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医经络-人体机能调控研究的新天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我国经络研究的历程,并从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走中国自己经络研究的道路;注意保持经络研究的合理格局,切实分清主次抓住问题的核心;历史地、科学地看待中医经络学说,开拓人体机能调控研究的新天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象和事实是科学创新的基础;充分珍惜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等五个方面对经络研究的指导思想,经络学说的核心和经络研究的突破方向以及经络研究中的继承和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基础理论以藏象经络为其理论核心,藏象经络学说研究的进展决定其发展方向。其理论体系的形成未以解剖学方法为主,是古人自觉运用古代哲学思想,概括当时对人体与疾病的认识,融合当时多学科知识而形成的。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着种种误区;其现代研究应当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为中医临床服务为前提,做到“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  相似文献   

3.
经络是"学说"还是"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富春  李铁 《中国针灸》2006,26(6):446-448
目的:明确经络理论的概念。方法:从学说和理论概念差异的对比入手,依据科学理论的实践性特征、抽象性特征和逻辑系统性特征,对经络理论的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论:经络共有科学理论的各种特征,所以应该是科学理论。把经络定义为科学理论对于经络实质研究、针灸规范化研究和针灸学理论体系创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络现象的表现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循经。经络所特有的这种循行路线乃是经络学说的核心问题,离开了这些特定的路线,也就无所谓经络了。因此,如何准确和客观地确定经络的体表位置,深入研究循经感传路线,这是经络实质研究中最基本和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系统科学、控制理论正在向经济学、管理科学、军事科学、心理学、医学等领域渗透。作为方法论,系统科学正在向更多的领域中渗透。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针灸学就是研究用针刺和艾灸来治疗疾病的科学。本文试图总结用系统科学和控制理论思想指导针灸临床的一些体会。从控制论看经络系统经络是什么?关于这一问题有多种意见。至今没有统一的谈法。代表的看法有神经学说、淋巴学说、体液学说、反馈学说等。笔者认为,经络是指血管系统而  相似文献   

6.
从经络学说的起源考证经络之实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瑞  谷世哲 《中国针灸》1998,18(10):619-621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作为中医学术的核心理论,数千年来指导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辨证论治。然而有关经络实质的讨论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代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医现代化”的需要,对中医卓越临床疗效的认同,以及西方医学的东方回归,促成了国内及国际上学习中医和针灸的热潮。研究经络的实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为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进行重点研究。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阐述对经络实质的认识,目前对经络实质及起源的认识主要有血管论和感…  相似文献   

7.
从关于经络学说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经络学说的形成时代背景、经络的重要性、现代经络研究的局限性、经络研究的科学思路与方法等论述了经络学说形成背景与科研思路方法。指出 :经络研究应发掘文献资料 ,密切联系临床实际 ,结合现代最新科技 ,结合神经生物、细胞信号传导、体液调节等方法 ,以期揭示经络本质。  相似文献   

8.
张中成 《中医药学刊》2002,20(2):183-184
从关于经络学说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经络学说的形成时代背景,经络的重要性,现代经络研究的局限性,经络研究的科学思路与方法等论述 了经络学说形成背景与科研思路方法,指出;经络研究应发掘文献资料,密切联系临床实践,结合现代最新科技,结合神经生物,细胞信号传导,体液调节等方法,以期揭示经络本质。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中医学会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进一步开展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过去经络学说、藏象学说温课的基础上,继续举办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温课班",并已于5月22日开学.  相似文献   

10.
关于经络实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针灸医学理论的核心。近十年来,经络针灸学、生物工程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工作者们通过跨学科的共同努力,在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和形态结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学者们运用各种物理手段证实了经络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查阅相关经络流派学说的研究文献,分析总结现阶段经络研究的主要的流派和学说,综合近年来经络研究的主要成果发现,经历50余年针灸经络科学研究,逐渐形成了三大经络研究主流学派:神经传导学说、生化体液学说、结缔组织学说。三大主流学说各有其立论的基础及科学证据,但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进一步阐释经络现象及物质基础提供了研究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经络学说的理论结构与科学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龙祥 《中医杂志》2002,43(10):746-748
依据对古代经络学说史学研究的成果及科学哲学的分析方法,将构成“经络学说”中不同性质、不同价值的两种成分剥离开来,呈现其本来面目。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个准确、完整表达古代“经络学说”科学内涵的,一个既可以被证实,又可被证伪的科学命题,从而使“经络问题”成为一个能够被科学界普遍理解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推拿的理论核心,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体现着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主要表现在:经络系统是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经络的致病与治病,经络学说中的恒动律,经络学说中共性与个性的认识和经络学说的对立统一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理论的基本核心。因此,研究经络学说的理论,对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有其重要的意义。下面,仅对经络学说的有关要点作如下阐述。一、经络的含义和具体内容:“经”有径之意,就是经脉,比喻经脉在人体如路径一般;“络”有网络之意,就是络脉,比喻细小的经脉象网络一致。不过经为主干,络为分支罢了。经络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从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经络系统。经络系统的内容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  相似文献   

15.
在中医学术的历史进程中,<脉书>与<灵枢>等早期经络文献即含有中医整体观理论与辨证论治方法,对经络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极为重要.经络学说所含的辨证论治模式也为后世八纲及各种辨证方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及创新思维,对指导我们学习和继承中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从象思维的概念与特征入手,论述其在中医阴阳理论、藏象学说、经络腧穴理论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及重要应用。以此理解中医独特的"取象比类""司外揣内""以象测藏"等思维方法的内涵,把握中医"象"的本质,体会阴阳之象,脏腑之象,腧穴之象,经络之象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是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发展、突破和创新的关键。中医脏象学说是中医学、中药学等各科学说的基础。因此研究中医脏象学说,不论是继承发扬中医学,或者是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中医中药学,找出中医脏象的生理病理的实质变化,给各种疾病予以定量定位,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实现我国医学现代化、中西医有机地结合、创立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首当  相似文献   

18.
<正>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尤其是针灸科)的临床实践,特别是现代针刺麻醉的成功,进一步证明经络学说的科学性,应当努力学习,继承发扬。一、经络的意义和内容经络是体内运行气血、联络周身的一种特殊系统。它包括经和络两部分。干线叫经,如《医学入门》说:“脉之直行者为经”。所谓络,即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如《灵柩·脉度篇》说:“支而横出者为络”。经络遍布全身,将人体所有的内脏、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  相似文献   

19.
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而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的临床辨证方法.笔者仅以病案举例的方式谈一谈经络辨证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临床医师,尤其是针灸医师的关注,重新审视经络辨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络的实质理应是“有序态的微血管网络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经络的实质理应是“有序态的微血管网络”穆祥(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北京102206)经络学说是中国生物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其所阐述的概念、规律已被长达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可以预见,经络研究不但能深化人们对中国生物医学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