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啮齿类动物类过敏试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以不同浓度的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为对象,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清醒小动物类过敏试验方法,用于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筛选和评价.方法:所有受试物均含有0.4%伊文思蓝,各组分别iv给予受试药小鼠20 mL·kg-1,豚鼠30 mL·kg-1,给药后观察30 min内动物的行为学变化,耳廓蓝染情况,测定小鼠双耳丙酮生理盐水浸液的吸光度.结果:小鼠iv0.5%~10%吐温-80溶液、含0.5%~10%吐温-80的鱼腥草蒸馏液、150~600 mL·kg-1双黄连粉针剂;豚鼠iv0.25%~1.0%吐温-80溶液、含0.25%~1.0%吐温-80的鱼腥草蒸馏液、54 mg·kg-1双黄连粉针剂,均可造成小鼠和豚鼠耳廓不同程度蓝染,并且各组随着剂量增高,耳廓蓝染面积增大、染色加深.鼠耳经丙酮生理盐水液浸泡后,用半自动生化仪检测,发现伊文思蓝渗出量与肉眼观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利用小鼠和豚鼠耳廓血管通透性测试,可以作为筛选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模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清醒小动物类过敏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鱼腥草注射液致类过敏反应的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的类过敏反应特点、致类过敏反应的物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脂(吐温80)组,去吐温80鱼腥草注射液组,含0.5%吐温80鱼腥草注射液组。对照组动物静脉注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3组动物分别静脉注射相应的受试物;各组均注射1次。注射后即刻开始至给药后30min内,观察动物出现类似过敏反应的症状;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0,30 min分别测定动物血压及呼吸频率,并经股静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组织胺(HIS)、总补体活性(CH50)以及末端补体复合物(C5b-9)含量。结果:0.5%吐温80组及含0.5%吐温80鱼腥草注射液组的所有动物于给药后2~5 min开始出现类似过敏反应的症状,表现为耳部和口鼻皮肤红肿、挠头挠耳、甩头、恶心、添舌、烦躁不安等症状,动物步态不稳,有的动物静卧、排尿、排便,伴紫绀、呼吸加快、血压降低等,2组的阳性反应率均为100%。对照组及去吐温80鱼腥草注射液组的所有动物在注射后均未出现上述行为、皮肤、呼吸、血压等改变,阳性反应率均为0%。给药后10 min,0.5%吐温80组的CH50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5b-9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给药后30 min,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给药10 min及30 min,各组组胺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犬静脉注射0.5%吐温80和含0.5%吐温80鱼腥草注射液后,均出现强烈的类过敏反应,而去吐温80鱼腥草注射液则不诱导类过敏反应,表明鱼腥草注射液的过敏反应与其助溶剂吐温80有关。吐温80的类过敏反应与补体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组胺致Beagle犬类过敏反应实验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建立类过敏反应的Beagle犬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一次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根据注射后Beagle犬的行为及血压变化,判断类过敏反应.结果 磷酸组胺注射液静脉注射可引起Beagle犬产生典型的类过敏反应,高剂量组的反应明显强于低剂量组.结论 Beagle犬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能够模拟临床类过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可以作为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敏感动物模型,用于评价中药注射剂及其组成成分类过敏反应的临床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生脉注射液(新工艺)各组分致Beagle犬类过敏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新工艺生脉注射液各组分进行Beagle犬类过敏反应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新工艺生脉注射液致敏原因。方法:选用类过敏反应的敏感动物Beagle犬,随机分为7组,每组3只,分别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红参提取液、麦冬提取液、五味子提取液、五味子蒸馏液、生脉方、0.2%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溶液。观察给药前至给药后24 h各犬的变化,根据反应症状轻重判定级别。给药前及停药后10 min取血,ELISA方法检测血清组胺含量,并结合反应症状级别,综合判定药物的致敏性。