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金菊”抗甲型流感病毒PR8(A/PR8/34/H1N1)的活性,为药效组分中药的发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TT掺入比色法测定药效组分中药“黄金菊”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毒性及对PR8的有效性,同时设定阳性药物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生物效价二剂量法对该药物与阳性药物的等效剂量进行比较。结果:该药物对MDCK细胞的TD50为1.9061mg·mL^-1;TD0为0.625mg·mL^-1;对流感病毒PR8的MIC为312.5μg·mL^-1,IC50为112.8694μg·mL^-1。双黄连粉针与“黄金菊”等反应剂量比为184.91%;病毒唑与“黄金菊”等反应剂量比为46.17%。结论:“黄金菊”具有对甲型流感病毒的直接抑制作用,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作用优于市场应用较广泛的双黄连粉针,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3.
黄金菊粉针药效组分红外指纹表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黄金菊粉针(金莲花、野菊花、金银花)药效组分的红外指纹表征,为建立中成药组分指纹鉴定法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ru 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及其导数光谱法进行测定,用相关系数法进行解析,用原料药和化学药效组分指纹表征表述质量特征。结果:黄金菊粉针有15个红外特征指纹峰(νcm-1),即3 735,2 931,1 664,1 614,1 450,1 408,1 360,1 291,1 191,1 067,915,768,687,597,417;二阶导数光谱的表征峰是1 416 cm-1。原料药效组分表征峰(νcm-1):金莲花为2 926,1 609;野菊花为1 660,1 609;金银花为767。化学药效组分表征峰(νcm-1):Baicalin为1664,1614,1450,1408,1067,915,768,687,597,417;O rientin为2931,1614,1291,1191;V itexin为1614,1360,1067,597;L inarin为1450,1067,597;Chorogen ic ac id为1614,1291,1191;Caffe ic ac id为1450,1360;Hyperin为1360,1291。结论:采用红外药效组分指纹表征鉴别法可评价黄金菊粉针的质量,可反映出其本质的主要特性,具有明显的专属性。 相似文献
4.
黄金菊药效组分解热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验证和进一步确定黄金菊解热的药效组分,为建立与其临床疗效对应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HPLC分析法确定初步药效组分基础上,采用大鼠的酵母致热实验,对发热模型进行连续10 h的体温检测,设立了黄金菊水煎剂组、药效组分的低中高剂量组、阳性组与模型组进行比较,同时选用同类病症常用药双黄连口服液进行同步对照。结果: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用药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金菊的低、中、高药效组分组的大鼠体温在2~6 h的发热期内均低于模型组体温,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结论:黄金菊的药效组分(黄芩苷、绿原酸、荭草苷和牡荆苷)可以作为黄金菊的解热药效组分。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3月18日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先后出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同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警告级别升至最高级别6级,宣布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疫情严重程度为中等。此次流感的病原体是由人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重组而成,为一种以前在人或动物身上从未发现过的新型H1N1流感病毒。它所引起的并发症严重,病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研究固表解毒合剂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和鸡胚法,观察固表解毒合剂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并与其他处方为对照。结果:固表解毒合剂对MDCK细胞和鸡胚的毒性小;当药物浓度为0.045g/mL时可保护50%细胞不产生病变,药物浓度为0.056g/mL时可保护50%鸡胚不受感染。结论:固表解毒合剂对甲型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比其他处方强。 相似文献
9.
桂枝挥发油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桂枝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桂皮醛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增殖的影响及对该流感病毒株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MTT法检测受试药物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及最大无毒浓度(TC0);血凝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H1N1)对MDCK细胞的感染性;MTT法和细胞病变法(CPE)测定两种药物体外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有效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计算肺指数及HE染色观察药物对流感病毒(H1N1)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桂枝挥发油和桂皮醛对MDCK细胞的TC50分别为5.38×10-3mg/ml和5.49×10-3mg/ml,TC0均为2.5×10-3mg/ml。桂枝挥发油和桂皮醛能抑制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内的增殖,其IC50分别为5.80×10-5mg/ml与5.31×10-5mg/ml,TI分别为92.82和103.35。桂枝挥发油0.174mg/kg和桂皮醛0.132mg/kg连续灌胃5d,明显降低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26.7%和27.4%,并对病理组织形态有改善作用。结论:桂枝挥发油与桂皮醛体外明显抑制甲型流感病毒(H1N1)在MDCK细胞中的增殖,并对流感病毒株感染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表明桂枝挥发油及桂皮醛具有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桂皮醛是桂枝挥发油抗病毒效应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体内外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在体外用MTT法检测EGCG对狗肾传代MDCK细胞的毒性浓度,用CPE法观察EGCG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在体内建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通过观察小鼠病死率、生命延长率及肺病变程度指标判定其对小鼠肺炎的抑制作用和染毒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结果:EGCG在体外能有效抑制甲型流感病毒CPE的产生;口服EGCG能减少流感病毒A H1N1病毒株感染小鼠的病死率,延长存活时间,减轻小鼠肺组织病变程度。结论:EGCG具有很好的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单味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行性病毒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易于普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古至今用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及退热疗效十分显著。许多中医药学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对具有抗流感病毒的单味中药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筛选出了大批对流感病毒有效的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鉴于中药在抗流感病毒方面的优势,本研究以查阅文献方法为主,就目前单味中药的研究状况给予总结,主要包括具有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和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草药;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为代表药,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儿茶、栀子、柴胡、甘草等为代表,总结了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及相应中药部位的研究及作用机制,借鉴目前的研究成果,希望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以奥司他韦为阳性对照,采用CPE和MTT法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 CPE法结果表明热毒宁注射液最大无毒浓度(TC0)为16.2 mg/mL,半数中毒浓度为(TC50)为(24.5±8.1)mg/mL;MTT法测定结果表明热毒宁注射液TC0为16.2 mg/mL,TC50为(21.7±9.4)mg/mL。