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化浊行血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脑梗死体积和细胞坏死、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脑梗死体积,并比较其神经功能行为积分;应用流式细胞仪和Annexin-V试剂盒检测缺血中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坏死率和凋亡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行为积分明显下降(P〈0.01),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坏死率和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浊行血汤可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行为症状,降低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坏死率和凋亡率。  相似文献   

2.
吴婷婷  张桂萍 《新中医》2014,46(9):41-43
目的:观察化浊行血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机制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按就诊时间顺序依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浊行血汤,疗程为1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kin量表评分(MRS)及中医证候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组(10.23±2.69)分,对照组(14.85±4.66)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MRS评分治疗组(1.30±0.74)分,对照组(1.60±0.82)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NF-κBp65表达率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减少得更为显著,提示治疗组在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方面较对照组疗效好。结论:化浊行血汤能够减轻脑缺血后炎性反应,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化浊行血汤联合常规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A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B给予化浊行血汤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化浊行血汤,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NIHSS评分、FMA评分、血清神经营养因子(Gal-1、BDNF、NGF)、血清炎症因子(IL-6、CXCL-16、GDF-15)、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降低(P<0.05),FMA评分、血清神经营养因子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浊行血汤联合常规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神经营养因子保护作用,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化浊行血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浊行血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浊行血汤,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两组疗程为3个月。结果:两组均能降低TIA的发作频率,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入组后脑梗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浊行血汤对TIA患者能够起到治疗及二级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浊行血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化浊行血汤配合西药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用逐瘀通脉胶囊配合西药阿司匹林治疗,疗程90天。结果:两组在减少TIA发作次数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0.0%,实验室指标TC、TG、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浊行血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血浊证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化浊行血,文章讨论了其基本处方化浊行血汤的药物组成、配伍原则和现代药理研究,并提出分别采用行气化浊、清热化浊、散寒化浊、祛痰化浊、补虚化浊的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血浊证,列举了常用药物,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化浊行血汤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浊行血汤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浊行血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血浊证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化浊行血汤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hs-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hs-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行血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血浊证TIA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hs-CRP含量,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推广应用于临床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浊行血汤治疗高脂血症的配伍合理性。方法: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并筛选化浊行血汤君药组(荷叶+决明子+山楂)、臣药组(赤芍+大黄+水蛭)、佐药组(虎杖+路路通+何首乌)抗高脂血症的活性成分、相关靶点以及作用通路。通过数据整合分析,探讨化浊行血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君药组、臣药组、佐药组均不同程度地调节血脂代谢紊乱、胆固醇逆向转运障碍、胰岛素抵抗、平滑肌细胞增殖、血液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慢性炎症、免疫紊乱等病理过程,但三组药物各有侧重。君药组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清化血浊,通过对高脂血症血脂异常、胆固醇逆向转运障碍、胰岛素抵抗的主要矛盾进行针对性治疗,充分体现了君药的强靶向性特点;臣药组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活血行血,主要与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血液循环障碍、参与慢性炎症反应、抗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体现了臣药的重要辅助作用;佐药组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通络行气活血、清热养阴化浊,侧重于对免疫-循环系统的平衡和改善,凸显了佐药调整疾病寒热虚实属性偏颇的功能。结论: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验证了化浊行血汤组方配伍的合理性,为后续深入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龙醒脑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大脑中动脉栓塞1h再灌注47h法建立模型,以图像分析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0.01),神经功能症状计分显著升高(P<0.01);丹龙醒脑大、中剂量片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显著缩小(P<0.05),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症状计分下降(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增大,丹龙醒脑片能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1.
芪棱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芪棱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加环扎法模型,运用TUNEL法,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凋亡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在再灌注各时间段,补阳还五汤及芪棱汤均能减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细胞的凋亡(P<0.05),而芪棱汤的效果优于补阳还五汤(P<0.05).结论:芪棱汤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依达拉奉加复方丹参静脉输注,治疗组予依达拉奉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5%和81.5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4 d、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脑组织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脑络欣通对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积分及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脑络欣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络欣通.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28 d三个不同时点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值、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28 d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脑络欣通能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值,改善凝血相关指标.结论脑络欣通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临床疗效优于通心络组.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脑梗塞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胞二磷胆碱治疗,30 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且优于西药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自拟通脑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2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通脑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通脑饮,分别于首诊日,治疗第7天、14天、21天观察中医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生活能力状态,并记录危险因素及血管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Barthel指数较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脑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新生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康脑液大剂量组、康脑液中剂量组、康脑液低剂量组,每组12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缺血2h,再灌注7天,每组取6只大鼠于再取脑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另6只取脑观察各组大鼠脑血管分布情况,制备脑片,免疫组化方法标记CD105观察新生血管密度(MVD)。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康脑液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或P<0.01),脑表面血管分布数目明显多于模型组、CD105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康脑液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周围区域血管新生,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复方颗粒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血浆中强啡肽(dynorphin,Dyn)、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抽取14只,作空白对照。另抽取15只,假手术处理后,作假手术组。其他大鼠称重后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建立临床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纳入实验,随机分为模型组、脑心通组、补阳还五汤复方颗粒高剂量(30.4 g·kg-1)组、补阳还五汤复方颗粒低剂量(15.2 g·kg-1)组,共6个实验组。各组连续灌胃蒸馏水或相应药物7 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模型大鼠血浆中强啡肽,神经肽Y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中神经肽Y含量(1.31±0.05)μg·L-1与空白组(1.01±0.06)μg·L-1相比升高(P<0.01),模型组血浆中Dyn含量平均值(15.87±1.57)ng·L-1与空白组(2.31±0.95)ng·L-1相比升高(P<0.01),补阳还五汤复方颗粒组血浆中NPY含量(1.23±0.06)μg·L-1,Dyn含量(3.02±0.56)ng·L-1,与模型组相比降低,表明补阳还五汤复方颗粒能使大鼠血浆中异常升高的Dyn、NPY含量降低,趋近正常水平。结论:补阳还五汤复方颗粒对脑卒中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调节脑内神经因子水平、神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桃红三虫汤对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型)的疗效及对血脂、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服用血滞通胶囊,治疗组服用自拟桃红三虫汤.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血脂、血液黏度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9%,对照组为8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TC,TG,全血黏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桃红三虫汤可能是通过调节血脂、血液黏度水平,而对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型)患者产生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风阳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风阳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qd和立普妥20 mg,qn),治疗组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饮汤剂,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CAT水平变化,测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降低,分别为(4.08±0.67),(1.20±0.65),(1.98±0.24)mmol·L~(-1),(1.03±0.41)g·L~(-1),而CAT水平明显升高(20.07±5.83)U·L~(-1),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分别为(3.65±2.15)分,(9.27±7.11)分,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治疗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阳上扰型急性脑梗死的血脂水平、升高CAT水平,从而提高患者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