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BV慢性感染在我国甚为常见,总数为1.2亿以上,危害人体健康严重,但由于对病原认识较晚,迄今仍以对症处理为主,名曰“保肝”,因而治疗有待改进。自从20世纪60年代发现HBV表面抗原,70年代查明HBV慢性感染发病机理是慢性免疫性损害犤1犦,80年代起查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均起源于HBV慢性感染犤2,3犦,因而抗病毒治疗逐渐受到重视。同时,HBV的基因研究查明HBV致病因子主要在于HBVDNA。抗病毒治疗主要在于利用免疫调节剂改善提高病体免疫功能、抑制清除HBV和合成药物直接阻断HBVDNA的复制。在这一治疗原则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重症HBV急、慢性感染时,出现肾功能衰竭,一直被认为属功能性,而器质性病理形态改变不明显,需进一步探讨。方法20世纪90年代起随机收集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病死者肝、肾组织作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计85例。结果85例肾组织病理切片镜检均见有轻重不等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染色HBsAg和HBcAg阳性者高达75.3%。结论HBV慢性感染时,HBV可在肾组织内表达,同时肾组织亦存在轻重不等的病理形态改变,这可能是HBV感染者肾功能衰竭的基础,单纯功能性损害的看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251-25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停药后,乙型肝炎的复发情况与患者血清的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达到停药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90例,HBeAg阴性60例,其中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51例(ADV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36例(ETV组),接受拉米夫定治疗63例(LAM组),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停药48周后各组HBV DNA转阳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 LAM组、ADV组和ETV组患者在停药48周时血清HBV DNA转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患者HBe Ag为阳性和阴性时,治疗前的HBV DNA水平越高,停药后复发率也越高。治疗1个月后,HBV DNA水平越低,停药后复发率也越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复发率与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之前的血清HBV DNA水平、治疗1个月后的HBV DNA水平和血清中HBV DNA的水平下降幅度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在孕期乙肝病毒(HBV)复制水平较高的孕妇中对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慢性乙肝孕妇,分为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替比夫定组自第28孕周起口服替比夫定进行治疗,600mg,1次/d,服用48周.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处理.结果:纳入61例孕妇,替比夫定组30例.对照组31例.分娩新生儿62例,替比夫定组30例,对照组32例.治疗至分娩时,HBV DNA水平替比夫定组[(3.18±1.43)coPies/mL]低于对照组[(8.53±1.74)coPies/mL],有显著差异(P=0.01);出生后1年,替比夫定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3.3%,1/30)低于对照组(15.6%,5/32).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孕妇及新生儿均未产生明显副作用.结论:替比夫定能够降低HBV垂直传播的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近日在国际顶级胃肠病学杂志Gut(影响因子9.36))2发表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准种进化与抗病毒治疗应答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抗病毒治疗对HBV准种进化的影响。该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检验系主任张欣欣教授指导,主要由博士研究生刘峰等完成。  相似文献   

6.
张毅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8):259-26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病毒之一。HBV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HBV慢性感染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 B,CHB)、肝硬化(1iver cirrhosis,I.c)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or carcinoma,HCC)等一系列肝病。  相似文献   

