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霉素致大鼠心力衰竭干预起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霉素导致大鼠心力衰竭心室结构演变和应用此模型进行心力衰竭治疗性试验时恰当的干预起点。方法以累积剂量达15mg/kg,3周内注射完毕的方法建立阿霉素致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分别于注射阿霉素前,注射后3、4、5、6周和7周在M型超声下观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变化;于注射阿霉素前,注射后6周,7周使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脑利钠肽浓度。结果注射阿霉素7周后与注射阿霉素前比较,LVEF(69.6%±10.3%vs.78.7%±13.7%,P0.01),LVEDd[(0.67±0.03)cmvs.(0.52±0.02)cm,P0.01],LVESd[(0.41±0.17)cmvs.(0.30±0.02)cm,P0.01]和脑钠肽[(0.37±0.15)μg/Lvs.(0.18±0.06)μg/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足量注射阿霉素7周后可作为阿霉素致大鼠心衰模型治疗性试验时干预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芪苈强心对阿霉素致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及血清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阿霉素致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及血清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29只SD大鼠中9只作为正常对照组,20只用作造模。造模大鼠2周内分6次腹腔注射阿霉素2.5mg/kg作为心力衰竭(心衰)模型后,分为心衰组、芪苈强心组和美托洛尔组,后2组分别服用芪苈强心胶囊生粉(1g/kg)和美托洛尔(10mg/kg)治疗6周,正常对照组和心衰组以相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6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B型钠尿肽(BNP)含量,心肌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病理检验。结果:心衰组较正常对照组心功能显著降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增加(P<0.01和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显著降低(均P<0.01),血清BNP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美托洛尔组较心衰组显著改善了大鼠的LVESD、LVEDD、LVEF和FS(均P<0.05),BNP显著低于心衰组(P<0.05)。芪苈强心组较心衰组也改善了大鼠LVEF和FS(均P<0.05),显著降低心衰大鼠血...  相似文献   

3.
两种给药方式建立阿霉素心肌病大鼠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两种方案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心肌痛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3组:模型A组腹腔泣射阿霉素4mg/kg,每周1次,共6周;模型B组腹腔注射阿霉素2.5mg/kg,每周3次,用1周,间隔2阁,再用1周。共计6次;对照C组注射相同体积的注射用水。于末次注射停药后观察2周。测量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心功能;全心质量/体重,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对照C组相比,模型A组、模型B组BNP水平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DP)、左室最大压力上升及下降速度(&#177;dp,dtmax)均明显降低;病理学结果证实符合心肌病样改变。模型B组与A相比上述改变较轻,但心外损害严重,死亡率高。结论多次间断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阿霉素能建立心肌病心力衰竭模型,其中每厨1次的注射方案诱导方案死亡率低,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阳利水方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揭示温阳利水方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温阳利水方低剂量组和温阳利水方高剂量组,灌胃给药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大鼠血浆脑钠肽(BNP)、可溶性ST2(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血红素氧合酶(HO-1)的表达。结果治疗1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曲美他嗪组及温阳利水方两组的LVEDD、LVESD、BNP、sST2、Galectin-3均下降,LVEF值均升高;温阳利水方高剂量组与曲美他嗪组相比,LVEDD、LVESD、BNP、sST2、Galectin-3均下降,LVEF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曲美他嗪组、温阳利水方两组的CRP、IL-6、TNF-α的表达均有所降低,且温阳利水方高剂量组低于曲美他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曲美他嗪组、温阳利水方两组的SOD、GPX、HO-1的表达均有所升高,且温阳利水方高剂量组高于曲美他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阳利水方可以通过降低心力衰竭大鼠CRP、IL-6、TNF-α的表达水平,同时提高SOD、GPX、HO-1的表达水平,来降低LVEDD、LVESD、BNP、sST2、Galectin-3的指标,升高LVEF值,从而保护心肌,最终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4例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治疗组(n=42),两组均给予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措施,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20 mg)治疗每日3次。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E/A值,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结果 6个月后,对照组E/A比值、LVESD及LVEDD与入院时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LVEF、血清NT-pro BNP的随访结果与入院时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DD与入院时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LVEF、E/A比值、LVESD及血清NT-pro BNP随访结果与入院时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组间比较,两组除LVEDD无统计学意义外,LVEF、E/A值、LVESD及血清NT-pro BNP的随访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曲美他嗪能够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脏重构及左室射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心动图在阿霉素(ADM)造模致心力衰竭小鼠早期心功能降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0只清洁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接受ADM腹腔注射,制造小鼠心力衰竭模型,对照组接受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注射5 w,采用高频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小鼠心功能各项指标,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小鼠血脑钠肽(BNP)水平。结果对小鼠连续注射ADM 5 w造模成功后,高频超声心动图显示第6周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E/A均低于造模前及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峰减速时间(EDT)均高于造模前及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小鼠主要表现为LVEF、LVFS降低,LVPWd、IVSd变薄,E/A值降低,LVESD、LVEDD值增大,EDT延长。