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中医面色诊信息采集与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中医面色诊的规范化采集环境和客观识别方法,实现中医面色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比较各种人造光源,建立面色诊采集环境和临床面色判读量表;采集典型面色样本,结合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多种信息处理方法对面部颜色信息进行识别。结果:①研制了符合中医特点的以LED光源为照明光源的面色诊采集暗箱;②确定了符合中医理论的,临床专家认可的中医面部五色分类判读量表;③建立了面色诊颜色客观自动识别的方法,确定各类面色在色彩空间中的范围,初步研制中医面色识别分析系统。结论:该方法实现了中医面色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克服了传统中医望面色无客观量化标准和存在主观性的不足,增强了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的规范化和准确性,提高了辨证诊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色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标准光源环境中采集了30例青年人和53例老年人的面部图像,使用研制的色诊图像处理软件,得到不同色部在RGB和Lab颜色空间的色度数据,统计表明青年人和老年人的面部色度存在明显差异。该研究为中医色诊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特征数据,是下一步对色诊图像进行疾病识别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色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标准光源环境中采集了30例青年人和53例老年人的面部图像,使用研制的色诊图像处理软件,得到不同色部在RGB和Lab颜色空间的色度数据,统计表明青年人和老年人的面部色度存在明显差异.该研究为中医色诊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特征数据,是下一步对色诊图像进行疾病识别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图像处理与中医理论实现面色自动识别。方法根据中医望诊面色相关理论,采用基于YCbCr颜色空间的椭圆肤色模型和主动外观模型算法对面部皮肤进行感兴趣区域分割,采用RGB空间、HSV空间、Lab空间中的颜色直方图、颜色空间的统计特征以及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对各区域进行颜色与纹理特征提取,使用支持向量机、极限学习机、BP神经网络对提取到的面色特征进行识别比较。结果将面色识别区域分成8块。结合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和LBP特征时,面色识别率达89.08%。青、赤、黄、白、黑5种面色中,白色采用BP神经网络的分类准确率最高,达89.5%。结论本研究结合肤色检测、图像处理与中医望诊理论,可实现面部肤色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5.
面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部分。近几年运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舌、脉诊客观化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而面诊的观化研究却较少。本文从人脸图像采集、面部检测定位、面部脏腑反射区域定位、面色提取识别以及其他面部特征的识别、面诊辨证推演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目前中医面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进行传统中医色诊的客观化研究,本课题组设计开发了中医色诊定量系统。方法: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是一个标准光源环境的图像采集装置,软件对采集的中医色诊图像进行处理,计算出与人体五脏对应色部区域的色度值。结果:系统研制完成后,采集并处理了100例中医色诊图像。结论:试验结果验证了系统在中医色诊客观化研究中的有效性,可作为中医色诊客观化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仲景面部色诊看其现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光栋 《中医研究》1994,7(2):10-12
本文通过对仲景面部色诊的理论研究,分析论证了面部色诊的临床价值。并就1985年来国内面部色诊的研究进展归纳概括如下:1临床理论研究方法:取得了不少成果,若干疾病可通过面部色诊确诊。2在客观指标研究方面:现已采用仪器进行检测,从而取得定性,定量数据。今后面部色诊要获得更大进展,就需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注意各病理色象形成机理及全身生理、生化改变的研究,并结合现代科技,进一步使其客观化、规范化,提高其临床准确率,使其广泛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姚荷生论色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诊是中医通过辨色来诊察病情的方法。由于“色为气血之所荣 ,面为气血之所凑 ,气血变幻 ,色即应之 ,色之最著 ,莫显于面” ,加上面部诊察之方便 ,经验之丰富 ,故望面色在色诊上几乎取得了代表地位 ,成为临床诊察重点之一。然面部色诊古人论述虽多 ,但如何既提纲挈领地掌握而又切合实际地运用 ,却并非易事。我省中医泰斗姚荷生先生 ,生前曾从理论紧密结合实践的角度 ,对面部色诊的运用方法 ,提出过较为系统的见解。下面即是笔者在师从于先生之际 ,根据先师有关的文稿和作者随师所学 ,就其该方面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所作的初步总结。1 察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肝纤维化患者舌象、面象等参数临床特征,为肝纤维化患者中医临床辨证提供量化的客观依据。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1-2名临床医生进行舌、面判读,记录观察结果;同时应用中医四诊仪器检测120例肝纤维化患者舌、面参数,统计分析各证型的舌面象特征。结果:120例肝纤维化患者的舌象以淡红舌、淡紫舌、白厚苔为多见,面象以青黄、萎黄和目眶暗为多见;舌象参数中舌色、肝纤维化各证型苔色指数显著性差异;面部RGB、Lab指数提示:肝纤维化各证型中湿热中阻证面色偏于黄色、肝肾阴虚证面色以红色为主、肝郁脾虚证面色偏青、气虚血瘀证面色较暗,面色偏于青黑色。结论:应用数字化中医四诊仪器为望诊信息采集及分析建立客观指标,通过舌质参数、舌象指数、面部RGB、Lab指数等数据对肝纤维化患者舌面等望诊信息进行量化处理,有利于提高疾病信息采集的准确性,规范中医师收集病情资料的操作,更好地发挥中医望诊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效提高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科学性、客观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舌、面诊图像比对,客观评价糖尿病患者舌、面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DKF-Ⅱ型中医舌、面诊数字化检测仪采集210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的面诊与舌诊图像,并进行参数分析。