7.
HBV慢性感染是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50多万人死亡[1,2].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单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血清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阴率/转换率及ALT复常率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sAg下降速率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观察24周时HBsAg下降速率与48周时HBV DNA水平的关系。结果 HBsAg下降速率明显组(HBsAg下降速率大于50%)HBV DNA低于检测下线率明显高于HBsAg下降速率不明显组?HBsAg下降速率小于50%?,P<0.05。结论 24周时HBsAg下降速率大于50%可以很好的预测48周时抗病毒疗效,应重视对HBsAg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慢性HBV感染状态下细胞免疫变化及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HBV感染是我国引起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健全的特异性免疫功能是机体清除HBV的关键,在对HBV的免疫中,CD4Th细胞处于核心地位。抗病毒治疗可以影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强化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最终清除病毒还有赖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恢复。本文就慢性HBV感染相关免疫及抗病毒治疗对机体细胞免疫反应性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各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疾病进程、疗效与愈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前S1抗原(PreS1)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结果 在抗病毒治疗前,HBV D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PreS1Ag、HBeAg阳性率(P<0.01),而HBV-LP和 H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病毒治疗后,HBV-DNA的阳性率就明显低于HBV-LP的阳性率,二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治疗阶段HBV DNA、HBV-LP 、PreS1Ag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F=24.864、F=110.439、F=58.876,均P<0.01);不同HBV-DNA拷贝数组之间,HBV-LP、PreS1A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7.982、F=130.924,均P<0.01),相同HBV-DNA拷贝数的同一组,HBV-LP和PreS1Ag OD值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性(r=0.862、r=0.914、r=0.855、r=0.942,均P<0.05).结论 HBV-LP是判断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的可靠指标,是抗病毒治疗中的乙型肝炎患者的疾病进程、疗效与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HBV DNA、PreS1Ag和HBV-M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及临床作用。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给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在不同阶段分别采集血样,进行HBV-LP、HBV DNA、PreS1Ag和HBV-M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前,HBV D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PreS1Ag、HBeAg阳性率(P<0.01),而HBV-LP和H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后,不同治疗阶段PreS1Ag、HBeAg与HBV 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eS1Ag和HBe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HBV-LP阳性率,二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前HBV-LP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最高(均为100.00%),治疗后12个月时,HBV-LP的灵敏度最低(94.28%)、特异性最高(52.94%)。结论联合检测HBV-LP和HBV-DNA对抗病毒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最常见病毒感染,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3.5亿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其中约5%~40%死于肝硬化、有或无肝细胞癌,死亡率男50%,女15%。据统计每年死于肝硬化或肝癌者约100万人。慢乙肝(CHB)分为3个主要类型,即HBeAg携带无活动性疾病、HBeAg阳性CHB和HBeAg阴性CHB。HBeAg阴性CHB根据ALT又分3个类型:(1)持续ALT增高占24%;(2)ALT波动占48%;(3)间歇性或复发活动增高占28%。ALT间歇性增高易误诊为无活动HBV携带者。HbeAg阴性CHB在亚洲和中东常见,约为709/6~80%,CHB病人的治疗,目前世界应用最多的三种抗病毒药物,即干扰素α(interferona,IFN—α)、拉米夫定(lamivudine)和阿地福韦双酯(adefovir dipivoxil)。然而上述药物抗病毒的疗效至今一直不理想,尤其是HBeAg转阴率低,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有待开发疗效更佳的药物。1 抗病毒治疗目的与治疗反应定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和组织内HBVDNA定量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观察98例HBV急慢性感染病例血液和肝、脾、肾、脑组织内HBVDNA含量。结果急性HBV感染者血和肝组织内HBVDNA阳性率和平均含量均低于慢性感染者。治疗后血和肝组织内多数HBVDNA阴转。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血和肝、脾、肾、脑组织均可查见HBVDNA;肝、脾内检出率和含量均明显高于血液。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研究表明,HBV基因型与抗病毒药物治疗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尽管当前将 HBV基顺型作为一个独立因素预测疗效尚为时过早,但随着对HBV基因型研究不断的深入,它将极可能成为HBV感染日常临床诊治工作的一部分: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相关性如能进一步证实、也将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个体化的治疗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16.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由于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免疫反应所导致的缓慢而长期的肝脏损伤,这种免疫应答常是平稳或非  相似文献   

17.
<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慢性肝脏疾病和肝细胞癌的首要因素。尽管在防治HBV传播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世界范围内仍存在30000万HBV携带者。其中3/4生活在亚洲地区。由于现代治疗存在很多局限,治疗前必须仔细评估患者年龄,肝病严重程度,应答可能性大小以及潜在的不良反  相似文献   

18.
沈银忠  张永信 《上海医药》2011,32(11):527-530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给该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抗病毒治疗是治疗艾滋病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人们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随访与耐药检测等方面有很多新的认识。抗病毒治疗不仅能改善艾滋病患者的预后,而且可减少艾滋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20.
黄鑫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189-189
慢性乙型肝炎的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开创了新的局面,但目前临床应用的核苷酸类似物的治疗效果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HBV变异引起的耐药,导致病毒学和生化学突破,越来越受到重视。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因食欲不振、乏力2周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