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功能性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功能性磁刺激(FMS)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采用经S3神经根和膀胱区的FMS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2例,通过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检查、因排尿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综合征(LUTS)症状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0例患者症状有显著改善,日平均排尿次数显著减少,日平均单次尿量增加,尿频、尿急、尿失禁的程度减轻,2例患者无效。结论:FMS可以显著地改善部分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功能性磁刺激(FMS)和骶神经电刺激(SNS)治疗神经原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0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采用经骶神经根和膀胱区的FMS治疗,对12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采用SNS治疗。结果:患者接受FMS和SNS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如残余尿、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除最大膀胱容量有明显变化(P〈0.01):日排尿次数的减少,日平均尿量及单次最大排尿量的增加,也有明显变化(P〈0.01—0.001);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LUTS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FMS与SNS可改善部分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由坠落伤、交通伤或运动等因素引起[1],表现出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比如肢体和躯干的感觉运动缺陷[2],且几乎所有SCI患者都有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3],发病率高且呈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DIGITAL URO STIM尿失禁刺激器对脊髓损伤引起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脊髓损伤引起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25)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加尿失禁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n=25)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导尿次数减少(P〈0.01);观察组尿失禁发生情况较对照组轻(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DIGITAL URO STIM尿失禁刺激器可以改善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  相似文献   

5.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其特征是膀胱及尿道功能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作为治疗NB的新方法,已被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效果。文章对rTMS在帕金森、多发性硬化、膀胱疼痛综合征、脊髓损伤疾病继发NB中的治疗进行分析归纳。但由于rTMS应用指南缺少对NB治疗的指导性意见,使得其治疗方案不尽相同,且缺失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故难以判断治疗方案的优劣。期待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且同质化的rTMS治疗处方,以进一步确认rTMS在NB治疗中的有效性,并规范NB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背景:功能性磁刺激具有安全、无创、无副作用等优点,目前已逐步用于中枢神经传导、疲劳恢复、骨愈合、神经疾病治疗及脑功能研究等各方面,且能改善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 目的:追踪观察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 设计:自身前后对照实验。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 对象:选择2003—06/2004-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及泌尿外科就诊的20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其中脊髓损伤造成神经原性膀胱12例,其他原因所致的神经原性膀胱8例。 方法:采用Dantec公司(丹麦)生产的MagLite型磁刺激仪,经S3神经根和膀胱区的功能性磁刺激治疗,参数设置:强度为70%-80%最大磁强度;频率为5Hz;脉冲长度为1ms。连续磁刺激20次,休息2s,5min/次.2次/d,5d/周.4-6周为1个疗程。 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后.停止治疗后1,3个月观察以下指标:①排尿次数、平均单次尿量及单次最大排尿量。②因排尿的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评分:评分范围为0-6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3)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共7个问题,总分0-35分,得分越高症状越重。 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因排尿的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3.17&;#177;1.53,4.58&;#177;1.00,P〈0.01),停止治疗后1,3个月虽有上升,但仍低于治疗前(P〈0.01)。②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1.42&;#177;5.00,28.08&;#177;1.51.P〈0.01).停止治疗后1,3个月虽有上升,但仍低于治疗前(P〈0.01)。(3)治疗后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平均单次尿量和单次最大排尿量增加(P〈0.05);停止治疗1个月,各项指标下降,但仍优于治疗前(P〈0.05);停止治疗3个月虽各项指标继续下降,但除平均单次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项仍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功能性磁刺激可以显著地改善部分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骶神经根磁刺激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SCI后NB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电针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各20例,联合组为前3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并均在执行饮水计划的前提下行间歇性清洁导尿。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排尿日记评定和尿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因排尿症状而影响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对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发现,联合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电针组和磁刺激组,电针组和磁刺激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电针及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均能改善SCI后NB患者的排尿功能,而联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郎红娟  杜艳玲 《中国康复》2017,32(2):155-157
正若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处理不当可造成膀胱输尿管反流、泌尿系统感染甚至肾功能衰竭~([1]),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而有效的膀胱管理措施可减少上述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包括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电刺激疗法、磁刺激疗法以及康复训练疗法等~([4])。近年来电刺激疗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电刺激疗法是利用特定参数的电流,刺激组织器官或支配它们的神经纤维和神经中枢,通过对效应器的直接作用,或对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膀胱腔内电刺激对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膀胱腔内电刺激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膀胱感觉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57.1%的患者膀胱感觉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32.1%患者初始尿意容量、强烈尿意容量明显改善,42.9%患者膀胱感觉功能没有变化。