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周易》是对中华文明、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经典书籍,其中贯穿着“贵生忧死”的思想,倡导忧患意识,教人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如何化险为夷,趋吉避凶。中医深受《周易》的影响。中医强调“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防重于治,成为中医治病的重要原则。调整阴阳,以平为期是《周易》求中尚稳思想的体现,扶正祛邪诠释了《周易》对人的生命本质的理解,而三因制宜展示了《周易》之“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2.
《周易》“潜龙勿用”与中医养生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伟 《江西中医药》2000,31(2):50-50
《周易》是一部多学科的巨著 ,其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中医的养生方面也有着根蒂性的重大贡献。本文仅就《周易·乾卦》中的“潜龙勿用”一句谈其对中医养生思想的指导意义。《周易·乾卦》在论述初爻的爻辞时说 :“初九 ,潜龙勿用。”《乾卦·彖传》解释为 :“潜龙勿用 ,阴在下也。”此意为万物渐积 ,从无到有 ,此时阴气始盛 ,阳气微弱 ,生机方动未盛 ,而不可剧用。如若不然 ,违背万物生机之理 ,则会灾害由生。《乾卦·文言》又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初九曰 :‘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 ,不易乎名。遁世无…  相似文献   

3.
中华思想文化肇始于《周易》。《周易》内涵丰富,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小序》言:“易道之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周易》哲学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活水源头。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内经》充分汲取了  相似文献   

4.
5.
中医阴阳理论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起源于《周易》,发展于《内经》。从对《周易》卦爻阴阳理论与中医理论之源流的研究中发现,《周易》学的阴阳论,对中医学的人体解剖组织属性、中医经络理论、疾病诊治以及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整体观起着重要的启示和归纳作用。  相似文献   

6.
梁中 《山西中医》1989,5(4):4-5
本文从“《周易》论述的问题,主要是阴阳的相互关系”、“《内经》继承、发展了《周易》的阴阳学说”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医阴阳学说与《周易》的联系,认为:中医的阴阳学说来源于《周易》,《周易》的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武敬一 《国医论坛》2006,21(1):48-49
养生学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外国学者蒲丰提出哺乳动物的个体寿命为生长期的5倍~7倍.人体发育期为25年,那么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5岁~175岁.目前,可靠的人类寿命的最高纪录是英国的弗姆·卡恩,活了209岁,而绝大多数人的寿命为60岁~70岁.可见,人类的寿命期限是大有潜力可挖的.而中国经历了二千年之久的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和实践,故对其进行总结和探索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周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智慧的渊薮。秦汉时期,诸子蜂起,纷纷著书立说,各家所表达的思想理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且无不以《周易》为指归。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就产生干这个历史时期,本文就《内经》、《周易》的基本理论渊源浅探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是古圣贤认识世界、探索宇宙原理的不朽杰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对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中医的深刻影响更是有目共睹的。故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医门捧喝》亦曰:“《易》之言,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本文拟就《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作一浅探,以求学者之斧正。1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是《周易》哲学思想的核心。《说卦·传》曰:“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  相似文献   

11.
浅谈五行学说对中医养生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遂山 《河南中医》2010,30(6):530-533
五行学说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就是用五行归类推演法则和生克乘侮原理,具体阐释自然界的方位地域,季节气候及其影响,指导人们顺应四季自然法时,结合自身体质进行食疗养生保健,达到防病治病,增强体质,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体质学说自20世纪70年代确立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结合现代生理,生化,免疫,遗传等科学方法和手段,使体质研究出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发展前景。文章从中医体质学概念的研究,中医体质学分型的研究,中医体质学治疗的研究等几个方面说明中西医结合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和思维,是先秦儒家在中国古代"贵中"、"尚和"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是指传统文化中认识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不偏不倚、执中适度、执两用中、恰到好处的思维方式。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待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是世界观的一种,包括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态度。中医生命观从大的方面看包括中医对生命起源及其生命活动的认识,其中,中医生命观对生命活动的认识是通过引入阴阳五行学说和(元)气论来进行阐释的。中医对生命起源及其生命活动的认识,深受中和思维的影响。本文以对"中和"二字的字义疏解为着手点,从中医对生命起源及其生命活动的认识两个大的方面出发,简单探讨中和思维对中医生命观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医理论体系医学与哲学相互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将二者分化为中医自然观、中医方法论、中医学术本体;其中方法论又分化为哲学方法、横断科学方法雏形、逻辑方法、中医药学特殊方法4个层次;试图从多侧面寻找与现代科学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解毒疏络法对55例肺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解毒疏络法对肺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设立单纯放疗组(对照组)53例,放疗加解毒疏络法组(治疗组)55例。以KPS评分、QLQ C3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LC13肺癌特异量表、中医疗效评定标准、6 min步行距离及体重为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KPS评分治疗组55例,有效13例(23.6%)、稳定27例(491%)、下降15例(27.3%),对照组53例,有效7例(13.2%)、稳定21例(39.6%)、下降25例(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LQ-C3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及LC13肺癌特异量表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24.52±6.98)较对照组(29.76±7.09)低(P<0.05); 6 min步行距离治疗组〔(233.4±29.2)m 〕较对照组〔(205.8±31.9)m〕长(P<0.05); 治疗组体重增加11例(20.0%)、稳定28例(50.9%)、减轻16例(29.1%),对照组体重增加5 例(9.4%)、稳定26例(49.1%)、减轻22例 (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疏络法可一定程度地改善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从中医体质学说的含义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的应用,对中医体质学说在防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的应用作了论述。指出:结合体质进行预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作者认为: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需要在整体论、系统论指导下的还原分析,应融入非线性复杂性科学;中医药学是科学人文水乳交融的学科,他体现了中医学原创思惟、原创成就与原创的优势;组学的发展,带来了海量的数据,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亟需系统论意义指导下的还原分析;中医从整体论的角度出发,从望闻问切对神色、形态、症状、体征信息的收集、观察,进一步分析证候,证候就是一种生理、病理的过程与状态。天地人、精气神,宏观朝向人的健康。同时,器官、组织、细胞、基因、蛋白、组学,各种微观的研究也朝向人的健康,朝向疾病的防治。关键问题是我们要寻求契合点。要重视系统论意义下的还原分析,特别强调还原论与系统论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作者认为: 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需要在整体论、系统论指导下的还原分析, 应融入非线性复杂性科学; 中医药学是科学人文水乳交融的学科,他体现了中医学原创思惟、原创成就与原创的优势; 组学的发展, 带来了海量的数据, 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亟需系统论意义指导下的还原分析; 中医从整体论的角度出发, 从望闻问切对神色、形态、症状、体征信息的收集、观察, 进一步分析证候, 证候就是一种生理、病理的过程与状态。天地人、精气神, 宏观朝向人的健康。同时, 器官、组织、细胞、基因、蛋白、组学, 各种微观的研究也朝向人的健康, 朝向疾病的防治。关键问题是我们要寻求契合点。要重视系统论意义下的还原分析, 特别强调还原论与系统论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中医证候与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780例大肠癌患者,设计临床病例观察表建立原始数据库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门诊和电话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访,分析不同中医证候与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80例大肠癌患者中医证候出现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证、气虚证、阴虚证、血虚证、痰湿证、热毒证、气滞证、阳虚证、血瘀证.对48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阴虚证患者生存期短于非阴虚证患者(P<0.05);单纯气虚证患者生存期长于非单纯气虚证患者(P<0.05);单纯脾虚证患者生存期与非单纯脾虚病证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阴虚证的患者预后差,单纯气虚证的病例预后相对较好,阴虚证、单纯气虚证可作为大肠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