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建立连翘酯苷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大鼠静脉注射连翘酯苷50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用HPLC测定其血药浓度并用3p97软件拟合,计算药代动力学各参数。结果:连翘酯苷血药浓度的回归方程为Y=20598727 X-20590(r=0.9999),在1.95~250μg·mL^-1之间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为0.8μg·mL^-1。静脉注射连翘酯苷50mg·kg^-1后,其体内过程经3p97软件拟合,药时曲线符合三室开放模型。结论:首次建立了连翘酯苷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静脉注射连翘酯苷后,其体内过程的药时曲线符合三室开放模型,具有体内分布快、血药浓度下降迅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香叶木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香叶木苷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大鼠灌胃香叶木苷225,325,425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用HPLC测定其血药浓度并用3p97软件拟合,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香叶木苷血药浓度的回归方程为Y=3.05×10-3C+1.55×10-3,R=0.996 4,在0.5~100 μg·mL-1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2 μg·mL-1。方法回收率大于92%。大鼠灌胃香叶木苷以高,中,低3个剂量后,其体内过程经3p97拟合符合一室模型。结论:首次建立了香叶木苷血药浓度的HPLC检测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该药的体内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0,(10)
目的:探讨注射用双黄连中连翘苷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方法:SD系大鼠尾静脉注射双黄连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体内连翘苷的血药浓度,应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连翘苷在大鼠体内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α)(0.44±0.06)h、t1/2(β)(2.77±0.36)h、V1(0.09±0.01)L/kg、CL(0.09±0.007)L/(h.kg)、AUC0~t(5.56±0.47)mg.h/L、AUC0~∞(6.44±0.53)mg.h/L。结论:连翘苷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特点为分布快、消除缓慢。  相似文献   

4.
马钱子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马钱子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性质。方法考察不同给药途径对马钱子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HPLC测定静脉注射、灌胃和腹腔注射10 mg·kg-1马钱子碱溶液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药动学参数采用3P97程序进行拟合。结果马钱子碱溶液灌胃和腹腔注射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3.3%和74.9%。与静脉注射相比,灌胃和腹腔注射后的药动学特性发生显著改变。静脉注射和灌胃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但腹腔注射符合一室模型。结论给药途径是影响马钱子碱体内药动学性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胡黄连苦苷Ⅱ的HPLC-UV测定方法,研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同时测定其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血浆样品经简单的甲醇沉淀蛋白后,上清液直接进样测定。采用Diamonsil(钻石)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醋酸(38:62:0.2),检测波长267nm,流速1mL.min^-1,采用3p97药动学软件对药时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大鼠尾静脉注射胡黄连苦苷Ⅱ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结论:胡黄连苦苷Ⅱ在大鼠体内分布代谢很快,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6.
淫羊藿次苷Ⅰ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Ⅰ在血液和各组织中的HPLC检测方法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方法采用Dikma-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73:27),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20℃。大鼠按淫羊藿次苷Ⅰ单剂量10mg·kg-1尾静脉注射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淫羊藿次苷Ⅰ血药浓度和各组织浓度,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淫羊藿次苷Ⅰ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并在心脏和肌肉组织有一定程度的蓄积。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用于淫羊藿次苷Ⅰ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芩苷对连翘苷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连翘苷及与黄芩苷配伍后静脉推注给药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兔子10只,随机分为2组,Ⅰ组耳缘静脉推注连翘苷溶液1 mg.kg-1。Ⅱ组耳缘静脉推注连翘苷1 mg.kg-1和黄芩苷90 mg.kg-1,HPLC测定血浆中的连翘苷的药物浓度,kinetic软件求算其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脉给药后,连翘苷血药浓度的回归方程为Y=0.000 1X-2.933 6(r=0.997 3),连翘苷在1.016~254 mg.L-1线性关系良好。非房室模型拟合后,单用和复合给药得到的连翘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平均滞留时间MRT(0-∞)、最大血药浓度Cmax、半衰期T1/2、超半峰浓度时间HVD等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黄芩苷能够影响连翘苷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橄榄苦苷浓度的HPLC方法,研究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灌胃给予橄榄苦苷100 mg·kg-1,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液.以甲醇-水-甲酸( 63:37:1)为流动相,Agi-lent C18为色谱柱,在紫外波长276 nm下检测,应用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拟合房室模型,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 选定条件下橄榄苦苷峰形良好,线性范围为0.052~0.263 m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3%,准确度RE为-0.190%,加样回收率为96.900% ~ 102.700%.大鼠灌胃橄榄苦苷100 mg·kg-1后,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max为5.440 h,t1/2(α)为2.164 h,t1/2(β)为35.292 h,Cmax为0.113 μg/μl,AUC为6.254,CL为15.990.结论 该方法灵敏,简便,选择性强,适用于橄榄苦苷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蓬子菜活性成分DXG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利用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大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DXG后,DXG的血药浓度-时间变化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半衰期分别为3.57,3.70,3.48min(RSD2.51%),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4.10,37.99,32.98min(RSD6.13%);AUC值分别为53.62,107.74,242.27mg/min/L。结论:不同剂量DXG静脉注射后,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且在给药剂量内呈线性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维族药阿里红中主要活性成分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3-keto-DS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组织分布状况。方法:健康大鼠按12.5 mg·kg~(-1)灌胃及5 mg·kg~(-1)尾静脉注射给予3-keto-DSA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含药血浆,采用HPLC检测大鼠血浆中3-keto-DSA的血药浓度,运用3P97药动学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大鼠按25 mg·kg~(-1)灌胃给予3-keto-DSA后,研究该成分在主要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3-keto-DSA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吸收半衰期(t_(1/2ka))0.381 h,分布半衰期(t_(1/2α))0.415 h,表明口服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后,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较快;达峰时间(t_(max))0.690 h,最大血药浓度(C_(max))0.059 mg·L~(-1),消除半衰期(t_(1/2β))3.852 h,绝对生物利用32.84%。大鼠按25 mg·kg~(-1)口服3-keto-DSA后,主要组织中该成分的达峰时间约30 min,达峰时,各组织中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肝脾心肾,3 h后接近完全消失。结论:3-keto-DSA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快,生物利用度低,并且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  相似文献   