与造模前相比,实验组小鼠第3周E/A值已经出现明显下降,EDT值已出现明显上升,说明小鼠的心脏舒张功能已经开始出现损伤,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LVEF与LVFS水平在第4周才开始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结论高频超声心动图对小鼠心功能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E/A及EDT等反映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在早期评估ADM心肌损伤方面较反映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LVEF及LVFS等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芪苈强心(QLQX)胶囊和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心室重塑及脑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饲养4周的44只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心衰模型大鼠分成5组:心衰模型组、QLQX胶囊低剂量(0.25 g/kg.d)组、QLQX胶囊高剂量(1.0 g/kg.d)组、美托洛尔(10 mg/kg.d)组、假手术组。灌胃给药,1/日,连续4周后,测心率及超声心动测定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计算全心质量指数(HW/BW),酶免法测定脑钠肽(BNP)。结果与心衰模型组相比,高剂量QLQX胶囊组和美托洛尔组均可显著性缩小LVESD、LVEDD,升高LVEF、LVFS,(P0.05);高剂量QLQX胶囊组与心力衰竭模型组相比HW/BW和BNP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高剂量QLQX胶囊与美托洛尔一样均能改善心衰大鼠的左室功能,并在短期内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以阿霉素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苓桂术甘汤组、地高辛组。苓桂术甘汤组灌胃苓桂术甘汤6.83 g/(kg·d),地高辛组灌胃地高辛0.027 mg/(kg·d),模型组与空白组予以普通饮用水进行灌胃,连续灌胃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心脏彩超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ngⅡ、ET-1、BNP。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苓桂术甘汤和地高辛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均明显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均高于模型组(P0.05);苓桂术甘汤组LVEDD、LVESD较地高辛组降低(P0.05)。苓桂术甘汤组与地高辛组血清AngⅡ、ET-1、BNP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苓桂术甘汤组血清AngⅡ、ET-1、BNP水平与地高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具有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以及抑制内分泌因子过度表达,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乐陵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6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40 mg/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T)及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源性死亡情况和心力衰竭复发住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T-pro BNP、hs-CRP水平及6M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T-pro BNP、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心源性死亡率、心力衰竭复发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更优,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酸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AMI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左旋精氨酸干预组。在冠状动脉结扎后4周,超声心动图测量大鼠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缩分数(LVFS),Masson染色测定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脑钠尿肽(BNP)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数量及 -SMA阳性平滑肌细胞数量,以评估新生血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梗死边缘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及胶原-1蛋白含量。【结果】 冠状动脉结扎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左旋精氨酸干预组LVEF、LVFS明显升高,而LVEDD及LVESD降低(P<0.01),且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血浆BNP水平亦较低(P<0.01),而梗死边缘区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及 -SMA阳性平滑肌细胞密度则高于对照组(P<0.01),梗死周围区eNOS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胶原-1蛋白含量则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左旋精氨酸干预可促进AMI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新生,减少胶原-1蛋白含量,促进eNOS的表达,并可达到改善左心收缩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缩小梗死面积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冉  于波  魏林  芦文婷 《心脏杂志》2008,20(5):584-587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4周)及血浆脑钠尿肽(BNP)浓度的变化。方法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曲美他嗪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加用曲美他嗪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用ELISA法检测血浆BNP浓度,并与同期的超声结果对照,观察血浆BNP与这些指标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两组的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曲美他嗪组降低更加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BNP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血浆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481、0.311;均P<0.05)。结论血浆BNP作为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随访指标,其敏感性优于超声心动图;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指标并对心力衰竭治疗监控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通瘀化痰法代表方芪红散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心功能的影响,揭示芪红散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心衰模型,采用芪红散进行干预实验,将心衰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芪红散低剂量组(QHD)、芪红散中剂量组(QHZ)、芪红散高剂量组(QHG)和曲美他嗪组,灌胃给药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Na~+-K~+-ATPase、Ca~(2+)-ATPase指标,并测量各组大鼠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12周后,模型组、QHD组、QHZ组、QHG组及曲美他嗪组与空白组比较,Na~+-K~+-ATPase、Ca~(2+)-ATPase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QHD组、QHZ组、QHG组及曲美他嗪组Na~+-K~+-ATPase、Ca~(2+)-ATPase均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QHD组、QHZ组、QHG组及曲美他嗪组与空白组相比,LVESD增大,LVE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HZ组、QHG组及曲美他嗪组与模型组相比,LVEDD、LVESD降低,LVEF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红散可以通过提高心力衰竭大鼠Na~+-K~+-ATPase、Ca~(2+)-ATPase酶含量,降低LVEDD、LVESD,增加LVEF,从而保护心肌,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症状,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利尿剂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功能及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病人1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ACEI治疗,试验组给予ACEI与利尿剂联用治疗。