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中医理论与中药现代化国际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的中医理论应包括高度抽象的基础理论、独到的诊疗技术、丰富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浩如烟海的现代相关研究也应涵盖于其中。由于中医理论在中药研究与应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或提示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应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时代性。创新和把握中医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对研究开发现代中药新药,有效应对“洋中药”、“植物药”、“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对我国中药市场的挑战,保护和发展民族医药工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盼  陈雨微  丁丽琴  曹世杰  张德芹  邱峰 《中草药》2019,50(22):5577-5583
辛味是中药五味学说中的重要性味之一,通常具有“发散”“行气”和“行血”的作用,且辛味中药在传统医学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比例。结合中药辛味的功效内涵及传统中医理论对消渴证的认识,阐述辛味中药与消渴证治疗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辛味中药对“消渴三消”的治疗意义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药五味理论的现代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的新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当今,中医药现代化热潮正旺,作为中医药学人,有亢奋有喜悦。但是,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中医理论能否/如何指导中药的研究与应用……这些问题都属于学术概念问题,但不仅仅是学术概念问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学术概念系关学科方向,学科方向系关技术政策,技术政策攸关国家利益。全面、科学、准确地定义和把握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对中医药现代化与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相似文献   

4.
中药概念与内涵的衍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药概念的起源、形成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阐明中药概念在形成和使用上存在着历史性、相对性、模糊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指出当前中药概念应为在现代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研制和使用的各种剂型的药物,包括传统中药及其现代衍生物。同时笔者认为,目前中药的概念和内涵,已出现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而重新模糊的现象,呈现出中药与现代药物“同质化”的趋势,即:中药越来越像现代药物,而现代药物也越来越含有更多的中药成分和组方因素,趋同现象应是中药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医将亡于药”的担忧和“中药现代化就是西化”的观点,本文探讨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利弊得失。结合多年中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经历,作者提出了如何将中医理论和临床复方应用与中药的现代研究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药的传统功效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对其临床疗效的高度总结,对中药的临床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代医药体系相比,中医药体系的诊疗模式与西医不同,且相对于西药,中药作用的疾病靶标可能更加广泛。基于中药的传统功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疾病治疗中新靶点、新机制和新物质的发现及中药新药的二次研发,对于阐释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基于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原创性研究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归经”理论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归经学说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理论之一。但是,纵观历代本草,不仅没有专著论述“归经”,且各医家对大多数常用中药“归经”的论述都有不同的差异,这样就给后学者带来了困难。所以,进一步研究“归经”理论,对于正确理解、运用“归经”理论,研究中医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1“归经”概念简析归经理论的渊源始于《内经》的“五人”、“五走”。宋元以后,在张元素、王好古、李时珍的本草著作中,归经概念基本确立。但“归经”一词单列一项并正式使用却是始自清代沈金缕的《要药分剂》,现代…  相似文献   

8.
抗癌中药临证选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癌中药临证选择的总的指导原则是“双符合理论” ,即所用中药在宏观上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 ,在微观上符合现代医学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学。在抗癌中药的具体临床应用上要注重分型论治、分类选药。应根据中医理论对恶性肿瘤的一些症状进行预防性治疗。由于中药对机体作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临证更方应根据“双符合理论” ,全面考虑所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功效主治和使用宜忌等多方面因素。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保护脾胃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药是构成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内涵,传统中药自制剂,院内制剂尤其是中药丸剂是传统中药继承和创新的瓶颈,坚定不移的发展传统中药又是中医发展的基础,以人为本,中医将“病”放在“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框架中,“天人病相应”“天人病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医和谐理论的基础,坚定不移地发展传统中药,有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中药是构成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内涵,传统中药自制剂,院内制剂尤其是中药丸剂是传统中药继承和创新的瓶颈,坚定不移的发展传统中药又是中医发展的基础,以人为本,中医将“病”放在“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框架中,“天人病相应”“天人病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医和谐理论的基础,坚定不移地发展传统中药,有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朝医学源于中国古代儒学、道学、佛学、中医学,启蒙于朝鲜国朝鲜朝,形成于中国东北光复前后,发展于中国改革开放卅年之后十年。朝医学特色是整体的观念“天人性命”观。朝医学认为“心为一身之主宰,光明莹澈,耳目鼻口无可不察,肺脾肝肾无所不忖,颌臆脐腹”。注重辨病辨证辨象相结合,临床中强调养生保健的一种临床实践医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百姓看病难,治病贵,困扰了多少病人,困扰了多少有病人的家庭、亲朋,甚至病人的工作单位与千千万万陌生、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们。经济发展了,科学进步了,社会向前了,怎么看病就贵了、难了呢?我们如何来破译这个谜团,解决这个难题呢? 1 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用来计算医疗消费就很不得了,一人吃1块钱的药,就是13亿人民币。现在有一块钱的药吗?很少有。所以就因病臻贫、因病返贫了。  相似文献   

13.
上溯中华文明的源头,对照中华元典文化的智慧,探索中医药文化与中华元典文化两者之间一脉相承的源流关系,探寻中医学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揭开早在数千年前中医学一开始就确立了"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先进医学模式的答案,进一步领悟中医学"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核心理论、"以人为本"的医学思想、"形神合一、身心同养、同调、同治"的医疗特色以及"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育人准则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共11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以中文出版,只有4种以英文出版,即《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中医杂志(英文版)》、《世界针灸杂志》和《针灸推拿医学》。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没有收录一种我国出版的中医药期刊。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读台湾的星云和尚与凤凰卫视掌门人刘长乐谈话的集子<包容的智慧>.书中星云和尚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人把财富窖藏在自己宅子下面.兴衰更替,宅子破败,富人的后代流离在外,再也不知道自己宅子里就有财富.  相似文献   

16.
节日、时令、节气,总称节令。立春、清明、夏至、立秋、冬至等节气,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日、除夕等时令与节日,构成了多姿多采的民俗风情。它寓教于乐,有独特的生活内容,其中包含着不少中医药知识。现将部分节令缕述如下。春 节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盛大的节日,历史非常悠久。古代称为“元旦”,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旧时也把它叫作“元日”、“端日”等。孙中山先生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决定改用公历纪年,公历的新年称为“元旦”,农历的新年则称为“春节”了。《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是三元(意谓年、月、日三者…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的再认识经过5000多年历史长河的发展与积淀,中华民族独有的哲学、艺术、饮食、民俗等文  相似文献   

18.
<正>学院概况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由广西中医药大学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举办,是华南片区唯一一所医药类独立学院。学院于2002年试办,2004年获得教育部确认办学资格,  相似文献   

19.
正1.中医学基本学制:5年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中医应用人才,学生需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熟练运用中医或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技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能处理疑难急重病症,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专业开设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正  相似文献   

20.
《广西中医药》2015,(2):3-4
<正>学院概况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由广西中医药大学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举办,是经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医药类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在全国医药类独立学院中综合办学实力排名前列,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0人。学院设置有医学系、护理系、药学系、公共管理系等4个系部,拥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市场营销等18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形成了以中医学为主,医学、工学、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