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树叶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9,(1)
由于ATRA在APL的显著作用,人们注意到ATRA在其它血液病方面的潜在抗白血病作用,但目前为止ATRA在CML慢性期的作用无人报导。本文研究了ATRA间歇给药治疗Ph~+CML慢性期病人。 材料和方法:18例Ph~+CML慢性期病人男女各9例,中位年龄58岁,诊断到治疗时间平均为21个月,用α-IFN和/或Hu或Bus治疗的15例,未用的3例,当病人WBC>10×10~9/L,用Hu2g/d口服;WBC<10×10~9/L,停Hu,立即用ATRA80mg/m~2.d,tid.po。每隔1周连续7天,总共12疗程(1疗程=用药1周,间歇1周)。WBC>50×10~9/L和/或PLT<1500×10~9/L,停用ATRA。12疗程后WBC<10×10~9/L,PLT<500×10~9/L,Hb>11g/dl,脾触不清时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ATRA剂量的 相似文献
2.
3.
乌苯美司增强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氨肽酶N抑制剂乌苯美司(ubenimex)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检测细胞分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Myc、ERK1/2及P—ERK1/2 、p38MAPK及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ubenimex单独应用对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及CD11b表达无明显影响,但ubenimex能增强ATRA诱导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及CD11b的表达。100μg/mlubenimex能增强10nmol/LATRA诱导原代APL细胞的NBT还原能力。100μg/mlubenimex增强10nmol/LATRA下调NB4细胞c—Myc蛋白的表达;抑制10nmol/LATRA引起的NB4细胞的p38MAPK磷酸化。结论ubenimex能够增强ATRA对APL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可能与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及对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4.
杜庆锋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0,(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典型的两或三阶段临床病程,传统药物(如马利兰、羟基脲)既不能阻止急变,也不能明显延长病人生存期。干扰素-α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得到了肯定,但是对其用药方案、与病人预后因素的关系以及对异基因骨髓移植结果的影响等问题,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5.
王延荣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5,(1)
本文报道了经过两个疗程柔红霉素与阿糖胞苷化疗无效的急性难治性未分化型粒细胞白血病。因某些原始细胞具有早幼粒细胞特征,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而持续完全缓解(CR)。该例病人经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证实无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关的任何异常表现。患者女性,68岁,患不明原因晕厥,骨质疏松伴压缩性椎骨骨折,食道狭窄,高血压。查体无异常,外周血异常细胞8%,骨髓原始细胞占8%,双酯酶染色阴性,细胞标志CD34~-.HLA-DR~-,提示为未分化型白血病,用柔红霉素60mg/m~2×3天,阿糖胞苷100mg/m~2×7天,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α(IFN-α)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可使多数患者重建正常造血,改善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反应并延长患者生存期,疗效优于传统化疗,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拮抗造血祖细胞增殖、激活细胞免疫和改善干细胞微环境。本文综述IFN-α在CML治疗中的心用及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应江山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4,(6)
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使用α-干扰素2a(IFN α-2a)治疗,起始剂量为3×10~6IU/d,皮下注射。然后剂量增至9×10~6IU/d,并保持在最大耐受剂量。用巢式PCR法监测BCR/ABL嵌合基因,结果IFN α-2a治疗后,例1在10个月、例2和例3在12个月及例4在23个月时Ph阳性克隆完全抑制,遂用PCR检测BCR/ABL嵌合基因。例1第9个月至第30个月连续6次PCR检查外周血和骨髓细胞BCR/ABL嵌合基因阴性,但IFN2a剂量从 相似文献
8.
何学鹏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1,(3)
为进一步证实α-2b干扰素(1FN-α-2b)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作用,作者应用重组IFN-α-2b治疗114例Ph~1(+)CML患者。慢性期患者有105例,其中35例以前未经治疗,36例常规化疗≤12个月,IFN-α-2b用法:2~5百万单位/m~2(mU/m~2),每天1次或每周3次;34例常规化疗>12个月,IFN-α-2b为2~5mU/m~2,每天1次,大多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证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兔眼晶体囊外摘除术后后发性白内障(after cataract)形成有抑制作用同时初步确定其药物作用的有效浓度。方法应用含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的手术灌注液在兔眼晶体囊外摘除术中进行灌注冲洗,观察术后一个月时后囊膜PCO的形成情况作为评判后发性白内障的指标并与空白对照相比较。同时对晶体后囊膜进行光镜、电镜的组织形态学检察。结果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随着全反式维甲酸的浓度升高而减轻,各组间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1),但10μg/mL 与20μg/mL 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544)。组织学检查结论相同。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能有效地抑制兔眼晶体囊外摘除术术后早期残留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进而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在以手术灌注液方式应用时,其药物有效作用浓度为2~10μg/mL。 相似文献
11.