结果:红参提取液组1只犬出现不典型类过敏反应症状,2只犬血清组胺含量升高1倍以上,诱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为可疑;0.2%吐温-80组各犬均出现类过敏反应症状,但血清组胺含量未见明显升高,诱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为可疑;其余各组药物未诱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结论:新工艺生脉注射液所致Beagle犬轻度类过敏反应可能与所含红参提取液及0.2%吐温-80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生脉注射液工艺改进前后对动物的类过敏反应的差异,以探讨提高生脉注射液安全性的可能性。方法: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分析:将ICR小鼠随机分成不同实验组,分别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4%伊文思蓝(EB)的5%葡萄糖注射液、Compound 48/80溶液或工艺改进前后的不同浓度生脉注射液。给药后30 min记录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进行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试验:即动物先静脉注射给予0.6%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10 min后再从背部皮内注射给予上述受试物,每个点注射50μL药液,20 min后处死大鼠,测量皮肤内的蓝色斑点大小,并定量测定其中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生脉注射液原工艺16.7 mL.kg-1组(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67倍剂量)的小鼠可见耳廓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而10 mL.kg-1的生脉注射液(相当于临床等倍剂量)组未见明显的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新工艺16.7 mL.kg-1组的耳廓通透性增高程度较相同剂量原工艺组明显减轻。原工艺生脉注射液皮内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导致明显的渗出、水肿,从而形成较大的蓝斑,有一定剂量关系。新工艺在注射局部也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蓝斑,但蓝斑直径较原工艺组减小,皮肤伊文思蓝渗出量减少,说明新工艺的皮肤类过敏反应较轻。结论:生脉注射液原工艺有明显增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提示有致类过敏作用;改进工艺后其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不良作用减轻,提示改进工艺可减轻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6.
选择正确的溶媒和配制后现用现配是合理用药的基础,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途径。在该研究中,借助小鼠类过敏反应模型,将注射用双黄连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相应浓度,与血管通透性增高指示剂伊文思蓝溶液混合后一次性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比较给药后30 min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情况;另外将注射用双黄连配制后放置10 min,2.5,6,20 h,运用与前相同的检测方法对不同放置时间的注射用双黄连进行类过敏反应检测。结果显示注射用双黄连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后,相同剂量情况下其诱发的小鼠类过敏反应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配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注射用双黄连诱发的小鼠类过敏反应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双黄连类过敏反应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注射用双黄连(SHLI)发生类过敏反应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①类过敏反应和致类过敏物质研究 ICR小鼠随机分成不同实验组,分别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4%伊文思蓝的不同浓度的SHLI、黄芩苷溶液、连翘苷溶液、绿原酸溶液、Compound 48/80溶液或生理盐水,给药后30 min记录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进行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②类过敏机制研究 将小鼠分别预先口服不同剂量的息斯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或Compound 48/80后,再静脉注射含有0.4%伊文思蓝的SHLI,同前述方法观察耳廓蓝染情况,将预处理组与同剂量SHLI组比较.结果 ①SHLI 300,600 m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的等倍和2倍剂量)静脉注射均可引起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耳廓明显蓝染;但相当于SHLI临床2倍剂量的连翘苷、黄芩苷和绿原酸静脉注射均未造成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②预先口服息斯敏后,SHLI 600 mg·kg-1造成的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程度明显减轻;预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血管通透性增高程度有轻度减轻,而预先腹腔注射Compound 48/80后,血管通透性增高程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SHLI在临床等效剂量和2倍临床剂量下有明显增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提示有致类过敏作用.但SHLI的主要成分——连翘苷、黄芩苷和绿原酸可能不是造成SHLI发生类过敏反应的主要物质,SHLI发生类过敏反应的主要机制可能与直接刺激组胺的生成增加有关,白细胞激活可能参与了SHLI的致类过敏反应,抗组胺药可部分预防SHLI的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8.
