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医学发展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医学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分析医学发展的趋势和前景,课题组重点针对医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医学诊疗康复策略、临床应对慢性疾病和老年病、医学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在未来中国医学发展的各项调查中占绝对优势;中医在“医学诊疗康复策略”和“应对慢性疾病、老年病”方面具有优势;西医在“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具有优势。认为未来中国医学发展的前景是中西医并存者为主流,并预示未来中国的医学发展形成新医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及全世界均面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考验及挑战。老年病具有多病共存、症状复杂或不典型、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尽管现代医学针对老年病的诊治有了很大发展,但针对还原病因为主的西医在诊断及治疗方面有明显不足之处,中西医结合诊疗老年病有明显优势,能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陈志强教授以“症病同治”理论为指导,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上,正确识别“症”和“病”,厘清中西医诊断,及时评估病情,尽快确定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作为中国特色医学诊疗模式,在防治疾病的科研及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中,基于中西医治疗本病现状、辨病与辨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中西药结合、循证医学构建等多角度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9):1180-1180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定于2011年11月在北京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届时将邀请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资深专家、著名学者、研究人员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齐聚北京,共同研讨我国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战略问题和关键问题。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到会交流。现将征文事项通知如下。会议主题(1)以“实行中西医结合,发展传统医药学”为主题,探讨新形势下中西医结合的地位与作用、发展思路与途径;(2)总结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交流中西医结合学术成果;(3) 回顾和纪念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历程。征文内容(1)探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地位和作用,新形势下发展中西医结合的思路、途径与方法;(2)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传统医药学与现代医药研究如何更好地结合;(3)中西医结合工作取得的具体成绩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总结中西医结合科研、医疗、教育工作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建议;(4)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进展,以内科系统疾病为重点,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血液、内分泌、肿瘤、老年病、急救、灾害、肝病、风湿、变态反应、肾脏、心身、养生康复等各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重点、研究思路以及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和探讨等;(5)中西医结合内科的临床诊疗路径和临床共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历程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7)其他中西医结合相关内容。征文要求(1)来稿要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强;(2)来稿未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3)来稿务请注明作者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含邮编)和手机号码;(4)论文字数在4 000字以内,顺序为:文题、单位、邮编、作者姓名、摘要、正文;(5)论文排版采用Word文档格式,标题为4号黑体字,正文为小4号宋体字。电子稿以电子邮件附件方式发送至caim@caim.org.cn。来邮必复,如未见回复,请再次发送;如为打印稿,请邮寄至: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邮编100700)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封左下角注明“结合战略研讨会投稿”字样,并随信附寄含电子版U盘或光盘;(6)截稿日期:2011年9月30日。其他事宜(1)会议具体时间、地点请待“会议报到通知”;(2)联系人: 孔令青、毛平, 010-64025672;010-64014411-3023,3026;传真:010-64010688,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定于2011年11月在北京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届时将邀请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资深专家、著名学者、研究人员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齐聚北京,共同研讨我国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战略问题和关键问题。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到会交流。现将征文事项通知如下。会议主题(1)以“实行中西医结合 发展传统医药学”为主题,探讨新形势下中西医结合的地位与作用、发展思路与途径;(2)总结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交流中西医结合学术成果;(3) 回顾和纪念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历程。征文内容(1)探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地位和作用,新形势下发展中西医结合的思路、途径与方法;(2)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传统医药学与现代医药研究如何更好地结合;(3)中西医结合工作取得的具体成绩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总结中西医结合科研、医疗、教育工作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建议;(4)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进展,以内科系统疾病为重点,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血液、内分泌、肿瘤、老年病、急救、灾害、肝病、风湿、变态反应、肾脏、心身、养生康复等各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重点、研究思路以及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和探讨等;(5)中西医结合内科的临床诊疗路径和临床共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历程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7)其他中西医结合相关内容。征文要求(1)来稿要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强。(2)来稿未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3)来稿务请注明作者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含邮编)和手机号码。