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据文献报导,群体乙肝病毒(HBV)总感染率为57.6%,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9.75%,HBV影响面广,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目前无彻底清除HBV的药物。我们用乙肝宁与盐酸左旋咪唑(Levamisole HCI)治疗乙型肝炎,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 1995年10月~1997年12月在我院检出260例HBsAg携带者,做丙氨酸精氨酶(ALT),乙肝五项指标检验,从中筛选携带者HBsAg,HBeAg至少两项阳性的病例120例,且包括8例ALT增高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9例,男31例,女28例,年龄15~52岁(39.5岁);对照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16~50岁(41.5岁)。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为探讨国产α-1b干扰素、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我们观察了168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1996年9月至1997年2月住院的病人,以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病程均大于6个月,谷丙转氨酶(ALT)均持续升高(正常值<45u/L),总胆红素正常(正常<262μmol/L),血清检查:HBsAg(+)、HBeAg(+)、HBV-DNA(+)。并排除肝硬化及合并甲肝…  相似文献   

3.
甘利欣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利欣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甘利欣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并与90例应用强力宁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作对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ALT的复常率分别为60%和44%(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乏力、恶心症状的消失率分别为95.24%、90%和80%、8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肝区痛的消失率分别为90.70%、56.76%和82.35%、54.29%(P<0.05)。结论:甘利欣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改善临床症状、肝功能恢复、退黄疸等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由于乙肝病毒(HBV)复制较为顽固,单一抗HBV药物欠理想。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或免疫增强剂药联合治疗很有必要。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被一致认为对抑制HBV复制有肯定疗效。但疗程长,价格昂贵,多数患者都因经济受限而被拒绝采用。我们从1997年3月始在临床上应用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简称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并与同期单用干扰素的病例对照比较,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反应规律 ,寻找早期预测干扰素疗效的实用指标 ,我们观察了以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90例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 0例病例均为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深圳市东湖医院以及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科的住院或门诊病人。慢性乙肝的诊断严格按照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 (北京 )修订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及病理诊断标准[1] 。其中治疗组 90例 ,对照组 6 0例。两组患者年龄 ,已知乙肝病毒感染史 ,用药前转氨酶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性别构成…  相似文献   

6.
梁波  高国华 《职业与健康》2001,17(4):106-107
目的:观察β-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26例HBsAg,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给予每周静脉注射β-干扰素3万^u,连用24周,结束治疗后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结果: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血清DNA多聚酶活性及转氨酶水平明显降低;15例病人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从HBeAg阳性转变为HBeAb阳性,有17例转氨酶转为正常,结论:每周应用干扰素,连用6个月,可以改善病人的血清标志,并使65%病人转氨酶转为正常。  相似文献   