王学文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6,(3)
为估价经单用α-干扰素(IFN-α)或联用常规化疗或经多药加强化疗的慢性期(CP)和加速期(AP)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对IFN-α加阿糖胞苷(Ara-C)治疗的效果,对29例CML患者进行引导性研究。处于CP初期22例,后期2例,AP5例,先前IFN-α治疗6~77月(平均42.76月),9例常规化疗5~97个月(平均36.2月),5例曾接受加强的多药化疗,1例行自身骨髓移植。进入本研究的患者采用重组IFN-α2b(Intron)2~10×10~6IU/d,Ara-C15mg/m~2·d,14d/mon,羟基脲0.25~4g/d,后者用于13例患者为保持 相似文献
12.
HA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颖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4):24-25
目的观察HA方案(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自2005年12月至2009年1月门诊及住院CML患者51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α-2b干扰素3×10^6U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每周3次,肌肉注射1~12个月,缓解后改为每周2次维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小剂量HA方案:皮下注射阿糖胞苷20mg,每12h一次;高三尖杉酯碱2mg/d加于5%葡萄糖注射射500ml中,静脉滴注4h以上,联用7~14d为1个疗程,每月重复1次,12个月后根据情况每2—3个月1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液学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25/26)和72.0%(18/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细胞遗传学缓解总反应率分别为76.92%(20/26)和20.0%(5/25),观察组细胞遗传学缓解总反应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小剂量HA方案联合重组α-2b干扰素治疗CML较单用重组α-2b干扰素疗效高,具有降低白细胞效果明显,血液学缓解率高,不良反应无增加及生存期延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血液科常见。曾经应用马利兰、联合化疗等方法,疾病能够有所控制。目前羟基脲(HU)及α-干扰素(α—IFN)的联合应用,为CM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现将我院1998年10月至2008年6月应用HU+α-IFN治疗CML132例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粘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晖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1,24(4):346-34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粘附分子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其粘附分子有显著影响,粘附分子介导APL细胞与内皮细胞、骨髓基质及基质细胞粘附,并介导APL细胞沿血管壁滚动、紧密粘附及移行;细胞粘附分子已成为新的治疗靶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粘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粘附分子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其粘附分子有显著影响,粘附分子介导APL细胞与内皮细胞、骨髓基质及基质细胞粘附,并介导APL细胞沿血管壁滚动、紧密粘附及移行;细胞粘附分子已成为新的治疗靶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庆锋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0,23(2):91-9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典型的两或三阶段临床病程,传统药物(如马利兰,羟基脲)既乐能阻止急变,也不能明显延长病人生存期。干扰素-α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得到了肯定,但是对其用药方案、与病人预后因素的关系以及对异基因骨髓移植结果的影响等问题,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和全反式维甲酸 (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作用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IFN-γ和ATRA处理SMMC-7721细胞后,应用MTT法检测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B,NF-闎)的表达变化.结果 ATRA作用于SMMC-7721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并且诱导细胞凋亡发生,和IFN-γ联合作用后,这种作用加强;SMMC-7721细胞中NF- 闎的表达在ATRA作用后减少,ATRA与IFN-γ联合作用后进一步减少.结论 IFN-γ可以增强ATRA对于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且明显下调了NF- 闎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体外骨髓半固体和长期液体培养(LTBMC),研究了干扰素-a(IFN-a)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的作用。在半固体琼脂培养体系中,IFN-a能抑制正常对照和CML患者7天和10天CFU-GM,而不抑制14天及其后的CFU-GM。在LTBMC中,于培养开始只加一次IFN-a(10 ̄2U/ml,10 ̄3U/ml,10 ̄4U/ml),对非贴壁层细胞数和基质细胞层的形成均无明显影响,但大剂量IFN-a(10 ̄3U/ml和10 ̄4U/ml组)对非贴壁层的CFU-GM抑制明显;每周连续加用IFN-a(10U/ml,10 ̄2U/ml,10 ̄3U/ml),对非贴壁层细胞数和CFU-GM均有抑制作用,而且IFN-a浓度愈高,贴壁层的形成愈少。上述结果表明:IFN-a优先抑制晚期CFU-GM,对基质细胞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11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自血病(APL)。11例患儿女6例,男5例,年龄1.5~8岁,分类M3a 6例,M3b 5例。外周血白细胞数(1.38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IFN)单独治疗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CML)其血液学完全缓解率为50%-80%,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率约为20%,少数患者ABL/BCR重组基因消失,IFN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疗效缓慢,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约为1-2年[1]。为了探讨治疗CCML的新方法,我们自1995年5月-1998年6月采用α-干扰素(IFN-α)联合HA方案治疗CCML15例,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匕例均系经临床、实验室(血像、骨髓细胞分类及组化染色)确诊的CCML。男11例,女4例;年龄21-64岁,平均40岁。所有病例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