热毒宁注射液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果显示,CPE法和MTT法热毒宁注射液作用感染细胞1次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900.0±173.2)、(933.3±57.7)μg/mL,治疗指数(TI)为27.2、23.2;热毒宁注射液作用感染细胞3次组IC50为(666.7±115.5)、(866.7±208.1)μg/mL,TI为36.7、25.0。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明显体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盐酸阿比朵尔原料药、盐酸阿比朵尔胶囊(恩尔欣、奥司他韦胶囊(达菲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抑制效率,检验盐酸阿比朵尔胶囊替代奥司他韦胶囊用于流感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本实验以奥司他韦胶囊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法、噻唑蓝(MTT比色法和血凝滴度法对其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 盐酸阿比朵尔原料药、盐酸阿比朵尔胶囊、奥司他韦胶囊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对100 TCID50(病毒半数组织感染量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呈明显量-效关系。其中盐酸阿比朵尔原料药抗病毒生物合成作用、对病毒直接杀伤作用和抗病毒吸附、穿入作用三种方式的治疗指数(TI分别为(3.08±0.34、(3.55±0.54、(3.26±0.32;盐酸阿比朵尔胶囊的分别为(3.12±0.40、(3.41±0.23、(4.20±0.43;奥司他韦胶囊的依次为(5.34±0.26、(1.19±0.16、(1.01±0.38。结论 盐酸阿比朵尔原料药、盐酸阿比朵尔胶囊在阻断流感病毒吸附、穿入作用和直接杀伤作用方面较奥司他韦胶囊效果好(P<0.01。奥司他韦胶囊的抗病毒生物合成作用较盐酸阿比朵尔和盐酸阿比朵尔胶囊强(P<0.01,因此盐酸阿比朵尔胶囊可以替代奥司他韦胶囊用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喘可治注射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致小鼠肺炎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菲组(27.5 mg·kg~(-1)·d~(-1))、喘可治注射液组(1.5 m L·kg~(-1)·d~(-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滴鼻感染ICR小鼠造成病毒性肺炎模型,分别进行死亡保护实验、治疗性给药实验和预防性给药实验。死亡保护实验中每组20只小鼠,以2倍半数致死量(LD_(50))流感病毒液滴鼻感染,感染后当天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4 d,观察感染后14 d内动物的死亡情况,并计算死亡率、死亡保护率;治疗性给药实验中每组10只小鼠,以0.8倍LD_(50)流感病毒液滴鼻感染,感染后当天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4 d,于实验第5天处死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及脑组织内发热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内相对病毒载量;预防性给药实验中每组10只小鼠,分组当天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5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0.8倍LD_(50)流感病毒滴鼻感染ICR小鼠,感染后第4天称重后处死小鼠,计算各组肺指数、脾指数、胸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内相对病毒载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IL-8,PGE2含量,肺指数及肺组织内流感病毒株病毒载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性给予喘可治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感染后小鼠的死亡率、肺组织内IL-8含量、脑组织内PGE_2含量及肺组织中流感病毒病毒载量(P0.05,P0.01);预防性给予喘可治注射液可显著提高感染小鼠的胸腺指数(P0.01),明显降低感染小鼠肺指数及肺组织中流感病毒病毒载量(P0.05);两种给药方式均可明显减轻支气管、血管周围及肺泡间质等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管腔内红细胞渗出。结论:喘可治注射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性肺炎小鼠模型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病毒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应对措施.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5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别从医院、病区、患者3个角度给予制定岗位责任制/成立发热门诊/成立隔离病区、合理公布病区、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病区消毒处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应对措施.结果:57例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痊愈率达100.00%.住院天数最短为5天,最长为11天,平均6.8天;病毒转阴天数最短为3天,最长7天,平均5.3天.结论:从医院、病区、患者3个角度给予甲型H1N1流感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大青叶、马齿苋、甘草组合物在流感病毒H1N1感染的MDCK细胞模型中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建立流感病毒H1N1感染MDCK细胞模型,试验分为药物组、正常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8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变化,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各组流感病毒血凝效价及ELISA法检测TNF-ɑ、IFN-γ、IL-2与IL-6的含量。结果:与病毒对照组相比,用药后流感病毒的血凝效价从2-8降为2-4,二组流感病毒血凝效价比较,P〈0.01。与病毒对照组相比,中药方剂大青叶、马齿苋、甘草组合物组TNF-ɑ水平下降(P〈0.05),IFN-γ水平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2有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用流感病毒H1N1感染MDCK细胞模型,可以较好的评价中药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中药方剂大青叶、马齿苋、甘草组合物可通过降低TNF-ɑ的含量以减轻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免疫病理损伤,并通过促进IFN-γ、IL-2等的分泌以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同时该中药组合物可较好的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原核系统表达甲型H1N1流感病毒NA蛋白,制备N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A/Shenzhen/71/09病毒株NA基因,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含6×His标签NA重组蛋白,利用镍离子亲和柱进行纯化。使用NA蛋白以100g/只剂量免疫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利用杂交瘤技术筛选分泌N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单抗进一步验证。结果:成功克隆A/Shenzhen/71/09NA基因,长度约1400bp。将NA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1b(+),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包涵体中检测到目的蛋白,分子量约50kd。采用尿素变性处理后借助6×His标签对蛋白进行纯化。用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将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使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NA抗体,共筛选1株持续分泌N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7C11。Western-blot验证该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结合NA抗原。结论:成功表达甲型H1N1流感NA蛋白,获得1株分泌NA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从而为后续甲流诊断及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