(4)论文字数在4 000字以内,顺序为:文题、单位、邮编、作者姓名、摘要、正文。(5)论文排版采用WORD文档格式,标题为4号黑体字,正文为小4号宋体字。电子稿以电子邮件附件方式发送至caim@caim.org.cn。来邮必复,如未见回复,请再次发送;如为打印稿,请邮寄至: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邮编100700)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封左下角注明“结合战略研讨会投稿”字样,并随信附寄含电子版U盘或光盘。(6)截稿日期:2011年9月30日。其他事宜(1)会议具体时间、地点请待“会议报到通知”;(2)联系人: 孔令青、毛平, 010-64025672; 010-64014411转3023,3026;传真:010-64010688,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定于2011年11月在北京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届时将邀请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资深专家、著名学者、研究人员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齐聚北京,共同研讨我国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战略问题和关键问题。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到会交流。现将征文事项通知如下。会议主题(1)以“实行中西医结合,发展传统医药学”为主题,探讨新形势下中西医结合的地位与作用、发展思路与途径;(2)总结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交流中西医结合学术成果;(3) 回顾和纪念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历程。征文内容(1)探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地位和作用,新形势下发展中西医结合的思路、途径与方法;(2)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传统医药学与现代医药研究如何更好地结合;(3)中西医结合工作取得的具体成绩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总结中西医结合科研、医疗、教育工作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建议;(4)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进展,以内科系统疾病为重点,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血液、内分泌、肿瘤、老年病、急救、灾害、肝病、风湿、变态反应、肾脏、心身、养生康复等各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重点、研究思路以及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和探讨等;(5)中西医结合内科的临床诊疗路径和临床共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历程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7)其他中西医结合相关内容。征文要求(1)来稿要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强;(2)来稿未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3)来稿务请注明作者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含邮编)和手机号码;(4)论文字数在4 000字以内,顺序为:文题、单位、邮编、作者姓名、摘要、正文;(5)论文排版采用WORD文档格式,标题为4号黑体字,正文为小4号宋体字。电子稿以电子邮件附件方式发送至caim@caim.org.cn。来邮必复,如未见回复,请再次发送;如为打印稿,请邮寄至: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邮编100700)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封左下角注明“结合战略研讨会投稿”字样,并随信附寄含电子版U盘或光盘;(6)截稿日期:2011年9月30日。其他事宜(1)会议具体时间、地点请待“会议报到通知”;(2)联系人: 孔令青、毛平, 010-64025672;010-64014411-3023,3026;传真:010-64010688,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定于2011年11月在北京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届时将邀请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资深专家、著名学者、研究人员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齐聚北京,共同研讨我国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战略问题和关键问题。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到会交流。现将征文事项通知如下。会议主题(1)以“实行中西医结合 发展传统医药学”为主题,探讨新形势下中西医结合的地位与作用、发展思路与途径;(2)总结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交流中西医结合学术成果;(3) 回顾和纪念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历程。征文内容(1)探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地位和作用,新形势下发展中西医结合的思路、途径与方法;(2)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传统医药学与现代医药研究如何更好地结合;(3)中西医结合工作取得的具体成绩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总结中西医结合科研、医疗、教育工作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建议;(4)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进展,以内科系统疾病为重点,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血液、内分泌、肿瘤、老年病、急救、灾害、肝病、风湿、变态反应、肾脏、心身、养生康复等各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重点、研究思路以及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和探讨等;(5)中西医结合内科的临床诊疗路径和临床共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历程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7)其他中西医结合相关内容。征文要求(1)来稿要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强。(2)来稿未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3)来稿务请注明作者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含邮编)和手机号码。(4)论文字数在4 000字以内,顺序为:文题、单位、邮编、作者姓名、摘要、正文。(5)论文排版采用WORD文档格式,标题为4号黑体字,正文为小4号宋体字。电子稿以电子邮件附件方式发送至caim@caim.org.cn。来邮必复,如未见回复,请再次发送;如为打印稿,请邮寄至: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邮编100700)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封左下角注明“结合战略研讨会投稿”字样,并随信附寄含电子版U盘或光盘。(6)截稿日期:2011年9月30日。其他事宜(1)会议具体时间、地点请待“会议报到通知”;(2)联系人: 孔令青、毛平, 010-64025672;010-64014411-3023,3026;传真:010-64010688,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作为慢性复杂性肺疾病的代表,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全方位的慢病管理。西医学与中医学在其诊疗中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尚缺乏系统、科学、完备的管理模式。文章从中西医两方面对其全方位诊疗进行阐述,将中医的“因机证治”全面性诊疗策略与西医的“药、养、查、防、动”全周期式诊疗架构相结合,初步构建IPF的诊疗模式体系框架,并对全方位诊疗的构建提供思路与方法,为今后IPF的循证诊疗提供规范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如何找到中西医结合的突破方向,从交叉到融合再到创新,打开中西医结合新局面,是目前中西医结合遇到的困惑。