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针对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将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将护理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00%。在感染发生方面,年龄65岁及以上者比例大于以下者,中心静脉置管时间5 d及以上者比例大于以下者,合并糖尿病者比例大于未合并者,使用抗生素者比例大于未使用抗生素者,自我护理水平低者比例大于水平高者。患者发生感染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以及切口感染等。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在医院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过大、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合并糖尿病以及应用抗生素等,加强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实施自我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人且均经中心静脉导管建立血液通路的215例病人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CRBSI发生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进一步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并总结相关护理对策。[结果]215例血液透析病人,其中发生CRBSI病人35例,CRBSI发生率为16.28%;经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年龄、血红蛋白以及合并糖尿病进入回归模型(P0.05),为影响血液透析病人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病人CRBSI的发生与导管留置时间、病人年龄、机体营养状况以及合并糖尿病有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操作及无菌意识,以进一步降低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元化护理应用于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2014年1-12月73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导管;2015年1-2016年6月97例为干预组,制定并实施多元化方案护理导管,观察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类型比较,干预组出口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隧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可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患者1160例临床资料,根据所接受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医院感染预防性护理干预组(研究组)600例及传统护理组(对照组)560例,统计学方法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老年、住院时间超出7d、侵入性治疗、插管治疗和合并基础性疾病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预防性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医院感染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脏器系统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治疗、插管治疗以及合并基础性疾病均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地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避免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艳  郑璐 《全科护理》2023,(31):4453-4456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探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94例病人作为风险预测模型组,另选取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为验证组,通过回顾分析法收集病人一般资料,统计风险预测模型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例数,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确定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基础疾病、导管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及白蛋白水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导管留置时间、留置部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73.6%,95%CI为[0.643,0.897],最佳截断值为2.147;预测准确率为91.82%(101/11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数,并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所选研究对象中,发生医院感染41例(占33.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65岁)、置管留置时间(≥2个月)、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间(>10个月)、使用抗生素、自护水平低(<90分)。结论我院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其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7.
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95例患者103例次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特征,感染并发症情况,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感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1例留置导管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出口感染3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8例),占10.7%,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4.5次/1 000导管日.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增加,发生导管感染的危险性呈线性增加趋势.未发现年龄、性别、糖尿病、置管部位、白蛋白水平、免疫抑制剂使用与感染相关.结论临时性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发生率高.发生导管感染的危险性随导管留置时间呈线性增加趋势.需早期发现感染并积极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QI前维持性透析患者(68例)分析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发生情况,采用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改善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治措施,与CQI后次年同期76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情况比较。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无论是非隧道式或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的CRBSI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总体CRBSI发生率降低68%(8.1例次/1000导管日VS2.6例次/1000导管日,其中股静脉置管的CRBSI发生率由14.8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4.1例次/1000导管日,颈内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2.6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0.7例次/1000导管日。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降低了77%(5.2例/1000导管日VS0.7例/1000导管日),其中颈内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由CQI前的2.6例次/1000导管日下降至0.7例次/1000导管日。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9.
刘峻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66-2167,2170
[目的]分析本院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细菌谱及药敏结果,探讨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359例血透置管患者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确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感染率为6.68%,留置时间、患糖尿病为感染危险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导管感染最常见细菌。[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存在较高感染率,缩短留置时间、持续质量改进、加强病原菌监测可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经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从建库到2022年9月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报道了CRBSI发病率和/或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采用R语言(version 4.1.2)进行单组率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6758例经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RBSI总发病率为14.5%,欧洲人群发病率为28.9%(95%CI:16.2%~43.5%),病例对照研究的发病率为26.3%(95%CI:14.1%~40.7%),年龄≥60岁人群发病率为22.2%(95%CI:14.5%~31.0%),导管使用时间>24个月的发病率为28.2%(95%CI:2.5%~67.2%)。年龄≥60岁(OR=1.85,95%CI:1.29~2.64)、白蛋白<30g/L(OR=2.12,95%CI:1.40~3.22)、股静脉置管(OR=2.17,95%CI:1.24~3.80)、合并糖尿病(OR=1.82,95%CI:1.37~2.40)、置管时间≥4周(OR=2.04,95%CI:1.22~3.41)是经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经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CRBSI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白蛋白<30g/L、股静脉置管、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4周是CRBS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