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赵桂明  李嘉  邹怀宾 《临床荟萃》2009,24(9):804-805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仍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而其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为提高抗病毒疗效,目前提出了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案,其中拉米夫定(LAM)联合干扰素序贯治疗是提议较多的一种治疗方案。为此,我们观察了37例CHB患者LAM联合干扰素序贯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干扰素及胸腺肽三组,观察各组的ALT、HBV DNA、HBeAg、抗HBe及肝纤维化指标,包括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的HBV DNA滴度的变化及转阴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P<0.01),干扰素组优于胸腺肽组(P<0.05)。随访6个月联合组的HBV DNA、HBeAg、抗HBe等指标仍优于另两组(P<0.05~P<0.01)。【结论】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是治疗CHB的有效组合。  相似文献   

3.
魏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9):2062-2062
目的 探讨干扰素与胸腺肽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5-02-2010-07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进行治疗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干扰素与胸腺肽联用组)92例和对照组(干扰素组)92例,后将两组患者HbeAg、HBV-DNA的转阴率、患者满意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HbeAg、HBV-DNA的转阴率、患者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与胸腺肽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好,有十分明显的抑制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干扰素组及苦参素组 ,分别进行治疗。结果 联合用药组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HBV DNA阴转率均高于其他两组 (P <0 .0 5、P <0 .0 1、P <0 .0 0 1)。结论 联合用药组抗HBV复制优于单用药物组。  相似文献   

5.
柳立平  郭力红  段卫  王淑云  马文波 《临床荟萃》2007,22(16):1195-1197
全球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者超过3.5亿,每年死亡人数约100万~200万。我国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的高发区,约占全球HBV感染者的1/3,针对CHB的防治研究一直是我国的重点课题。CHB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是目前抗病毒的有效药物之一,但其疗效只有30%~40%。为提高抗病毒的效果,本研究应用干扰素联合乙型肝炎疫苗治疗CHB,并观察乙型肝炎疫苗的剂量对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浩新  陈厚皎 《新医学》2004,35(9):560-56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85例慢乙肝病毒携带者,40例为治疗组,4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治疗,100mg,每日1次,疗程1年.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BeAg阴转率(19%)、抗-Hbe阳转率(19%)、HBV-DNA小于4.2×105copy/L(18%)稍高于对照组的17%、17%、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20%(8/40)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ALT、AST升高,经加强护肝治疗后15~30日内恢复正常.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病毒携带者疗效差,不主张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干扰素-ɑ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阳性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使用干扰素和胸腺肽治疗12周,随后单用干扰素治疗12周;对照组52例单用同样剂量干扰素-ɑ治疗24周。结果治疗组ALT、HBV DNA、HA复常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14%和59.62%;78.57%和59.62%;58.93和34.62;60.71%和46.15%)。结论干扰素-ɑ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LT、HBV DNA、HA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优于单用干扰素-ɑ。  相似文献   

