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EGF-B和VEGF-C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EGFB 和VEGFC 是近来发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家族的两个新成员,VEGFB有两种存在形式,即VEGFB167 和VEGFB168 ,主要表达于胚胎及成人的肌肉组织( 心肌及平滑肌) ,可通过与VEGFR1/FLT1 结合发挥促血管生成的作用。VEGFC 主要表达于胚胎中富含淋巴管的区域及成人的心脏、胎盘、卵巢、小肠和甲状腺等,能通过与VEGFR2 及VEGFR3/FLT4 结合,发挥促血管、淋巴管形成及维持淋巴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二者的发现使VEGF家族的成员进一步扩大并说明了内皮细胞功能调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一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标记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 GCA)及癌周组织淋巴管,并进行淋巴管计数,研究其与VEGF-C 、VEGF-D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贲门癌、癌旁及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C、VEGF-D、D2-40的表达情况.结果 癌及癌旁组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癌组与癌旁组间LVD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癌组织中LVD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1),而与分化程度无关;VEGF-C、VEGF-D在贲门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和正常组(P<0.01);癌组织中LVD在VEGF-C和VEGF-D表达阳性组中高于阴性组(P<0.05);LVD与VEGF-C、VEGF-D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贲门癌及癌周间质中D2-40标记的LVD升高可能增加了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D2-40、 VEGF-C、VEGF-D的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贲门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标志物,并且对其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近年又发现了下列新成员:VEGF-B,VEGF-C及VEGF-D,三种因子与VEGF具有相似的结构、功能及分布。VEGF-B的受体尚未明确,该因子具有促进内皮细胞的生长的功能;VEGF-C主要作用于淋巴管内皮,其受体为VEGFR-2和VEGFR-3;VEGF-D与VEGF-C的作用及结构相似,受体相同。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和VEGF-C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 C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44例甲状腺癌中VEGF、VEGF C的表达情况,并以17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结果 VEGF、VEGF- C在甲状腺癌中呈高水平表达(88. 6%、81. 8% )。VEGF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减低而增高, 9例死亡病例均为阳性表达;VEGF- C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减低而减低,乳头状癌阳性表达(88 .9% )高于其它类型,VEGF- C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92. 0%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8. 4% ) (P<0. 05)。9例死亡病例中7例为阳性表达,且7例同时VEGF呈阳性表达。结论 VEGF、VEGF- C表达与甲状腺癌病理分型及预后可能有一定关系,VEGF- C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urvivin、VEGF-C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结肠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Survivin、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和VEGF-C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肠癌病理标本按浸润深度分组,浸润深度〈5cm组Survivin和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57.6%,浸润深度≥5cm组Survivin和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2%、81.5%,两组Survivin和VEGF-C阳性表达率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按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无淋巴结转移组Survivin和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48.6%,有淋巴结转移组Survivin和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96.0%,两组Survivin和VEGF-C阳性表达率也有明显差异(P〈0.05和P〈0.01)。VEGF-C和Survivin在结肠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0.40,P〈0.05)。结论:Survivin和VEGF-C的表达异常是导致结肠组织细胞凋亡失控,异常增殖的主要原因。Survivin和VEGF-C的高水平表达在加速结肠癌向深处组织浸润与向周围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iNOS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这三个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管密度(LVD)的相关性,为阐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VEGF-C、VEGFR-3、iNOS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上VEGFR-3的表达,测定淋巴管密度。结果乳腺癌LVD为20.35±4.2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乳腺癌组织VEGF-C、VEGFR-3、iNOSmRNA三者的表达率分别为74.0%、84.0%、82.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GF-C、VEGFR-3、iNOS阳性组中LVD分别为21.34±3.45、18.54±4.68、17.43±4.7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EGF-C、VEGFR-3、iNOSmRNA表达与淋巴管密度之间呈正相关,并且3者之间的表达亦具有相关性,这些基因的表达增高可能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前及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4例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VEGF-C水平的变化,并同时测定正常对照组30例血清VEGF-C的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VEGF-C的表达水平较术前比较,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患者术前有转移组血清VEGF-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乳腺癌组术前血清VEGF-C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VEGF-C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清VEGF-C的的表达水平高低可能与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癌细胞淋巴管转移机理,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直肠腺癌组织及淋巴管的表达。方法取人直肠腺癌手术材料3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区和癌周正常区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主要表达在直肠腺癌的癌细胞胞浆,VEGFR-3主要在淋巴管内皮细胞有阳性表达,两者在癌区的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区直肠组织;癌区淋巴管的平均面密度(33.81±5.67)高于正常区平均面密度(20.13±3.27)。结论VEGF-C和VEGFR-3在人直肠腺癌中的过表达,可能与淋巴管增生和扩张,促进癌细胞的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ssel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 C,VEGF-C)在喉癌组织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VEGF-C与喉癌淋巴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45例经病理确诊的喉癌组织为实验组,以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上述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同时采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法(5′-Nase-ALP)计数淋巴管密度(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在喉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率为37.8%,明显高于在正常喉组织内的表达水平(P<0.05);②VEGF-C表达与瘤内和瘤周L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③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VEGF-C的表达与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VEGF-C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转移,VEGF-C可以成为判断喉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VEGF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志胜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1998,18(2):123-125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以血管内皮细胞为特异性靶细胞,对一些伴有血管内皮损伤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实验治疗作用,正面临向临床应用的过渡。VEGF对侧枝血管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通透性、血管损伤后的修复及肿瘤形成的影响使VEGF的应用中有一些不利作用,为临床应用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mad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在人乳腺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分析Smad4和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取乳腺癌病例56例,其中,淋巴结转移组35例,无淋巴结转移组21例。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Smad4和VEGF-C在乳腺癌组织内的表达。以D2-40作为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检测乳腺癌组织内淋巴管生成情况。结果 Smad4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Smad4表达阳性组的淋巴管数密度(LVD)明显低于Smad4表达阴性组。