结论对于大多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腔内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膀胱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功能性磁刺激具有安全、无创、无副作用等优点,目前已逐步用于中枢神经传导、疲劳恢复、骨愈合、神经疾病治疗及脑功能研究等各方面,且能改善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目的:追踪观察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设计:自身前后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选择2003-06/2004-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及泌尿外科就诊的20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其中脊髓损伤造成神经原性膀胱12例,其他原因所致的神经原性膀胱8例。方法:采用Dantec公司(丹麦)生产的MagLite型磁刺激仪,经S3神经根和膀胱区的功能性磁刺激治疗,参数设置:强度为70%~80%最大磁强度;频率为5Hz;脉冲长度为1ms。连续磁刺激20次,休息2s,5min/次,2次/d,5d/周,4~6周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后、停止治疗后1,3个月观察以下指标:①排尿次数、平均单次尿量及单次最大排尿量。②因排尿的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评分:评分范围为0~6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③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共7个问题,总分0~35分,得分越高症状越重。结果: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因排尿的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3.17±1.53,4.58±1.00,P<0.01),停止治疗后1,3个月虽有上升,但仍低于治疗前(P<0.01)。②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1.42±5.00,28.08±1.51,P<0.01),停止治疗后1,3个月虽有上升,但仍低于治疗前(P<0.01)。③治疗后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平均单次尿量和单次最大排尿量增加(P<0.05);停止治疗1个月,各项指标下降,但仍优于治疗前(P<0.05);停止治疗3个月虽各项指标继续下降,但除平均单次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项仍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磁刺激可以显著地改善部分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治疗仪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尿路感染率及膀胱平衡时间的影响。方法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给予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治疗,对照组给予膀胱治疗仪假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尿路感染率及建立膀胱平衡时间。结果经治疗8周后,实验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平衡时间实验组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早期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减少残余尿量,加快膀胱平衡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容量测定仪(Bladderscan)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因神经源性膀胱接受间歇导尿的患者分别采用膀胱容量测定仪和导尿法进行了384次膀胱内尿量的测定,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与差异性。结果膀胱容量测定仪测得的膀胱容量为(405.7±119.3)ml,而导尿法测得的膀胱容量为(371.4±122.7)ml(P<0.01)。相关分析显示,两组数据高度相关(r=0.91,P<0.01)。75.5%的测量的差异值在±50ml之间。结论膀胱容量测定仪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间歇导尿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膀胱电针治疗脊髓病变患者尿潴留的疗效。方法:脊髓病变伴尿潴留患者72例,按意愿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还给予膀胱电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潴留改善情况,评估2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膀胱残余尿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66.7%,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膀胱电针能有效地改善脊髓病变患者膀胱功能,减轻尿潴留。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在脊髓栓系神经原性膀胱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髓栓系神经原性膀胱的磁共振(MRI)特征,评价MRI在脊髓栓系神经性原膀胱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经MRI检查的脊髓栓系神经原性膀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结论MRI可明确判断脊髓圆锥位置、终丝粘连部位,明确脊髓栓系的原因,并可准确显示伴发的脊髓畸形,对脊柱和椎体畸形也能较好显示。脊髓栓系神经原性膀胱MRI主要表现为脊髓圆锥低位,膀胱壁一处或多处局限性增厚并结节状隆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编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评价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我管理提供有效工具。方法 在文献分析及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专家评审和预调查形成预试量表,选取12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对预试量表进行项目分析,选取396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形成正式量表。结果 正式量表包括3个维度29个条目。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725,2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790。总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7个公因子,3个维度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2.004%、62.366%、67.142%,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我管理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作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评价自我管理水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骶神经根磁刺激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12月,120例难治性OAB患者随机分为骶神经根磁刺激组(n = 40)、索利那新组(n = 40)和联合治疗组(n = 40)。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三组排尿日记(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尿急次数)、尿动力指标(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和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结果 骶神经根磁刺激组2例、索利那新组1例、联合治疗组1例脱落。联合治疗组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尿急次数、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和OABSS评分均优于骶神经根磁刺激组和索利那新组(P < 0.05)。 结论 骶神经根磁刺激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7.
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82例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吞咽行为治疗,B组采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C组在吞咽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10次为1个疗程。结果 1~2个疗程后,A组总有效率72.7%,B组总有效率82.6%,C组总有效率94.5%。且C组经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吞咽障碍恢复分值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00)。结论在吞咽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更好地改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尤其是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我清洁间歇导尿(IC)在神经源性膀胱(NGB)病人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自我清洁IC治疗NGB病人120例。所有病人经留置尿管纠正肾积水与肾功能不全,但拔除尿管仍不能自主排尿或虽能自主排尿但残余尿量在100mL以上,无泌尿系感染、结石和肾积水,尿动力学检验示膀胱容量300~500mL,残余尿量100~450mL;双上肢肌力4~5级,意识清楚且愿意配合治疗。[结果]本组120例病人经医生指导2~3次后均能成功进行自我清洁IC。培训过程及自我导尿期间未出现异常情况。4例女性病人培训两周后进一步掌握在厕所进行自我清洁IC。随访3~24个月,平均9个月。9例病人在自我清洁IC期间曾发生泌尿系感染,经配合口服抗生素和碱化尿液治疗后复查尿常规结果正常。其余病人尿常规检查无异常,中段尿培养无菌生长。[结论]自我清洁IC治疗NGB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掌握自我清洁IC能增加患者的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