8.
随着拉米夫定作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恢复患者转氨酶的作用已被大家公认,但需长程服药,耐药性及变异率高,限制了其应用。我院应用拉米夫定,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5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不同位点变异及基因型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1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表现、生化、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并分析这些病人干扰素治疗(IFN-α2b 3MU,每周三次,疗程6个月)前血清标本中的病毒X基因和前c/c基因的DNA序列。结果:所有发生T^1762-A^1764突变的5例病人对干扰素治疗均有应答,而其余12例病人中仅2例有应答。在5例既有前c区A^1896变异又有c区抗原决定簇aa107—118变异的病人中,4例无应答,1例有应答。其他3例有A^1896位点变异的病人中,2例同时伴有1~2处淋巴细胞表位变异的病人有应答,而1例伴有5处淋巴细胞表位变异的病人无应答。应答的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低而抗HBc—IgM滴度高。所有病人的血清HBV DNA基因型均为B型或C型。结论:提示HBV基因变异、血清病毒载量和抗HBc—IgM滴度等可能是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但有待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联合聚肌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α联合聚肌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 6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随机分 2组接受治疗 ,30例为干扰素 α联合聚肌胞治疗 ,B组 (30例 )单用干扰素 α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及病原学指标变化。结果 发现HBeAg及HBVDNA阴转率A组分别为 6 6 .7% ,70 .0 % ;B组 4 0 .0 % ,5 0 .0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干扰素 α联合聚肌胞 ,具有协同效果 ,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 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LB)的浓度。方法将、365例血清标本在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同时检测TBA、PALB,进行分组统计阳性率。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小三阳组TBA阳性率为11.5%,PALB阳性率为6.2%,TBA+PALB阳性率为1.8%;乙型肝炎大三阳TBA阳性率为20.0%,PALB阳性率为10.5%,TBA+PALB阳性率为5.3%。结论建议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检查常规肝功生化项目时同时检测TBA、PALB,以了解肝脏合成功能和实质性损伤情况,在该病的治疗观察和预后判断方面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治疗性疫苗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性疫苗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4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为治疗性疫苗(基因重组乙肝疫苗30μg联合佐剂1m1).皮下注射.每月1次,联合干扰素α-2a干扰素用法为300万单位~600万单位,肌注.1次/d.连用半个月后改隔日1次,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单用干扰素)21例,用法及疗程同研究组。结果:血清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13/22(59.1%).对照组为6/21(28.6%)(P<10.05)。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14/22(63.6%).对照组为7/21(33.3%)(P<0.05)。ALT的复常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性疫苗联合干扰素治疗CHB息血清HBeAg及HBV DNA阴转率高于单用干扰素,说明治疗性疫苗可以提高干扰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梅碧琪  尤黎明  万丽红 《新医学》2005,36(7):395-39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为临床、社区开展慢性HBV携带者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组为慢性HBV携带者(141例,A组);对照组包括:住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组(158例,B组)、健康组(138名,C组).3组人群均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进行调查,并对3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C组比较,慢性HBV携带者的个性特征表现为相对内向,情绪较不稳定,精神质(倔强性)更明显.其心理健康差于C组,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C组(P<0.05),偏执因子得分高于B组(P<0.05);但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B组(P<0.05).结论:慢性HBV携带者存在不良个性心理,应对慢性HBV携带者提供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4.
文献报道妊娠期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为 0 0 8% 17 8% [1] 。孕妇肝炎的发病率为非孕妇的 6倍 ,孕期感染乙肝病毒 (HBV)对孕产妇及围生儿危害极大 ,因此防治该病是围生医学的重要课题。治疗主要采用免疫的方法阻断携带HBV的孕妇发生母婴传播。我院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治疗组58例,对照组62例,干扰素300万U皮下注射,隔日一次,脱氧核苷酸50 mg肌内注射,1次/d,疗程6个月;对照组单用干扰素治疗,用法同上,观察肝功能、HBV DNA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结果 治疗结束时,单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转率为40%,抗HBe阳转率为37%;而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65%,抗HBe阳转率为53%,且HBV-DNA阴转率亦有明显提高.结论 两药联合治疗可提高抗病毒治疗应答率.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有1.2亿,有效预防和治疗HBV感染是中国公共健康的一个重要目标。α-干扰素(IFN-α)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常用的药物之一。IFN-α可以抑制HBV复制,促使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α(IFN-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病毒携带者已被国内外肝病专家公认,但干扰素γ(IFN-γ)抗乙型肝炎病毒鲜见报道。为探讨其疗效,我们选择300例患者,分3组抗病毒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5):3548-354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单用与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肝64例,单用拉米夫定34例,100mg/d,联合α干扰素治疗组30例,皮下注α干扰素5MU/d,连续14d后,改为5MU,1周3次,同时口服拉米夫定100mg/d,疗程6个月停用干扰素,随后单用拉米夫定18个月。结果:两组ALT复常率、HBV—DNA转换率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YMDD变异率低于单用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2a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能提高血清转换率。减少病毒YMDD变异。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 (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国内外均有报道[1,2 ] ,但对治疗乙型肝炎病毒 (HBV)携带者的疗效报道不多。作者等应用LAM治疗HBV携带者 72例 ,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作了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72例HBV携带者为 2 0 0 0年 1月至2 0 0 1年 1月本院和湘雅二医院门诊病人 ;男 4 5例 ,女2 7例 ,平均年龄 35 .5 (16~ 4 5 )岁 ,血清HBVDNA均阳性 ;HBeAg均阳性 ,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正常。72例随机分为二组 :治疗组 ,32例 ;对照组 ,4 0例。二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和病程上均有可比性。入选对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前S1抗原,PCR法检测HBV-DNA,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6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HBV-DNA和前S1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1.0%和54.0%,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44例HBeAg阳性标本的HBA-DNA和前S1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0%和81.0%,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52例HBeAg阴性标本的HBV-DNA和前S1抗原检出率为38.0%和30.0%,明显低于HBeAg阳性模式的检出率,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前S1抗原可以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V感染、复制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