11.
黄芪注射液单次给药对雷替曲塞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蓉  周恺  宋佳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1):1823-1826
研究黄芪注射液单次给药后雷替曲塞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雷替曲塞,联合用药组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黄芪注射液5 min后,尾静脉注射雷替曲塞,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血样经相关处理后,进行HPLC检测.雷替曲塞与黄芪注射液合用后,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与单独注射雷替曲塞相比,AUC,t1/2β等药动学参数差异较小,经计算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单剂量注射黄芪注射液后给予雷替曲塞,雷替曲塞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并无显著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槲皮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血浆中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HPLC分析方法,并用此方法对大鼠静脉注射及灌胃给药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血浆标本经甲醇-冰醋酸提取,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紫外360 nm处检测,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在1 μg/ml~150 μg/ml,最低检测浓度为0.5 μg/ml.槲皮素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中包合物灌胃时t1/2(β)=2.220 h,静脉注射时t1/2(β)=90.871 min.  相似文献   

13.
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检测大鼠血浆中3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HPLC法,并用于蟾酥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分别于大鼠尾iv给予蟾酥提取物0.8 mg/kg后2、5、10、15、20、30、45、60、90 min,眼眶取血,采用乙腈沉淀蛋白与液液萃取相结合方法进行血浆样品预处理,以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质量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均得到很好的分离,重现性、精密度、线性关系良好,达到体内分析要求;经非房室模型拟合,得到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在大鼠体内主要药动学参数;iv给药30 min时,血药浓度均降至Cmax的1/5以下。结论建立的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蟾蜍甾烯类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较为迅速,所得数据可为蟾酥提取物的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探析注射用双黄连粉针中3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HPLC同时测定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含量,以葛根素为内标,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0~10 min,10%~20% A;10~35 min,20%~35% A;35~40 min,35% A;40~40.5 min,35%~10% A;40.5~55 min,10% A),绿原酸、连翘酯苷A、黄芩苷和葛根素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28,328,277,249 nm。结果: 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在0.2~20 mg·L-1、黄芩苷在2.0~3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13.6%,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样品的方法回收率在88.3%~109.3%,提取回收率均>80.8%。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分别为(8.406±1.175),(9.696±2.349),(145.35±22.02) mg·h·L-1;MRT0-t依次为(0.619±0.105),(0.634±0.115),(0.456±0.068) h;t1/2 Z分别为(0.532±0.064),(0.732±0.357),(0.542±0.175) h;Vz分别为(0.384±0.050),(0.673±0.422),(0.324±0.072) L·kg-1;CLZ分别为(0.504±0.067),(0.634±0.150),(0.426±0.066) L·h-1·kg-1结论: 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适用于大鼠血浆中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测定及注射用双黄连粉针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氯化两面针碱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血浆中的氯化两面针碱,并研究静脉注射氯化两面针碱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12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iv氯化两面针碱4,6 mg·kg~(-1),以氯霉素为内标,离子对试剂萃取技术对血浆样品进行预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氯化两面针碱在0.03~2.04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方法回收率>9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6%.家兔静脉注射氯化两面针碱后,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在4,6 mg·kg~(-1) 2个剂量组中的T_(1/2α)分别为(5.46±0.89),(4.76±0.33)min;T_(1/2β)分别为(263.33±16.34),(274.71±16.52)min,AUC分别为(46.56±1.80),(69.19±2.30)μg·min~(-1)·mL~(-1).结论:首次建立了氯化两面针碱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并首次阐明了氯化两面针碱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在此剂量范围内氯化两面针碱的消除为线性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马晓琳  陈道峰 《中草药》2010,41(2):216-219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五味子酚浓度的HPLC方法,并对五味子酚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及乙醚萃取后,用HPLC-DAD进行测定分析。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Agilent(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5∶35),检测波长254 nm;测定大鼠静脉注射五味子酚18 mg/kg后的血药浓度,并利用3P87软件拟合其药动学参数。结果五味子酚的血药浓度在0.1~2.5μ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最低检测限为10 ng/mL,在3个浓度水平下,方法的回收率为88%~110%,日间和日内RSD小于15%,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股静脉注射18 mg/kg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t1/2β、V、AUC、MRT分别为(0.22±0.11)h、(1.19±0.22)h、(12.81±2.91)L/kg、(1.32±0.19)μg/mL/h、(1.51±0.24)h。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可靠,适用于五味子酚的体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