而VEGF-C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Smad4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314)。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VEGF-C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内的表达量,而Smad4在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内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量。结论 VEGF-C在乳腺癌淋巴管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与Smad4的表达呈负相关,Smad4可能通过调节VEGF-C蛋白的表达而抑制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解剖科学进展》2014,(4)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在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C的表达与膀胱癌局部淋巴结内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取膀胱癌病例60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26例及转移淋巴结30例,无淋巴结转移组34例及淋巴结48例。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VEGF-C在膀胱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内的表达。以D2-40作为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检测膀胱癌局部淋巴结内淋巴管生成情况。结果 VEGF-C主要表达于膀胱癌细胞胞浆内及癌组织周围浸润的炎性细胞,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量。30例有转移的淋巴结内VEGF-C的表达均呈阳性,并见大量新生的淋巴管,淋巴管腔内可见入侵的肿瘤细胞。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病例中,膀胱癌组织VEGF-C阳性者局部淋巴结内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VEGF-C阴性者淋巴结内淋巴管密度。结论 VEGF-C的表达与膀胱癌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体外应用CD73(5’-核酸酶)特异性抑制剂APCP(alpha,beta-methylene adenosine-5’- diphosphate,5’-α,β-亚甲基-二磷酸腺苷),探讨其对人胃腺癌细胞HGC-27细胞生长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GC-27细胞达指数生长,设正常组和APCP不同浓度干预组,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生长状态,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免疫组化法观测两组细胞VEGF-C、VEGF- D的表达及其积分光密度。结果同正常组相比,随药物浓度增加,APCP各干预组细胞在生长方面表现为生长缓慢,胞浆皱缩,细胞界线模糊,细胞数量减少(P<0.05);各干预组细胞内VEGF-C、VEGF-D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APCP抑制HGC-27细胞生长,细胞数量减少,降低细胞内VEGF-C、VEGF-D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SDF-1和VEGF-C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结肠癌组织和12例癌旁组织中SDF-1及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组织中SDF-1、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64.3%,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的16.7%和8.3%(P〈0.01)。SDF-1、VEGF-C的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1或P〈0.05),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无关(P〉0.05)。SDF-1、VEGF-C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0.608,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SDF-1、VEGF-C表达均显著增高,两者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具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Syk与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乳腺癌病理、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vsion法检测64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Syk和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Syk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90%,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9.37%;VEGF-C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56%;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yk与VEGF-C表达水平均与乳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中Syk和VEGF-C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玉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8):909-910,912
目的:探讨免疫PCR检测的预测应用,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水平及意义,以及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总结研究方法。方法:本院2007-05/2010-04收治的136例乳腺癌患者(实验组)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溯式分析并总结研究,并与同期收治的13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清p185蛋白的免疫检测发现,p185蛋白阳性表达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存在统计学意义。血清p185阳性患者80.5%可发生复发或转移,显著高于阴性组的12.5%(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血清VEGF-C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VEGF-C的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检测血清P185蛋白以及VEGF-C的水平对于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显著的重要意义。p185蛋白阳性患者易复发,且VEGF-C的水平术后降低越多者治疗效果越显著,生存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自强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0,20(3):187-18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 ,在生理及病理性血管生成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发现其不是单一因子 ,还有其它因子与之相关 ,称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肺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表达水平与病灶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摄取程度的关系,探讨FDG摄取程度是否可作为肺腺癌中预测靶向治疗疗效的一项指标。方法使用寡DNA基因芯片技术(Genespring 7.3)对6例肺腺癌病例行基因水平分析,并使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基因分析进一步证实。使用抗VEGF-D抗体对49例肺腺癌病理石蜡包埋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所有患者常规行PET检查,感兴趣区的定量分析采用标准摄取值(SUV)。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F检验行统计学分析,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无病生存曲线。结果 VEGF-D表达在低FDG摄取组中远远高于高FDG摄取组(=0.0241)。免疫组化研究进一步证实:VEGF-D阴性组的FDG摄取程度明显高于阳性组(0.001)。VEGF-D高表达组中发生淋巴结转移(0.001)及复发(0.001)的病例数均明显低于VEGF-D低表达组。VEGF-D高表达的患者其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者。结论 VEGF-D表达与肺腺癌患者FDG摄取程度呈负相关,且可能作为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及复发的预测指标。PPP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4例胃癌和20例胃正常组织标本中HIF-1α和VEGF-C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HIF-1α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09%(26/44),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0%(5/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9,P<0.05);其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2.41%(21/29),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33.33%(5/15)(x2=6.25,P<0.05),提示HIF-1α与胃癌转移相关.VEGF-C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27%(23/44),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0%(4/2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4.73,P<0.05);其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5.52%(19/29),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26.67%(4/1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53,P<0.05).胃癌中HIF-1α和VEGF-C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肿瘤部位、患者性别、年龄无关.HIF-1α与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胃癌中HIF-1α和VEGF-C的表达上调且二者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望成为胃癌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VEGF-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春祥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31(1):35-36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目前被认为是唯一的特异性促进淋巴管生成的细胞因子,与肿瘤的淋巴结侵犯和转移密切相关,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就VEGF-C与食管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