3种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评价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不良反应报道较多的3种中药注射剂——鱼腥草、生脉和清开灵注射液为代表,借助小鼠类过敏反应模型,将含有0.4%伊文思蓝(EB)的各中药注射剂、阴性和阳性对照一次性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30 min后,比较各组小鼠耳廓蓝染情况,以对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进行评价;另外单独将各中药注射剂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分别于5 min和30 min后取血浆和血清,ELISA法测定其中的组胺,VEGF,TNF-α和IL-10的含量,并对耳和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从而探讨其可能的类过敏反应机制。结果显示除鱼腥草注射液外,临床1.5倍和3.3倍浓度的生脉和清开灵注射液均可以引发小鼠发生以血管通透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轻微类过敏反应,低于此浓度则不发生;另外这2种注射液均导致小鼠血中组胺含量明显升高 (P <0.05,P <0.01),但VEGF,TNF-α和IL-10含量变化不明显,提示生脉和清开灵注射液诱发ICR小鼠的类过敏反应发生可能与组胺释放增加有关。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各致敏注射液组小鼠耳、肺组织呈现明显的炎性改变; 因此研究初步认为炎性机制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是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用清醒Beagle犬进行中药注射液的类过敏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类过敏试验方法,以用于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临床前评价。方法:将Beagle犬随机分成对照组(C)、0.5%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组(T)、含0.5%吐温80鱼腥草注射液组(TY)、无吐温80鱼腥草注射液组(Y)。上述各组分别注射各自受试药3 mL.kg-1。给药后立即开始观察动物的反应,并于注射后10,30 min分别测定血压、呼吸、心率。结果:T组和TY组动物注射后很快出现局部红肿,由于瘙痒而烦躁不安,挠耳或挠头、搔鼻、舔舌等"过敏反应"症状,有的动物出现皮肤湿冷、步态不稳或跌倒、精神萎靡或静卧、嗜睡、流涎、流泪、呼吸急促或喘息、紫绀等;有的动物有多次排便、排尿反应。T组和TY组动物也在给药后很快出现血压显著降低,呼吸和心率增快。以上症状与临床上人的过敏反应相似。而C组和Y组动物未见异常反应,血压、呼吸和心率无显著改变。结论:Beagle犬可作为临床前评价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动物模型。该模型与临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模型敏感、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结果评价简便客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注射用与药用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的类过敏反应特点,以探讨不同级别吐温-80的安全性。方法: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分析:将ICR小鼠随机分组,包括生理盐水组、阳性药Compound 48/80 25 mg.kg-1组、0.2%,1%,5%的药用吐温-80和相同浓度的注射用吐温-80组,分别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含0.4%伊文思蓝的各种受试物(20mL.kg-1),观察给药后30 min后动物的行为学变化及耳廓蓝染情况。记录给药后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按照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大鼠皮肤血管渗透性试验:将6只Wistar大鼠分别一次性尾静脉注射0.6%伊文思蓝0.4 mL,10 min后沿脊柱两侧皮内注射50μL 5%葡萄糖,Compound 48/80 10 g.L-1,0.2%,0.4%,1%,5%的药用吐温-80和注射用吐温-80,20 min后记录注射点的皮内蓝染面积,测定注射点的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5%的药用吐温-80和注射用吐温-80可造成ICR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而且药用吐温-80血管通透性增高程度明显强于注射用吐温-80;其他浓度吐温-80未造成明显小鼠耳廓蓝染。不同浓度的吐温-80溶液在注射部位造成一定程度的蓝斑,而且相同浓度的注射用吐温-80蓝斑直径较药用吐温-80的蓝斑直径小,除阳性药外,各组伊文思蓝渗出量无明显差距。结论:吐温-80有明显的增强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提示其有致类过敏作用,并且其致类过敏作用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另外注射用吐温-80比药用吐温-80安全性高,但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降低类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2种吐温80及其配制的鱼腥草注射液静脉给药对豚鼠的致敏性.