中医之进步在于借助现代诊疗设备扩大四诊的范围,发展“微观”辨证,西医之进步在于放眼“宏观”,发展系统医学、整合医学,两者相向而行。“态靶辨治”将可能成为构建现代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的重要途径,“由靶及态”思维模式是在“态靶辨治”理论体系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可为现阶段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提供较明确的解决思路,为未来中西医结合指明重要发展方向。从战略高度和临床诊疗实践出发,将“由靶及态”思维模式融入现代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中,即“以西为本,中为西用,以中为本,西为中用”。一方面,加强西医学对中医传统理论和整体观等方面的借鉴,提倡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的更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另一方面,在临床实践时运用“由靶及态”思维模式指导确立诊疗策略和临床选药,从而循序渐进地打靶、调态,为现代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中西医学体系学习互鉴,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内在规律,真正取得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进展,老年病的发病率逐日攀升,积极防治老年病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病可以集中西医所长,相互借鉴,相互补充,更好的应对日益严峻的临床环境.本文基于国内外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病的发展现状,综合评述了现阶段老年病的特点、抗衰老的中西医诊疗方法、中西医结合应用于临床的进展,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中医和西医单独面对老年病这一类特殊病种时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病方法论这一概念,进而阐述了该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是西医院校的必修课程,而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中医学认知的需求。为破解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明确教学目的、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中西医结合实践模式在中医全科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中医全科医学应该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举的原则,培养中西医结合型人才,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社区医疗环境,在理论与临床研究中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核心,将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数据纳入中医辨证体系,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特色,中药、西药联合运用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非常普遍,但对于中西药联用的交互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深入研究冠心病中药、西药交互作用分析方法,明确冠心病中西药联用的交互作用,有助于形成中西医结合干预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其历史悠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经验总结。目前,西医院校开办中医教育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西医院校办中医教育,与独立的中医院校办中医教育具有不同特点,可从经典传承、中西整合、双重导师、科学创新4个方面进行探索及实施,以期为西医院校开办中医教育提供更为多元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5.
探讨近代中西医汇通及其对当代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从明代万历年的西医传入到1949年的中西医结合,300余年的中西医汇通史经历了启蒙、创立到鼎盛发展的3个历史时期。近代中西医的碰撞、沟通,使得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传统中医开始了第一次对自身生存命运的思考,汇通派的"实验中医观"、"以西补中观"和"新中医观"等思想主导了近代中医的变革与发展。认为现代医学的发展面临着危机,迫切需要中西医合力;现代中医只有与西医和其他学科加强深入汇通,加快发展步伐,才能适应世界医学重新调整医学目的和改变医学模式的需要。同时,在现代的中西医汇通中,坚持中医的思维方式,推进中医特色的科学研究,提高汇通人才的传统文化素养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选择全国16家三甲医院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的住院患者,应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开展数据分析,了解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一般信息及其诊疗情况: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岁;男女比例约为1.10:1;入院病情为危急者约占总人数的10.12%;多集中在心血管科;住院天数多在8~14 d;住院费别医保占62.93%;住院总花费分布最多的是0.5万~1万元;高血压病患者多合并冠心病、血脂蛋白紊乱血症;中医证候以痰瘀互结和肝肾阴虚居多;中药治疗以应用活血化瘀药为主;西药治疗基本符合指南;降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最多,约占总人数的81.2%;ACEI类、ARB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类依次占比为43.0%,43.4%,42.4%,42.4%,固定复方仅为约占8.0%;五大类降压药总频数是78 206次。因此,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男性多于女性,住院费别多以医保居多,近半数人群合并冠心病,证候以痰瘀互结居多,西药基本符合指南,联合用药较多,固定复方制剂较少,中药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提示临床治疗上在严格降压的同时,注意联合用药及使用固定复方制剂,结合中药化痰祛瘀,减少靶器官损害,降低并发症。为临床防治高血压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学分属于医学领域两个不同的分支,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中西医之间相互渗透、日益扩展,中医学者意识到自身的发展缺陷,诸多西医学者亦纷纷从传统中医学中汲取理论精华,寻找创新点以完善充实自我。如何做到中西医学优势互补,如何扬长避短发展中医?这个问题在当今显得尤为突出,因此通过中西医学比较深入研究中西医学优势互补与科学发展则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变亦变,不变亦变:论中医学发展大势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中西文化及中西医学交流与碰撞的历史回顾,认为中国传统医学大更新的局面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主张现代中医必须克服对西医,对中知的双重无知,认真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准确把握中医研究的契入点,在努力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对其理论体系作一重构,将中医学建立在科学的形态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张越平 《天津中医药》2011,28(4):341-342
中医与西医是东方和西方的两派医学,都有保卫人民健康的悠久传统,都已经获得一些伟大的成就,但是现在的病情越来越复杂,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关心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促进中西医自身强大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动中医与西医结合起来的关键原因。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