比较两组近期(治疗12个月后)疗效,观察治疗前后24 h收缩压(24 hSBP)、24 h舒张压(24 hDBP)、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BNP、CRP、6 min步行试验(6MWT)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24 hSBP、24 hDBP及心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NP和CRP水平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6MWT较治疗前延长,且试验组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EI联合利尿剂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能有效控制病人临床症状,降低血压和心率,保护心脏功能,下调BNP和CRP水平,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霉素诱导心肌病时细胞凋亡关键酶caspase-3活性与超声心动图、脑利钠肽(BNP)的动态变化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5 mg/kg,每周1次,连续注射10周.于末次注射停药后观察2周.在0、2、4、6、8、10、12周各时间点测量血清BNP水平、超声心动图和caspase-3活性;12周末测定血流动力学、全心质量指数(HW/BW),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组BNP水平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DP)、左室最大压力上升及下降速度(±dp/dtmax)均明显降低;Caspase-3活性与基础值、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相关性分析Caspase-3与LVEF、LVFS呈负相关(r=-0.9368,P=0.0.018;r=-0.9222,P=0.003);Caspase-3与BNP呈正相关(r=0.8937,P=0.0410).结论 小剂量长疗程使用阿霉素能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最终造成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早期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LVFS、LVEF和BNP来检测早期阿霉素所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及曲美他嗪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VEDD、LVESD及NT-proBN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LVEF、6WMT及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LVEDD、LVESD及NT-proBNP显著下降(P0.05),LVEF、6WMT明显升高(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两组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0 w的康复运动。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6 MWD)、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利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MLHFQ)测定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康复运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 MWD、BNP、LVEF、LVEDD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康复运动治疗20 w后,康复运动组6 MWD增加,BNP水平显著降低,LVEF明显升高,LVEDD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康复运动能有效降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调节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顽固性心力衰竭行CRT术患者17人,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12月测定血浆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结果:CRT术后6、12个月的血浆BN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12个月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减小(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BNP与LVEF呈负相关(r=-0.653,P〈0.05),BNP与LVEDD呈正相关(r=0.608,P〈0.05)。结论:对于心力衰竭患者,CRT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改善其心功能;血浆BNP水平能够反应患者术后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40mg,1次/晚,共治疗8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两组治疗后LVEDD、LVSDD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观察组LVEDD、LVSDD减小更明显(P均〈0.05);两组LVEF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hs—CRP、NT—proBNP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两组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延长,观察组延长更明显(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效果优于单倍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中对心功能及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均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左西孟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BNP、hs-CRP等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钙蛋白(c Tn I)、同工酶(CKMB)、BNP、hs-CRP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及LVEF等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c Tn I、CK-MB、BNP、hs-CRP等实验室指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缓解炎症反应,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化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标准化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连续治疗6月。记录两组用药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并记录研究期间住院次数、每次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6月后患者LVEDD、LVESD缩小,LVEF增加,NT-proBNP、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降低,6 分钟步行距离延长,住院次数减少,平均住院天数缩短(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