方法 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方法,豚鼠分别腹腔注射各组受试药液以致敏,致敏期间每日观察动物状态.末次致敏后第11天,各组豚鼠由足趾静脉注射2倍致敏剂量的相应药液进行激发,激发给药前15 min及激发后连续40 min观察豚鼠的反应,记录症状出现、消失时间,评价动物反应症状.激发停药后40 min取血,ELISA方法检测血浆IgE、组胺含量,并结合反应症状结果综合评价致敏性. 结果各组豚鼠致敏期间无异常反应,激发后综合判定致敏性,卵白蛋白阳性对照组、0.5%吐温80(1)组可诱发豚鼠过敏反应阳性,其他各组均未诱发豚鼠出现典型的过敏反应.结论 控制吐温80质量,并将浓度限定在0.25%及以下,可在保证药物增溶效果的同时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在进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时,以豚鼠反应症状为主要指标,血浆IgE、组胺升高为辅助指标综合判定致敏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试验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中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的致敏性.方法 采用类过敏及过敏实验方法,观察CA对Beagle犬及豚鼠的行为学变化,检测血中组胺,IgE,IgG,IgM,ECP和IL-4的含量变化,判断CA的致敏性.结果 CA没有引起Beagle犬及豚鼠产生典型的行为学变化,血中组胺,IgE,IgG,IgM,ECP和IL-4的含量亦没有变化.结论 CA未引起犬及豚鼠发生明显的类过敏及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旧两种工艺生产的生脉注射液致Beagle犬类过敏反应的致敏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用类过敏反应的敏感动物Beagle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分别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旧工艺生脉注射液、新工艺生脉注射液.观察给药前至给药后24 h各犬的变化,根据反应症状轻重判定级别.给药前及停药后10 min取血,ELISA方法检测血清组胺含量,并结合反应症状级别,综合判定药物的致敏性.结果:旧工艺生脉注射液导致Beagle犬出现典型的类过敏反应症状,且血清组胺升高1倍以上,综合判定旧工艺生脉注射液致Beagle犬类过敏反应为阳性;新工艺生脉注射液可诱发Beagle犬出现不典型的类过敏反应症状,血清组胺升高1倍以上,综合判定新工艺生脉注射液诱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为可疑.结论:旧工艺生产的生脉注射液可诱发Beagle犬出现典型的类过敏反应,其致敏性强.与旧工艺生脉注射液相比,改进工艺后的生脉注射液引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症状出现时间晚,程度轻,对Beagle犬的致敏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适用于注射剂类过敏评价的动物模型。方法:小鼠一次性静脉注射含0.4%伊文思蓝(EB)的受试物,以耳廓蓝染发生率和伊文思蓝渗出量作为类过敏评价指标。结果:小鼠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液(NS)、5%葡萄糖注射液(Glu)后,未出现耳廓蓝染,说明无类过敏反应发生。阳性对照物质组胺和Compound 48/80均具有明显的致类过敏反应,可造成耳廓明显蓝染和EB大量渗出。采用临床上可发生类过敏反应的多种中、西药注射剂验证了本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检测结果与临床一致。结论:小鼠类过敏反应评价方法敏感、可靠,与临床一致性好,适宜于注射剂临床前类过敏反应评价、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检测、上市产品抽验、致敏原筛选、类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研究以及类过敏防治方法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酚酸B盐影响纤维化肝脏脂质过氧化与MMP-2活性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酚酸B盐组与培哚普利组。以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隔天1次,连续4周。丹酚酸B盐预防组与培哚普利对照组于造模开始即开始灌服,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4周。HE染色与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炎性坏死与胶原沉积;试剂盒检测血清肝功能(ALT,AST,Alb,T.Bil)与肝组织SOD活性、GSH含量与GST活性;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Hyp含量,Western blot检测I型胶原和α-SMA蛋白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肝组织MMP-2/9的活性。结果:模型大鼠肝脏有明显胶原沉积与肝纤维化,伴有明显肝细胞炎性损伤坏死;模型大鼠血清T.Bil含量、ALT与AST活性明显升高,血清Alb含量明显减少;肝组织Hyp含量、α-SMA与I型胶原蛋白、MMP-2活性明显增加,GSH含量、SOD与GST活性明显降低。丹酚酸B盐与培哚普利明显减轻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Hyp含量,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的α-SMA与I型胶原蛋白表达,以丹酚酸B盐作用明显,且均下调肝组织MMP-2活性,而增加SOD活性与GSH含量;丹酚酸B盐尚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Bil含量、提高肝组织GST活性。结论:改善纤维化肝脏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与降低肝组织MMP-2活性是丹酚酸B盐预防肝纤维化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