结果:面诊参数比较,糖尿病人群的白色指数、黄色指数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舌诊参数比较,糖尿病人群舌色参数R值、G值、B值、腐腻值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舌色参数R值、G值、B值,厚薄特征值,以及面诊参数中面色W值、Y值、面色指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舌、面参数可作为该病中医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十年来中医面部色泽望诊的客观量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报道中主要是基于图像分析和光谱技术进行面部色泽评价,并应用于健康、亚健康及疾病人群的面部色泽分析与比较,为了解健康人群面色的生理性差异及临床病证的诊断提供了一定客观、量化的参考依据。其中,基于图像的色泽数据分析,目前仍主要应用数码成像设备采集信息资料,借助RGB、HSI以及Lab颜色空间参数实现量化分析与评价。此类研究中,有用RGB或HSI(HSV)等数据值反映面部色泽者,也有通过转化成面色指数、唇色指数及光泽指数等来表征面部色泽者。其中"指数"的形式更接近中医的"五色"理论。基于光谱技术的色泽数据采集,可直接进行CIE色度学参数结果的对接,具有更好的准确性,早期主要是应用分光光度测色类设备。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基于光谱仪的色度检测设备得到很大发展,不仅具有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分辨力高等优势,还可以根据不同标准照明体的光谱特点进行均一化处理,对同一样本可以获得相同色度学结果,即可以避免照射光源对色泽结果带来的干扰。集成像与光谱技术于一体的高光谱成像技术,由于其在数据资料采集的完整性与分析处理的能力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未来的面部色泽客观量化研究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便携性和波长分辨率仍需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了最近10年关于中医面诊信息采集与识别方法研究的报道,对中医面诊信息的采集环境、面部分割方法、特征提取与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列举了一些基于现代面诊技术的临床应用实例。同时对中医面诊信息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为其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基于手机端,融合GPS定位、偏移校正、语言识别以及软件和数据库网络技术,开发了中药资源普查(一般调查)移动端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中药资源种类、位置、图片、时间、标本5项核心内容15个核心指标的采集记录功能,采集数据导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两方面的功能。基于手机移动端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快速的定位经纬度、海拔信息,方便拍摄各种类型的中药资源照片、标本照片、生境等照片,实现和中药基原信息的自动关联,还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功能来协助记录资源特征、环境特征等信息,并有效记录标本的采集相关信息。基于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填报客户端的数据整理平台,可以有效辅助内业整理,将移动端的数据导出到电脑端,数据整理完毕后并上传到中药资源数据普查填报数据库中,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野外调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上海地区健康人群四季面色变化进行量化客观化研究。方法:应用舌面一体检测系统,观察上海地区健康人群四季面色特征。结果:四季面色R、G、B值结果显示G-B值秋季稍高,秋季与冬季G-B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秋天面色偏于黄色;L、a、b值结果显示夏季a值最高,夏季与春季a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夏季与秋季a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夏季面色以红色为特点;b值春季较高,春季与夏季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春季与冬季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春天面色偏青;冬季面色L值最低,冬季与秋季L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冬季面色较暗,面色偏于灰黑色。结论:证实面色随季节更替是存在一定规律变化的,且以客观测量和定量分析方法验证了中医学认为“人体面部色泽四季之间有一定变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面部色部定位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为色部定位是色诊的基础和关键理论,也是当前色诊客观化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明堂色部、颜面色部、五官五阅三种色部定位法。  相似文献   

16.
中医色诊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中医色诊客观化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进展。阐述色诊的色部定位方法、医学图像分析技术的新进展、色诊客观化实验所使用仪器设备和实验结果,提出了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应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肾虚型不育症的证候特征。方法通过对404例肾虚型不育症患者进行临床信息资料的采集,应用Epidata 3.02软件对资料进行双人录入和一致性检验,应用SPSS 17.0软件对资料进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对不育症肾虚证的证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合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最终得到肾阴虚证的相关症状包括:面赤、烘热、口干、咽干、心烦、盗汗、潮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遗精;肾阳虚的相关症状包括:神疲、乏力、面色晄白、面色少华、纳差、畏寒、肢冷、气短、大便溏、小便清、尿频、夜尿频多;肾精亏虚证的相关症状包括:发焦/发白/发脱、齿摇/齿脱、健忘、反应迟钝、眩晕、骨软、生长发育迟缓;肾阴虚证与肾精亏虚证的共同症状包括:耳鸣、多梦;肾阳虚证与肾精亏虚证的共同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口唇淡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阳痿;肾虚三证共有的症状为:失眠;肾虚三证间均不典型的症状包括:表情呆滞、面色萎黄、耳聋、心悸。结论对不育症肾虚证证候特征分析结果符合中医学理论特点;应用以上方法对肾虚证证候特征进行分析是进行深入肾虚证证候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望神、望色、望形态三个方面对《伤寒论》有关望诊的内容进行探讨,认为《伤寒论》的望诊是通过对病人反映在外的神、色、形、态及排泄物的色质变化,对病人进行多方位的观察,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这种科学的诊病方法,不仅可用于外感病,而且对临床各科都有普遍的指导价值,为中医辨证客观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