7.
8.
史代萌 《健康必读》2006,5(6):29-3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左旋咪唑涂搽剂、乙肝疫苗、潘生丁等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按11的比例分入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33例,B组34例.A组应用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1次;左旋咪唑涂搽剂5ml(含左旋咪唑500mg),均匀涂四肢内侧皮肤,每周2次;乙肝疫苗30μg,皮下注射,每月1次;潘生丁片75mg口服,每晚1次,总疗程12个月.B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方法同A组.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分别检测ALT、乙肝五项、HBVDNA等做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ALT复常率93.9%,HBeAg阴转率42.4%,HBVDNA阴转率90.9%;对照组ALT复常率67.7%,HBeAg阴转率17.6%,HBVDNA阴转率64.7%,治疗组ALT复常率及HBeAg、HBVDNA阴转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左旋咪唑涂搽剂、乙肝疫苗、潘生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单用拉米夫定,且治疗方便安全,病人费用少,并可提高抗病毒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不同年龄组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方法 6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和中年组,每组32例,2组均给予拉米夫定片100mg/次,1d1次,疗程2年以上,观察持久应答反应.结果 青年组持久应答率为78.13%(25/32),中年组为40.63%(13/32),2组有明显显著性差异(x2=11.25,P<0.01).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青年组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关键,干扰素、拉米夫定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耗费较大,疗程长,耐药变异率高,疗效仍不尽人意,停药后易复发,以及干扰素的毒副作用较大等,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近年来,我们应用博尔泰力治疗CHB 46例,获得了一定疗效。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系我院1999年6月至2001年10月间的门诊及住院治疗的CHB患者,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修订的诊断标准。博尔泰力组(Marine injection,M组)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14-58岁,病程平均2.9年,其中CHB轻度9例,中度37例。以α—干扰素(IF-……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探讨我国乙型肝炎(乙肝)和肝癌高发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广西隆安县对儿童和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大规模免疫。免疫后10年,于1995年对1~3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并用RIA法检测了乙肝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表明,1~39岁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42.4%;HBsAg阳性率为9.5%,其中7~9岁的HBsAg年龄高峰已消失,尤其在1~8岁人群下降了100.0%~83.0%,人群的抗-HBs阳性率1~2岁组婴幼儿最高,为85.5%,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在1~19岁人群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1985年的相同年龄组。表明儿童大规模免疫后,紧接着实行新生儿逐年进行计划免疫,是加速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2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综合治疗;替比夫定组加用替比夫定600 mg/d,口服。疗程为12 w。治疗前后检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HBV-DNA并记录患者症状。结果治疗12 w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有所改善,替比夫定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但其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患者TBIL、ALT、AST及PTA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显著,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比夫定组治疗后血清HBV-DNA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替比夫定可明显抑制重型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基础综合治疗措施联合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周立斌  王健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621-622,624
[目的]了解医学生HBV感染状况及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94名医学生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检测,以PCR检测HBV-DNA.[结果]医学生HBsAg、 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57%(9/94)、3.19%(3/94).其中HBsAg( )、 HBsAg(-)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1%(1/9)、2.35%(2/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HBsAg、 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1.54%(3/26)、3.85%(1/26),女生HBsAg、 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82%(6/68)、2.94%(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乙肝疫苗者和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抗-HBs、 HBsAg、 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10%(74/77)、7.79%(6/77)、1.30%(1/77)和14.29%(1/17)、17.65%(3/17)、11.76%(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HBV感染,感染水平略低于一般人群.乙肝疫苗有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能力,对预防高校学生因集体群居密集生活而易导致的交叉感染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血清学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不同剂量,不同间隔时间免疫后4年的血清学免疫效果。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和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按第1针分别接种10μg或5μg乙肝疫苗,4年后观察免疫效果,同时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选择第3针与第1针的不同间隔时间进行接种,全程免疫后4年观察免疫效果。结果:乙肝疫苗全程免疫4年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1针接种10μg组抗-HBs阳性率高于5μg组,差别有显著性,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进行免疫时,乙肝疫苗第3针与第1针间隔5,6,8个月,其抗-HBs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差别均无显著性,所有接种对象,全程免疫4年后抗-HBs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均较低。结论: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第1针10μg组全程免疫效果优于5μg组,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乙肝疫苗第3针与第1针间隔5,6,8个月都是可行的,4周岁儿童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α干扰素(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肌肉注射IFN-α1b 3MU,隔日1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肢原(C-Ⅳ)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观察治疗前后上述血清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IFN-α治疗6个月后,血清HA、LN、C-Ⅳ、TGF-β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完全应答组19例、部分应答组8例,无应答组5例.只有完全应答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LN、HA、C-Ⅳ、TGF-β1含量达到正常水平,并且上述指标的下降程度在完全应答组最明显(F≥103.6,P<0.01),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干扰素(IFN-α)可以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小学生中抗 HBs的水平。方法 :对城区 7所小学利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检测。结果 :接种乙肝疫苗 7年的抗 - HBs阳性率达 6 5 .98% ,12年达 38.31%。其免疫保护率为 73.0 0 %。各年级间免疫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并且抗体水平随着年龄 (时间 )的增加而慢慢消失 ,乙肝疫苗注射后使儿童 HBs Ag感染率由 7.4 %下降到 2 .0 %。结论 :为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必须 7岁时开始乙肝疫苗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乙型肝炎病毒灭活效果的方法,并用该方法研究了氯消毒剂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灭活作用,结果表明,灭活10倍聚合酶链反应灵敏度的Dane颗粒中核酸,需要有效氯2500mg/L作用30分钟以上,研究有机物对灭活作用的影响表明,1%小牛血清可使氯破坏作用减弱。由此推测,Dane颗粒中核酸对含氯消毒剂有较高的抵抗力,并讨论了含氯消毒剂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灭活机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病毒和宿主因素及治疗过程中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对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IFN)治疗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效预测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0例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病毒载量、IFN种类、治疗过程中不同的病毒学应答模式以及年龄、性别、体重、肝脏脂肪变性等多种因素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HCV基因分型应用直接测序法,HCVR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持续应答(SVR)组和无应答(NR)组和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无差异;NR组脂肪肝患者明显多于SVR组(χ2=5.662,P﹤0.05);HCVRNA载量两组无差异(SVR组6.32±0.828vsNR组6.08±0.892);基因型1b型患者的SVR率(35.7)低于2a型(67.7),Peg-干扰素治疗SVR率(67.7)高于普通干扰素(41.7)。SVR组RVR获得率达71.4,明显高于NR组(12.5);EVR的获得率两组均较低(28.6vs25),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毒和宿主因素中,年龄、性别、体重与干扰素疗效无关,肝脏脂肪变性、基因型1b型患者干扰素治疗SVR率较低。长效干扰素疗效高于普通干扰素。RVR的出现对SVR的获得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因意外冷冻再溶解后的5μg/0.5ml基因乙肝疫苗的抗原性比正常冷藏的基因乙肝疫苗要低,但比10μg/ml血源乙肝疫苗要高得多。用冻溶的基因乙肝疫苗500支接种人群后,三个月内未发现异常反应。乙肝疫苗的保存应严格遵守不要冷冻的要求,但对探讨如何处置冷冻的乙肝疫苗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不同浓度的免疫方案.[方法]按照3个浓度(1、2、5)剂型组的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分别免疫1、2、53个剂型组(疫苗组)、阳性和阴性对照组动物,免疫后28d采血,检测抗-HAV、抗-HBsAb抗体.[结果]血清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组,抗-HAV90%、抗-HBsAb60%;2组,抗-HAV100%、抗-HBsAb60%;5组,抗-HAV70%、抗-HBsAb50%.[结论]甲乙型肝炎不同浓度的联合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