众不理解造成不良影响,使全市计划免疫工作受阻,后经市、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调查处理,事件很快平息.1 事情经过1998年11月23日11:00~11:40.莱城区张家洼镇医院防保组为王粱坡小学75名学生接种流脑菌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61221—2有效期1998年12月),14:30左右,四年级一女生出现头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发生免疫接种发生异常反应的处理经验.[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结果]我市某镇卫生院在该镇中学设立麻疹疫苗临时接种点,接种937人,8 h后接学校报告发现其中66个学生出现皮肤痒为主的反应,而无其他明显的阳性体征,经调查,该起事件为群体性的心园性反应.[结论]群体性事件多数发生在农村,尤其以10岁左右中小学生为主,在集体单位实施接种工作前,先进行酎心细致的宣传工作,让受种者了解疫苗的作用及有可能出现的反应,在接种时发生接种反应时,及时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其他受种者出现群体性的恐慌.  相似文献   

12.
自1991年卫生部、国家教委在“全国学生肠道蠕虫感染防治方案”中推荐使用阿革哒唑以来,各地集体服药驱虫中使用了该药品,但在个别地区曾因出现过药物反应而造成工作困难。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防治方案”.尽量避免或减少服药反应,笔者对一起服药反应进行分析,报道如下。l服药反应情况1996年6月10日至20日,安徽省毫州市按照上级布置的任务,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学生肠道蠕虫感染防治工作,采取了集体服药的方法,全市共有68743名中小学生分批服用阿本吐吐药片,中学生400mg,小学生200mg顿服,普服之前曾做过一次试服,无异样感觉…  相似文献   

13.
1995年4月6日,我市马剑镇金沙小学等三所学校的360名学生发生一起141名学生群体性癔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情况今年,我市根据卫生部、国家教委制定的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集体服药驱虫.三月底发放由省防疫站统一组织的药物甲苯咪唑片,(浙江安吉制药厂生产,批号为940910,有效期两年,剂量每片220mg)  相似文献   

14.
1995年4月28日,聊城市沙镇康庙小学学生45人接种乙脑疫苗,接种后约30分钟1例出现反应,此后1小时内又有38例出现反应,经过心理疏导和一般对症处理48小时内痊愈.经市卫生局、市防疫站和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地区卫生局、防疫站和地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组织专业人员讨论分析,认为此次反应为乙脑疫苗接种诱发群体性癔病,并非疫苗的异常反应.1 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许多患者忽视服药方法及其姿势,认为吃药只要吞下就行。不当的服药方法不仅影响药效,甚至会导致不良后果。有些病人服药片或胶囊时,为了省事不用水送服,而是用唾液干吞下去;还有些病人喜欢躺卧姿势服药,或刚服药即躺卧。这  相似文献   

16.
1997年5月.阳谷县高庙王乡马尔小学接种乙脑疫苗,接种后发生了一起群体性癔病,迅速波及到另外10所小学.并酿成了群众冲击医院、县政府和地区行署的事件.造成了严重后果.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事件的发生及处理5月21日上午,高庙王乡卫生院防保人员在马尔小学接种乙脑疫苗,学生因害怕接种而乱跑,老师强行把学主赶回教室,未等学生情绪稳定,就开始了接种.接种的途径、剂量及技术操作均符合预防接种规范,疫苗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60403.1,效期1998年3月,系县卫生防疫站供应.接种后约10分钟,一名10岁女生即感腹疼、头痛、头晕.继之.又有10人出现了以腹疼为主的症状.次日.该小学82名被接种者全部发病.发生首例病人后,接种者立即肌注654—2,病人出现口干、发热等症状.22日起,有6名患者入县医院治疗.28日,其中的4人又入聊城地区医院治疗.治疗期间.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诊断为群体性癔病.乡卫生院决定不再承担医疗费用,患者家长不服、在县医院大哭大闹后,又分别到县政府和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癔病成因特征与控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进一步做好群体性癔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群体性癔病造成的不良后果。方法 本文根据作者数年来对多起群体性癔病处理的经验与体会,在参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群体性癔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结果 发病急骤;精神心理作用显著;病情轻重差别巨大;发病率高;流行强度与社会关注程度呈正比,和所谓的“因果关系”难以科学解释。结论 对群体性癔病的成因、特征、诊断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实用的预防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起群体性癔病的调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卫生防疫站315200张珊云1994年5月6日我区某中外合资皮毛缝制厂6名女工发生一起群体性癔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情况该厂位于我区工业小区内,系中外合资企业,常年缝制裘皮大衣(已处理好的熟皮)。厂房...  相似文献   

19.
一起接种甲肝疫苗发生群体性癔病反应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6月 ,我市武清区某镇小学一年级发生一起接种甲肝疫苗后引发的群体性癔病反应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概况2 0 0 1年 6月 2 8日武清区某镇卫生院按照全市统一部署 ,于当天上午先后为该镇 10所小学一年级学生实施甲肝疫苗接种 ,此小学至接种 (第四所学校 ) 10分钟后 ,有 5人 (3女 2男 )相继出现症状基本类似的反应 ,主要有头晕、头痛、抽搐、腹痛、乏力、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症状 ,体温 37 2℃~ 37 4℃。首发病例为 9岁女生 ,症状较重。校方立即组织送镇医院进行诊治。经给予注射鲁米那镇静药治疗 ,2 0分钟后除首例病人外 ,其…  相似文献   

20.
鄢浩 《家庭健康》2009,(6):45-45
一天3次≠一日3餐 大多数患者认为,一天3次就是每天饭前或饭后服药。其实这是错误的。在3餐的前后服药会使白天药物在体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甚至会造成药物中毒,而在晚上,一夜不服药,血药浓度必然下降,影响治疗效果。“一天3次”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每隔8小时服药1次,这样由于间隔时间相同,可以使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天24小时都保持比较平稳,既不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